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史上,周邦彦拥有最多的经典名作,为什么大众的知名度不高?
专家王兆鹏通过大数据,对历朝历代的“诗歌选本”、“诗话评点”和“论文研究”等数据定量分析得出的唐诗宋词名篇排名。王兆鹏所采纳的数据大多是来自文人专家的资料,没有从大众互联网上采取数据。所以这个数据一定程度反映了历代文人专家心目中的经典名作。
从榜单来看,周邦彦的经典作品最多,力压辛弃疾,排名第一。紧随其后,辛弃疾委屈第二。苏轼第三,李清照有10首。姜夔号称与周邦彦齐名的一代宗师,有8首。柳永最惨,作为宋词奠基人,才3首入榜。然而问题来了,专家心目中,周邦彦那么多名作,为何却不为大众所知呢?大多数人可能只知道“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首词。
为什么文人专家和大众百姓的口味差别这么大?之前看到街上有人列“香港十大导演心目中的十佳电影”,大众评价很高的霸王别姬,只有一个导演选,大多数导演认为黄土地才是陈凯歌最好的电影作品。而黄土地这部电影,对于很多不了解电影史的人,听都没听过。难道宋词也有分商业词和文艺词?总不至于吧,排在周邦彦后面的辛弃疾,苏轼,李清照倒是有很多家喻户晓的词。
为何周邦彦和姜夔很多文学史的经典名作,大众的知名度却那么低?
以下是拥有经典名作最多的十大词人排名:
1、周邦彦:15首
2、辛弃疾:13首
3、苏轼:10首
4、李清照:10首
5、姜夔:8首
6、秦观:5首
7、欧阳修:4首
8、柳永:3首
9、史达祖:3首
10、张炎:3首
蒙奇D路痴
· 北京教材选的少,现在人接触诗词基本就是高中之前的学习精力,上了大学之后基本就很少主动去看诗词之类的内容了,所以知名度这种东西还是和义务教育阶段挂钩的
dzhiqiong1
· 河北周邦彦是格律大家,格律不会出错。但是太拘泥格律了,真情实感不够,读多了会觉得有点憋气。旧时的词话诗话,都有明显缺点就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正确思想正确,在这个大前提下,怎么荒唐的论证都可以。这个毛病从宋朝开始,唐朝人是诗言情,宋人认为诗是很严肃的事情,不能说那些轻松的,每一句都要体现儒家思想,要体现君臣大义三纲五常之类,于是宋诗就开始言之无物了。在把诗捧杀的时候,宋人开始在词上放纵自己,诗要严肃,词可以放纵,所以宋词还是很有水准的。但自宋之后,后人有样学样,把政治正确思想正确这套也用在词上,于是词也不行了。白居易长恨歌,在唐朝的时候是经典,唐宣宗亲自写诗称赞: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朝皇帝都觉得这是好诗,到宋朝就不行了,宋朝人认为写皇帝的感情是诋毁皇帝;这就是皇帝不急急死宋人。在这个大前提下,宋朝人张戒批评长恨歌:不真实!张戒说皇家都烧蜡烛,你写孤灯挑尽,这不符合事实!这就是典型双标,李白白发三千丈,你见过哪怕三丈长头发的人?孔子讲过一句“哀而不伤”,宋朝也成了思想正确,感情不能太充沛,太充沛了就被贬低。很多诗词因为写出了真情实感被黑。同样长恨歌说了“回看涕泪相和流”,张戒认为是对君主大不敬。我靠人家生离死别了,你都不让人流泪,你张戒政治是正确了,人性可没了!从张戒的观点来看,从南宋开始文学风气全面猥琐,让位于政治正确,湮没了应有的人性。周邦彦其实也是这个风气的受害者,在这种框框之下,就算他在技术上达到了极致,但终究和我们有不能相通的感觉。柳永这样的青楼词人,没有几句政治正确的,被过去的词话黑并不奇怪。而过去词话推崇的周邦彦,我们也不能欣赏他的正确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