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蛇类图鉴(游蛇科)

avatar
关注

今天先暂时更新锦蛇属,鼠蛇属。

内容信息会发在评论区 看内容的 可以点 仅看楼主,有错误遗漏可在楼中楼回复,有问题或闲聊请在贴中楼回复。

王锦蛇镇楼!

发布于广东阅读 109085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海绵宝宝电丨楼主

· 广东

白条锦蛇 Elaphe dione (Pallas, 1773)国内分布:四川、江苏、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河北、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北京、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国外分布:乌克兰、南/东南俄罗斯、远东、格鲁吉亚共和国、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阿富汗、伊朗北部、朝鲜、韩国、蒙古。模式产地:哈萨克斯坦格拉切夫斯基描述:中等大小无毒蛇,体全长800 mm左右。最大全长雄性(893+177) mm,雌性(876+150) mm。头略大,与颈可以区分。眼大小适中,瞳孔圆形;躯尾修长适度。体尾背面深褐色,有3条黄白色纵线分别位于背脊和两侧,整体形成深浅相间的纵纹,部分标本中央纵纹不明显;此外,正背还有若干暗褐色或横或斜的短斑横跨左右;腹面黄白色,散有黑色点斑。头背浅灰褐色,具有暗褐色“∩”形斑纹,眼后有一镶黑边的深褐色纵纹斜向口角,枕背黑褐色纵纹大而明显,幼体斑纹更为明显。颊鳞1;眶前鳞1,绝大多数具有1片眶前下鳞;眶后鳞2(3);颞鳞2(3、1)+3 (4、2);上唇鳞8,3-2-3式,偶有9,4-2-3式;下唇鳞9-11,前4或5片切前颔片;背鳞25(21-27)-25(21-27)-19(17-21)行,背中央有6-19行微弱起棱,其余平滑;腹鳞168-206;肛鳞二分;尾下鳞双行,51-84对。上颌齿每侧15-17枚。生活于海拔1800 m以下的平原、丘陵、山地。常绿阔叶林或落叶阔叶林下、草原、湿地、荒漠、田野、坟堆、路边、沼泽都曾发现。以鼠、鸟及鸟蛋为食,可能也吃鱼、蛙(湿地)、蜥蜴(草原、荒漠),视所处环境的食物对象而定。卵生。

亮了(45)
查看回复(1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海绵宝宝电丨楼主

· 广东
海绵宝宝电丨鼠蛇属纯绿翠青蛇 Ptyas doriae (Boulenger, 1888)国内分布:云南。国外分布:缅甸(克钦山)、印度(阿萨姆邦)。模式产地:印度卡西山描述:中等偏大体形半树栖无毒蛇。全长(711+214) mm。头略大,与颈区分明显;吻端窄圆;躯尾修长适度,尾长与全长之比为0.21-0.24。背面纯绿色,上唇和腹面白色。颊鳞1;眶前鳞1,或有或无一枚非常小的眶前下鳞;眶后鳞2(3);颞鳞1+2;上唇鳞7(第8枚位于嘴角之后,一些学者认为并不算上唇鳞),3-2-2式,个别2-3-2式,第7枚最大;下唇鳞6或7,前4枚接前颔片,第4-5枚接后颔片;颔片2对,前颔片比后颔片长1.6-2.2倍。背鳞平滑,通体15行;腹鳞152-194;肛鳞完整;尾下鳞74-81对。上颌齿每侧25-33枚,齿小,大小相似。卵生。
收起

翠青蛇 Ptyas major (Günther, 1858)国内分布:河南、甘肃、陕西、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海南、台湾、香港、湖南、湖北、贵州、四川、重庆、云南。国外分布:越南北部、老挝。模式产地:中国宁波描述:中等偏大体形半树栖无毒蛇。全长1000 mm左右,最大全长雄性(1033+273) mm,雌性(1025+297) mm。头略大,与颈区分明显;眼大,眼径大于眼到口缘距离,瞳孔圆形;躯尾修长适度。头及躯尾背面草绿色,下颌、咽部及腹部浅黄绿色,下颌边缘及颔沟有绿色斑点。偶可遇见通体蓝色的个体。吻端窄圆,吻鳞宽大于高,背面可见;鼻间鳞沟短于前额鳞沟;额鳞长大于宽,长大于其至吻端距离;顶鳞大,较额鳞长;鼻孔卵圆形,较大,位于鼻鳞前部。颊鳞1,长大于高;眶前鳞1;眶后鳞2;颞鳞1+2(3);上唇鳞8,3-2-3式,偶有7,2-2-3式,或9,4-2-3式;下唇鳞6,前4枚切前颔片,第六枚最长,约为前5枚的2/3;颔片2对,前颔片较后颔片为大。背鳞多平滑无棱,仅雄性体后中央5行偶有弱棱,通体15行;腹鳞155-189;肛鳞二分;尾下鳞61-97对。上颌齿每侧21-22枚,大小相似。栖息于海拔1700 m以下的平原、丘陵、山区。多在农耕区的地面,或攀附作物、竹木上,或藏于石下。以蚯蚓、昆虫幼虫等为食。卵生。

亮了(30)
查看回复(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