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观影年终总结
2022年过去了,我一点儿也不怀念它。这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也是压力山大的一年,解压方式除了看电影之外,就是跟领导抱怨、跟陌生人吵架。还好观影更为解压,抱怨和狂躁逐渐消褪。
过去的一年我给自己定的任务是500部,后来上半年时间空闲改成了800部,目前还差4部完成任务,其中1小时不到的短片34部,其余皆一小时以上。从短片的占比来看比2021年还是强不少的,这点也比较满意,说明刷片的习惯在逐渐的改正。
今年打五星的电影比2021年要少,可能是口味变了,更可能是今年看的电影质量不如往年。闲话少叙,重点推荐下今年标五星的满分电影。
· 《似水流年》.1984——影片将三个青梅竹马十年后重逢的细微情绪表达的非常贴切,那种暧昧,那种尴尬,分寸感令人叫绝。故事虽然简单,但是镜头中流露出的那种眷恋浓郁隽永。故乡难舍,故土难离。因为躲避都市生活而归乡的姗姗发现乡村中有着和都市一样的烦恼。只有卸下心防,才能得到真正的轻松。
· 《诺言》.1962.——各方面都很出色,结尾也是加分项。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不配生活在世上。如果布努埃尔只是揶揄的话,那这片儿算得上赤裸裸的批判了。
· 《我的舅舅》.1958——气定神闲、有条不紊的讲述了一个缓慢又欢快的现代寓言。某种风格上来说是《玩乐时间》的前章。虽然我不喜欢片中针对现代社会的讽刺,也许过于直白,毕竟生活在快节奏下的都市人群也没有什么过错。但是我喜欢片中父子的结局。于洛先生的这次拜访并没有一无收获,还是留下了自己的足迹。电影的构图十分经典,开篇和结尾的小狗镜头前后呼应,回味隽永。
· 《冬冬的假期》.1984——对于儿童片来说想拔高一下电影的深度很多人都爱用所谓的“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成人社会”,而这片儿没有。这片儿是用平行叙事的手法来相互交替儿童支线和成人支线。一边是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成长、玩耍;另一边身患重病的母亲身体每况愈下,导演并没有让儿童过多的流露出不属于自己世界的悲伤与怜悯,只是用镜头将这两组画面记录下来,剩下的情绪让观众自己去体会。侯导的这部转型作品并没有将观众当任事不懂的傻子,而是将观众当做一个普通人去看待。从这点来说,当时的观众无疑是幸运的。尊重观众的导演才是一个好的导演。
· 《电锯惊魂》.2004——对于小成本电影而言,这片几乎做到了极致。难得的是这片并没有以往B级片里的血腥暴力作为卖点,这片儿的精髓在于剪辑,凌厉的剪辑和狂躁的音效,让看电影的观众和故事中的主角一样局促得令人窒息。这片真正展示的是人在末路边缘会迸发出何等惊人的能量。温子仁无疑拍了一部伟大的作品。
· 《解放5:最后一击》.1971——余韵绵长,回味不绝。伟大战争史诗的结尾部分,战斗戏份不多,重点是划下了相当完美的句号。几个重要角色的命运跌宕起伏令人唏嘘。
· 《云遮星》.1960——沉静如海,隐忍的力量令人震惊。画面和剧情、配乐完美融合,视听语言绝佳。可以和《大地之歌》媲美的杰作。
· 《第二口气》.1966——真正经典的双雄戏,双方针尖麦芒毫不相让,穷途末路的古斯塔夫选择了有尊严的死去。梅尔维尔给这片儿融入了布列松式的极简主义,削弱了配乐的力量,强化了故事本身的戏剧张力,再加上演员的表现,堪称完美。结尾的古斯塔夫和妹妹四目相望,充满了死亡的味道。
· 《座头市物语》.1962——这片儿最大的亮点是角色塑造的非常好,一代盲剑客光明磊落嫉恶如仇。不光是阿市,平手和助五郎的形象也立体丰满。摄影拍的很讲究,几段动作戏不管是单挑还是群殴都拍的不错。胜新太郎本身就是剑术高手,耍起居合自然令人信服。
· 《近松物语》.1954——商人看重声誉因为他不缺金钱与美女只缺少地位;武士看淡声誉因为他与生俱来所以更看重物质。每个人的追求不同,茂兵卫与奥三两情相悦,而真爱却是那个时代最廉价的感情。在沟口健二导筒下这片儿的视听语言魅力非凡,堪称用镜头叙事的电影大师。
· 《总路线》.1929——充满野心的杰作!这片儿用几个人物点缀了因为社会结构变革而带来生产力方面翻天覆地的巨变,由穷苦困顿衣食无着的农耕社会进入了机械化收割农作物的集体农场时代。虽然有些许谄媚之嫌,但是导演从构图上、从摄影上、从剪辑上、从“蒙太奇”上将这个历史变革放大描绘得惟妙惟肖细致入微,尽显导演对于电影非同一般的掌控能力。
· 《过客》.1975——太疏离太冷漠了,仿佛生无可恋!即便换了身份又如何,心如死灰撬不动一池新水。喜欢这片儿的一切,演员、镜头、以及最后那个配乐。完美。
· 《春风秋雨》.1959——四位女性,两个家庭,共谱一曲悲怆的人生乐章。影片两条主线犹如洪流一般奔涌向前势不可挡,相互交叉又互不冲突,体现出导演道格拉斯·赛克对于情景剧类型非凡的掌控能力。对于理想主义者来说,现实和命运是生活中最大的敌人。所不同的是,现实虽说残酷但好歹能自己掌控,努力挽回也许可以稍微弥补缺憾;命运则是人类无法掌控的,你永远无法决定自己的肤色,就好像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你只能去接受它,并且顽强的活下去。片中的安妮卑微的身份下包藏着高贵的品格,值得任何一个人脱帽起立,为她的人生鼓掌。
· 《春风得意》.1956——剧情方面乍一看很像另一个版本的《绛帐海堂春》,可是情节更曲折一些,笑点也更多,一些伏笔最后都得到了体现。更重要的是就像电影开头说的,这是一部重要的音乐电影,爵士乐和一些黑人音乐在片中起到了比点缀更大的作用,代表了一种态度,一种流行的态度,让这片儿变得非常时髦。
· 《情迷意乱》.1964——虽然是部情节较简单的伦理片,但是细节方面一丝不苟。高峰秀子饰演的寡嫂一颦一笑、挑眉皱眉都饱含深意。情节的转换也都有相应的铺垫,让整部电影的起承转合犹如牛奶一般的丝滑。寡嫂十八年的平淡生活犹如筑成了一道浑厚结实的水坝,而加山雄三饰演的小叔则靠着水磨工夫一点点的水滴石穿。结尾的开放式结局比起大团圆来要合理的多,也多了一场高峰秀子精彩的追逐表演。
· 《雨月物语》.1953——两个家庭,两段幻境,影片用对比的手法放大了人性的痴念。京町子饰演的女鬼渴望爱情,田中绢代渴望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两者同样都是痴念,区别在于森雅之的选择。奇幻和现实主义交织的梦境电影,可以称之为目前看过的最佳鬼怪片。
· 《刺青》.1966——泣绝冷艳的复仇片。裸露场景遮遮掩掩,血腥场面直白大胆,打着情色的旗号其实拍了部女权电影。张牙舞爪的蜘蛛刺青在父系社会里有一种强烈的主导意味,不甘心被他人支配,妄图调转身份支配男性。阿艳在刺青前已经有了朦胧的觉醒意识,刺青代表着一种仪式,标志着阿艳的女性意识开始展露狰狞的一面,疯狂的反噬鲜血。
· 《豹》.1963——时代更迭,曾经的贵族即将被新的贵族取代。萨里纳亲王为了挽救家族的衰败呕心沥血,却挽救不了贵族阶级的荣誉。豹有豹的荣誉,豺狼也有自己的尊严,在时代交替的历史瞬间里,双方只能保存颜面作出各自的让步,阿兰·德龙和C·C的结合,恰好满足了皆大欢喜的局面。结尾大段的舞会戏份,布景奢华,色彩瑰丽,但终有散场的时刻,标志着为以萨里纳亲王为首的旧贵族们退出历史舞台。三小时的时长,剧情却不拖沓,视听等硬件无可挑剔,本片是真正的艺术珍品,独一无二。
· 《伊凡雷帝》.1944——气势恢宏的杰作。影片完全抛弃了常规叙事手法,在影片的第一个场景中就将全片绝大多数重要角色统统摆了出来,然后利用仰拍镜头、特写镜头和表现主义构图将角色之间的矛盾激化,再用悠扬、深沉的配乐将这种矛盾激发的情绪表达出来,营造出苍凉、悲壮的艺术效果。即便众叛亲离又如何,只要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就牢牢掌握了主动权,黑夜终将过去,黎明总会到来。
·
· 《影子部队》.1969——一曲深沉、悠扬的英雄赞歌。胜利成果来之不易,是由无数英烈的鲜血浇灌而成。巨星云集的电影,西蒙·西涅莱依然闪耀夺目,抢走了风头。最后一幕面对战友的枪口,她目光坚定,眼神耐人寻味,勇敢的倒在了自己人的枪下。
·
· 《日瓦戈医生》.1965——尽管不喜欢这片,但是不得不佩服导演对电影非凡的掌控能力。影片拍的如梦似幻,每一帧都可入画。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正直、善良的人在乱世生活不易,更显得和平年代的可贵。
·
· 《三十六小时谍报战》.1965——优秀的作品在于细节的打磨,这片儿在这方面无可挑剔。明线上看是精干的敌我特工互相博弈,暗地里是两个阵营之间的相互试探。就算让德国人拿到了情报又如何呢?军队内部正规军和党卫军之间矛盾重重,民兵只想着挣钱,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像沃尔特医生这样的爱国人士太少了。战争孰胜孰败,前景一目了然。角色刻画的也相当丰满,手指的割伤、钻石戒指、黄金手表,这些不起眼的小道具统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
· 《疯狂教授》.1963——化身博士的喜剧版本,杰瑞·刘易斯一人分饰两角表现得游刃有余。虽然是喜剧片,但是本片的构图、色彩俱佳,运镜流畅,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
· 《奇遇》.1960——现代社会的成年人往往会用一层鸡蛋壳把自己包裹起来,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转而用擅长的外交辞令去应付社会的嘈杂。这样的后果就是沟通的滞涩,很难了解对方真实的意图。父女之间是这样,朋友之间是这样,哪怕是赤膊相对的情侣也是这样。事到临头,往往保护自己的铠甲,也会变成伤害自己的利刃。本片堪称构图的教科书,尤其是对称构图,明暗对称、高低对称、维度对称,类型丰富多样,比后世的韦斯·安德森还是要强出不少。
·
· 《大地在波动》.1952——摄影美炸了,景深镜头和壮美的自然风光完美融合。美丽的渔村,物产富足,却改变不了悲惨的命运。对于穷人来说追求美好生活的容错率太低了,不仅要和大自然斗,更多的时候还要和同袍斗争。长久的贫困已经让愚昧的人群麻木冷漠,孤独的纳多尼最终只能接受了自己的命运。他的斗争就像是石头扔进大海,只能听个响,真正想移山填海,需要更多人的力量。
·
· 《赛琳和朱莉出航记》.1974——有趣、有爱,魅力十足的神作。影片采用了戏中戏的结构来讲述两端看似紧密实则独立的故事。赛琳和朱莉部分剧情稀碎缺乏张力,但是角色塑造的生动活泼,充满了青春朝气;而皮西尔的部分本来是一段虚伪和冷漠笼罩下的生活悲剧,被两个小妮子胡搞瞎搞,生生的玩出了花。最后结尾的南柯一梦,既圆了开头,也将影片拉回了现实,堪称神来之笔。
· 《鬼枪神鞭》.1966——配乐大赞,运镜和构图也很讲究,结尾的室内枪战拍得扣人心弦,仿佛每个拐角都会伸出一把枪。故事从传统的复仇主线中引出弑夫和家族情仇,谜底揭开,两位大佬的角色刻画立马上升了一个档次。
·
· 《安德烈·卢布廖夫》.1966——本片深得苏俄艺术的精髓。人生的苦难永远不能打垮生活的强者,只能不断的鞭策其肉体,捶打其灵魂。千锤百炼后心性已坚硬如铁,如此厚积薄发,才能创造出艺术精品。运镜和摄影与电影的艺术内核完美呼应,画面看起来特别舒服,3个小时的观影体验可以用享受来形容。
·
· 《心字已成灰》.1948——这片儿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巧妙的利用了人类的心理:熟悉你的人往往会忽略你最明显的特征;不熟悉你的人则根本不在乎。除了两点:时间不能太长;爱你的人除外。虽然我还是不信枕边人也看不出破绽,不过这个一黑到底的结尾深得我心。
·
· 《出埃及记》.1960——一部有立场、有力量的野心作品,很有勇气的选择了站队,起码没有粉饰太平。三个半小时的史诗片就好像难度系数2.0的竞技动作,上手很难,但只要顺利完成就是满分作品。全片所有的以色列人不论男女老幼、信仰主张,都有一个相同的心愿:建国!不计代价!
佩珀军士孤独之心俱乐部乐队
· 浙江大佬来了,顶顶
ssxxo12
· 广东哥一天看超过2部电影,这体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