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弓箭手的近战能力

avatar
关注

曾经看到一个暴论:长期训练的弓箭手膀大腰圆,怎么会没有近战能力?这当然是天真,把残酷的冷兵器战斗当成了打游戏,只要有肌肉就能赢。那典韦是怎么死的?没有趁手的兵器,肌肉再发达格斗经验再丰富,也只能饮恨当场。近身格斗时弓箭肯定不是趁手兵器。

你说我多带点装备不就好了?

来看这段记载——庞培打败本都王国后,经略高加索地区,伊比利亚王国集中了2万人迎战。受北面游牧民族影响,伊比利亚人擅长使用复合弓,步兵队形类似于数百年前的马拉松战场上的波斯人。意识到对方依赖弓箭之后,罗马步兵发起冲锋,以最快速度接近敌军,用重型标枪击破了伊比利亚人的前排大盾,随后以短剑杀入缺乏近战能力的弓箭手队列。战争胜负在一瞬间决出。

这段记载说得很清楚了,伊比利亚人设置了盾牌来保护弓箭手,但是,只有一排,从效果来看,大约只能防御弓箭,不能防御重型投枪。由于只有一排,没有容错率可言,被罗马人的冲锋打破后,就把后方的弓箭手完全暴露。

聪明如你,肯定想到了,一排大盾不够,我来个两三排。那问题来了,能举盾的人肯定不能是瘦小的弱鸡,他们得孔武有力,他们站在那里,他们挡住了视线。不考虑人力、装备分配这种问题,整个队列在多山的高加索移动时,是弓箭手停下来等盾牌队呢,还是盾牌手一手举盾一手夹着弓箭手飞奔?

如果对手是同样的弓箭手,伊比利亚人的战术问题不大,前沿放一排盾牌挡箭,后面的弓箭手自由发挥,队形应该是拉长的,稀疏的,在我看来以弧形以佳,把敌人至于齐射的圆心,保证一轮齐射消灭一个敌人。

伊比利亚人为什么输给罗马人?因为罗马人靠两条腿冲上来了,还保持了良好的队形。弓箭要么没有打破他们的防御(说明装备水平存在差距),要么是罗马人以纪律性克服了伤亡影响。刚才已经提到弓箭手的队列是稀疏的,拉弓射箭需要空间和视野,弓箭手不可能结成方阵,一旦敌人近身,他们丢下弓箭也无法转型为重装步兵,因为队形不对。使用短剑的罗马步兵在最小的空间里堆积尽可能多的人,在局部形成多打少,哪怕不用剑捅,靠着人力硬冲,推都能把对方推倒。

如果不升级成骑射,弓箭手打这么凶残的步兵是没有胜算的。骑射能让弓箭手的稀疏阵型变得非常灵活,不断在局部形成火力优势——但骑射在很长时间里都不是无敌的。因为骑射缺乏防御力,追求灵活就不能穿重甲。伊比利亚人尚且知道用一排盾形成防御,骑射从没听过谁在马上举盾然后结阵的,这不可能。没有防御就代表骑射会被敌人赶着跑,一旦敌人是骑兵步兵配合,实现了亚历山大的那种铁锤配砧板的打法,骑射被赶进陷阱就完了。

抛开细枝末节,选择了弓箭就等于放弃了近战,高速射出几十支箭后(我不知道一个弓箭手的极限是多少),这个人还能泰然自若地挥动刀剑吗?因此弓箭手确实没有近战能力。这是一个不可能三角,战争中不存在既要又要。有的人会形成这种错误的观念,大约是受到了英雄传奇的影响,骑马的将军既能近战又能用弓箭射击,但精锐的具装骑兵只是技能多而已。作为对比,隔壁欧洲的具装骑兵是不用弓箭的。

发布于北京阅读 34903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kiddboy911

· 山东

中国古代就没有单纯的弓弩手这个概念。弓弩手是步兵升级版,是配了远程武器的高阶步兵。甲胄1万弓弩3000不是有1万3的人是1万甲胄步兵里有3000人有弓弩。从秦到清哪个朝代有没有近战装备的弓弩手?这就跟骑兵没弓一样离谱。步兵弓弩必有近战装备,骑兵必有弓弩骑射。步兵弓弩被冲到脸上把弓仍地上直接用近战武器继续打,打赢了再打扫战场就是了,打输了命都没了还在乎把弓?多大的心有弓弩能力的兵源不配近战武器被冲脸就直接交卷?

亮了(75)
查看回复(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kiddboy911

· 山东
临江听雪有的兄弟,中国古代的军队兵种职责随着中国军队的发展是有细分的,到了宋的武经总要里第一篇料兵就先是先按兵士特长分类了,卷二里骑队没写那么死,但步队旗手、枪手、棒手、刀手、牌手、弓手、弩手各有多少人,打起来要干什么活都是写的清清楚楚的,几声鼓谁往前走几声金谁往后退几声角该放箭唱杀发几箭都是明确的,拉弓射箭是个很累人的活,前面卷旗举枪捅人,你后面要保持持续输出,要弩不绝声,弓手按要求射完基本已经虚脱了,被人家贴脸了不是操刀砍人,那根本不是他的责任了,是前面的那帮坑逼枪手、刀手的问题了收起

能不能别断章取义了。。。武经总要哪一段跟你说弓手弩手没近战装备了?弓弩手射人累还是顶着盾牌带着全套装备冲刺射程累?我都不知道你们这脑洞怎么开的?还武经总要。。。宋朝那个弓箭手连带盾的都有。。。

亮了(27)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