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差点不入明朝太庙。著名的明朝大礼议事件及其后续,你认为嘉靖与杨廷和哪一方是正确的?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明武宗朱厚照没有子嗣,在其弥留之际,首辅杨廷和预料到之后的继承人问题,他援引《皇明祖训》中“兄终弟及”的原则:明武宗无嗣,应从其堂兄弟中按嫡长亲疏关系选取嗣君。明孝宗朱祐樘为明宪宗朱见深第三子,兴献王朱祐杬为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按长幼亲疏关系论,兴献王独子朱厚熜与明武宗最为接近,因此在明武宗逝世前五天以皇帝的名义颁布敕令,令朱厚熜缩短为其父服丧时间,并承袭兴王爵位。武宗驾崩后的当天,杨廷和让司礼监请张太后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为皇帝继承人,即为嘉靖帝。
围绕嘉靖皇帝的父亲是谁的问题上,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大礼议事件。以内阁首辅杨廷和为首的百官坚持以嘉靖帝过继给其叔叔 即为明孝宗朱佑樘。
而嘉靖皇帝本人以及以张璁(当时为六品官)和王阳明部分心学弟子们则认为皇帝的父亲就应该是其生父。
最终,杨廷和获得暂时胜利后彻底失败。嘉靖生父兴献王被追认为“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并将兴献帝的牌位升袝太庙,庙号“睿宗”,排序在明武宗之上,改兴献王墓为显陵。
期间发生了不少小插曲:由于明朝太庙制度,只能有七位皇帝进太庙。按照《礼记.王制》的记载:“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这个意思就是说,按照礼法,在太庙中最多供奉七个皇帝的牌位。这七个牌位中还有一个是终身制,那就是开国之君(一般是太祖、高祖),其他六个位置就要 “亲尽则祧”。也就是说血缘与自己最亲近的。
这时候嘉靖帝就瞄上了朱棣得牌位,因为朱棣跟他最远,大臣们这时也是一片反对声,甚至将朱棣得名号改为明成祖才使朱棣得牌位躲过一劫,嘉靖帝顺利地封自己的父亲兴献王朱佑杬为明睿宗,于嘉靖二十九年入太庙。明仁宗朱高炽被移出太庙。
gongkeh
· 浙江这就是权力斗争,哪有什么对错
晟者为王
· 浙江你这完全是自己想想的,首先按朱元璋的皇明祖训,嘉靖就是最合法的继承人,所谓的遗诏就是补个程序。退一万步可以过继的话,过继儿子,哪有过继弟弟的,这不是傻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