理性讨论 场地的同质化是否造就世纪后巨头时代的重要因素
本文不讨论观赏性问题。
随着费德勒的退役,象征着古典网球的单反,发上彻底退出了现代网球。从网球历史来看,三巨头对于大满贯的统治力是前无古人的,在此前的公开赛时代,男子球员只有阿加西一个人成就的全满贯(拉沃尔时代四大满贯3个草地),在短短十余年里有三位球员同时达成了。这在之前的时代中是不可能想象的。那么在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之前没有出现过三人统治过如此之长的时间?个人以为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场地的变更,01年温网进行了草种的变更,发上型选手锐减,同时草地昂贵的维护费用也让草地赛事越来越少,更多的人选择底线性打法,“红土专家”这个名词不再出现,因为几乎所有场地球速都在慢慢向红土靠拢(辛辛那提和2012的蓝土马德里除外),熟悉了红土的打法,再去打降速的硬地并不算困难,总体而言红土和硬地的差距在缩小,在草地赛事极少(ATP500以上的草地赛仅温网,哈雷,女王杯)的前提下,曾经的红土专家,在慢速硬地上也会有一席之地,从而摘掉这一帽子。同时,越来越多的球员直接放弃草地的训练,这也导致2002年以后的草场完全被四巨头瓜分。
与此相反,在80,90年代,快速的场地让选手们在发上和底线之间几乎只能二选一,且多数放弃的是底线。在熟悉的名字的球王中,似乎只有比约恩博格,安德烈阿加西两位选手更加靠近底线,也只有这两位同时获得过温网和法网(其中博格更在78-80连续三年法网温网背靠背夺冠)这两个在当时差异巨大的大满贯。许多球王级的球员终生拿不下法网,也有着一大批的红土专家,只拿下过法网。巨大的场地差异,和博格(56年生82退役)的早早退役,让当时网坛的竞争再次多元化起来,一定程度上也阻止了在全场地都有统治力球员的产生。
那么场地的同质化,究竟是不是造就巨头时代的重要因素呢?或者换一种说法,网球场地同质化,长远来看是否取得了正面的效果。欢迎大家理性讨论。
更新 费德勒采访 现在在各个类型场地赢球难度低了
湿歪歪
场地同质化是一个主要因素,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球线以及球拍的科技进步,让球员可以以更小的力量打出和以前一样球质的击球,但是对于进攻来说没有太大意义。所以德约才能用防守作为基础,梅总也能拿下大满贯。
定期低潮
· 重庆场地同质化是个伪命题,如果场地同质化让大多人能在所有表面取得好成绩的话,为什么95后这批人一个都无法做到,甚至出现了梅总这种极端的红土天残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