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快,开团部分卫霍粉,为太史公正名

avatar
关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各种司马迁的节奏忽然涌现出来

各种司马迁春秋笔法甚至司马迁造谣黑人的离谱言论

刚看到这些言论的时候我是很懵逼的,因为先秦史、早期汉史的史料就那么点,国语春秋、战国策,再加上一些杂七杂八的零碎竹简,竹书纪年、睡虎地秦简什么的,无非就是这些,早期汉史那更是只有史记和汉书这两本,汉书关于早期汉史又是基本复制粘贴史记,补充了一些零碎资料,换句话说我们了解的先秦先汉史其实基本出处都是司马迁

这种情况下去说司马迁造谣就成了一个很无厘头的事

除了春秋国语战国策以外你看的所有史料都是司马迁的一手货,而且史记也不存在和春秋国语战国策这些前辈们自相矛盾的地方,你说司马迁造谣,那你的“真相”难道是自己穿越回去看的?

后来我又了解了一下,才发现了司马迁被黑的根源

那就是李广和卫霍

首先说结论,无论功绩还是地位,李广都远远不能同卫霍相比

李广就是在卫霍前防守战打的还算亮眼,一旦到了卫霍时期转入进攻阶段,迷路候就开始拉裤了,什么迷路贻误军机,什么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可以说表现槽点满满,别说和卫霍比,和一般将军比都不能算强

李广不如卫霍,这个结论没有任何问题

但部分卫霍粉的关注点就很迷,接下来我列举几个我见过的卫霍粉言论

1、司马迁小黑子露出鸡脚了吧,竟然把卫霍写进佞幸列传里

这个事有吗,确实有

在佞幸列传的结尾处确实提到了卫霍

自是之后,内宠嬖臣大底外戚之家,然不足数也。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此以后,宫内被皇上宠幸的臣子,大都是外戚之家,但是这些人都不值得一谈。至于卫青、霍去病也因为外戚的关系而得到显贵和宠幸,但他们都能凭自己的才能求得上进。

这句话能算黑卫霍吗?

我换一个主体

从北宋被灭之后,南宋皇帝和将领大多都是无能之辈,不值一谈,只有岳飞、韩世忠(我知道还有吴阶等名将,但为了工整只写他们两个了,意思到了就行),虽然也生在南宋朝廷,但都精忠报国,力图复兴

我这句话算是黑岳飞韩世忠吗?

司马迁这句话不是很明显的恨铁不成钢吗?你说他黑卫霍什么了?卫霍是因为外戚身份受宠得吗?确实是啊,后面没凭自己本事打出一番事业吗?打出来了啊,那怎么能叫黑呢?就因为点出来卫霍是外戚身份就是黑了?这什么逻辑?

这怎么能叫黑卫霍呢?

2、司马迁阴阳怪气,李广什么废物东西也能单独立传,卫霍这么牛还不单独列传而是合为一传

这个其实就更迷了,史书上其实并没有谁牛逼谁就必须单独列传的说法

关羽不牛吗?

关张马黄赵传了解一下?

白起不牛吗?

白起王翦列传了解一下?

韩信不牛吗?

韩信卢绾列传了解一下?

为什么把卫霍合一传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一是卫霍确实是亲舅甥关系,血缘很近,第二,也就是最关键的一点是霍去病留下的印记实在是太少了,按史记和汉书的说法,霍去病是一个话很少沉默寡言的人,而且其短暂的一生里大部分时间都在南征北战,他亲生儿子都没见过他几眼:霍去病去世的时候他儿子才两岁,这样的人司马迁作为一介太史令又能从何处才能了解呢?即便如此,霍去病那句最著名的“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因为是对汉武帝所说,还是被司马迁记录了下来,如果司马迁真是看不起霍去病要去黑霍去病,那他为什么要记录下这句名言呢?要知道司马迁只是写一部私史而已,又不是官史,真想黑卫霍的话,司马迁都不用造谣,不写这些细节难道不行吗?

3、司马迁在李广列传里狂吹李广,各种精彩描述活灵活现,卫霍列传就是干巴巴的写历史。

这句话说得不全对,但也不全错,李将军列传里的确有很多精彩描述,著名的李广射虎就是从李将军列传里流传出来的,而卫霍列传里确实相对比较枯燥,一般就是卫青到了哪,爆杀了谁,回来封了什么官,霍去病到了哪,爆杀了谁,回来又封了什么官

这能说明司马迁春秋笔法吗?

其实也不然,李广列传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精彩描述?因为司马迁和李广后人很熟,他被噶了鸡儿就是因为帮李广孙子李陵说话,这些精彩的轶事显然都是出自李广后人之口,这么当面的描述,写起来自然活灵活现,无比生动,而卫霍呢?霍去病我刚才说了,确实是去世的太早,那卫青呢?为什么他的记录也如此干巴?原因很显然,那当然是卫青和司马迁并无交往,司马迁并无了解这些轶事的机会,那么问题就来了,卫青和司马迁没有交往你觉得是谁的问题?

一个小小的太史令

一个当朝的大将军

会是太史令看不起大将军吗?

司马迁对于卫青到底是什么态度,我想用卫将军骠骑列传的最后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择选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效此意,其为将如此。

不交宾客不结党,为人臣者奉法遵职,这就是司马迁眼中的卫青和霍去病

黑?从何谈起?

3、司马迁尬黑卫霍,离间卫霍关系

这是这个论点里我见过最逆天的言论,没有之一

司马迁写史记离间卫霍?

霍去病去世于公元前117年,史记完书时间一般认为是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去离间一个死人和卫青的关系?

离谱到家了都

这个言论的来源是什么呢?

是卫将军骠骑列传中的这么一句话

定令,令骠骑将军与大将军等。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

意思是霍去病扬名立万后地位水涨船高,比肩卫青,之后很多大将军的门生都投奔霍去病那里去当差了,只有一个叫任安的不肯

虽然这句话可能确实让卫霍粉不爽,但这其实大概率是事实,因为班固在汉书了也记载了这个事

自是,青日衰而去病日贵。

至于司马迁为什么要加上后面那一句,其实也不是为了黑卫霍,是为了吹任安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任安是司马迁的好友

司马迁被噶了鸡儿后给这个任安写了一封信,就是著名的《报任安书》

那句著名的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就是出自这里

你可以说司马迁夹带私货吹他这个朋友,但你说他是在黑卫霍,那从何谈起?

4、对李广能吹则吹,对卫霍拐弯抹角阴阳怪气,司马迁老阴阳人了

这句话其实看得我很迷惑

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李广这个人现在之所以被大家发现是个cjb,就是因为史记里把他的黑点全写了啊

迷路候,全军覆没回来拿钱买命

还有最恶心的杀霸陵尉

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止广宿亭下。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败韩将军,后韩将军徙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广即请霸陵尉与俱,至军而斩之。

别人霸陵尉秉公执法,李广官复原职后把他调到自己军队里杀了

这种事情不是纯纯的黑点?

包括对李广的治军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行军麻痹,部队没有军纪安于享乐,这都是司马迁如实记录的

这些黑点都在李将军列传里

可以说,司马迁虽然因为李广后人和自己很熟的原因把李将军列传写了很长很精彩,但是他犯下的错误一点都没有帮他遮掩,都是如实记录

而对于卫霍,尽管作为士人对外戚颇有偏见,尽管对他们的资料了解并不完备,仍然做到有一说一,肯定他们为将的品性和能力

作为一个史官,你还能指望他做到什么程度呢?

卫霍确实一代名将,可以称为民族英雄,但研究历史不能陷入粉圈思维,就拿李广来说,虽然他后期确实菜的抠脚,但文景时期李广四处救火,转战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数郡,力抗匈奴难道也错了吗?就因为他不如卫霍优秀,就要被拿来踩一脚?这合理吗?

然后踩着踩着还能踩到史书作者头上?没有司马迁的史记,你又从哪里去了解这三位?班固的汉书吗?这三位的记载都是复制粘贴史记的啊。

司马迁作为史记作者,为了修史记亲身走遍汉家江山,寻访各种遗迹和后人,最终能让史记以一部私史的身份进入官史序列,其严谨程度是得到诸多历史学家的肯定的,如果说有其他史料和司马迁有矛盾之处那我们尚且可以考证一番,但先汉时期并没有这些史料,你去质疑司马迁,岂不是连先汉史的地基都砸了?

发布于陕西阅读 48236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波黑球迷保护协会

· 上海
土蛮汗李广压根就没有单独立传,那叫李将军列传。写的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陇西李氏。秦大将李信,汉前将军卫尉李广,丞相李蔡,将军李敢李陵,还有一个卫太子心腹李禹。收起

李将军列传,开篇第一句话:李将军广者

亮了(178)
查看回复(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1046926776

这个时代属于库里和其他这个要解释一下,李将军传并非李广一人的,而是他这一脉出的名将的合传收起

如果是合传,开篇第一句就不会是“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而是“李将军信者,秦将也。”

亮了(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