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蒋冯战争:倒戈将军被倒戈,套路高手被套路

avatar
关注

作者:战争艺术001

前奏

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宁汉正式分裂。

严格意义上讲,汪精卫的武汉国民政府,才是正宗的国民政府,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是伪的。然而,蒋介石指责武汉国民政府被苏联控制,变了质,南京政府才是原汁原味的国民政府。

第二天,武汉国民政府在武昌南湖举行北伐誓师典礼,决定继续北伐。

目的是消灭河南的奉军,把冯玉祥接出来,然后让冯玉祥对付奉军,这样武汉方面的北伐军就可以撤回来,一心一意征讨蒋介石。

4月26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命冯玉祥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约冯玉祥共同向河南进军。

4月30日,唐生智、张发奎率领10万大军,兵分三路向北推进,其正面之敌,是张学良、韩麟春指挥的奉系第三、四军团,这部分奉军据说是奉军最精锐的部队。

5月1日,冯玉祥在西安红城召开军民大会,宣布就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响应武汉方面北伐。

冯玉祥大军号称30万之众,其中嫡系部队不下20万,养精蓄锐了4个月,颇有龙精虎猛之势。大军从潼关向东推进,沿陇海线连克灵宝、陕州、洛宁、渑池、新安,刘镇华缴械投降,5月26日,大军击败了奉军万福麟、镇嵩军张治公部,攻占洛阳。

5月31日,石友三部占领郑州,奉军撤往黄河北岸,炸断了黄河铁桥。

6月1日,武汉方面的北伐军在郑州与冯玉祥大军会师。

冯玉祥这次进军之所以如此顺利,是因为奉军把主力摆在京汉线上,而陇海线上,只有万福麟5个旅以及张治公部共4万人,担负警戒任务。

在西平、上蔡、漯河、临颍战役中,武汉方面的北伐军以顽强斗志,猛攻奉军大炮、铁甲车掩护的坚固阵地,连战连捷,把张学良打得痛哭流涕,北伐军为此付出了1.4万人伤亡的代价。

相比较而言,冯玉祥所部伤亡只有400多人,可以说捡了个大便宜。

两军会师后不久,武汉方面的党国大佬汪精卫、徐谦、谭延闿、孙科等来到郑州,与冯玉祥一起,召开了郑州会议。

前排左起:孙科、于右任、冯玉祥、谭延恺、汪精卫、唐生智

大佬们屈尊来郑州开会,是因为有求于冯玉祥,他们希望冯玉祥支持武汉方面,一起对付蒋介石。如果有冯玉祥几十万大军撑腰,南京方面将很难斗过武汉方面。

冯玉祥收下了武汉方面送来的大礼包:河南、陕西、甘肃是冯玉祥的防区(地盘),唐生智率领的北伐军从河南撤军;三省的省主席由冯系人马担任。

虽然拿了好处,但冯玉祥对反蒋问题始终没有明确表态。

郑州会议期间,冯玉祥告诉汪精卫,说蒋介石也在拉拢他,不过他没答应,觉得蒋介石是“狼心狗肺、不齿于人类的东西”。

冯玉祥此举,意在抬高身价——你的条件不给到位,我就支持蒋介石。

汪精卫没法完全满足冯玉祥,因为冯玉祥最缺的是粮饷装备,这些东西汪精卫也缺。

所以,郑州会议一个星期之后,冯玉祥亲赴徐州,面见蒋介石、张静江、胡汉民、吴稚晖、李宗仁、白崇禧等南京方面的大佬,双方又召开了徐州会议。


徐州会议欢迎冯玉祥

1927年6月19日,徐州。

蒋介石和冯玉祥这两巨头第一次见面。

此时正值北伐关键时期,宁汉对峙愈演愈烈,蒋介石邀冯玉祥徐州会晤,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拉拢冯玉祥对付武汉国民政府,二是商量北伐战略,狠锤张作霖。

初次见面,冯玉祥对蒋介石印象很好,他在《我的生活》中,是这样说的:

“那时蒋先生为革命军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地位甚高,而犹如此谦下,如此周到,真是从学养中得来······见其风采及言谈态度,无不使我敬慕,大有相见恨晚之情。

在欢迎晚宴上,二人相互吹捧,宾主尽嗨。

蒋介石说:此次南北两军事领袖,把臂言欢,商洽党国大计,意义至为重大,可言革命史上最重要的一页。

冯玉祥说:曾忆张作霖攻南口时有言,勿使南北两赤结合,勿令蒋冯携手,今吾等竟得以结合而又携手,北伐胜利可以预卜矣。

蒋介石在郑州会议武汉所给的条件之上,答应每月给冯玉祥200万大洋的军费,冯玉祥答应支持南京,并承诺清党。由此开启了蒋冯合作的局面。此后两人更是结为盟兄弟。

6月21日,冯玉祥拿着蒋介石给的首批50万大洋,乐呵呵地回到了郑州,不久,他就把自己部队中的共产党员,用大刀队押到武胜关强制遣散了。

冯玉祥倒向南京,是南京方面最终压倒武汉方面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然而,仅仅一年多后,冯玉祥便在精神上与蒋介石决裂了。

他在日记中写道:蒋专弄权术,不尚诚意,既联甲以倒乙,复拉丙以图甲。

1929年5月,两人走向战争,此后一生为敌。

蒋冯战争是一场纷繁复杂的大戏,虽然战争戏份不多,但权术谋略此起彼伏,倒戈将军被倒戈,套路高手被套路,全程无尿点。

01

在说蒋冯战争之前,有必要讲一讲二人关系是如何破裂的。

军阀的立身之本,一是地盘,二是军队。而恰恰在这两点上,蒋介石深深伤害了冯玉祥。

先说地盘。

北伐战争末期,各路北伐军向河北、京津推进,冯玉祥对这三个地方很感兴趣,他认为自己的军队在河北作战勇敢,付出的代价最大,论功行赏,应该把这三个地方分给他。

蒋介石顾忌冯玉祥军事实力太强大,把这三个地方,分给了相对弱小的阎锡山。

理由是:京津一带有外国驻军和侨民,情况复杂,冯玉祥性情刚直,不适合搞外交,万一发生意外,可能酿成第二个“济南惨案”。相反,阎锡山的性格更合适与老外打交道。

当然,这只是场面话。蒋的真实意图是平衡冯玉祥和阎锡山的实力,让两人相互敌视、牵制。

冯玉祥极其不满,命令所部退回山东、河南,他本人装病躲到新乡,拒绝去北京开会,以示抗议。

再说军队。

北伐完成后,全国军队太多,国家养不起,需要裁兵。于是,蒋介石召开了编遣会议,与各个军头商量裁军。

裁军没有问题,问题是怎么裁,谁都希望裁别人的,自己不裁或少裁。

冯玉祥认为自己的军队人数多、训练精、战功大,他提出的方案是蒋、冯各保留12个师,阎锡山和李宗仁各保留8个师。

冯的提议不仅遭到了阎、李的反对,也引起了蒋介石的不快。蒋介石要削藩,加强中央集权,自然不愿与冯玉祥平起平坐。

会议最终通过了有利于蒋介石而不利于冯、阎、李的编遣方案,冯玉祥装病以示抗议,之后不辞而别。

返回驻地后,冯玉祥加紧备战,誓与蒋介石较量一番。

在蒋介石的削藩日程表上,桂系是第一个要收拾的对象。

蒋桂战争期间,蒋介石对冯玉祥百般示好,竭力笼络,又是加军费,又是给行政院院长+两湖地盘,目的是让冯玉祥支持自己收拾桂系——至少,保持中立。

桂系也派人来拉拢冯,提醒他唇亡齿寒,不要被蒋介石各个击破。

冯玉祥拿了蒋介石的好处,又见桂系不占理,几经权衡,最终站在了蒋介石这边。

他派韩复榘屯兵豫鄂边境,表面上助蒋讨桂,实际上坐山观虎斗,想渔翁得利。

然而,桂系垮得太快,出乎冯玉祥预料。

等蒋介石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命令韩复榘“停止待命”(不需要你了)时,冯玉祥急了。

他命令韩复榘迅速出兵,还通电声讨桂系,想在被打倒的桂系身上狠踹几脚,证明自己出了力。

唐国强饰演的冯玉祥

本以为奇货可居,没想到过期成了“烂货”。

冯玉祥此举不仅彻底得罪了桂系,也让蒋介石鄙视,蒋介石在日记中骂道:焕章(冯玉祥)······视人人为小孩可欺······投机取巧之徒,必自杀也。

冯没有出力,蒋也没有兑现好处,这事闹得很不愉快,加重了彼此的恨意。

02

桂系倒下了,蒋介石削藩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冯玉祥。对此,冯玉祥心知肚明,双方的不信任感到达了顶点。

此时,山东的接防问题,成了引爆二人矛盾的导火索。

北伐期间,蒋介石把山东许给了冯玉祥,省主席孙良诚(冯玉祥的人)也是蒋介石任命的 。

然而,冯玉祥拿到的是一个不完整的山东——济南惨案,日军出兵占领济南,胶东地区和胶济铁路也在日本人手里。山东省主席孙良诚只得在泰安设立省政府办公。

1929年4月,日本迫于国内外压力,决定从山东撤军。

此时,蒋介石和冯玉祥关系已经破裂,他不准孙良诚接收济南、青岛,任命陈调元为山东省主席,全权负责接收山东。

冯玉祥见事已至此,决定向蒋介石摊牌。

桂系因从两广到山海关的一字长蛇阵,而被蒋介石掐头去尾剖腹,轻松解决。

红色:桂系一字长蛇阵,蓝色:冯玉祥一字长蛇阵(手绘示意图,并不准确)

冯玉祥的地盘呈横着的一字长蛇阵(青、甘、宁、陕、豫、鲁),为避免重蹈覆辙,他决定将山东、豫东的军队西撤,缩短战线,集中兵力于陕西、豫西,固守西北。

为阻滞蒋介石运兵,西北军撤退时,破坏了陇海铁路上的重要桥梁和武胜关隧道,还将平汉铁路上的500多辆客货车扣留,以作军用。

最后,冯系人员鹿钟麟、熊斌等从南京撤离——有点撤侨、断交,开战的意味。

1929年5月初,蒋冯冲突日渐明朗,双方都大造舆论,强占道义制高点。

冯玉祥吸取桂系的教训,他只说反蒋,不反中央,把蒋和中央区别开来,这一点很高明——桂系直接反南京中央,形同叛逆,人人喊打。

完成一系列军事调动之后,冯玉祥在华阴召开会议,宣布蒋介石四大罪状,决定起兵反蒋。

5月16日,他授意刘郁芬、宋哲元、孙良诚等发表通电,竖起反蒋的旗帜,推举自己为“护党救国军西北军总司令”。

相比冯玉祥的决战姿态,蒋介石比较高姿态,他多次喊话,劝告西北军及时罢手。

此时,蒋桂战争还没有终结,桂系还在广西老巢负隅顽抗,在彻底解决桂系之前,蒋介石不想这么快与冯玉祥决战。

蒋介石做了两手部署:一是调集朱培德、刘峙、唐生智三路大军,分别集结于豫东、豫南、豫北,从东、南、北三面对冯玉祥大军形成包围之势。二是加紧用官位、金钱收买西北军高级将领。

蒋军三面包围冯玉祥(手绘示意图,并不准确)

在蒋介石的分化瓦解下,5月18日,刘镇华脱离冯玉祥归顺中央,5月22日,韩复榘通电拥护中央,紧接着,石友三、马鸿逵、杨虎城等纷纷通电响应。

03

在西北军历史上,韩复榘叛冯投蒋是一个转折点,它意味着西北军从全盛时期开始走向瓦解。

韩复榘是河南省主席,蒋桂战争初期,他率领大军徘徊于豫鄂边境地区,蒋介石让他进攻桂系控制的武汉,但冯玉祥命令他停兵观望。

等到蒋军攻占武汉后,韩复榘才出兵鄂北,企图摘桃子。

此时,蒋军正在向鄂西追击桂军残余,韩复榘驻军孝感,威胁武汉,令蒋介石十分担心。

为稳住韩复榘,蒋介石以劳军为名,给韩复榘送了一笔巨款,同时邀请他来武汉一叙。

韩复榘

韩复榘的武汉之行,受到了蒋介石夫妇的热烈欢迎和高规格接待,蒋介石一口一个“向方”(韩复榘字向方),对韩复榘各种抬举,宋美龄亲自为他夹菜,走的时候又给了他一笔巨款。

一向不被当人对待的韩复渠,哪受得了这个?当时就动摇了。

韩复榘投蒋后,曾对部下说过这样一番话:蒋委员长和宋美龄对我很热情,称我为北方常胜将军,可是在冯先生跟前,不是被训斥就是挨骂,如同老子对儿子一般。

冯玉祥对小兵表现得很慈爱,但对高级将领非常严苛,无论职务多高,惹冯不高兴都是非打即骂,丝毫不留面子,他也不叫部下的字,都是直呼其名——很不礼貌、很不尊重人。

此外,韩与冯之间还有别的矛盾,比如韩复榘在走投无路时曾投靠阎锡山,他怀疑自己有“前科”而不被冯玉祥信任;韩复榘与石敬亭有矛盾,而冯玉祥却免去了韩复榘20师师长的职务,以石敬亭接任,间接证实了自己不被信任。等等。

石友三当时驻军南阳,蒋介石拉拢他的过程,与韩复榘类似,不再赘述。

刘镇华是镇嵩军统领,被冯玉祥击败后投降了冯,作为杂牌军,他在西北军呆的并不如意,蒋介石一拉拢,顺势倒戈了。

马鸿逵、杨虎城等,也不是冯的嫡系,都是西北军内的杂牌,倒戈理由和过程与刘镇华类似。

杂牌军倒戈影响不是很大,对冯玉祥形成致命一击的,还是韩复榘、石友三倒戈,它打乱了冯玉祥的军事部署,摧毁了他反蒋的决心和信心,打击了他在西北军中的威信。

冯玉祥虽然多次倒戈,但自信他的亲信部下绝不会倒戈,结果被狠狠打脸。

得知韩复榘倒戈时,冯玉祥起初不敢相信,事情实锤后,他躲在房间里郁闷了好几天,还怀疑其他西北军将领可能叛变。

西北军被整得七零八落,蒋桂战争收尾也很顺利,蒋介石决定对冯玉祥动手。

5月23日,国民党中央宣布开除冯玉祥党籍,革除其本兼各职,授权政府讨伐冯逆。

第二天,国民政府下令通缉冯玉祥,主流报纸、电台迅速跟进,声讨冯玉祥。

蒋介石致电冯玉祥,要求他交出兵权,下野出洋,冯玉祥顿时陷入了极端孤立的境地。

第一次蒋冯战争就这样胎死腹中了。

04

按以前的套路,军阀走投无路时,往往通电下野,以避风头。

冯玉祥是这个套路的资深玩家,北洋时代就把下野玩得炉火纯青了。

5月27日,冯玉祥通电全国下野:公不能见谅于国,私不能见谅于友,洁身引退······从此入山读书。

实际上他仍控制着西北军政大权,在华山静观时局。

蒋介石不傻,指责冯玉祥:犯了大罪,发一纸下野通电,以为万事皆休,天下哪有这种道理?

蒋介石:别跟我玩套路,不管用的

他命令前方部队加速前进,对西北军施加更大压力,还下达了最后通牒,对冯玉祥步步紧逼。

西北军兵力和财力都不如蒋军,冯玉祥硬扛肯定扛不住,需要另找出路。

蒋介石刚打垮桂系,对彻底消灭西北军并无把握——他不想打硬仗,更愿意用政治手段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阎锡山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力量,重要性日益凸显。

1929年初,天下五分,蒋、冯、阎、李、张。

5月底,李已被打垮,张远在东北,能够直接影响蒋冯战争的,只有阎。

冯、阎合作反蒋,蒋就很难办了,蒋、阎合作灭冯,冯肯定完蛋。

所以,冯玉祥要拉阎锡山反蒋,蒋介石也要拉阎锡山逼冯,原来的蒋冯两方较量,变成了蒋、冯、阎三方博弈,三方相互套路。

此时,阎锡山的态度很复杂,他的地盘和冯玉祥挨着,对冯玉祥的恐惧甚于蒋介石,所以他想削弱西北军,另一方面,他与冯玉祥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冯玉祥一旦被解决,下一个就轮到他了,所以他又担心冯玉祥垮掉。

想来想去,他决定诱冯玉祥入晋,一来挟持冯玉祥,解除西北军的威胁,二来联冯抗蒋,使蒋介石不敢轻举妄动。

不管是挟持冯玉祥,还是联合冯玉祥,反正主动权掌握在他手里,可以灵活应变。

在李书城的游说下,冯玉祥决定亲赴山西,与阎锡山结盟。

冯玉祥的部下都认为阎锡山狡诈,反对他去山西,但是冯坚持己见,他有自己的打算——蒋介石大军步步紧逼,他不能再滞留在西北军中,否则,蒋介石就有进攻的借口。

另一方面,他对西北军失去了信心,认为单挑打不过蒋介石,想拉阎锡山一起反蒋。

6月21日,冯玉祥离陕赴晋,对外称经山西转道“出洋”。

3天后,阎锡山亲自到介休迎接冯玉祥,见面后两人抱头痛哭,誓言合作到底。

很快,阎锡山与冯玉祥联名发出了出洋通电,呈请国民政府辞去本兼各职。

阎锡山此举,是想营造冯、阎结盟的假象,向蒋介石施压,挟冯自重。

蒋介石很着急,亲赴北平邀请阎锡山面谈,同时指示五院院长、各省政要、军队高级将领通电挽留阎锡山,给足了阎锡山面子。

阎锡山应邀到北平后,蒋介石开出的价码是:全国陆海军副司令+华北党政军全权+西北军善后处理+巨款。

阎锡山被砸晕了。

05

本来,冯玉祥到太原后,阎锡山将其一家安置在晋祠居住,隔三岔五去看望冯,礼遇极高。

从北平回来了,阎锡山态度变了,不谈出洋了,不看望冯玉祥了,也不提反蒋了。

不仅如此,他还把冯玉祥迁到了五台县建安村居住(阎的老家),周围派军警封锁,断绝了冯玉祥与外界的联系。

在阎锡山看来,冯玉祥简直是奇货可居,利用他不仅可以逼西北军就范,也可以让蒋服软。

冯玉祥被软禁后,表面上风轻云淡,潜心读书,还说自己读书少,常被骗。

暗地里,冯指示前来探望他的西北军将领:与蒋介石谈判,向蒋介石靠拢。

宋哲元遵照冯玉祥的指示,向蒋介石表示西北军愿意接受中央指挥,冯系将领鹿仲麟、刘郁芬、薛笃弼等,纷纷到南京复职,与蒋介石频繁会谈,蒋介石还给西北军送去了大量现款、面粉、棉衣。

西北军太艰苦了,蒋介石这次是真想趁冯玉祥被软禁之机,以粮饷弹药笼络、收编西北军。

阎锡山见西北军和蒋介石走得近,慌了。如果西北军投蒋,阎锡山就成了孤家寡人,势必会被蒋介石收拾。

8月6日,阎锡山投石问路,提出辞去山西省主席,蒋介石没有挽留,同意了。

阎锡山更慌了,这摆明是要收拾自己啊。

于是,他暂时解除了对冯玉祥的软禁。中秋之夜,两人在晋祠赏月,密谋反蒋大计。

经过这么多变故,两人认为再相互套路,无异于自取灭亡,合作反蒋才是唯一出路。

二人约定:西北军率先发难,晋军随后响应。

中秋密谋之后,冯玉祥指示西北军将领,立即中止与蒋介石谈判,准备武力反蒋。

10月10日,宋哲元领衔西北军将领联名发表通电,历数蒋介石六大罪状,兴师反蒋。次日,国民政府下达讨伐令。第二次蒋冯战争爆发。

西北军以宋哲元为代总司令,孙良诚为副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兵分三路:孙良诚、庞炳勋率领主力,沿陇海线东进,进攻郑州、开封;孙连仲、刘汝明出紫荆关,进攻南阳;孙维玺、吉鸿昌出老河口,进攻襄樊,直捣武汉。

蒋军以蒋介石为总司令,兵分四路:方鼎英所部,在许昌、郾城一线作战;刘峙所部,在襄樊、南阳、武胜关一线作战;唐生智所部,在巩县、登封一线作战;刘镇华所部,从黄河北岸进攻陇海路上的冯军。

西北军兵力10余万,蒋军总兵力约30万。从布局上看,双方争锋相对,一场硬仗在所难免。

针对西北军战力强大,但补给困难、难以持久的特点,蒋介石决定避其锋芒,待其师老兵疲、补给中断时,发起反击。

战争进程和蒋介石预想的一样,西北军虽攻势凌厉,但时间一长,后劲不足。相反,蒋军有源源不断的补给,仅张学良就支援了蒋军40几火车皮军火,它可以从容和西北军拼消耗。

战事最激烈时,蒋介石亲临前线鼓舞士气,稳住了杂牌军。

结果,西北军被阻于陇海路以南、平汉路以西的三角地带,旷日持久,无法前进。

蒋冯战争主战场(手绘示意图,并不准确)

06

西北军兴兵讨蒋后,阎锡山并没有如约响应。

原因是蒋介石派何应钦去太原,用陆海军副总司令的职位+200万军费,收买了阎锡山。

11月5日,阎锡山宣布就任陆海军副总司令,否认与冯玉祥联合反蒋,还召开了讨逆大会,公开支持蒋介石。

剧照

后勤补给跟不上,战场失利,阎锡山背信弃义,腹背受敌,加上主帅宋哲元和副帅孙良诚严重不和,内耗不断,导致西北军全线崩盘。11月下旬,西北军被迫撤往潼关以西。

第二次蒋冯战争,以冯玉祥的失败告终。

西北军没被彻底打垮,意味着这事没完。

5个月后,更大规模的中原大战爆发。

发布于北京阅读 50572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谢桥

· 上海

冯玉祥对待下属,基本上就是皇帝对待奴才,动辄打骂,还特别喜欢罚跪。西北军将领哪怕已经做到了一方大员,也一样被罚。有人甚至看到他生气,就直接先跪下了。韩复榘就是因为在军事会议的时候被罚在门口跪了几个小时,一气之下投蒋了。蒋冯阎李四家,阎锡山和李宗仁即使斗不过老蒋,基本盘也一直稳固,嫡系人马蒋想挖也挖不走。唯有冯玉祥,一朝失势马上树倒猢狲散,绝大部分旧部下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做人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亮了(77)
查看回复(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岂可修知白

· 河北
谢桥冯玉祥对待下属,基本上就是皇帝对待奴才,动辄打骂,还特别喜欢罚跪。西北军将领哪怕已经做到了一方大员,也一样被罚。有人甚至看到他生气,就直接先跪下了。韩复榘就是因为在军事会议的时候被罚在门口跪了几个小时,一气之下投蒋了。蒋冯阎李四家,阎锡山和李宗仁即使斗不过老蒋,基本盘也一直稳固,嫡系人马蒋想挖也挖不走。唯有冯玉祥,一朝失势马上树倒猢狲散,绝大部分旧部下像躲瘟神一样躲着他,做人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收起

很会作秀的人,也很喜欢展示自己经常在外媒面前装模作样,对手下更是一言难尽,曾经看过一个当时外国记者拍他的纪录片,里面那是各种秀,有光着上身耍大刀的,还有带士兵唱圣歌的。。打仗能力有限,手下不是没有能人,但是最后基本都是跟他闹翻或者老死不相往来。。而且为人反复无常早期靠苏联人,混了很多装备,后面又跟蒋眉来眼去还结拜兄弟,结果一转眼又把蒋给买了跟汪精卫眉来眼去,老蒋早期的几次下台跟他这个把兄的背刺脱不了干系,早期他也是反共,后面又觉得共产党不错,于是开始偏向联共。抗战爆发前他已经被闲置了,麾下西北军的将领很多都转头就当了汉奸。。但是他本人在这点上却是难得的坚决抗战。

亮了(30)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