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抗战始末
作者:战争艺术001
长城抗战油画
(上)自作聪明,十几万大军望风而逃
十四年抗战中,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是中国局部抗战时期,在这期间,中日之间爆发的规模最大的战争是长城抗战。为了争夺长城防线,中日双方几十万军队在古战场展开厮杀,前后激战数月,被视为中日全面战争一场彩排。
一
在说长城抗战之前,我们先弄清楚几个地名。
众所周知,内蒙古自治区是建国后才设立的,民国时期,内蒙古分属于绥远省、热河省、察哈尔省、宁夏省以及黑龙江省,具体请看地图:
▲中华民国全图
从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东北三省和华北平原之间,隔着一个热河省,热河省包括现在的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辽宁省的南部,该省于1955年被撤销。
热河境内多为高原山地,地势易守难攻,省内遍布军事重镇,自古以来,热河一带都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民族南侵的屏障,热河地带一旦失守,敌人就可以直驱长城脚下,进而席卷华北平原。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三省,把热河省划入了未来“满洲国”的疆域。锦州沦陷之后,日军频繁骚扰热河边界,挑衅驻守在山海关的中国守军,这样热河省便成了抗日的最前线!
对日本人来说,热河是关内和关外的一个战略缓冲地,它可以屏蔽东北,也可以作为继续南侵的跳板,同时占领热河可以切断关内支持抗日义勇军的物资补给,进而维护伪满洲国的安全和稳定。
对中国来说,热河不仅可以可以将日军的侵略势力挡在关外,也可以作为日后收复东三省的桥头堡,只要保住热河,就可以保持对东三省的战略进攻的态势。
如此重要的地方,日本人肯定势在必得。
如此重要的地方,中国应该会派精兵强将入驻热河,加强热河的防御。
蒋介石是这样想的,但却无法这样做,原因很简单,热河不是南京政府的地盘,鞭长莫及。
▲晚年汤玉麟
热河省主席汤玉麟是张作霖的把兄弟、东北军元老,从1926年任热河都统以来,汤玉麟盘踞热河七八年,已经成了热河的地头蛇。
本着“为官一任,为祸一方”的宗旨,汤玉麟家族不仅通过横征暴敛、种植鸦片压榨活人的钱,而且连死了上千年的人都不放过,为了搞钱,这货把境内的辽朝帝陵给刨了,将无数文物宝贝收入私囊,一时舆论哗然。
显然,要抗击日本人入侵热河,汤玉麟是指望不上了,热何人民恨汤玉麟胜过恨日本人!
对蒋介石而言,热河关乎中国未来的抗战前途,为长远着想,必须搞掉昏聩的汤玉麟,否则热河抗战无从谈起,华北局面会持续恶化。
汤玉麟属于东北军系统,要解决他,必须得张学良点头。
中原大战时,张学良押中了宝,战后张学良不仅获得了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的职位,还获得了晋、冀、察、绥四省和平、津、青岛三市的地盘,一时风头无两。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虽然失去了东北老家,但关内地盘一分没少,少帅仍然是当时中国军政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对于蒋介石搞掉汤玉麟的想法,张学良是什么反应呢?
1932年1月一二八事变爆发后,为反制日本人,蒋介石计划将宋哲元、庞炳勋、孙殿英等部调往热河,吸引日军注意力,形成对日威慑。
张学良:我反对!
蒋介石又密电张学良,建议秘密派遣军队,迅速果断的搞掉汤玉麟,造成既成事实。
张学良:我反对!
6月,汪精卫携蒋介石手谕面见张学良,要求张学良解决汤玉麟并派精兵进驻热河。
张学良这次没有说我反对,而是拿出了一张比汪精卫身高还长的清单:汪院长,清单上的东西(后勤保障、军火物资、钱款)到位,我就出兵。
汪精卫一看,差点没晕过去,我顶你个肺,你嗑药嗑傻了吧!
想当年汪精卫也是主战派,如此正义的要求竟然被张学良这个黄毛小子将了一军,实在气愤不过,回来后汪精卫就以慷慨的气概和雄辩的口才隔空撕逼张学良,痛斥张学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割据一方,消极抗日,上对不起党国,下对不起人民,要求张学良引咎辞职。
汪精卫还说了,自己是堂堂行政院院长,国家最高行政长官,居然无法指挥张学良,很没面子,不想干了,愿意辞职,以此表明他拉张学良下马不是基于权力斗争!
此事一出,张学良自改旗易帜以来赚得的名誉积分全部清零,全国舆论一致指责张学良是垃圾。
九一八不抵抗,现在还不敢抵抗,软骨头,汉奸……
面对严重的舆论危机,张学良一边声泪俱下的自我检讨,表示愿意和汪精卫一同辞职,一边命令东北军将领向中央政府通电,挽留自己。
根基深了,舆论算个屁,实在不行,随便抛个狗血事件,舆论焦点就被转移了。
张学良和汪精卫撕逼,蒋介石不得不出来收拾烂摊子,最终的结果是张学良辞职但继续执掌华北大权,汪精卫辞职(自愿的),中央政府提供部分军费,张学良出兵热河。
二
1932年年底,日军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东北抗日义勇军,开始腾出手来进攻热河。
从东北入关,必须拿下山海关。山海关乃天下第一关,地势险要,非常适合防守,但今时不同往日,山海关基本成了摆设,因为山海关及附近一直就驻扎着日军。
清末八国联军侵华,大清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北京到山海关一线的重要据点都有帝国主义军队驻守,这其中也包括日军。
1932年12月底,日军已经在山海关及其附近集结了3000多人,配备飞机坦克,山海关附近的海面上还有日军军舰游弋,除此之外,山海关背后的秦皇岛也有日军,而驻守山海关的中国军队只有东北军何柱国旅下面一个团。
1933年元旦,日本突然宣布从山海关城撤侨,并向中国军队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中国军队立即撤出山海关。
如此重大事件,何柱国当然不敢擅自决定,呈报张学良后,张学良给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指示:不战、不和、不守、不走。
what?何柱国接到指示后很无语,无语到想要拿豆腐拍死自己。
四不方针虽然令人匪夷所思,但却不是张学良发明的,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两广总督叶名琛对付英法联军的手段,只是叶总督多了两不:不降、不死。
日本人才不管你几个不呢,要么滚蛋,要么消灭。
2日,日军开始进攻山海关中国守军,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激战至3日晚,中国军队丧失所有阵地,被迫撤退。此战东北军表现的异常勇猛顽强,虽败犹荣!
鉴于张学良的无能和热河前线的情况,西北军和晋军将领宋哲元、冯治安、刘汝明、商震、庞炳勋等人深感事态严重,联名电告蒋介石北上主持大局。
蒋介石表示,自己可以北上,为了支援热河抗战,还可以调6个中央军师北上。
对此,张学良是拒绝的:委员长日理万机,哪有时间北上,这事我能搞定,中央如果想支援,可以多给点钱和物资,其他的就不用了。
经过讨价还价,张学良最终允许宋哲元的西北军和商震的晋军开进平津,随时支援对日作战。
对于热河抗战,张学良也很纠结,他不是不想保热河,但是他有很大的顾虑:日本人打来了,地盘没了,蒋介石中央军来了,地盘也没了。
为了保住地盘,张学良才一再拖延备战,一再反对中央势力介入。在他看来,如果东北军奔赴抗日前线,和日本人把老本拼光了,就会便宜蒋介石,让中央政府坐收渔翁之利。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张学良的如意算盘是让汤玉麟和撤到热河的东北义勇军在一线抵抗日军,东北军投入部分兵力在二线节节抵抗,迟滞日本人的进攻,最后东北军主力依靠中央军、西北军、晋军的支援,反攻热河,这样皆可以避免损失过大,也可以借鸡生蛋,保住地盘。
张学良虽然是花花公子,但不傻,颇有心计,只是小事聪明,大事糊涂,却自鸣得意。
他也不想想,大家都是混了几十年的老油条,谁也不比谁傻,你的地盘你都不守,别人凭什么借鸡给你生蛋?
2月19日,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张学良才开始重视热河,准备抵抗。
他将汤玉麟的2万人组成第五军团,将孙殿英部2万人和撤下来的5万东北抗日义勇军组成第六军团,让张作相指挥,负责热河的一线防御,又将万福麟的第四军团4万多人开进热河,负责热河二线防御。而东北军主力第一、二、三、七军团却在平津察绥一带作为预备队。
张学良的意思很明显,让异己势力当炮灰,保存自己实力。
三
为了拿下热河,日本方面调集十万人,其中包括5万关东军精锐和5万伪满洲国军队。
1933年2月21日,日军兵分三路,向热河发动了全面进攻,东北军一线的9万大军兵败如山倒,尤其是汤玉麟部,几乎是望风而逃。孙殿英部倒是打的非常勇猛顽强,只是孙部装备太差,无法改变整个战争态势。
战斗到3月2日,一线部队全部瓦解,汤玉麟大势已去,扣留了几百辆运输弹药的汽车,满载多年搜刮的金银财宝,带着他的小姨子,跑啦·······
▲日军进攻热河
一线部队的溃败严重打乱了万福麟二线部队的布署,也打击了二线部队的士气,万福麟万万没想到日军的进展如此神速,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日军打的节节败退。
▲日军进攻热河
3月4日,热河省会承德失守,东北军全面撤退。
短短13天,十几万部队大溃败,热河沦陷,平津危急,战局恶化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蒋介石不得不停止第四次围剿,从江西前线赶赴保定主持大局。
张学良知道这次玩砸了,不得不于3月10日宣布下野,扔下一堆烂摊子后,前往欧洲戒毒。
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北平军分会委员长,负责处理华北战事,替张学良擦屁股,同时急调中央军和西北军、晋军北上,抵挡日本人继续南下。
四
热河失守后,中国军队退往长城一线。
古老的长城是中国军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屏障,而如今,这条祖先留下的巨龙不得不再次承担起抵御外辱的责任,更悲催的是,在现代化战争面前,这个古代防御工事根本抵挡不住日军的进攻,说到底,只能是牺牲,再牺牲,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从热河到平津一带,有几条公路通往热河,这几条公路分别经过古北口、喜峰口、冷口、界岭口等几个长城的关隘,因此,这些扼守公路的关隘便成了中日双方争夺的重点,也成了长城抗战的核心组成部分。
何应钦镇守华北后,开始积极调整部署,准备长城抗战。
东北军在长城一线的布署是这样的:古北口,由王以哲和张廷枢的两个师把守;喜峰口,由万福麟的两个师把守;界岭口,由何柱国部把守;此外如冷口等关隘,则配备少量部队把守。
总体上看来,东北军的布署兵力还是稍显薄弱,鉴于此,何应钦加强了一线防御力量,他将中央军三个师组成17军北上,赶赴古北口,同时命令宋哲元西北军29军开赴喜峰口,命令商震晋军32军防守冷口。
在二线,何应钦命令于学忠的防守天津,张作相的部队防守北平,傅作义的部队防守察哈尔。
三线,中央军几个师正在向华北集结。
此时,可供何应钦调遣的部队超过25万人,在数量上远超日军,但是中国军队在整体实力上并不占优势。
武器装备、体能和训练、指挥和士气,中国军队都完败,所能依靠的只有人多和地利,以人数伤亡和国土沦陷迟滞日军。
一场异常惨烈的战争即将打响!
(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火力
一
长城抗战主要在长城一线进行,但古老的长城挡不住日军现代化武器,所以中国军队所依靠的是长城一线的险要地形。整个战线绵延一千多公里,沿线包括义院口、界岭口、青山口、喜峰口、铁门关、罗文峪、冷口、古北口、多伦、张家口等100多个关口,根本无法全部守住。
▲长城抗战示意图
这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关口,将是日军重点进攻目标。
什么样的关口最重要?交通要道,通公路和铁路的关口,如古北口、喜峰口、冷口等。
古北口位于北京密云区古北口镇,是长城经过燕山山脉的一个关口,也是辽东平原和内蒙古通往中原地区的咽喉之处,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山海关和居庸关之间的长城要塞,古北口长城是中国最完整的长城体系,没有之一。古北口长城建于北齐年间,此后历代均有增建,到明朝时期,为了拱卫京畿,名将谭纶和戚继光放大招,大力整顿居庸关至山海关防线,强化防御体系,距离北京最近的古北口自然是重点强化对象。
▲长城一线地形图
不过这没啥用,因为再坚固的长城也扛不住TNT。
3月7日,当中央军正赶赴前线时,日军第八师团第16旅团的先头部队已经杀到了古北口,并很快与古北口外围守军第107师交上了火。
前面说过,在中央军未赶到之前,古北口只有王以哲第107师和张廷枢112师的。
第107师的前身是东北军第7旅,就是九一八当晚在北大营不战而走的那个第7旅,虽然是一个师,但其实只有4000来人。
自从戴上不抵抗的帽子后,第107师兄弟们都很憋屈:少帅不抵抗,干我们鸟事!
现在,鬼子再次来犯,第107师的兄弟们体内积蓄的洪荒之力喷薄欲出。
日军的先头部队没带重武器,第107师还能凭借工事扛住日军,两天后,日军援兵携重武器赶到战场,飞机也赶来轰炸扫射,在日军炽盛火力打击下,第107师工事被摧毁,人员伤亡惨重,被迫奉命后撤。
第107师撤退后,挡在日军面前的是张廷枢的112师,与第107师不同,第112师拥有7000多人,武器装备在东北军中是一流的,军官素质较高,缺点是这个师缺乏实战经验,战斗意志不强。
112师之所以这么牛逼,是因为他们师长是张廷枢,张廷枢是张作相的儿子,张学良的把兄弟,这一切决定了112师能获得最好的装备和最好人才,但是也让这个师染上了少爷病,不敢打硬仗。
正当112师和日军先头部队交火时,中央军25师先头部队7天疾驰900公里,赶到了古北口,师长关麟征和旅长杜聿明一走进指挥部,当即发现情况不对。
军长王以哲和张廷枢开启了撕逼模式:张廷枢认为第107师两天就被日军打趴下了,自己的112师也撑不了几天,想溜。军长王以哲不同意,说你要是敢撤就军法从事。张廷枢说王以哲算个屁,除非有少帅和委座的命令,否则谁也不能阻止他开溜。
撕着撕着,就差干上了。
关麟征和杜聿明连忙斡旋,关麟征表示:日军近在咫尺,25师主力还没有到位,你们112师先扛住,等我们25师主力到了,我们就顶上去,你们撤下来。否则,古北口丢了,日军打到北平,咱们都得军法从事!
事已至此,张廷枢不得不硬着头皮同意,但是他又提出了要求,你们去最前面,我们112师防守二线。
杜聿明就差上去给他两巴掌了:古北口一线地理位置比二线高,如果一线阵地失守,日军就可以居高临下轰击二线,到时候打个鸡毛,现在我们人员装备都还在路上,在一线肯定挡不住日军,仓促换防也是兵家大忌,很容易被日军趁虚而入,112师齐装满员,你们先扛几天,等我们到了再换防,OK?
OK吧······
在这插一句,此次参加长城抗战的中央军第17军是临时组建的一个军,军长徐庭瑶接到任命的时候,还在江西前线指挥作战。
第17军下辖黄杰的第2师、关麟征的25师以及刘戡的83师。接到北上的命令时,第2师还在潼关洛阳一带,第25师在徐州蚌埠一带,第83师远在湖北孝感一带,所以各师到达时间并不一致。
二
3月11日,日军第16旅团在重炮和坦克的配合下向第112师发动进攻,结果半天不到,第112师就被日军的猛烈炮火轰趴下了,全线奔溃。
面对潮水一线败退的东北军,处于二线的杜聿明一脸懵逼,what happened?
等他反应过来时,他的73旅已经被包围了,日军在一线阵地架上火炮猛烈轰击,打得杜聿明部头都抬不起来。
面对猪一样的队友,关麟征和杜聿明已经没时间惆怅了,两人紧急磋商后,做出了如下决定:
杜聿明率领73旅死守二线,拖住日军;关麟征率领75旅一个团和警卫部队趁日军立足未稳,发动反攻,打通与73旅的联系,然后夺回一线阵地。
计议已定,关麟征亲自带队反攻。从防守方变成进攻方,半天时间,攻守异势,此时,关麟征所面对的是拥有强大火力并占据地形优势的日军,仰攻的感觉只有亲历过的人才知道,那叫个酸爽。
时间就是生命,战斗到白热化状态时,关麟征命令组织敢死队,冒着日军密集的枪弹往上冲,以手榴弹和肉搏战歼灭了一个高地上的日军,打通了和杜聿明73旅的联系。
此战关麟征本人被手榴弹炸成重伤,25师师长交由杜聿明暂代。
73旅的围虽然解了,但是收复一线阵地没戏了,此时杜聿明25师一万多人所面对是占据地利优势的一万多日军。
▲古北口抗战
长城一带为山石地貌,中国军队很难构筑防御工事,日军炮兵居高临下,将大量炮弹倾泻而下,25师阵地上城崩岩裂,树断石飞,日军飞机也飞临阵地上空,狂轰滥炸,25师官兵死伤枕籍,但仍顽强坚守阵地。
炮兵轰完步兵冲,这时中国军队才敢露头,依托残余工事反击日军。日军步兵被打退后,炮兵继续轰击,如此反复。
激战三天之后,25师伤亡过半,杜聿明终于扛不住了,下令突围,全军撤往古北口以南的南天门阵地。是役25师伤亡4000余人,日军伤亡2000余人。
当日军向南天门追击25师时,黄杰的第2师已经在南天门部署完毕,眼见南天门地势险要,第2师又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日军思忖无把握拿下南天门,所以没有全线进攻,而是以小股部队骚扰偷袭南天门,双方就这样对峙着了一个月。
一个月之后,长城防线上的其他关口全部陷落,只有古北口的南天门还在中国军队的控制之下,日军决定集中力量,拿下南天门。
▲南天门激战
4月下旬,日军集结完毕,向南天门发动了全面进攻。
南天门地势险要,大部队施展不开,日军以千人规模的冲击波持续向南天门密集冲锋,第2师依托阵地拼死抵抗,日军不能前进一步。
冲锋无望,日军步兵冲完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的模式再次开启,阵地战彻底的变成了消耗战。
五天之后,第2师伤亡惨重,撤离南天门,阵地由刘戡的第83师接手。
又是一轮新的消耗,说是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一点也不为过。
进入5月中旬,南天门所有阵地全部被摧毁,83师一个齐装满员的德械师也消耗的差不多了,连卫生兵、炊事兵都被组织起来投入了战斗,但还是挡不住日军的炮火,急的刘戡欲拔枪自杀。
83师撤离南天门时,正在后方回血的第2师郑洞国旅又被拉上南天门扛了三天三夜,实在扛不住之后,中国军队不得不放弃南天门,相继退往后方的新开岭和密云防线,5月19日,日军攻陷密云,24日攻占唐山,直逼顺义、通县、香河,北平三面被围。
蒋介石急调26军进驻北平,调傅作义的59军进驻怀柔,威慑密云,同时调中央军2个德械师和杨虎城1个师北上增援。
三
当中央军在古北口与日军激战时,其他中国守军也在长城各关隘阻击日军,这其中以29军喜峰口抗战最为著名。
按照之前的布署,防守喜峰口的是东北军万福麟率领的两个师,这两个师是热河抗战一路溃退下来的,士气低落,不堪一击。
3月9日,日军先头部队杀到了喜峰口,两军刚一接触,万福麟部就开溜,日军先头部队占领了喜峰口部分阵地。
此时,奉命前来支援喜峰口的29军正在赶来的路上,看到东北军溃退,29军知道大事不妙,命令骑兵部队急行军直驱喜峰口。
29军原属于冯玉祥的西北军,中原大战后,冯玉祥一败涂地,西北军土崩瓦解,在宋哲元的努力下,终于聚拢了几万人,保住了一点火种。
火种保住了,但是没地盘没军饷,所以29军过的比较艰苦,有多艰苦呢?比丐帮强一点。
为了生活,宋哲元不得不投靠张学良,张学良见29军可怜,就收了29军,并把察哈尔省交给了宋哲元。
察哈尔地方虽然不小,但是地瘠民贫,根本无法供给29军3万多人,所以29军的装备非常差,全军只有10门老旧的火炮,部分武器甚至比士兵的年纪还老,为了弥补武器的不足,西北军不得不大量配备大刀。
虽然装备不行,但是29军的士气高昂,敢打硬仗,比较爷们儿!
29军骑兵部队赶到喜峰口时,日军先头部队已经占领了喜峰口高地老婆山,在何基沣副旅长的指挥下,29军二话不说便向老婆山冲去,日军居高临下,以机枪扫射,29军冲锋多次,始终无法拿下老婆山。
当晚,何基沣决定并挑选500士兵,每人配备大刀和手榴弹,趁着夜色偷袭老婆山日军。
日军自热河一路杀来,没遇到什么抵抗,十分骄狂,因此未作防备,大刀队士兵摸上高地后,突然发起进攻,熟睡中的日军猝不及防,被大刀队以肉搏战击退,29军夺取老婆山高地。
▲喜峰口战役
第二天,日军14旅团抵达喜峰口,开始全线反攻老婆山高地,惨烈的攻防战再度上演。
29军武器太差,只能任由日军倾泻弹药,等到日军接近阵地时,他们才猛烈还击,以手榴弹和大刀肉搏打退日军。
肉搏战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西北军虽然武艺高强,战法了得,但日本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的拼刺技术也是世界一流的,显然单靠骑兵部队肯定扛不住日军1个旅团的猛攻,好在29军后续部队三个旅及时赶到战场,才稳住了阵地。
硬碰硬的消耗,29军根本玩不起,照这样下去,不出几天,喜峰口的这3个旅都得玩完。
怎么办?扬长避短,夜袭近战。
肉搏战虽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但好歹也能杀伤敌人,如果打阵地战,西北军只能任人宰割,想怎么炸你就怎么炸你。如果采用夜袭近战,就可以抵消日军的火力优势,发挥自己刀法。此次夜袭的重点目标是日军炮兵阵地和粮草辎重,只要搞掉日军的火炮和辎重,日军就啃不动喜峰口。
3月11日夜,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29军在夜色的掩护下,穿过羊肠小道,绕到了日军后方,趁日军熟睡后,突然出击,大获全胜。
▲29军将士收复阵地
日军在喜峰口没有捞到便宜,转而进攻喜峰口以西的罗文裕,罗文裕战斗是喜峰口战斗的翻版,这里不再赘述,总之,29军以灵活的战术和顽强的意志守住了喜峰口和罗文裕。
然而,29军的胜利并不能扭转长城抗战的失利,4月11日,晋军和东北军防守的冷口被日军攻陷,29军侧翼受到威胁,有被日军包围的危险,14日,29军奉命撤离喜峰口。
四
让我们把镜头再次移到北平。
长城抗战,中国军队显然败了,热河沦陷,长城防线被摧毁,平、津处于日军的炮火之下,北平全城陷入混乱,富商大贾纷纷南逃,故宫文物不得不紧急南运。
关东军意欲继续进攻,拿下北平,但这个提议被天皇否决。
攻打北平意味着中日全面战争爆发,这不是日本所愿意看到的,对日本而言,当务之急是巩固满洲国和热河省,而不是让战争扩大甚至失控,更何况日军并没有做好大战的准备。
对中国来说,更不想打,也打不起。
既然都不想打了,那就和谈吧。
5月25日,中日双方在密云展开谈判,31日,中国代表北平军分会参谋长熊斌中将与日本代表关东军副参谋长冈村宁次少将在塘沽签订了《塘沽协定》。
《塘沽协定》与当年的《马关条约》类似,日本人给出的是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选项里只有「是」和「YES」,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城下之盟,哪有不耻辱的?
长城抗战是全面抗战的一场预演,中国军队在战场上所表现的勇气和顽强令人起敬,但是其缺陷也十分明显,尤其是东北军,整体表现可以用垃圾来形容。
中央军和西北军虽然顽强,但是装备与日军相差太大,这一情况也促成了蒋介石大规模整军备战的计划——组建德械师。
长城抗战的失败也深刻的改变了国民党二号人物汪精卫的三观,在此之前,汪精卫是坚决的主战派,一战下来,中国军队的失败彻底浇灭了汪精卫的意气和斗志,从这场战争中,汪精卫看到中国和日本的差距,从而认为处处不如日本,坚信抗战必败。最后滑向了深渊。
杀青散没有解药吗
· 北京所以这些军阀和买办资本家是最可恨的。。。真的是屁股决定脑袋
不悔青春我们一起来过
· 陕西东北军他娘的可恨了!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