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大喜:辛亥革命这一年,为什么痛并快乐?(大悲篇)(辅导女儿初二历史第9课)

avatar
关注

欢迎来到中学故事,我是你的老朋友、新朋友、常见常新的朋友赵力。

 

今天咱们聊初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有一句台词,透过星爷的御用配音石班瑜,让人到中年的我们这一代家长,印象深刻:人生大起大落得太快,实在是太刺激了。

用这句话,来回顾1911年的辛亥革命,可能也算贴切。

 

4月的黄花岗起义,同盟会内,兴中会和华兴会班底的青年菁英们,精锐尽出,其中大半,热血尽洒广州,或被枪杀或被砍头,大悲;

10月的武昌起义,文学社和共进会多年运动湖北新军,首义成功,各省纷纷跟进,终成大事,大喜;

两个起义,都事发仓促,结果却完全迥异,从满天阴霾,到拨云见日,中间只隔了短短六个月。

 

黄花岗起义败在哪里,影响几何?

武昌起义有怎样的细节,又赢在哪里?

我们学习中学历史时,常说一个结论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这三个事之间,缠绕着一个中国的社会现实——“会中有会”,串联起来说,或许会更加明白。

 

黄花岗起义,动用的是同盟会中,孙中山和黄兴能指挥的力量,兴中会和华兴会的班底。

一次意外的刺杀成功却导致起义被迫提前

1911年4月,南方起义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人员、款项和枪支弹药还没有充分到位,8号,就发生了温生才的提前行动。

温生才热血刚烈,是广东梅县人,下南洋到新加波和马来亚谋生时,受到中山先生的鼓舞,投身革命,回国后在广九铁路一边工作,一边寻求行动机会,原来同盟会给他派的任务是刺杀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结果,4月8日这一天,温生才认错了人,干掉了广州将军孚琦,之后被捕,英勇就义。

清政府马上警觉起来,满城搜捕,危险越来越近、越来越大。

 

革命党这边,论形势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具体扫描每个青年菁英,大都勇毅面对,坚决不肯就此撤退。

于是,黄兴决定提前发动起义。4月27日,从下午5点半,打到第二天天亮,黄兴身边再无一人,自己右手两个手指也被打断,躲到一家小店安顿之后,方才逃脱。

电影《辛亥革命》给成龙扮演的黄兴,安排了一抹暖色


24岁的林觉民,3天之前的夜晚,他离开心爱的妻子和父母双亲,内心激烈澎拜,脸上宁静从容,写下《与妻书》名篇。战斗打响后,他作为主力敢死队队长之一,勇猛冲锋,打下两广总督衙门后,巷战中遭遇清军大队人马,拼劲所有力气后被俘。

对林觉民的审讯是历史中的一个名场面。刚才提到的温生才错人之人,广东水师提督李准会同新的广州将军张鸣歧两人一起,审问林觉民,慷慨激昂之处,竟然让两个清廷大官为之动容,他们两位浸淫官场多年,什么没有见过?

李准动了恻隐之心,想要留下林觉民,张鸣歧看林觉民“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称得上奇男子”,如果留下,必为后患,心中不忍也要杀掉。

五天后,林觉民在广州的地标建筑,天字码头,就是今天越秀区北京路与沿江中路交界之处,被杀。

黄花岗起义,死难的同盟会烈士,有名有姓的86人,其中72人的遗体被安葬在红花岗,后来改名黄花岗来记念他们的壮烈赴死。

 

历史在黄花岗起义这里,上下延伸出了两段佳话。

这位被林觉民打动,要放他的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来历不凡,文武双全,他既是中国海军巡防西沙群岛的第一人,又书法精湛,著名的大公报,就是他题写的报头,直到今天仍在使用,并且在辛亥革命中,李准在广东倒向了革命,成功之后,又不流连名望,挂冠而去,实在是一个奇人。

另一个奇人,更有意思,黄花岗起义时,不到19岁,却是炸弹队队长,失败之后,他与战友几个人避入民房,第二天早上,挎个篮子上街,装作买菜的样子,实则侦查外面状况。当他回到所藏屋子的街口时,正看到清兵已经抓到了他的战友,把几个人,在路边就咔擦咔擦砍了脑袋,血溅满地。他样貌显得年纪小,机警过人,方才躲过一劫。

他的名字,叫张云逸,日后从国民党转到了共产党,与小平同志一起发动了广西的百色起义,并在1955年的授衔中,被授予“十大元帅十大将”的第七位,因为资历老,意义重大,成为中央规定的十大将中唯一享受元帅待遇的人。

张云逸一生追随革命,一路苦来,一生选择哪次都没走错,286的战友

黄花岗起义失败,对孙中山和同盟会内,兴中会华兴会的班底的打击非常大,从1894年的第一次举事到这一次,10次起义10次失败,更要命的是,十多年来培养的青年骨干,经此一役,精英死难甚多,本来在大的同盟会内部,就有方向的不同争论,而且与半年后,武昌起义的突然成功相比,更凸显了一种功劳大小,功劳在谁的比较与反差。

为什么?因为,武昌起义,举事的却是文学会和共进会。必须得说,同盟会是一种“会中有会”的散装结构。革命党人之间,有不同的团体,大面上,认可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都算作同盟会,分散各处,却也有各自的名字和自行决定的工作方法和方向,甚至连起义用的旗帜也不一样。

谁失败,谁成功,谁说话嗓门大,这也是一个问题


武昌起义的组织班底,是文学社和共进会。武昌起义的成功,又是两个意外事件,拯救了一次仓促行动,欲知后事如何,再听下回分解。

阅读 1849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1294340273

· 福建

好看好看 还要再看

亮了(0)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用户0362520060楼主

虎扑JR1294340273好看好看 还要再看收起

欢迎再来,我必投桃报李。

亮了(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