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斯基-原创】克罗地亚——巴西复盘:更好的团队击败了更强的个体!
出色的区域联动防守持续了120分钟,六名中场球员接力控制住局面,又一次在比分落后之时爆发出惊人的能量,克罗地亚狂想曲从俄罗斯一路奏响到卡塔尔,“格子军团”点球射杀“桑巴军团”,将本届世界杯头号夺冠热门送出局,爆冷晋级本届世界杯四强。
抓住对方“四中卫”和“双中场”的漏洞展开进攻布置,用严谨的区域防守应对对手的左路强攻,以多名副手充分为主将减压,达利奇展现出了世界杯亚军主帅的临场魄力。与之相反的是,蒂特忽略了己方在三线之间的连接问题,迷信“锋线群狼”的轮流冲击,最终为之付出了代价。
首发阵容:克罗地亚有变化,巴西继续“4-2-4”
克罗地亚在首发阵容上有两处变化,病愈的博尔纳·索萨替下巴里希奇没有疑问,右边锋上帕萨利奇则是调整的信号。这名亚特兰大中场身体素质不俗、对抗强硬且有传控能力,这是克罗地亚加强中场传控、同时应对巴西左路强攻的信号。
巴西的首发阵容没有太大的调整,蒂特继续坚持了“四中卫”的后防布置,桑德罗没有得到登场机会,中场则继续只有帕奎塔和卡塞米罗两人,锋线四人组承担了以攻代守、破克罗地亚阵地防守的重大任务。
上半场:左路强攻被看破,中场连接被打断,巴西遭遇难题
特莱斯和桑德罗受伤,阿尔维斯无力承担大赛任务,巴西的两个边后卫位置损伤比较严重,蒂特迫不得已选择用达尼洛和米利唐两名“边中卫”选手首发,这加强了己方在阵地战中的防守力量,但也削弱了边路的战力。
没有了边后卫的支援,巴西边锋就要独立完成边路爆破,经验丰富的格子军团抓住了这个问题。帕萨利奇深度回收,协助尤拉诺维奇盯防“突破手”维尼修斯,格瓦迪奥尔则适度拉边,协同博尔纳·索萨控制“终结者”拉菲尼亚。莫德里奇等中场竭力守护禁区弧顶,内马尔、维尼修斯和理查利森协力也无法突破克军的左路防线。
除了用严谨的区域防守限制巴西的左路强攻以外,格子军团还抓住了巴西布阵中的“中场”漏洞。卡塞米罗的脚下技术有较大的下滑,帕奎塔本质上是以后插上和盘带为主的前腰球员,两名球员并不具备连接前后两线、保证阵容平衡的能力。
即使蒂特有意安排达尼洛内收协助,巴西“2.5名中场”面对克罗地亚“4.5名中场”(莫德里奇、布罗佐维奇、科瓦契奇、帕萨利奇、佩里西奇)仍占据极大的劣势。克拉马里奇和佩里西奇两名“边锋”同样参与中路绞杀,克罗地亚在比赛20-40分钟屡次完成抢断,反而占据了控球上的主动。
尤拉诺维奇和帕萨利奇积极往返,用传跑配合连续打击客串左后卫的达尼洛,将佩里西奇和克拉马里奇送入射程。米利唐和蒂亚戈·席尔瓦连续做出关键防守,巴西才保住金身。
为应对这种局面,内马尔开始频频回撤,协助后场梳理进攻路线,此举虽然降低了后场失误的频率,但也让球队前场的组织者远离了禁区,这原本应该是蒂特调整的预警信号。
下半场:中路渗透有效果,豪华锋线却缺“特殊人才”
下半场巴西作出调整,适度让出球权回收低位,以斜对角长传和个人突破结合,试图以反击形态打破克罗地亚的“双层大巴”,理查利森回撤做墙,内马尔的远射叩关正是这种思路的体现。洛夫伦无力应对这种压力,巴西开始创造出更多的进球机会。
右路三将均是以无球包抄为主、持球突进略差的选手(拉菲尼亚、罗德里戈和安东尼);失去热苏斯之后,缺乏在对方两线之间移动接球的小支点;里贝罗和佩德罗则不具备大赛登场的能力。巴西的“前场十叉戟”确实豪华,但在风格上却缺乏必要的战术人才,这是与法国、英格兰、葡萄牙等队的区别。维尼修斯在持续持球之后力竭,替补登场的却不是风格类似的马丁内利,而是客串的“内锋”罗德里戈,巴西失去了最重要的持球者,内马尔重担在肩。
巴西前锋群虽然也在积极穿插,但球队除了内马尔之外缺乏可靠的传球者,吉马良斯原本会是可靠的替补,但他被蒂特忽略了。中路渗透无法直接面对球门,利瓦科维奇展现了自己杰出的封近角能力,克罗地亚保住金身。
控球率持续降低,克罗地亚通过更换中锋和右边锋来改变进攻模式。弗拉希奇接力帕萨利奇登场,他能用持球突破缓解尤拉诺维奇的进攻压力,佩特科维奇面对马金尼奥斯和蒂亚戈·席尔瓦则有身高上的优势。克罗地亚逐步简化进攻推进,莫德里奇为首的中场组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防守和调度上。格子军团撑住了巴西最后20分钟的狂轰滥炸。
加时赛:幸运叩关难奈防守漏洞,前场压迫差距造就噩梦
打到90分钟之后,双方体能都接近枯竭,莫德里奇和内马尔作为双方主将竭力维持两支球队的平衡。全力一搏的内马尔用连续传跑配合,强行从中路正面打开缺口,小角度爆射破门,全场破防无果的巴西,在加时赛上半场结束前取得领先。
面对落后的窘境,达利奇选择相信莫德里奇和佩里西奇两位进攻主将,马耶尔替补登场协助布罗佐维奇完成中场传导,掩护莫德里奇向前突进;奥尔西奇则接过边路突击的职责,“射手”佩里西奇得以深入禁区完成抢点。“三中锋”在列的克罗地亚投入了全部有生力量,巴西的“四中卫+单后腰”防线,实际上是无力应对这种规模的强攻的。
仅仅一球领先,蒂特的临场应变依然显得迟缓,桑德罗替下达尼洛的对位调整作用不大,弗雷德在中场拦截时常有冒失行为,布雷默和法比尼奥本是填补己方防线漏洞,守住领先优势的更好选择,但二人始终没能得到登场机会。
终场前,一次前场丢球之后,巴西几名前锋均未及时压迫,中场的弗雷德和卡塞米罗又连续上抢被过,克罗地亚最终依靠这次本不该发生的反击,由佩特科维奇破门,将比赛拖入点球大战。
事实上,整场比赛巴西的前锋群在前场逼抢上均兴趣泛泛,无论是压迫力度还是协同性都与克罗地亚差了好几个档次。投入多名纯攻击手又不参与防守,仅靠后场六人应对对手的搏命是完全不够的。散漫的巴西人将自己拖入了泥沼之中。点球大战成为了利瓦科维奇的秀场,克罗地亚成功晋级。
总结:团队足球更胜一筹,“桑巴军团”需要重建
纵观全场比赛,无论是进攻端的传跑配合,还是防守端的区域协同,克罗地亚都比巴西表现出了更好的整体性,用团队的力量尽可能弥补了个体能力的不足,才等到了利瓦科维奇的超神和巴西的失误。
连续两届世界杯的“边锋群狼突击”战术未能奏效,前中后三线之间连接的问题总是在强强对话中暴露,看似不错的后防线配置时常断电,前场人员也严重同质化,“桑巴军团”如过去几届大赛一样“虎头蛇尾”。
蒂特的离任并不令人意外,接下来的问题是巴西要如何重建。进一步吸取“团队足球”的可取之处,强化团队协作和临场应变,重视中场球员的战术作用,应该是巴西乃至南美足球的改进方向之一。
全网唯一站外平台:微信公众号【球斯基】。其余媒体转载构成侵权。
王厂长的小姨子
· 上海教练绝对是首锅了蒂特看似带队输球不多,实则每次大赛都崩盘。18年输比利时,卡塞米罗停牌上飞鸟被打爆;美洲杯决赛输阿根廷,然后就是这次输克罗地亚,几乎每个换人都是有问题的。上半场还托大不上强度,不知道在想什么就算这批人不是顶级,但完全不应该踢成这个样子。这应该是内马尔除开14年,状态最好的一届世界杯了
开开心心派大星
· 辽宁巴西最菜的就是教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