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为什么这么强悍--锋刺4PE--我的选天之鞋(深度解析)
这双鞋是我这辈子第一次买的中乔的篮球鞋,购于1年半以前。当时纯粹是我很喜欢这种造型比较传统的酒红颜色的鞋,以及~吴前的PE元素,然后,它的实力震惊了我~写这篇长文这双鞋已经下架超过1年时间了,所以不存在任何商业的可能性,请放心食用。
一、锋刺4PE底宣是有弧度的
不同于这两年的林书豪2,驭帅15,BIG3,禅3PRO这些大平板,锋刺的弧度,带来的滚动感,前后过度非常流畅,不存在卡脚,割裂感等情况。如图:
二、合理的鞋带孔布置
第一组鞋带孔绑带连接着前掌鞋面(内靴),鞋面调整空间非常大,兼容性很好,宽脚窄脚高脚都可以有还不错的贴合感。
最厉害的是这几个鞋带孔所起到的作用,每一个鞋带孔带来的力传导位置,我都用红箭头标的非常清楚(红色箭头的朝向是上下两段鞋带的中位线),受力非常平均,并且最上面两个鞋带孔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这个锋刺5的大部分版本都做不到),不会像KT8那样到了脚踝处就挤成一坨,没有实质作用。
三、优秀的鞋底纹路分布
鞋底纹路的设计思路我猜是指纹,材料应该是无痕橡胶,抓地力非常顶(场地恶劣的情况下,比GELHOOP抓地力都好!!!)纹路思路上,前掌整体是螺旋纹,很适合做转身都做。并且,深度配合后卫的篮球动作,做的分布。图中红色圈斜纹方向纹路,实战过程中很适合做拖曳步,坠步这种动作。黄色圈即主发力区,偏横向纹路最大化抓地力保证突破效率。
四、完美答案的中底结构
后掌中间镂空,前掌Y字型TPU结构。虽然CE已经给了标准答案,但是国产至今为止,除了中乔抄作业都没有能抄合格的。。真的是。。当然,锋刺4PE这个TPU抄作业的同时,实际上比CE在某些方面的表现更优秀。
这块TPU比起这两年国产很常见的Y字结构可以说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1、它延伸到了整个中底的受力轮廓。因为这个中底材料是完全外露了,与这两年的超临界大面积TPU包边限制形变思路不一样,它做到了,我给予这个鞋中底充分的形变空间(众所周知巭系列是典型的软弹系,需要充分形变才能带来足够的反馈),所以,可以见到前掌中心位置,是镂空的,TPU起到的是辅助推进作用,与林书豪2SE、狂潮3PRO、前插碳板直接就在主发力区下方来做弹射感完全不一样,更不用说驭帅14䨻或者KT8那样直接覆盖面包含了前掌3分2位置,它给人带来的感觉很自然的推进,也很舒服,不存在我穿大碳板篮球鞋那样打完觉得足弓很酸,好像篮球鞋很可以的加大杠杆带来推进感(而且真正实战中那几双没有一双比锋刺4启动快)。我当时给设计师黄师傅说的,很遗憾哪怕是PE版本了,也没上这个结构的碳板。。可能只有球员定制版才是碳板。。
2、中底外露下,极限形变控制与支撑
完全中底外露,那么一定会面临极限问题,或者因为软带来的问题。就如安踏今年被诟病的因为材料太软,就算加了侧墙TPU一样会有卷边的问题。锋刺4PE这个TPU,是紧贴着中底的最外侧,从中底结构上,就加了“支撑”,解决了外侧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且,这个支撑同样作用于后掌,都能够在充分给予材料形变条件的情况下,给予“兜底”的支撑,这个连CE都没能做到,完全规避了LBJ20那种过大形变带来的风险。连接着中底的一块又厚又硬的TPU稳定脚跟(后跟内置也有TPU),这就是锋刺4PE结构上交出来的完美答案。
如下图:
教科书级别的“力线“
合理的前掌弯折点
五、非常低的重心,搭配上非常低的前后落差
没有专业的道具,更没有拿这个鞋去拆解,重心有可能因为我的穿着变低了,所以以我实际测量为准。先上图:
外底到交叉领口为115MM,内底到交叉领口为96MM,得鞋底后跟为19MM。
结合我从外侧量的外底切槽线大约是18MM(原装纸片鞋垫已经被踩穿,确实只有1MM),得出。。这个鞋的后掌重心当前为19MM。。就算新鞋状态下,最多也就22-23MM左右,与著名的低重心篮球鞋GELHOOP几乎一致,比GELBURST 25还要低2MM的后跟。
前掌无法用这个办法测量,无只能用自己手指感知下,然后感觉跟切槽线位置很接近。。得到数据,前掌的当前重心应该是14-15MM,与GELBURST 25几乎一致。新鞋状态下有可能是16或者17.
根据这个数据得出结论,这个鞋真不愧是我无数次在虎扑吹我穿过的启动最快的鞋,重心非常非常低并且还有Y字形TPU辅助发力,国产敢把重心做这么低,那是真特么狠啊。。起码在当前状态下,前后落差是4MM。。最大理论落差也只有6MM。要知道这可是两年前的鞋,不是这两年提倡低落差的时代了(黄师傅的作品中,我还知道风刃2也是不到6MM落差的)
PS:我一直不喜欢过度缓震的球鞋,我当前因为吃太胖了,体重已经是174斤了,但我依然觉得这些薄底篮球鞋,完全可以满足我打球的缓震需求(我身体条件下肢力量很强,爆发速度很快,引用我篮球教练朋友的话,我突破起来那种爆发力完全就像120 130斤的人那种感觉,但是我因为腰间盘突出,弹跳很不好,所以极限缓震要求不高,但是170+的体重我能穿着GELHOOP跟锋刺4PE打球没问题)
PS2:锋刺4PE的最初版巭材料,很像NIKE家的CUSHLON,感觉略微比CUSHLON性能要好一些,所以锋刺4PE实际缓震比GELHOOP要好不少,这是实话,我穿GELHOOP肏外场第二天也确实会膝盖酸。巭PRO则更像是REACT,不过性能方面比REACT好很多,这个穿过的人都知道。我深度中乔巭系列就是拿着NIKE的材料为标准,去找的供应商要求做出来的类似,但是性能更好的中底。
六、细节决定成败
采用跟LBJ15的FLYKNIT BATTLE类似鞋面(设计师黄师傅当时很干脆的就承认了,他是LBJ的粉丝,所以。。),混合TPU纱线编织强度很够,贴合感不错穿着挺舒服的,重点是,这个鞋面还挺透气的,完全不似视觉效果看起来那样闷(我怎么印象LBJ15挺闷的?奇怪了)
中乔很常规的半掌内靴设计,中底和鞋垫没有足弓支撑(老传统了),不过鞋面在足弓处收的比较多,鞋面给予的足弓贴合感受很好。
后跟填充很充足,内衬面料我非常喜欢。采用的传统的人体足模轮廓的后脚跟造型,没有华而不实会造成异物感小枕头,深得我心,并且非常跟脚(应该跟我上文提到的鞋带孔锁定有关)。后跟额外有一块舌头填充,贴合而舒适,比中乔自家锋刺5锋刺6毒牙系列风刃系列都优秀。
七、写在最后,关于鞋宽,鞋楦等
锋刺4PE的鞋面外宽度为960-970MM,仅比我前几天测过得禅3PRO宽了20MM(禅3外鞋面因为多了弹力绑多了20MM带所以更鞋面偏差较大),同码数的GELHOOP外宽可是接近100。所以中乔从来就不是注定着宽似海,他们也有标准宣或者略窄的鞋楦,比如锋刺6PRO比锋刺4 5都要更紧一丁点,风刃2PE则偏小到我穿了不合适,只能卖了。不过类似毒牙和冰刃,确实上下空间大了一些。
鞋垫(内宽)是930MM-940MM,与同码数的我的两双AJ系一模一样!!!不信有42码NIKE家的鞋的同志自己去量下。再次证明中乔用的是国际标准楦(比361 匹克直流不知道高到哪里去)
以上再次DISS下361加上上翻部分才900MM内楦的禅3PRO
为了论证我对于球鞋的理解,我特意跑了一趟鞋楦磨具场。。然后就有了下面两张图。
可能图片看得到不够清楚,但是其实想表达的其实已经很清楚了。这一套某品牌是最新调整后的亚洲脚磨具,比起国际磨在大拇指趾骨处略微垫了1MM左右,鞋楦的宽度是940MM。
当然这些仅仅是宽度,鞋楦还有脚围,像毒牙PRO1就是典型的内围太大。我想表达的仅仅是,锋刺4PE的内围,宽度,都很合适,很标准。
看了下时间,3点了。。我写这篇长文,竟然花了我快4小时时间。。也是醉了。。
或许因为这双鞋非常冷门,很少人穿过,当然更可能因为这个鞋是中乔的,这个帖子可能没什么人看,且当我对于我很喜欢的一双鞋做了一个非常长且负责的报告吧。
生在中国造鞋的故乡之一,我最好的朋友就是开鞋厂的,很多时候我认为,我比大部分鞋评人懂鞋,当然我篮球打的没他们好,篮球专业知识不如他们。曾经我推进给了一个现在的大UP锋刺4是一双很不简单的鞋,结果那位UP给我的答案是他认为这双鞋就是各种传统结构下之下的一双很不咋样的鞋,宛如ENZO评价林书豪2SE一样,后来还出了个视频点名我说这个鞋100块都卖不掉。。那时候我的想法是,千人千脚,保留意见是最起码的尊重,你DISS我我也懒得理你。直到我忽然间想给我很喜欢的球鞋鞋一篇报告,我今天去量了各种数据,去尝试理解这双鞋的功能设计,结构设计,你TM跟我说这是一双传统结构的普普通通的篮球鞋?ARE YOU KIDDING ME???
终:致陪伴了我一年半的伙伴锋刺4PE-我的选天之鞋。
不圆润
挺好看的,给楼主点个赞
夏花未眠丶楼主
· 福建第二段落符号用错了很多,我自己看了都别扭…后面深度怀疑几个字把怀疑也漏了…太晚了扛不住睡觉了~改天再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