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中国孩子不踢球是因为中国孩子要读书”就是个伪命题
作者:大脑袋图图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1305370/answer/2260936136来源:知乎
所谓中国孩子不踢球是因为中国孩子都要读书, 这种说法根本经不起推敲,其实随便找几组数据, 就能轻松的把这种说法debunk掉:
我们以2000年出生的人数, 对应适龄参加2018年全国高考的人数来举例好了
2018年全国高考参加人数是975万人,而2000年出生的总人数根据统计约为1765万, 所以光是2000年这个年龄段,不参加高考的年轻人有1765-975万=790万,然后我们再刨除女生(暂且假设女生人数占一半),那么2000年出生不参加高考的男生总数就有约395万,也就是说全国光2000年出生这一个年龄段,就有395万男生是不参加高考,从中考开始就分流掉,走中专-打工的道路。
那么这个395万是什么概念?光用嘴说很多人没有概念,我们可以对照2018年世界杯亚军克罗地亚,他们的全国人口总数是416万人, 刨除女性人口,克罗地亚全国男性老弱病残全部算上也才208万。
2016年欧洲杯击败英格兰,2018年世界杯狙击阿根廷的冰岛队全国人口总数36.64万,男性人口总数约为18万。
也就是说,我们光2000年这一个年龄段,从15岁开始不走读书道路的人口总数就远远多于一支世界杯决赛圈参赛国的男性人口总人数, 更何况国家男子足球队是从10-15个年龄段里面选拔最顶尖的人才。
2018年世界杯最适龄的球员20-33岁,我们相应有就有14个适龄的年龄段,每个年龄段按300万男性来算好了,最起码就有4200万不读书的男性,所以怎么能够说是因为都去读书了所以没人踢球呢? 这个说法完全站不住脚。
稍微有点社会阅历的人都知道, 同年龄段不参加高考的,多数是社会中低阶层的孩子。这其实也很好理解, 从小学、初中开始就没有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没有享受到好的教育资源,他们走上读书道路并成功的概率要远比社会中上层的同龄人要低得多, 绝大部分在中考时就已经被分流掉了。
如果你看过三和大神的纪录片,就知道他们中很多人15、16岁就出来打工赚钱了, 所以中国穷人孩子不踢球, 跟读不读书没有一毛钱关系。
那么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为什么中国穷孩子不踢球?或者更直接一点来说,为什么中国不管贫富,小孩都不踢球? 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他们根本没"球"可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 所谓踢足球,绝不是小时候课余和小伙伴闷头胡乱踢几脚野球,就叫"踢球"。这种参与方式就算踢得再多, 也成为不了职业球员。
正儿八经球星的成长履历是怎么样的,我给大家晒出来看看:
保罗博格巴,来自一个几内亚移民家庭, 1993年出生,6岁的时候就在离家仅几英里以外的Roissy-en-Brie队接受足球启蒙,随后一路辗转了几家青训俱乐部, 16岁的时候进入曼联青训,18岁代表曼联一线队出场, 22岁代表尤文图斯队在欧冠决赛登场。
也就是说,这么一个顶级球星,是从6岁开始,就进入专业青训机构接受启蒙培养的。 随后在13岁、16岁这两个节骨眼上,小球员要展现出过人的天赋,这样才会被更高一级的职业球队相中。就是这样一路培养,一共花了16年时间,才出来这么一个职业球员。
我们在看国内球员是怎么成长的,相信聪明的小伙伴应该可以悟出来问题到底在哪了:
首先我们看目前在同龄人里面比较拔尖,有留洋经历,并在最近的世预赛上为国足打进一球的张玉宁,他的成长经历:
2002年,张玉宁仅仅5岁,张全成就带着儿子前往韩国,带着儿子现场感受世界杯的温度。虽然十分懵懂,但是现场山呼海啸般的助威声还是让小玉宁对看台下那片绿茵地充满了神往。
“爸爸,我长大了也要当球星!”张全成听到这句话之后十分惊喜,儿子的想法竟然和自己不谋而合。于是,这一年,张全成带着儿子来到上海,把张玉宁送进了当地一家不错的足球培训学校。
很多人只注意到张家富裕的背景, 津津乐道张父卖房给儿子学踢球,却忽视了一个潜在却很重要的问题,张玉宁之父张全成是温州苍南人,而为了儿子的足球梦,不远千里举家搬迁到上海。为什么温州苍南,甚至整个温州、浙江,都没有一所能让家长满意,让小孩子踢上球、踢好球的高水平的足校/足球特色学校?
再看武磊,武磊的足球成长道路众所周知,他比张玉宁要幸运,武磊出生在足球传统还不错的南京,在家门口就有机会接受正规的足球启蒙,之后又有幸得到慧眼识珠的徐根宝教练的悉心栽培。但如果不是武磊他爸托关系送到上海根宝基地去试训,并且根宝为了将他带到崇明不惜为他支付重金赎身的话,他此后很可能就无球可踢, 在13岁这个节骨眼上就废掉了。
再看石柯:
——“介绍到自己的这段历史时,石柯显得有些不太好意思:‘当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看见学校里的一些运动队队员,可以晚交作业,我想我也参加一个吧。’”——于是在2003年的时候,石柯开始到学校足球队踢球,因为没有任何足球基础,他对着墙壁踢了一年,这样才找到感觉。后来无锡队为了组队参加江苏全运会,到徐州来挑选小球员,教练让所有人都跑步,结果石柯的200米速度在70多个人里是最快的。就这样,石柯被挑选去了无锡队训练和比赛,开始了自己真正的足球生涯。
2006年的时候,石柯所在的球队解散了,石柯几乎将放弃足球。“当时大家都选择去读书,我也去读了一年书。那时候就想以后只要从事和体育有关的工作就可以了,比如当个体育老师,真没想到过能踢上职业联赛。”
从这段经历,对比博格巴的履历,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石柯的基本功会那么差了。 人家博格巴6岁开始在家门口接受启蒙,而石柯直到11岁都没接受过正儿八经的足球启蒙, 这么一来,中国球员和国外球员相比基本功差距能不大吗?
当初因为无锡队解散而转行的小球员里面,又有多少苗子可能和石柯差不多水平, 甚至更有天赋,但是因为不稳定的大环境导致无球可踢的呢?
综合上述三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 在中国,一个孩子,不管贫富,想要走上职业足球道路 有多么多么难。
首当其冲就是踢球难,一个中国小孩, 不管你出生在城市还是乡镇还是农村,不管你家境富裕还是贫寒,不管你到底有没有天赋、喜不喜欢足球, 你从小有99.9999%的概率是没有机会接触任何专业的足球启蒙的,没有启蒙,也不用谈后面的青训和职业道路了。
有多少孩子和张玉宁一样热爱足球,但是从小没有机会接触专业的足球启蒙,导致没有走上足球这条路呢?
而就算你有机会接受足球启蒙,你热爱足球,你有武磊一样的球感和天赋,或者有和石柯一样过硬的身体素质,你又有多少机会能躲过低水平选拔体系的耽误,以及被不稳定的足球行业大环境所扼杀呢?
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了,跟什么读书不读书, 热爱不热爱, 社会氛围没多大关系。 中国足球不行,就是因为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没有机会接触专业足球资源。 就算极少数极少数有天赋的苗子接受了正规的专业启蒙, 也很有很大可能因为低水平的选拔体系和不稳定的行业大环境, 早早离开了足球事业。
Valparaisotto
· 甘肃那日韩怎么说?他们读书的人是少了吗
虎扑JR1861972669
· 广东上层还管你孩子怎么踢球了,我踢球差不多二十年,参加组织过不少比赛,说实话,上层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提款机,压根没啥阻碍,通常都是领导过来,我们民间爱好者出力,一样办比赛,问题就是孩子不爱踢球了,没人来踢。你说梯队出问题,俱乐部出问题,国家队出问题我能理解,这跟基层有啥关系?我们这边自己办的联赛,当地体育局挨个单位派门票,组织车队都没人看,我在广州踢野球的时候遇过一个讲中国的巴西老,他说他们国家小孩踢比赛都有大把人看,社区比赛都能万人空巷,巴西政府都他妈快没了,妨碍他们孩子踢比赛吗?说到底,中国人压根不爱足球,只爱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