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价:凤凰传奇、刀郎这种一直被“忽略”的乐坛顶流,到底是什么定位?
在乐坛有一个奇特的现象:
当人们讨论华语乐坛优秀音乐人、专辑的时候,刀郎、凤凰传奇等几乎从来不会被讨论在内;而当讨论到凤凰传奇、刀郎时,一直会有人将他们捧上“神坛”。
他们究竟是神坛上的平民音乐人,还是不入流的农村重金属?
其实客观评价刀郎和凤凰传奇这类歌手,需要结合大的时代背景和他们的歌曲受众,从2000年~2010年,是中国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这个背景下,有一个庞大的群体进入“音乐市场”,并成为最重要的受众群体之一,这个群体的标签是中青年、乡镇、农民工、文化程度较低(客观事实,非贬义)……
显然,这样一群人,与此前的音乐主要受众学生、及都市白领基层的音乐审美极大不同。简单举例,周杰伦“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我的爱溢出就像雨水”这类学生群体推崇青涩爱情表达,压根无法引发他们的共鸣,所谓的嘻哈、rap、R&B在他们眼里就是“唱的什么玩意”。
他们喜欢的是,“你是我的情人,像玫瑰花一样的女人”“爱情不是你想卖想买就能卖”“有多少梦想在自由地飞翔”这样直抒胸臆的表达。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一批具有浓郁的本土风格的歌手走红,包括刀郎、凤凰传奇、庞龙等为代表,还有降央卓玛等人。
所以有人说,刀郎、凤凰传奇巅峰时比周杰伦还“火”,在一定意义上是成立的。毕竟,农村人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单单农民工群体有2亿+,更不用加上四五线小城市的中年人群了——对比而言,少年学生、青年白领阶层相对而言是一个不太大的群体。(当然,在音乐消费上,白领及学生是绝对“主力军”,所以从商业价值来说,凤凰传奇们无法和周杰伦、王力宏们相提并论)
继续,回到刀郎和凤凰传奇们的音乐,他们的歌曲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就是——
歌词:表达直白,带有许多传统乡土意象,比如月亮、白云、草原、大雁……
旋律:平铺直叙、简单顺耳、十分洗脑,基本听几遍就能哼唱
风格:民族音乐+现代流行音乐元素,所以让人觉得有点“土”,又带着点时尚
当然,他们之所以火,还是因为很好地抓住了互联网初时代的移动彩铃业务、在线音乐市场的快速发展时期——传统唱片公司讲究身价、不重视这个渠道,而他们则抓住一切能抓住的发布渠道。举个例子,比如凤凰传奇把自己的音乐录影带寄给央视,不收取任何费用进行播放;给自己的音乐在在线平台上打广告,免费播——相比而言,其他主流歌手都是收费的。
这让他们的音乐迅速抓住了一个特定人群的味蕾,席卷大江南北。不过也是由于这种非主流唱片的制作方式,并且带着“土”味风格的音乐+受众为“非主流”(相比之前的主流),也让他们的音乐长期被边缘化,成了农村重金属的代表,流行在城乡结合部和城市广场舞。
现在回过头在看,刀郎、凤凰传奇在特定时代条件下、特定听众中,他们凭借精良的制作+高潮的营销脱颖而出。
但还是要说,刀郎和凤凰传奇,尤其是后者,其音乐带有比较浓重的“投机性”,而且在音乐风格上过于“媚俗”,这种媚俗的体现也可能是对歌迷、也可能是对市场、也可能是对社会……
另外,他们音乐过于“直白”“浅显”,当随着时间推移(受众群体的音乐审美会提高,追求更多元的音乐,可能会迅速“抛弃”这种风格的音乐。)
以上固然一方面促成了他们音乐的快速走红,但也伤害了他们音乐的隽永——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歌曲火了20年依旧在传唱不止,有的歌曲才火了三五年就销声匿迹。
这其实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现在刀郎和凤凰传奇的火爆一时候,迅速没落,造成“歌红人不红”。
这里单独说一下刀郎,和凤凰传奇等不同,刀郎自己的音乐才华还是比较高的,撇开让刀郎大火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等歌曲,他有一些歌曲的立意、风格、演唱表达都是比较不错的。
这么nb你跑啥
· 内蒙古这么说吧,前几天在荷兰女排世锦赛,荷兰DJ放个民族风全体中国观众都嗨了,大众喜欢的能朗朗上口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