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是网络形象和历史差距最大的人吗?他应是三国第二人

关注

《三国志》: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以潘璋之不脩,权能忘过记功,其保据东南,宜哉!

予既奇逊之谋略,又叹权之识才,所以济大事也。

陈寿虽然看不上孙权,然而他攻击的是“残忍杀戮,差点导致亡国”对他的能力还是给予高评价,并认为夷陵之战孙权有功。


毛:

“孙权很有本事;当今惜无孙仲谋。”

“才不胜今人,不足以为才;学不胜古人,不足以为学。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

"关羽被东吴偷袭兵败生死后,刘备勃然大怒,不想事情起因经过,敢置江山社稷于不顾,不听从诸葛亮的苦苦劝告,破坏“联刘抗曹”的国策,负气出兵伐吴,导致最终被东吴打得大败而归,精锐丧尽。"

刘备的优点主要于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终成大事。群众就是孔明,领导者就是刘备。而缺点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区分主次矛盾。

华镇:

“备临食自失,防其匕筯,气不足以敌曹公矣。凭宗室之望,据専城之势,数年与诸公周旋,卒无一民之众,尺地之富,流离转徙,无所归宿,其才不拟仲谋。”

《苏门六君子文粹》

“先主虽号人杰,然取天下则不及曹孟德,保一方则不如孙仲谋,其所以得蜀者,以刘璋之闇弱而巳。”

三国论》:

“今夫曹公、孙权、刘备,此三人者,皆知以其才相取,而未知以不才取人也。世之言者曰:孙不如曹,而刘不如孙。刘备唯智短而勇不足,故有所不若于二人者,而不知因其所不足以求胜,则亦已惑矣。盖刘备之才,近似于高祖,而不知所以用之之术。昔高祖之所以自用其才者,其道有三焉耳:先据势胜之地,以示天下之形;广收信、越出奇之将⑥,以自辅其所不逮;有果锐刚猛之气而不用,以深折项籍猖狂之势。此三事者,三国之君,其才皆无有能行之者。独有一刘备近之而未至,其中犹有翘然自喜之心,欲为椎鲁而不能钝,欲为果锐而不能达,二者交战于中,而未有所定。是故所为而不成,所欲而不遂。弃天下而入巴蜀,则非地也;用诸葛孔明治国之才,而当纷纭征伐之冲,则非将也;不忍忿忿之心,犯其所短,而自将以攻人,则是其气不足尚也。”

读通鉴论·三国》:

乃武侯且表于后主曰:“成都有级八君株,薄田十五顷,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粟,以负陛下。”一若志晦不章、忧谗畏讥之疏远小臣,屑屑而自明者。呜呼!于是而知公之志苦而事难矣。后主者,未有知者也,所犹能持守以信公者,先主之遗命而已。先主曰:“子不可辅,君自取之。”斯言而入愚昧之心,公非剖心出血以示之,岂能无疑哉?身在汉,兄弟分在魏、吴,三国之重望,集于一门,关、张不审,挟故旧以妬其登庸,先主之疑,盖终身而不释。施及嗣子之童昏,内而百揆,外而六军,不避嫌疑而持之固,含情不吐,谁与谅其志者?然则后主之决于任公,屈于势而不能相信以道,明矣。公乃谆谆然取桑田粟帛、竭底蕴以告,无求于当世,其孤幽之忠贞,危疑若此,而欲北定中原、复已亡之社稷也,不亦难乎?

  于是而知先主之知人而能任,不及仲谋远矣。仲谋之于子瑜也、陆逊也、顾雍也、张昭也,委任之不如先主之于公,而信之也笃,岂不贤哉?先主习于申、韩而以教子,其操术也,与曹操同,其宅心也,亦彷佛焉。自非司马懿之深奸,则必被制曳而不能尽展其志略。故曰公志苦而事难也。不然,公志自明,而奚假以言明邪?

《中国军事通史》中国军事科学院著:



















《中国军事史略》高锐著:(被谣传为诸葛亮是唯二军事家的那本)





《隆中对再认识》田余庆箸:


《中国历代军事战略》解放军编写组著:











《三国史》何兹全著(本书被列为高校教科书):









《剑桥中国史》费正清、崔瑞德著





《三国史研究》张大可著:











































上个贴被删,这次收集更多材料重发。

阅读 12916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用户1906901752

· 天津
逆袭约修亚但明显没控制好,力度失控了,最后造成的结果是举国中分,群臣之间再没有之前的群策群力,孙权死后内斗激烈的一笔收起

因为后期江东集团和淮泗集团开始合流,利益逐渐统一,孙权面临着越来越强大的士族压力,早年群臣能够群策群力是因为两个集团,甚至集团内都可以进行互相牵制,到了孙权晚年,时代变了。孙权想不出别的办法,只能想办法清理而且孙权可以说是亲眼见证了高平陵事件及后续的全过程,司马家代表士族集团从曹魏逐步篡夺权力的过程给了他极大的刺激,也是催生他后期大清洗的重要原因之一

亮了(154)
查看回复(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纪学仕

· 上海
SweetieFox我从始至终认为南鲁党争就是故意为之。为了血腥清洗士族有生力量收起

明摆着就是借党争搞清洗,杀的人成分非常清楚,说孙权老了糊涂的跟本就没看明白他在做什么。用杨修说曹操的话“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

亮了(235)
查看回复(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