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分享】安踏天际1代[开箱及实战初测]
哈喽大家好,我是布拉格方程,今天给大家带来,天际1代的开箱及实战初测。话不多说,先快速来个开箱,看看颜值,这个配色是云霞配色,个人觉得还不错,你能给个几分?我给8.5分,整体鞋子的线条非常流畅,不是那种棱角分明的鞋子,但是流畅的非常有速度感,配色整体也很清新,实际是有云霞的那种渐变的感觉,鞋面从内侧的淡红色,通过一个个线条,过渡到淡紫色,这个设计还是很加分的。
实色橡胶外底,同心圆设计,纹路比较粗狂,深度中等。
来一些上脚,配上白色的袜子,低帮的设计,还是非常帅气的,这个颜值,相比ZUP1,更喜欢天际1这个流畅的感觉!
看些细节:
首先看鞋面,强度非常高,复合的材质,还有一层罩面,支撑很棒,形变空间很小。
缓震科技氮科技缓震,标明了前后落差5㎜,细节爱了。从这个角度看,氮科技缓震的厚度相当可观,可以说非常饱满了,但也不用担心重心的问题,因为实际脚踩的位置没有外观显示的那么夸张。
鞋舌是太空棉的材质,有压纹的感觉,非常舒适,看起来就很Q,厚度中等吧,不算特别薄,也不算特别厚。
鞋子外侧中底部位,是一块大面积的异型硬质TPU材质,这个设计叫“A-SHOCK stabilizer侧向支撑”,非常好的包住了氮科技,限制了缓震材料形变,而且由于本身材质是有一定强度的,是有一定的侧向支撑作用和增加鞋子的刚性作用的,一个设计三个作用,设计师还是用心了。
从颜值角度,这个TPU的线条也十分流畅,可能也是整双鞋子的给我一种流畅感的主要设计,有装饰作用也有美观作用。前掌的位置线条还有一个小的下凹,是为了方便前掌弯折。
后跟的上翘非常明显。方便了后跟自然着地,打全场跑动很不错。
鞋带也有HARNESS LINE系统,一共6组鞋带孔。
后跟填充很饱满,非常饱满,而且材质不是软塌塌的海绵,而是强度不错质量不错的海绵,但是!但是!但是!材质过于光滑,实战体验部分会具体说。
单只42.5码重量401g,中规中矩的一个重量
淡绿色位置是TPU抗扭片,值得注意的是,淡绿色的周围白色,也是硬质的类似TPU的硬质材质,也能增加一些刚性。
分割线
【实战初体验测评】
个人基本情况:
本人183cm身高,73kg体重,脚长265mm,脚宽99mm,瘦脚,正常足弓,这双选择42.5码合适,一般耐克普遍穿42.5,李宁普遍穿43
【特此说明】:本人不喜欢超级紧致的包裹,喜欢相对舒适的包裹。
打法:
突破多一些,爱变向,爱急停,技术流,身体相对敏捷,速度较快,身体素质一般,喜欢贴地的球鞋,对缓震要求不高,对后跟锁定、包裹要求比较高,对于抓地也比较高,因为这个打法,抓地没了,非常影响实战发挥。
包裹--10分
这双鞋鞋楦偏窄,不适合宽脚,宽脚我不建议选购,本人瘦脚,穿着厚实毛巾袜穿上这双鞋,拉紧鞋带非常紧致,HARNESS LINE系统的加入我觉得是有些作用的,但不是十分明显,包裹紧致主要是鞋楦确实比较窄,甚至我觉得有些过紧了,我不喜欢特别紧致的包裹,所以特意调整鞋带,松一些,使得不至于脚酸。
支撑--10分
对于我这个体重,鞋面材质本身强度足够,前掌中心比较贴地的水平,支撑非常棒,急停变向非常放心。
后跟锁定--8分
这是我非常非常看重的一点,我对于后跟锁定的要求可以说非常苛刻了,这双鞋的后跟锁定,我觉得只能说不错,但仍需要努力,拉紧鞋带后跟锁定没问题,不掉后跟,但是会有些勒脚背,整个脚包的太紧,也不是特别舒服,但是松一些鞋带,又有有一点点不跟脚的感觉,整体的后跟锁定、鞋带系统、鞋舌、还需要精细调整,其实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不难,后跟内衬海绵填充目前足够,而且材质也是强度不错的优质海绵,主要是换下与袜子直接接触的材质,换成摩擦力比较大的材质,或者加入猫舌布的材质,肯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抓地--9分
纹路个人觉得设计得比较合理,两次打球的场地都是灰尘较多的木地板,抓地力在鞋底擦干净后非常棒,但是无奈疫情后的球场没啥人打理,灰尘太多了,那天带了三双鞋,由于有灰尘都不是防滑,必须及时擦擦鞋底才能保持抓地力。
重心--比较贴地
前掌后掌都属于贴地的球鞋,前掌不算极致的贴地,但是绝对属于启动感强,对地面感知灵敏的球鞋,后掌的重心也不高,我特别喜欢这种贴地的感觉,心里特别踏实。
缓震--8分(偏硬,适合缓震要求不高的朋友)
整体缓震感不强,不算澎湃的球鞋,整个的前掌比较贴地,偏硬,完全体会不出踩屎感,更多的是直接的反馈,直接的反弹,不失去场地感的同时也能给我很好的反馈。他没有闪击9代闪击8代那种极致的贴地,是确实能感受到缓震材料的存在。整体跑跳的感觉很给力,很得劲儿,蹬得起来,也不震脚。
后掌重心也不高,整体感觉不算澎湃,但是绝对是非常韧弹,这可能和外侧大面积TPU包边的作用,整体的感觉十分韧弹,不软,给的反馈很迅速,但是由于TPU包边,缓震极限很高。
抗扭转—8分
刚性属于优秀的水平,整体刚性不错,但是绝对不是top level的水平,但普通的篮球爱好者绝对够用了。尝试对折球鞋,也不能对折。
后跟的过渡—9分
后跟的上翘跑起来很舒服,后跟过渡自然,灵活,不是极致球形后跟的感觉,但是也能给我很好的后跟触地感受,我比较满意。
弹跳表现—8分
整个鞋子后跟的上翘,使得在急停跳投或者双脚起跳时后跟着地非常自然连贯,后跟的氮科技缓震有弹性也有形变,保证不震脚,加上前掌比较贴地,力传导很迅速,没有很肉的感觉,能让人充分起跳,这种感觉还是很爽的!
整体舒适度--8分
球鞋弯折非常舒适,没有卡脚的现象,包裹也比较紧致,这双球鞋的鞋楦偏窄,拉紧鞋带可能存在勒脚背的感觉,松一些鞋带又有点不跟脚。前掌穿上厚实的毛巾袜也没有压迫脚趾的感觉。
足弓支撑
我没有特别的感受,我建议如果确实有足弓支撑的需求,就换个足弓支撑的鞋垫。
重量
单只42.5码401g,中规中矩,拉紧鞋带后,虽然有点勒脚背,但是鞋脚一体性很棒,感受不到特别重。我不追求极致的轻量化,球鞋还是要保证刚性保护性再来考虑轻量化。
透气性—8分
整个鞋面都是复合的材质,没有特殊的透气孔,但是感觉不太出来特别闷脚,我对透气性要求不高,所以不太计较这鞋。
鞋脚一体性—7分
勒紧鞋带虽然有些勒脚背,但是鞋脚一体性很棒,松些鞋带,前掌到中足的包裹锁定都到位,但是掉跟是有一点点的,鞋脚一体性有所下降,我是真希望安踏换个内衬的材质,真的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鞋楦—7分
安踏最近的鞋子,鞋楦都偏窄,随着国产改鞋楦的风潮,我觉得鞋楦改完有点收的过于窄了,我一个瘦脚都感到有些难受了,我确定42.5尺码合适,内长非常合适,大脚趾前方还有6-7毫米的距离,如果买大半码,43码的话,内长肯定又不合适了,所以总结,还是鞋楦收的有些问题,脚型的宽容度不够好了,这个问题,我觉得还需要安踏需要耐心地调整下。
耐磨
由于打的内场木地板,实在测不出什么,目前将近4小时的实战,强度较低,没有任何磨损,细小的纹路的都没丢失。整体的纹路深度中等,硬度属于中上等。
【总结】
关于天际1代我整体还是十分喜欢,确实有兴趣再进行实战感受,目前,除了后跟锁定的小问题和鞋楦的问题,找不出什么硬伤,鞋楦的问题确实需要后期需要打磨,后跟锁定的问题,我觉得换下内衬材质就完全ok了。
购买建议:建议体重中等及轻体重的后卫,对缓震要求不高的朋友尝试;宽脚的朋友不建议尝试,但是如果想尝试,建议尝试买大半码并且先在实体店试穿。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
· 广东这年头果然设计是竞争力,和天际1差不多性能的鞋子国产有很多,但是因为这个颜值正好击中了我,让我一直念念不忘
Jimmy0314
· 安徽一般吧这个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