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众测丨通勤宝藏鞋——安踏 C37 3.0 评测

avatar
关注

延续三代,魅力不减,安踏C37 3.0全新升级双密度中底科技,续写软跑鞋传奇。话不多说

直奔主题,今天来聊聊——安踏 C37 3.0。


鞋盒:翻盖式鞋盒质感不错,正面幻彩设计的C37 LOGO很吸睛。

关于尺码,本人希腊脚,微微扁平足,脚背正常,平时NIKE 43码,ADIDAS 43 1/3码,这款C37 3.0尺码不偏,43码正好,前掌宽度与高度正常,对高脚背同样友好。

上称,43码单只裸鞋左脚为334.4克,单只裸鞋右脚为329.7克。

重量约在332克左右,数据属于微微偏重,作为一双非专业跑步的慢跑鞋,还是在合理的重量范围内,完全可以接受。

鞋垫:


43码/双 超临界氮气物理发泡鞋垫的重量约为35.9克,在鞋垫中也算是非常轻的。

鞋带:

窄面条状鞋带,功能上没有缺陷。

各品牌的跑鞋穿的不少,第一次穿双密度中底科技的跑鞋,通过一周实际慢跑与马路等高密度上脚后,个人对这双鞋的感受:


雷达图简评:


总评:8.7(满分10分)


缓震性:


C37 3.0不需要磨合,可以直接穿

静态:上脚即软,以鞋垫为主低密度的软给得比较直接。

马路:简单马路就能感受到前掌低密度鞋垫与下层全掌氮科技组合的软与高回弹。

慢跑:常规慢跑,每一步鞋垫与外层氮科技开始压缩蓄力,蹬出去后掌落地时,切实体验到鞋垫与氮科技之间的C37核芯非常软,且能平稳过渡,加上后掌外底凹陷处理,再次补强了后掌缓震。

就我自身75KG的体重而言,总体感觉下来前掌软弹兼备,后掌氮科技与C37压缩越彻底,实际软弹感就越强,后掌缓震极限很高。


支撑性与透气性

鞋头:环鞋头一圈热熔加固,与其说是鞋头保护,我的感受:还是鞋子本身对鞋头的刚性需求更多一些。

鞋面:鞋面采用栅格形三明治透气设计,整体鞋面比较柔软,外层竖向相网形成主框架,中层横向细网构成栅格形状透气孔。全天候上脚通勤,袜子干爽,透气性优秀。


后跟处:渔丝纱线配合高强度内置港宝,加上两侧氮科技上翻,后跟非常稳定。

支撑性总体感觉就是:前后有足够的硬度来保障,中段舒适不卡脚,只是支撑性略薄弱。


耐磨性:

为了量化硬度数据,运用某牌子的A型数显硬度表辅助呈现,压针避开纹路凹陷部分垂直压入外底的鞋头、中掌、足弓、后跟LOGO和后掌等五处外底硬度值,取其平均数为65.


单从数据来看,与安踏部分篮球鞋外底硬度持平。如:

安踏 狂潮4 外底硬度约为64.7,

安踏 狂潮3水泥克星 外底硬度约为64.6,

安踏 KT7-留白 外底硬度约为63.7

总之,就跑鞋而言,外底硬度数据很不错,通勤五天,再加班一天与半天逛街,期间一次塑胶与两次公路慢跑后,仅仅是前掌大脚趾细纹消失,其他基本无磨损。比常规跑鞋要耐磨,单单在跑鞋领域,耐磨算是优秀。

舒适性:

本人正常脚背高度,微扁平足,无任何不适。前掌宽度与高度还有部分余量,前掌弹,后掌软,透气还非常好,体验很不错,舒适度优秀级别。

包裹性:

只是常规鞋舌,没有独立内靴,包裹一下子就降了一个等级(但透气性的评分就上去)。前掌宽度与高度正常,鞋带并没有类似“飞线”设计的那样连接至中底的设计,只是可以收紧脚背部分,所以整体下来包裹性普通,故不适合专业的进阶选手。脚踝部分锁定倒是很不错,后跟的海绵填充与贴合跟腱的小设计体验包裹很到位。总体而言就是脚踝锁得住,整体鞋面没有过多贴合,包裹性算是接近中等。


抓地性:

无论是柏油马路还是塑胶跑道,抓地力都很不错,在非水浸路面无任何打滑。

稳定性:

重心微微有点高,好在前后掌都比较宽大,后跟港宝面积与硬度都很可观,后跟两侧氮科技上翻的高度实际直接补强了后跟稳定性,加之后跟外底物理凹陷设计,落地后更加稳定。总体而言稳定性在优秀级别。

总结:

总结:

C37 3.0 是一款舒适度特别高的通勤慢跑鞋,不同中底密度与多结构组合的中底缓震结构,使得脚感软的刚刚好,可以看的出,C37 3.0的中底设计与材料调教必定是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才能有如此优秀的体验。只是包裹与重量表现一般,加上优秀的透气性与稳定性,还有后跟外侧点缀的3M反光设计,来提高跑者夜晚穿着的安全性,所以推荐给短距离慢跑与通勤的朋友。



——END——

阅读 48208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弋水年华楼主

借前面车牌:HC666~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并不代表呼和佳地

· 广东

安踏就是没有46码,真的无语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