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怀念鲁迅,我们究竟在怀念什么?
1936年10月19日清晨五点二十五分,鲁迅在上海因肺结核病去世,终年55岁。
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
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
鲁迅先生的第一个特点,是他的政治的远见。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鲁迅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斗争精神。
鲁迅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
综合上述这几个特点,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
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日啖荔枝三百颗鼻血直下三千尺
· 河南还有一段话很典型,就是"xxxxxx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这话很燃,但是我也很少见有人引用时候带上完整的后半段:"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为什么呢?明明带上之后才能体现出鲁迅先生的客观理性,真心为天下的情怀,为什么都要断章取义呢?
卡卡卡卡卡哇伊莱昂纳德
· 吉林因为我觉得现在真正能够去感悟去理解这些东西的人太少了,大部分人都是吃饱了撑得,今天摔了一跤,然后刷到个微博,然后留下一句,鲁迅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