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终人散,世间再无《广陵散》
曹魏名士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交好。常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嵇康提倡玄学,主张“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另妄图以合法手段替代曹魏的司马氏如鲠在喉。他喜欢音乐,提出了《声无哀乐论》,认为音乐是客观存在的声响,喜怒哀乐是人们的精神被触动后产生的感情,之所以听到音乐产生哀乐,是因为人心中先有哀乐。
嵇康的好友,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的从祖姑山氏是司马懿夫人张春华的母亲,因而可以见到掌权的司马师,司马师说:“当世的吕望是想做官吧!”于是命司隶校尉举山涛为茂才,授任郎中,又转任为骠骑将军王昶的从事中郎。从此在司马氏政权中平步青云。而嵇康一直反对司马氏取代曹氏。
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欲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跑到河东郡躲避征辟。司隶校尉钟会盛礼前去拜访,遭到他的冷遇。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离开选官之职时,举荐嵇康代替自己。嵇康作《与山巨源绝交书》,列出自己有“七不堪”、“二不可”,坚决拒绝出仕。史称“司马昭闻而怒焉”。嵇康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司马昭的忌恨。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嵇康的好友吕安的妻子徐氏被吕安的兄长吕巽迷奸。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保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捕。嵇康非常愤怒,出面为吕安作证,因而触怒了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以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
嵇康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任教,他们的这些要求并没有被同意(实际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如同平常一般。他看了看太阳的影子,知道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嵇喜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从前袁孝尼(袁准)曾跟我学习《广陵散》,我每每吝惜而固守不教授他,《广陵散》现在要失传了。”说完后,从容就戮,时年四十岁。
当初在狱中,嵇康自知死期将至,他没有将儿子托付给阮籍,而是托付给了已经绝交的好友山涛。临死前嵇康对儿子嵇绍说:“有巨源在,你就不会孤独无靠了。”十六年后,嵇绍为晋死节,八王之乱时,跟随晋惠帝的百官看见叛军全都四散溃逃,而嵇绍用血肉之躯挡住了叛军箭雨,血溅御服。事后左右想要给晋惠帝洗衣,司马衷说:“此嵇侍中血,勿去”。
后来,文天祥把这件事写进了《正气歌》,“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嵇绍并没有因为父亲被司马氏所害而不忠,他继承了嵇康的那股浩然正气,与世长存。
美加墨最后一舞
· 江苏狡兔死良弓藏,我之后君复伤一曲广陵散,再奏待芸娘
唐古拉07
· 浙江俺闺女小学就会弹的东西,7级还是8级,难度不算高,比《千本樱》好弹多了。《广陵散》古时的《聂政刺韩傀曲》,魏晋琴家嵇康以善弹此曲著称,刑前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太平广记》里更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今存《广陵散》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印的《神奇秘谱》(公元1425年),谱中有关于“刺韩”、“冲冠”、“发怒”、“报剑”等内容的分段小标题,所以古来琴曲家即把《广陵散》与《聂政刺韩傀曲》看作是异名同曲。《神奇秘谱》:然广陵散曲,世有二谱。今予所取者,隋宫中所收之谱。隋亡而入於唐,唐亡流落於民间者有年,至宋高宗建炎间,复入於御府。经九百三十七年矣,予以此谱为正。故取之。《广陵散》在清代曾绝响一时,建国后我国著名古琴家管平湖先生根据《神奇秘谱》所载曲调进行了整理、打谱,使这首奇妙绝伦的古琴曲音乐又回到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