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郭嘉平反
首先说明白:
1. 本贴是严谨的历史考究贴,饭圈粉和演义癌症晚期患者左上角慢走不送。
2. 为了防止帖子过长,本贴引用的史料原文注在评论里。
个人认为,评价历史人物,要对以下三点进行考量:
1. 功绩 2. 品行 3. 已有的历史评价
郭嘉有什么功绩呢?
1. 早在建安四年1,郭嘉便提出了曹操对袁绍的十胜,随后提出在与袁绍全面决战之前要先平定吕布安定后方2。再与吕布三战三捷之后曹操以师老兵疲为由打算班师,郭嘉坚定了曹操一举消灭吕布的决心3。
2. 评价刘备,早早看出刘备有英雄志,按照魏书的说法,提出了不可以杀刘备一人而失天下豪杰的观点;按照傅子的观点,提出了不能放虎归山,“宜早为之所”的观点。4陈寿认为两条记载相矛盾,私以为其实并不矛盾,“宜早为之所”可以理解为把刘备控制或者软禁起来,并不一定要杀掉。
3. 曹袁决战之前,料定袁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坚定曹操征刘备决心,扫清了决战的侧翼威胁。5裴松之注说计出曹操本人,也是一种观点,难以考究真伪6。
4. 评价孙策,彻底打消曹操与袁绍决战时对背后的顾虑。郭嘉说孙策“轻而无备”,“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必死于匹夫之手”。果然为许贡门客所刺杀7。裴松之注说“无以知其死在何年”,个人认为有些钻牛角尖的味道了8。
5. 袁绍死后谏言曹操不要急攻袁尚袁谭。袁绍立嗣不明,手下臣僚党派分化严重,曹操施加的外部压力一消失,袁谭袁尚以及支持二人的部下立刻互相攻伐,曹操坐收渔翁之利9。整个征袁谭袁尚的战争都有郭嘉参与10。
6. 力排众议建议曹操奇袭乌桓。郭嘉阐明了袁氏于乌桓有恩,且乌桓自恃远离曹操的统治中心,不会轻易归顺且有能力在北方引起动乱。随后又料定刘表无法重用刘备,无需担心后方。在征讨过程中,弃辎重密出卢龙塞,在遭遇战中大破匆忙集结的乌桓主力,斩杀蹋顿单于,彻底平定了黄河以北11。
郭嘉死于从柳城回来的路上,一生的功绩也就停留在了这里。但是从他屡次的奇谋已经可以看出郭嘉的战略规划能力还有洞察人心洞悉人性能力不可谓不高,算得上是算无遗策了。
品行方面实在不是郭嘉的闪光点,史书多处记载郭嘉生活不检点(很可能也是他体弱多病,染病早逝的原因)。但是郭嘉对于曹操以及其统一事业的忠诚是不容置疑的。郭嘉刚投奔曹操,与之谈论天下大事,论毕出门,喜曰:“真吾主也“。郭嘉总说自己身体不好,去了南方一定水土不服,没法活着回来。但是每当讨论定天下的大计之时,郭嘉总坚持先定荆州12。
古代和现代的很多人都对郭嘉留下了非常高的评价,这里选了古今各两位的评价。
1. 曹操对于郭嘉的评价是非常之高的,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原文放在评论里13。
2. 陈寿对郭嘉的评语:“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其次,陈寿把早亡的郭嘉与程昱董昭蒋济刘晔刘放孙资合传也能说明其能力。
3. 毛主席评价:“才识超群,足智多谋,出谋划策,功绩卓著。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4. 田余庆先生评价:“郭嘉是三国时代曹操手下一名超群绝伦的谋士,他随曹操征战十余载,为曹操出了很多好点子。惋惜英年早逝,时仅38岁。”
最后通过侧面分析也可以用以评价郭嘉的才能。
1. 郭嘉取代的是戏志才的位置,三国志和后汉书都没有为戏志才立传,他的历史记载也是少之又少,但从曹操以戏志才为心腹,时常讨论安邦大计14。郭嘉靠荀彧的推荐取代了戏志才的位置,荀彧可是基本上没有看错过人的15。
2. 曹操前期的五大谋士荀彧于建安八年封万岁亭侯,食邑千户;荀攸于建安八年封陵树亭侯,食邑三百户;程昱于建安七年封安国亭侯,食邑五百户;郭嘉于建安九年封洧阳亭侯,食邑二百户;唯有贾诩是例外,建安四年劝张绣归降曹操时就封都亭侯,拜为执金吾,迁冀州牧,这无疑是曹操为了吸引人才来投而做的秀。郭嘉在资历上比不过二荀程昱,但在封侯上却差距不大,曹操明赏罚又是历来被称赞的,可以看出曹魏阵营内部是认可郭嘉的能力和贡献的。
我向来是不喜欢为历史人物排名的,这里只粗略的把郭嘉与曹操前期其他四位主要谋士和诸葛亮做一下对比。
1. 与二荀做对比,郭嘉缺乏举贤任能之才,而且德行相差甚远。贾诩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少谏言,个人认为与郭嘉谋略相当,两者要略优于程昱。
2. 与诸葛亮做对比向来是网上吵得热热闹闹的地方,但是我认为两人毫无可比性,诸葛亮是一流的政治家,治蜀有方,而郭嘉在政治和治国方面鲜有建树。然而在郭嘉表现突出的战略规划方面,诸葛亮只有难以执行的隆中对和数次无果的北伐,很难以称之为优秀的军事家。
总而言之,郭嘉之才类似陈平,二荀类似张良,诸葛亮类似萧何,各有所长和缺点,简单的一较高下是不可取的。
蜗壳唠嗑科老大楼主
· 巴黎1. 《三国志郭嘉传》:“嘉又曰:‘绍方北击公孙瓒’”。可以推断出这段谈话的时间是在建安四年。2. 《三国志郭嘉传》引《傅子》:“太祖谓嘉曰:‘本初拥冀州之众,青、并从之,地广兵强,而数为不逊。吾欲讨之,力不敌,如何?’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 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 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3. 《三国志郭嘉传》:“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4. 魏书曰:刘备来奔,以为豫州牧。或谓太祖曰:“备有英雄志,今不早图,后必为患。”太祖以问嘉,嘉曰:“有是。然公提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诚仗信以招俊杰,犹惧其未也。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太祖笑曰:“君得之矣。”傅子曰:初,刘备来降,太祖以客礼待之,使为豫州牧。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5. 《三国志》引《傅子》:“太祖欲速征刘备,议者惧军出,袁绍击其后,进不得战而退失所据。语在武纪。太祖疑,以问嘉。 嘉劝太祖曰:‘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6. 裴松之注曰:“臣松之案武纪,决计征备,量绍不出,皆出自太祖。此云用嘉计,则为不同。”7. 《三国志郭嘉传》:“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 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 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8. 裴松之注曰:“又本传称嘉料孙策轻佻,必死于 匹夫之手,诚为明于见事。然自非上智,无以知其死在何年也。今正以袭许年死,此盖事之偶合。”9. 《三国志郭嘉传》:“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適立也。 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 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10. 《三国志郭嘉传》:“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11. 《三国志郭嘉传》:“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公虽威震天下,胡恃其远,必不设 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且袁绍有恩于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 而南征,尚因乌丸之资,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动,民夷俱应,以生蹋顿之心,成觊觎之计,恐青、冀非己之有 也。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太祖 遂行。至易,嘉言曰:“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辎重多,难以趣利,且彼闻之,必为备;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 以出,掩其不意。’”12. 《三国志郭嘉传》引《傅子》:“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13. 《三国志郭嘉传》:“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 “太祖曰:‘唯奉孝为能知孤意。’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乃表曰:‘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傅子曰:太祖又云:‘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傅子曰:“太祖与荀彧书,追伤嘉曰:‘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 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又与彧书曰:‘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人见 时事兵事,过绝于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 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14. 《三国志郭嘉传》:“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15. 《三国志荀彧传》:“太祖以彧为知人,诸所进达皆称职,唯严象为扬州,韦康为凉州,后败亡。”
· 贵州
郭嘉不管怎么样优秀的参谋总还是的,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劣迹。他被吹也不是他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