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说三国 46 | 刘备把国破家亡当条件勒索
当天同一时间,孙权找得单独说话的机会,笑盈盈对吴太夫人说:“妹妹今日对刘备的眼神不同以往,母亲询问刘备的话语也听得分外用心啊。”
吴太夫人特别疼爱这个最小的女儿,不愿意远嫁,正发愁女儿的婚事,经过孙权这么一提,感觉似乎也有印象,想:“如果小女有意,那么两相般配,岂不是一桩美事,成就两家欢乐!”
孙权看见母亲在思索,以为母亲心中不喜欢,便倒退一步,说:“不过,两者的年纪恐怕不相当,怕委屈了妹妹。”
不料母亲却说:“刘皇叔是当今世间的豪杰,令妹美丽而贤惠,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淑女配君子,怎么能以年龄相差互相嫌弃呢!如果招得这个女婿,也不亏了令妹。”便唤来女儿问她的心意。孙尚香含笑低头,娇羞得不说话。
孙权故意激她,说:“如果妹妹不愿意,就当完全没有这回事,明日便打发刘备回江北去。”
孙尚香忙点头,喜悦地说:“一切全由母亲做主。”
吴太夫人听了大喜,笑不拢嘴,连忙催促孙权赶快从中安排。
第二天早晨,鲁肃果然来访。见刘备与诸葛亮都不在,他就守在驿馆等候。左等不到,右等不到,忙派随从上街去寻找。
刘备随诸葛亮在街上四处漫逛,却不进店铺,只是爱往士兵多的酒馆、茶肆、赌馆、青楼、兵营等四周闲转。
快到中午的时候,估计鲁肃等急了,诸葛亮才说:“可以回去了。”
刘备问:“怎么不见军师采办猪、羊、果品等聘礼?”
诸葛亮回答:“全装在我心里,主公不要担忧。”
刘备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疑惑不解。
两人带着随从刚回到驿馆门口,鲁肃就跑将出来,急切地说:“哎呀,你们跑到哪里去了,可急死我了。”
诸葛亮笑着问:“子敬是否有什么喜事来道贺?”
鲁肃吃了一惊,暗想:“诸葛亮果然料事如神。这种人胸中城府非一般人可比,言行之外,必不似表面这般真实,须要多加小心。”便无意躲闪,更显态度诚恳地说:“果然有大喜。你们赶快跟随我走,我家吴太夫人请使君和孔明前去商议此事。”
到了吴太夫人府中,只见太夫人早已邀请来孙权、赵夫人、周瑜、大乔、小乔等人,就像对待家里的事情举行堂会一般。
孙权、周瑜先把鲁肃拉到一边,问:“刘备的意愿如何?”
鲁肃答:“诸葛亮早已料到我会去,他们自然商量过,看不出有什么不愿意的。”
两人听了,暗暗吃惊。
吴太夫人此刻再见到刘备,得知刘备欣然应允,便仿佛考察女婿一般,不免又仔细打量刘备,还是禁不住的欢喜。
大家又经过一番议论,便定下两人的婚事。
诸葛亮趁着吴太夫人高兴,看见女眷们也都在,知道孙权、周瑜他们也都喜爱颜面,就站起身来,故意回避孙权和周瑜,给吴太夫人鞠了一躬,然后笑着说:“这次我家主公遭到曹操暴军的袭击,军马、土地大有损失,可否暂时先借国舅三千军兵和三万斛粮食作为嫁妆,使我们的百姓得到守卫家园的士兵和过冬的粮食?”
吴太夫人听了,脸上虽是笑吟吟的,内心却开始权衡利弊,想:“如果刘备成了我们的女婿,不借给他就不妥当,我们不帮他谁帮他?况且目前他确实是因为有难方才开口的,否则以他帝王世系的尊贵身份,怎么能轻易开口求人。再说,他注重名誉胜过生命,以后势力强大了,怎么可能借而不还,失信于娘家和江东?而如果今日他有难资助他,等他以后在北方恢复了大汉统治,岂能不知道感恩?这样不是有利于我江东稳固吗?而如果拒绝和推辞,刘备受难了、灭亡了,女儿不是也跟着吃苦受难?那对于我们孙家、对于我江东有什么益处?”
想到这里,便爽快地答应:“既然成了一家人了,说什么‘借’字?好好对待我家女儿。他日你们强盛了,有的还便还,没的还便当是我们给了。”
孙权没想到诸葛亮脸皮这么厚,会突然狮子大开口,下手狠而准,让他来不及提防。又见母亲不经过与他商议便先行答应了,他的心中非常不高兴,但却不敢当着众人的面与母亲公然作对,只好忍气吞声不说话。
——自肖永革《三国绝对很邪乎》,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