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影|《公民凯恩》——影史最佳,甚至没有之一,它凭什么?!

avatar
关注

不是标题党。

几乎所有的“史上最伟大的电影榜单”中,《公民凯恩》都名列其中,准确的说,都雄踞榜首。

1941年,奥逊·威尔斯以美国报业大亨赫斯特的传奇生涯为蓝本,编剧导演了这部《公民凯恩》。他自己可能也没想到,81年后的今天,这部电影依然熠熠生辉,为众多的影评人和媒体贡献着流量,为影视界的后来者提供者源源不断的灵感。

而那个时候,威尔斯才26岁,《公民凯恩》更是他的处女作,很多导演一辈子梦寐以求的高度,他出手就有。

这样传奇的履历,丝毫不亚于《公民凯恩》主角本身。

在众多关于《公民凯恩》的讨论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关于它在电影技术上的整合与革新——深焦摄影、低调灯光、蒙太奇、背景画、升降横摇镜头、多线叙事等等等等,我们今天所有能看到的影视作品,几乎都可以找到《公民凯恩》的影子。

罗杰·伊伯特在《伟大的电影》一书中直言:

这无疑是电影史上的一大奇迹。《公民凯恩》不仅仅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更是有声片诞生初期全部经验的总结,正如《一个国家的诞生》集合了默片巅峰时期的一切精华,而《2001:太空漫游》指出了超越传统叙事方式的道路,《公民凯恩》同样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其他影片根本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关于它对于技术的运用,以及对电影行业的影响,说的人已经太多了,我也就不再重复,通过两个镜头来直观的感受一下——

这个深焦镜头中,凯恩的母亲和撒切尔在规划着小凯恩的未来,他们离得很近,形成一组亲密关系,而暴戾的老凯恩则被搁置到画面的左上方角落。

窗外8岁的小凯恩正在玩雪,是一个自由的行为,但却被牢牢的约束在窗框之内,预示了他日后的命运。

这是电影快结尾处年迈的凯恩穿过一组镜面的镜头。

他刚刚失去了自己的爱人,孤独失落。而这个时间点,也正是观众通过众人的口述拼凑出他一生的时间点,镜子中照映出无数个凯恩,暗示一个人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画像。

这个镜头,后来被太多的影视作品致敬过,我相信你一定看到过。

技术上无可指摘,那么故事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

电影从报业大亨查尔斯·福斯特·凯恩的讣告开局。

年迈的凯恩在自己的豪华庄园中孤独死去,临终前嘴里默念“玫瑰花蕾”,这引起媒体的好奇。

“玫瑰花蕾”指的是什么?凯恩在临终为什么对此念念不忘?

记者汤普森受上司派遣,前往调查“玫瑰花蕾”背后的故事。

整部电影,就是汤普森调查的过程,他走访了凯恩生前的挚友、情人、合作伙伴、园丁等人,传奇大亨的一生,在不同人的口述中,逐渐浮现出全貌。

“玫瑰花蕾”几乎成了电影史上最著名的一个词,它究竟是什么?其实汤普森从调查一开始就做出了比较精确的猜测:

玫瑰花蕾可能代表他得不到的某件东西,或者是他失去的某件东西

到电影结局我们知道,凯恩小时候玩雪时用过的雪橇,背后的商标印着“玫瑰花蕾”一行字。

这是他得到了,又很快失去,并且再也无法得到的东西,是他童年少有美好的载体。

讽刺的是,汤普森费尽周折试图解开的秘密,最终却被人轻描淡写的投入了火海。对剧中人来说,“玫瑰花蕾”自始自终是一个未被揭开的谜,如同我们无法彻底窥探的另一个人的一生。

可以看到,《公民凯恩》的故事并不复杂,它引人入胜的地方,是对一个样本进行剖析的过程。

电影将凯恩作为一个样本,通过汤普森游走于知情者期间来对其进行细致的解剖。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传奇大亨的一生,更是一个人充满多种解释的一生。

凯恩在很小的时候,被母亲交托给银行代理监护,他的童年自此被窗外漫天的大雪埋葬。

成年之后,选择投身报业,有种理想主义者的执着,而更多的,其实是对童年的弥补——他太少有机会由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情了。

做出选择之后,凯恩亲身掌舵,将自己的船驶向载浮载沉的命运之海。

他迎娶了总统的侄女,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后来因为情人的出现导致婚姻破裂,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仕途;他有过忠诚的追随者与挚友,但也因为价值观的分歧不欢而散;他弯道超车,迅速扩张自己的商业版图,却也逃不过盛极而衰的定律;他爱自己的情人,却过于极端,变成了占有与掌控,情人在忍无可忍中离他而去。

最终,风烛残年的凯恩和他堆积成山的藏品一起守在巍峨的城堡中,等待死亡的降临。

在挚友眼中,凯恩是一个得意后放飞自我的人,是一个在女人面前丢失原则的人。

在曾经的监护人眼中,凯恩是无奈之下被放逐的人,是成年之后执拗无比的人。

在追随他的同事眼中,凯恩是一个精明的商人,是一个值得追随的实干者。

在情人眼中,凯恩是一个多情的人,也是一个充满支配欲的人。

在管家眼中,凯恩只是一个老人,一个孤独的老人。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凯恩,一千个凯恩组成凯恩的一生。

我非常喜欢《公民凯恩》这种故事结构,传奇大亨的一生,很容易让主角成为一个符号,成为一种脸谱,但威尔斯通过这样的结构,将凯恩从脸谱中解脱了出来,让他有了和普通人进行对照的可能。

观察凯恩的一生,其实也是观察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尽管我们的一生可能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但毫无疑问,我们在第三者的观察中,也呈现出不同的面孔。

这会帮助我们消解很多困惑,我们会对人无完人这个简单的道理有更透彻的理解,不要再想着在每个人面前都做到尽善尽美,做人做事,无愧于心就好。

再说回“玫瑰花蕾”。

凯恩在临终喊出“玫瑰花蕾”,伴随着他生命的最后一次呐喊,手中的玻璃球应声而落,那个玻璃球中飘雪的造景,隐入黑暗不见。

童年那个漫天飞雪的午后,那件刻着“玫瑰花蕾”的雪橇,成为凯恩求之不得的执念,他一生有那多重要的时刻,而最终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孩提时代的轻松一刻。

虽然很多人通过“玫瑰花蕾”解读出各种宏大的命题,但我还是执着于对其最朴素的理解。

与此同时我认为,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有那么一个“玫瑰花蕾”让我们朝朝暮暮魂牵梦绕。

自问一下,谁没有一些美好的过往呢?谁又能完全将其从记忆中清除呢?

在结构的基础上,威尔斯通过“玫瑰花蕾”这个物件,再一次的拉近了角色与观众的距离,让我们一瞬间觉得,其实这个大亨,也有可怜如你我的宿命。

好的作品,是在故事之中完成与观众的共情,就这一点而言,《公民凯恩》完完全全做到了。

除了故事之外,威尔斯的表演也令人喝彩。

早已在戏剧和广播界收获掌声的威尔斯,证明了自己在大荧幕上同样天赋满满。

《公民凯恩》的时间线漫长复杂,威尔斯在其中饰演了青年、中年和老年、晚年的凯恩,每一个时间段,都演出了与之匹配的质地。

年轻时的意气风发,青年时的雄心勃勃,老去后的不甘与挣扎,谢幕时的孤寂与茫然,仿佛这个人在短短两个小时的电影时空中,真的度过了一生。

我尤其喜欢他年轻时在公司团建时和女郎们共舞的一段,以及在情人演出结束后独自鼓掌的一段。前者不仅是凯恩得意时最具代表性的时刻,也让我们看到成熟的调度让歌舞形式完美融入正剧的可能性;后者则非常到位的阐述了此刻凯恩身上所蕴含的能量——一种不服输,固执,强势的消极能量。

形式和内容的成熟,让《公民凯恩》成为电影史上的里程碑。或许在今天看来,他的形式可能并没有那么多的令人瞠目的地方,毕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谁都可以离天更近,电影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成熟,使得我们现在在任何一部影视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炫目的形式,原本横空出世的创新成了稀松平常的伎俩,也就不那么值钱了。

重要的还是故事,用故事阐述普世的人生体验,不是唯一的选择,但一旦选择了,就得讲好,《公民凯恩》讲的很好。

我想,这就是81年之后,它依然令影迷喝彩的原因。

即使抛去“影史最佳”的名头!

我是文刀,每周不定期推荐好书和电影,如果您感兴趣的话,不妨点个关注呀

影视区文刀荐影
发布于浙江阅读 43620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SetsunaPau

· 辽宁
规则不同防守不同公民凯恩时代有乱世佳人。查查他的观看人数一对比就知道公民影响力差收起

乱世佳人是类型片 公民凯恩是作者电影 这就好像拿独行月球和隐入尘烟相比 不是同一种电影 如果你觉得影响力就是观看人数 那漫威电影在电影史的影响力可能最大

亮了(41)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SetsunaPau

· 辽宁
规则不同防守不同乱世佳人不光观看人数。还有历史意义也非常大收起

跟你说历史意义 你说观看人数跟你说观看人数 你又说历史意义就不说电影手册 视与听这种了 就最普遍最依赖大数据的tspdt top1000 乱世佳人一般都在100名开外了而公民凯恩常年都是第一

亮了(27)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