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下2022年常穿的实战鞋
如题,本帖不搞排名,单纯分享实战体验,懒得去鞋柜里翻鞋,部分鞋款就不上图了。手机端不好排版,图都在最后面,各位兄弟凑合着看。
先说一下本人的基本情况。脚型正常略偏瘦,高脚背正常足弓。尺码以41为主,部分鞋款穿42。打法以跑动、接球投篮和防守居多,小体重后卫,对抗有点差场地是室内贴皮塑胶场或室外油漆水泥场。
(本人足弓不是很好,穿大部分鞋都会换一副带支撑的鞋垫)
李宁篇:
全城10(可能是夏季版):中底兼顾了脚感和灵活性,䨻的感觉很饱满。中段包裹紧致,但鞋楦略偏长,脚趾前面空出一截。后跟做的很低,导致静态下有点不跟脚,不过打球时没影响。比较突出的槽点是前掌外侧卡脚,需要磨合一两场。另外有球友反映高强度下穿全城10会足弓酸。
驭帅14䨻:中底弹射感很强,丝毫不拖沓,让我这个很少杀内线的人都有了突破的欲望。鞋楦有点怪,虽然可以靠鞋带勒紧,但是穿一个小时左右前掌外侧就会卡的难受,小脚趾都磨掉了一层皮。防侧翻角有点圆润,打球时出现了几次险情,所幸没崴伤。
反伍2.5:这双鞋在我这属于是大翻车,上一次买到这么翻车的鞋还是威少3。包裹适中但并不舒适,总是这里卡一下那里卡一下。中底一潭死水,可能是lf这种材料太拉了,再配上厚实的橡胶底,体验堪称灾难我觉得这双鞋就是一典型的前锋鞋,滚动感仅限于前后方向,真的不太适合后卫。
耐克Jordan篇:
威少4:个人感觉这双鞋被低估了。前掌的上翘很激进,配上双层zoom可以提供不错的推进感。鞋楦偏宽,可以调节鞋带来达到想要的包裹,正常到偏宽脚型都能穿。后跟刚性相比于3代有进步。鞋带系统调节费劲,相对于3代算是退步。足弓支撑够用,不需要换鞋垫。槽点是前掌有点厚,不适合复杂的脚步动作、跑动比较多的投手。
欧文low5:又一双大翻车的鞋款。致命问题是鞋帮卡外侧脚踝,而且不能通过磨合解决。外侧鞋帮的内衬里有一道材料接口,这一处的工艺好坏直接决定了你脚踝的命运。其他方面的性能堪称完美,又轻又灵活,包裹很紧致。这双鞋实在是可惜了。
欧文7:我一直觉得zoom turbo气垫适合投手,起跳投篮时有类似前叉碳板的弹射感。7代最大优点是重量比6代轻了很多。尺码还是欧文系列经典的偏小,我选了42码。缺点是足弓支撑彻底拉了,必须换一副鞋垫。
gt cut2:这鞋一大特点是需要磨合。初上脚感觉后跟锁不牢,而且前掌有点拖沓。穿了4到5场之后,react鞋垫被踩扁了一些,上述槽点就全都消失了。gt cut2的整体体验很类似全掌气垫版的zk11,相比于zk11加强了前掌的滚动感和鞋身的刚性。鞋楦不算太紧,瘦脚和正常脚型都能穿,鞋带系统对高脚背很友好。
阿迪达斯篇:
exhibit b:冷门且其貌不扬,但体验相当惊喜。包裹极其出色,内衬厚实,解决了祖传掉跟。足弓支撑合理,不需要换鞋垫,原装鞋垫可以逐渐踩出脚底的形状。这双鞋称得上是2022年舒适型实战鞋中的王者。缺点是略有点不耐磨。(现在好像200+就能入手)
罗斯son of chi2:又一双体验惊喜的鞋款。包裹优秀,不掉跟。场地感很好,bounce中底反馈迅速,缓震也够用。聊到这双鞋有点词穷,不知道怎么描述它的好只能说朴实无华却能胜过一众的花里胡哨。缺点当然是有的,一是鞋带质感很拉,像小时候穿的毛裤的松紧带。二是后跟设计的过于平整,毕竟是借鉴了罗斯4的中底,后跟触地时有点不自然。
利拉德8:体验一般般。中底像一块猪肉,不软不弹。鞋楦是阿迪经典的偏宽,前掌包裹不能让我满意,另外略有一丢丢掉跟。缺点是不耐磨,而且外底有股刺鼻的味道。综合来说很平庸,奈何它是真滴便宜啊,pdd消费陷阱害死人
特雷杨1:又是阿迪经典的偏宽楦。中底感受前硬后软,算是兼顾了贴地和缓震。中底各个方向上的加宽非常夸张。缺点是重量偏重,而且前后落差偏大,这导致我换鞋垫时有点纠结,试了好几副鞋垫也没找到满意的。
哈登6:阿迪最经典的全掌boost,整体设计回归了哈登1。鞋楦还是偏宽,但是穿上篮球袜包裹可以接受。除了重量偏重没有任何毛病,不知道买什么鞋的兄弟买哈登6绝对不会出错。
亚瑟士篇:
gelhoop v13:这鞋刚到手给我吓了一跳。整个鞋子几乎没有任何刚性,完全没有一般篮球鞋那种扎实的感觉。不过实战体验居然还不错,整双鞋不会对脚步产生任何束缚。鞋楦偏长一点点,包裹基本没毛病。鞋子的保护性就一般般了,基础的保护配置能给到,其他全靠本体感觉,初学者就不要考虑这双鞋了。
篮球和傍晚
· 江苏好贴 比网上大部分测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