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试用期之痛:我在天津市管国企下属二级公司担任总经理的113天

avatar
关注

多彩天津卫

原创

2023-1-17 21:32 · 来自天津

本文概要:我今年46岁,曾在天津主流媒体工作十多年,历经多个岗位锻炼,整体表现优秀。近年来,传统媒体日子不好过,我虽然也能“躺平”混到退休,内心却不甘平庸。为了寻求更大发展,2020年初,我从原单位辞职,先在一家网站工作了大半年,离职后在年底成功应聘天津某市管国企下属二级公司总经理,2021年春节后正式入职。虽然我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一直勤奋努力,但好景不长,只干了3个多月就被解聘,原因是——试用期综合考核不合格。

如今,我已离开这家公司一年多,但回忆起这段“过山车”般的职场经历,仍有很多遗憾、无奈和不解。今天,我就把自己的这段职场故事详细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这篇文章既是本人真实经历,也是一个曲折的职场故事,更是一个中年职场人的亲身感悟。

文章较长,12000多字,感谢您的耐心阅读。如果我的故事能引起广大读者尤其是职场同道些许共鸣,甚至对您有一点点启发和借鉴,就值了。

一、 成功应聘

2020年12月,已从上一家单位离职的我,还在忙于找工作。12月11日,我收到一个短信,对方自称是天津某市管企业集团(以下简称集团)职业经理人选聘组,通知我13日参加面试,我很快回复确认。之后,对方又给我打电话沟通了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

我想起来,前段时间在招聘网站看到这个集团的招聘信息并投过简历,没想到获得了面试机会,当时心里还是挺兴奋的。我很快按照邮件里的面试要求提交相关资料,并提前做了一些功课。

集团此次共招聘三个岗位,都是下属二级企业的总经理。记得三个岗位我都投了简历,但直到初试当天抵达现场后,我才知道自己被分在其中一组。

这个组一共6位应聘者。经过抽签排序,我是第一个。进入面试现场,看到长桌对面五、六位考官坐成一排,顿感气氛有点紧张。面试流程是先做5分钟左右的自我介绍,然后是考官提问,我回答。说实话,这次面试我感觉自己状态一般,但态度是认真和诚恳的。

面试结束,回家等信。本来我没抱什么希望,但没成想两天后就收到了邀请参加第二次面试的短信,这无疑大大增强了我的信心。我继续认真准备,并根据第一次面试的情况进行调整。

12月18日,我如约抵达第二次面试的现场。说来也巧,剩下的4人抽签排序后,我又是第一个。

面试现场还是五、六位考官坐在对面,不同的是,当天的主考官换人了。后来我才知道,复试的主考官就是集团总经理隔某某(以下简称隔总)。

当天的面试,我的状态明显好过初试,不仅个人简述更流畅,而且面对几位考官的轮流提问,回答也更自如。面试之后,我不止一次想过,会有戏吗?

幸运之神这回真的垂青于我。12月22日下午,我接到电话,对方通知我被确定为集团下属某二级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总经理拟聘任人选,当时我的心情的确非常激动,这可是我20多年职场生涯最大的一次跃升啊。老婆知道后,也非常为我高兴。

被确定为拟聘任人选并不意味着应聘成功,接下来集团还要依据招聘流程对我进行组织考察和背景调查。我按照要求联系了上两家单位的相关同事,请他们配合集团的工作。好在前领导和同事们都比较给面子,组织考察和背景调查都顺利通过了。之后又等了几天,集团相关人员通知我12月31日到集团和领导谈话。

2020年的最后一天,我来到集团和领导们见面,另两位通过选聘的二级公司总经理也到了。集团副总、部长、相关企业董事长(或是执行董事)等领导与我们三个职业经理人集体谈话,主要是强调了此次公开选聘的目的和意义,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相关要求。接下来,三家二级公司的一把手分别与我们单独见面,沟通具体的工作安排。

公司的执行董事兼党支部书记(以下简称书记)和我进行了第一次单独交流,我们简单聊了一些相互关心的话题,并留了电话、加了微信。书记表示,我的合同签订、入职手续办理等一系列事宜,集团都授权他代表公司与我沟通确认。他还说,离春节越来越近,年前也比较忙,估计入职有可能得拖到年后了。我说,没问题,一切听您安排。我们相约有事随时联系。

然后又是在家等消息。书记大约隔几天与我联系一下,主要是沟通聘任合同内容等细节,其中最为重要的当然是考核任务指标与薪酬问题。1月18日,书记约我到公司,带我看了一下办公室、整体环境和位于另一地点的两个分公司,边看边向我介绍相关情况,并跟我确认等过完年再正式上班。2月7日,我再次到公司,和书记一起在确定内容的聘任合同、经营业绩目标责任书、职业经理人绩效考核及薪酬管理暂行办法等几个文件上签字。双方白纸黑字落笔盖章,这才算真正完成了入职前的主要手续。

常言道,好事多磨。虽然从确定聘任到正式入职,过去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我愿意等待,因为我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期间,我还婉拒了另一家民营企业更早确定的副总职位,因为我更加看重集团的平台和公司总经理的岗位。

为什么呢?近几年,天津国企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很多市管国有企业和下属单位都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职业经理人,职位高端、待遇优厚,很有吸引力,这也让我看到了“草根逆袭”的机会和希望。不瞒朋友们说,我在主流媒体工作十多年,虽然一直兢兢业业,成绩突出,但始终原地踏步,只做过一个处级单位下属部门的负责人,一直没有机会再进一步。加上传统媒体近年来日渐式微,不仅工作越来越不好干,而且收入也大不如前。“人往高处走”,我是一个想干事、能成事的职场人,却一直颇有些怀才不遇,虽然已过不惑之年,但仍想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尽管家人和朋友都对我打破“铁饭碗”、去市场上冒险的做法不予理解和支持,但我内心的执着和对成功的渴望,成为支撑我离开体制内、挑战自我的强大动力。而且我一直非常自信,并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

在来到公司之前,我也参加过几次其他国企职业经理人的选聘,虽然最后都没成功,但我觉得这种经历很难得,也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和价值。功夫不负有心人,此次成功应聘公司总经理,既是“越努力越幸运”的体现,也是我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次转折。这个岗位虽然没有行政级别,但也是参照正处级干部的标准来进行管理,如果我自己不努力争取,在原单位是不会有这样机会的。天津国企改革为很多像我这样的职场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能参与其中并脱颖而出又谈何容易!因此,我不仅愿意等待入职,也下决心一定要在新岗位上干出一番成绩,回报集团的信任和厚爱,更给关心我的家人和朋友一个明白放心的交代——这个岁数到市场上打拼,我能行!

二、 顺利入职

2021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七,我正式到公司走马上任。新年上班第一天,书记专门组织召开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开会,在部署各项工作的同时,也把我这个新来的总经理介绍给大家。在新同事们面前初次亮相,我简单讲了几句,表示有信心、有决心和大家一起努力,带领公司走出困境、再创佳绩。

(这是我曾经的办公室)

接下来就是尽快熟悉工作,主动进入状态。认识各部门同事、对内了解相关情况是第一步,拜访主要客户、对外加强交流合作是第二步。此外,开会、阅件、签字、上报集团材料、安全检查、接待客户及合作伙伴等各项日常工作也都在陆续开展。

作为总经理,我主要负责公司经营管理工作。聘任合同签了三年,每年年底要进行年度考核,主要考核营业收入和利润两个指标,我的薪资(采取年薪制,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也与这两个指标的完成情况直接相关。说实话,集团给公司下达的年度指标还算合理,营业收入指标相比上年涨幅较小,相对容易完成;主要是利润指标,要比上年减少亏损10%左右,虽然有些难度,但我觉得通过努力还是有希望达到的。

书记比我年长几岁,他在公司已工作了20多年,非常资深。在我来之前,前任总经理因故被调离,书记兼任了一年多的总经理。我们俩在一个办公室,坐对桌,沟通交流很方便,也很充分。书记说,我的两次面试他都参加了,能感受到我的真诚和实在,也有信心和我一起努力,把公司经营管理得更好。不过他也坦言,公司确实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完成集团下达的年度任务指标难度很大。同时,他希望我能早日做出成绩,他一定全力支持。

我对书记一直都很尊重,在日常工作中也始终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力和他搭好班子,共同做好工作。一是因为书记是老大哥,而且在公司担任领导多年,比较有影响力;二是我能成功应聘进入公司,书记作为面试考官之一,肯定于我有知遇之恩;三是书记作为公司执行董事兼党支部书记,不仅是一把手,而且代表集团直接监督管理我的工作,这个道理和规矩我当然明白;四是我要想把工作干好,首先必须和他搞好团结,目标一致。我相信,只要我们两个人齐心协力,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和解决。

因此,工作中的任何事情,我都会提前跟书记汇报和商量,征求他的意见。对于我的大部分想法和措施,他都是支持的,个别想法比如在业务部门实施绩效考核,他也没有反对,只是一开始说先缓一缓。应该说,我在公司的3个多月时间里,和书记之间的沟通配合整体是比较顺畅的,这一点我们两人有共识,同事们也都看在眼里。

三、 勤勉工作

时间过得很快。自从来到公司,我在每天的工作中都会认识新的人、遇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学到新东西,我也以积极饱满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

毋庸讳言,总经理这个岗位不好干。公司的主业属于传统服务行业,成本较高、利润偏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公司在业内曾经辉煌过,但近年来一直亏损,想扭转局面、步入正轨并非易事。不仅常有同事跟我提及工作的难度,就连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在和我谈话时,也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作为新来的总经理,一定不要被企业原有的习惯和氛围同化,而是要大胆干,给企业带来新气象。这也说明集团主要领导对公司现状是非常清楚的。

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家具有几十年历史的传统国有企业,肯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能在内部解决好,也不会从外面公开招聘总经理。对于工作中的种种困难,我是有充分心理准备的,不过入职之后,才发现有些问题确实长期存在且一时不好解决,所以不仅需要看到问题,更需要有针对性地想出办法和采取措施。但我始终坚信事在人为,只要自己一心为企业,就能逐步影响和带动同事,让正能量越来越多地超过负能量,使公司发展一步步走向良性循环——这也是我经常在中层例会上对同事们说的话。

到公司之后,我经常自我提醒,要注意自己的位置和角色,遇事尽量三思而后行。好在绝大多数同事都比较尊重我,因为我毕竟是总经理。有的同事主动与我沟通,向我介绍公司的相关情况,并在工作上给我提出合理建议;有的同事与我保持一定距离,除了工作并不多说话;还有的同事私下里给我打电话、约见面,反映公司存在的问题,表达自己的不满。在我看来,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些都是职场的正常现象。我能做的就是眼见为实、保持公心,尽量先了解情况而不轻易发表意见或干预,在与同事们打交道的过程中相互了解、磨合、适应,再根据遇到的实际情况去梳理、分析和解决。

我虽然刚到公司不久,但之前已有超过20年的丰富工作经验,对职场规则的理解和人际关系的把握都问题不大。随着各项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同事们之间的沟通交流日益加深,我也感觉自己在一天天地逐步进入状态。当然,即使再想谨慎周全,得罪人的事也不可避免。

举两个例子。一是我在入职不久的一次中层例会上向几位业务部门负责人提出要尽快拜访重要客户,请他们提前安排见面。其中一位经理就面露难色,说有的客户是外企,时间不好约。我当时就有点不高兴,强调客户是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新任总经理主动上门拜访交流只会对业务有促进,并要求他抓紧落实。接下来,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带着业务部门同事陆续拜访了公司近10家主要客户,整体效果很好,有个客户一见面还跟我开玩笑说:“好几年没见过你们公司的总经理了!”说明之前公司高层与客户的面对面沟通并不到位。当然,我私下里也找机会跟这位业务经理表达了歉意,都是为工作,他也表示能理解。之后,我和这位老大哥之间的沟通反而更加顺畅了。

第二个例子是减员增效。公司下属一个分公司有20多位员工没有固定业务,长期处于闲散状态。但他们都是正式职工,公司要给他们上保险、发工资,虽然数额不高,加在一起也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关键在于,这些员工因为没有固定活儿干,大多数人长期不来公司正常上班,只是有任务时才来,平时如同“放羊”。这个问题公司之前也想解决,但执行很不到位,制度形同虚设。集团隔总和公司书记都很重视这部分闲散员工安置的问题,隔总在3月24日第一次找我到集团单独谈话时就专门提及这件事,强调要降低人力成本,书记也让我把它作为近期重点工作尽快解决。

随后,我和书记、分公司经理商量,先修改员工管理制度,尽快公布后即严格执行。该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规定所有员工无论有没有工作任务,工作日都必须到单位打卡上下班,迟到、早退和旷工均按公司相关制度处理。如员工不能或不愿执行,可提出辞职,公司按相关规定给予补偿;同时,员工还可以优先借助公司资源拓展业务,收入扣除相关成本后归个人所有,但公司不再给这些员工发工资、上保险。制度一经公布,立即引发了分公司员工的集体不满,但我要求经理必须严格执行。陆续有员工找到我当面“吐槽”,个别人甚至恶语相向,我都是一一晓之以理,直到把他们说服为止。制度严格实施几天后就看到了效果,每天除了外出工作的员工,其他人都是按时打卡,再也不整天漂在外面了。接下来,有员工主动提出辞职,和公司就补偿事宜协商一致;也有员工选择主动开拓业务,努力自给自足。

应该说,对分公司闲散员工的安置工作相对以前有了明显改观,但大家肯定把怨气撒到我身上,得罪人是必然的。即便如此,这项工作的进展距离集团隔总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但我确实已经尽力了。这些员工大都在国企工作10年以上,哪有那么容易说裁员就裁掉呢?而集团对公司的态度是不能增收就要节支,裁员是最快、最有效的办法。现在看来,虽然我做到了“新官理旧账,敢啃硬骨头”,但这件事或许也为最后自己被解聘埋下了一个伏笔。

四、 闪光之处

我被集团解聘的主要原因是3个月试用期综合考核不合格,用书记引述集团领导的话说,就是“短期内没有明显的工作亮点。”我对此并不认同,且把自己工作中的几个闪光之处列举如下,请大家参考和评判。

1、 创新和完善公司相关管理制度

一是规定每周一的中层例会各部门汇报工作表格化、数据化,改变之前仅是口头汇报的作法。各部门负责人上周工作小结、本周工作计划等事项均以表格和文字展示,并陆续加入相关数据,开会时边说边看,所有人一目了然。每周五下班前,办公室主任把各部门工作表汇总给我,这不仅让大家养成了每周总结和计划的习惯,我也能提前了解工作的总体情况和重点事项并作出安排,这样更有利于公司上下主动作为、督促工作和解决问题。

二是出台公车使用办法。以前公司各部门使用公车比较随意,缺乏监管。我让办公室出台制度,要求各部门使用公车必须提前详细填报《出车单》,经分管领导和总经理签字后才能用车。这件事看起来不大,却让有些同事很不适应,有人甚至到书记那里告状,认为我是小题大做。但书记说这么做是对的,并表示支持。此后,随意使用公车的现象基本杜绝。规范公车使用,看似只是公司管理的一个“小”问题,但企业的跑冒滴漏往往都是因为细节没做好才导致漏洞越来越大,况且小事管不好,又如何能成大事?

三是对分公司员工管理制定新的制度并严格执行。这个前面已说过,不再重复。

四是准备在业务部门实施绩效考核。此前,公司没有实行过真正的考核,实际还是在吃“大锅饭”。3月份,我就跟书记提过先在业务部门实行考核、再逐步推行全员考核的想法。当时他让先等等。后来,我听说和我同一批应聘的另一位职业经理人在其公司实施了绩效考核制度,并得到集团领导肯定,于是再次向书记提出。他同意了,并让我先拿出初步方案。我先是和几个业务部门负责人分别沟通并征求意见,他们都表示同意。随后,我开始制定方案,与书记进行了沟通和修改,并及时向相关同事通报进展。遗憾的是,因琐事耽搁,直到我离职前,绩效考核制度还没有正式出台和实施。

2、 加强品牌宣传

我在媒体工作多年,擅长宣传策划。到公司不久,我就与一位传媒界的好友联系,请他制作公司主题宣传片,并在电视台连续播放半个月。广告播出后效果不错,不少同事都看到了,也接到了一些咨询合作的电话,还有些朋友也看到了广告,并跟我提起。此次电视宣传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更重要的是没花一分钱。好友知道我拿不出广告费,说“先欠着,等你公司赚了钱再给。”我知道他是在鼎力支持我的工作。这次价值十多万元的免费宣传,是我对公司作出的最大贡献,只是朋友这个人情,我真得欠着了。

4月,公司参加集团主办的一场主题展会。我和书记及相关同事提前商量,决定把即将推出的新业务作为参展主题。展会现场,我请来主流媒体记者进行采访拍摄,并发布新闻稿。这对宣传公司新业务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企业品牌不仅需要大力宣传,也需要用心维护。3月初,我在网上发现一篇公司的负面报道,当即找到相关部门负责人询问原因,并要求尽快与主管部门沟通,避免今后再次发生。同时,我和同事们在拜访客户时,也都专门提及此事,争取他们的理解与配合,共同把安全工作做好。此外,在日常工作中主动与主管部门积极沟通,请他们多指导监督。此后,类似问题再也没有出现。

3、 聚焦主责主业

总经理的主要职责就是抓业务、搞经营,努力提升公司效益。刚入职不久,恰逢公司一处场地正在对外招租,我积极联系朋友,陆续带了四五批人前去看房。对于找上门的客户,我也都及时对接洽谈。虽然这处房产最后成功招租,是一家主动上门的企业,和我没有关系,但我也基本参与了此次合作的全过程。

对于客户关系,我一直非常重视,不仅和同事逐一登门拜访公司的主要老客户,也积极会见新客户,促成和加强业务合作。期间,几次遇到客户提出解约、减少业务量及重新投标等具体情况,我都和相关同事提前协商、共同应对,努力想办法最大程度地保持和扩大现有业务,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就在离职前一天的6月9日,我还和同事远赴滨海新区,与当地客户洽谈新业务。其实当时有的同事已经知道我会离开公司,但大家都没有说什么,与客户洽谈的过程很愉快,并就合作达成初步共识。

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合作也很重要。自从我来到公司,不管是合作单位来访,或出去拜访客户,书记大多不出面了,都让我代表公司参加。用他的话说,我到公司给他减轻了很大的负担,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同事们的协助下,我和相关部门较快地建立了联系,并保持紧密沟通,对促进工作开展起到了较好作用。

我进入这个行业属于跨行而来,不懂的地方需要主动学习请教,既要“请进来”,也得“走出去”。我主动联系了一位在业内排名前列的民营企业老总,带着同事上门向他学习取经,受益匪浅。他跟我说,这个行业的纯利润不会低于10%,只要用心经营、科学管理,肯定不会赔钱,你们国有企业这样连年亏损是不正常的。与他的沟通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行业“干货”,也大大增强了我把公司经营管理好的信心。

越来越多的朋友们知道我到新公司工作,有合作需要时都想着找我。我也陆续接了几笔业务,并让相关同事及时对接,虽然金额不大,但也算有所收获。来到一个新行业,业务和人脉的积累肯定需要时间,我当然希望能给公司带来几十万、上百万的新业务,可惜还是沉淀的时间太短了。

此外,工作中还有一些新的尝试,虽然没能付诸实施,但我一直在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发力。还有一次,集团急需一笔资金,三天内就得筹集到位,书记让我也想想办法,至少让隔总知道我的努力。我立即陆续联系了20多位关系不错的朋友,但大多因为时间太紧无法帮忙,最后有一个好友答应能在限定时间内拿出数十万元,但集团又说他所在的公司不符合相关条件。虽然这件事没成,但我一心为公司、为集团作贡献的态度和行动,书记是心里有数的,但隔总和集团其他领导是否了解就不得而知了。

3个多月时间不长,但我从进入公司的第一天起,就做到了坚持以身作则、全心投入工作。每天下班,我几乎都是最后才走,常与值班同事说再见;周末,我有时到分公司检查安全、了解业务,有时约员工谈心、调研一线情况;集团的会议、活动我都积极参加;公司的各项工作我一件不落;书记的要求我坚决执行;同事们的需要我全力配合……也许很多日常工作不值一提,都是总经理职责范围内应该做的,但没有这些工作做基础和铺垫,想当好总经理也不可能。

总之,无论集团最后是以什么标准考核、评价我的工作,我在任职期间都做到了尽己所能、问心无愧,更没有错误和失误。更何况,从2021年第一季度集团经营工作会上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公司营业收入目标完成情况位居近20家二级公司第三名,利润目标完成情况虽然不理想,但也并非倒数,综合比较其他企业还说得过去。如果以这两个主要指标为依据认为我工作不合格,显然也是不公平的。

五、通知解聘

3个月试用期很快就要到了,虽然书记曾几次提醒我,在试用期内要积极表现,争取给集团领导留下好印象,并透露集团对我的工作表现并不满意。但我表示,工作已十分努力,书记都清楚,希望集团能多给我一些时间,我也很想继续与书记一起共事。书记说,他很希望我留下来,也跟集团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表达过这个态度。

从入职不到两个月,到临近试用期满这段时间,我内心确实有压力,担心自己过不去这个坎。同时我也不断安慰自己,给自己打气——签了3年合同,每年年底才考核任务指标,不至于真不让过试用期吧?也没听说过天津国企有这样的先例啊!

2021年5月18日,是我入职满3个月的日子。在此之前,除了书记跟我谈过试用期的话题外,集团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都未跟我提及,我也没有收到关于“试用期不合格”的书面或口头通知。我当时心想,按时间看,试用期应该算是顺利通过了吧?心里的一块大石头也暂时放了下来。

但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5月31日是个周一,当天一早,我到办公室后不久,书记先寒暄几句,接着就郑重其事地通知我,集团要与我解除聘任合同,理由是试用期表现不合格。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心里猛地“咯噔”一下,但情绪慢慢平静下来。我问书记“试用期不合格”具体是指哪些方面,他说这是集团的意见,并再次强调,他是真心想留我,但无法改变集团的决定,希望我能理解并接受这个结果。

我跟书记说,既然集团决定解聘我,我即使走,也要先找集团相关领导见面问清楚原因。书记让我找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和党群工作部部长,说是这两个部门具体负责此事。我给党群工作部部长打电话,约好第二天上午在集团见面。

那一整天,我的心情都是灰暗的。书记劝我,这个岗位就是个“坑”,有机会就赶紧找新工作吧!我跟他说,在没有正式离职之前,我是不会提前找工作的。您放心,在职一天就认真干一天,我肯定会站好最后一班岗。

六、努力挽回

6月1日上午,我提前来到集团,在一楼大厅正好遇到隔总下楼。我迎上去问他:“您今天上午有空吗,我想找您沟通一下。”他说正准备迎接市国资委领导,上午要开会,没有时间。于是我直接上楼到会议室与两位部长见面。

集团党群工作部部长和人力资源部部长与我聊了一个小时左右,主要内容就是先谈工作表现,再说解聘意见。最后,我问人力资源部部长,集团认为我试用期不合格的依据是什么?他说是经过综合考核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参照具体指标。我又问他,集团是否已经就解聘我的问题形成了决定?他说还没有最后确定。

离开会议室之后,我决定留在集团等隔总。在他办公室门口一直等到中午,隔总回来了。我先呈上一份工作汇报材料,然后跟他说了上午与两位部长见面沟通的情况,并表示希望集团多给我一些时间,我还是有信心把工作干好的,哪怕不拿薪酬都接受。隔总并没有直接回答我,主要还是就国企改革、新业务拓展等谈了他的意见,岔开了话题。我想跟他多聊聊,他说一会还有事,让我先回去,并表示关于我的事情还要再开会讨论。他既然这样说了,我也就不好再坚持。

与隔总只谈了不到十分钟,也没有个结果,我还是心有不甘。走出他的办公室,我想,既然来了,索性再去找董事长问一问。之后我就来到了董事长办公室门口,当时已是中午1点多了,门关着。我轻轻敲门,只听得屋里有人问“谁啊”,我报上公司和姓名。董事长开门后,我说:“董事长,不好意思打扰您中午休息了。”他让我进屋,然后我就把集团要解聘我的事情作了汇报。董事长说他不知道此事,具体情况集团经营班子会向他汇报。我还想再跟董事长多说两句,但董事长说他一会要出去,我本来就已经在午休时间冒昧打扰领导,再不走就更不像话了,于是我匆匆从董事长办公室离开。

这一天,虽然见到了两位部长和集团两位主要领导,但我心里仍然一点都没有底。回到公司之后,工作还得继续,但内心无疑是煎熬的,还不能在同事面前表现出来,那种感觉真是度日如年。

过了一天,6月3日晚上,我经过反复思考,给隔总发了一条微信(如图)。大意还是想继续干下去,而且降级、转岗都可以接受,希望集团能再给我一次机会。隔总一直没有回复,这反而又增加了我的不安。

其实,书记之前曾问过我,如果集团要在试用期内解聘我,是否考虑降级或转岗。我当时并没有明确回复他,我觉得,自己当初就是奔着总经理这个岗位来的,如果因为试用期问题退而求其次,我内心无法接受。但是,我老婆听说此事之后劝我——大丈夫能屈能伸,只要集团还给机会,就听书记的,接受降级和转岗,继续用时间努力证明自己。我接受了老婆的建议,并在给隔总发短信之前向书记表达了我愿意降级和转岗的想法,同时请他转达给集团相关领导,书记也答应了。

又过了几天,从集团到书记都没有再提及此事,我在正常上班的同时,还参加了集团组织的两次党员集体学习活动。但我丝毫不敢大意,一边等待消息,一边找几个做人力资源和律师的朋友咨询。有朋友建议,如果集团不能提供关于我试用期不合格的详细书面依据而坚持解聘我,我可以去仲裁或起诉;还有朋友表示,即使仲裁成功,就算集团同意继续聘任,我在那种情况下也无法再好好工作。与其如此,不如协商解决,还能按《劳动法》有关试用期的规定,要求补偿半个月工资。我综合考虑了一下,决定如果集团坚持解聘而实在无法挽回,就协商解决。

6月8日,我参加集团组织的党员学习讨论会,恰巧和董事长分在一个小组。我准备找个合适的机会再跟董事长沟通一下,尽量为自己争取主动。会议结束时,董事长首先离开座位。我抓住机会迎上前去和他打招呼,董事长停下脚步。我先是再次为那天中午去办公室打扰他表示歉意,接着说还是想就解聘的事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这次我没再堵着领导说话,而是跟董事长要手机号码,表示会给他发短信详细汇报。董事长把手机号码告诉我,我赶紧记下来并表示感谢。

一走出集团大门,我就写了一条长长的短信发给董事长,内容和发给隔总的微信差不多。董事长晚上给我回了短信,说会把我的短信转发给总经理。我收到短信时非常高兴,感觉又重新看到了曙光,毕竟集团一把手也知道了我的情况和想法,并且回复了。

董事长是隔总之前的集团总经理,在集团工作多年,前几年带领集团做出了不错的成绩。我入职后,只和董事长说过三次话,第一次是2月25日在集团开会后,他找我们三位新入职的职业经理人集体谈话。另外两次就是我主动找他沟通解聘事宜。此外,我多次参加集团会议听过董事长发言,感觉他还是挺有水平的。

我内心很期盼董事长能帮我,但后来也没再联系过他。很快,这个希望也破灭了。

6月9日上午,我在公司听同事说,隔总前一天下午找了5位公司同事去集团谈话。虽然这5个人都没跟我提起这件事,我也没有找他们问,但我知道此次谈话主题一定与我直接相关。

七、无奈离职

6月9日下午,书记说,隔总又催问他关于我的事了。我跟书记说,今天肯定给您答复。

我走出办公室给隔总打了个电话,作最后一次努力。电话里,隔总跟我说,这次招聘职业经理人,本来集团没有计划,是他力主才得以实施。言下之意,如果没有他,我都不可能有进入集团的机会。他还说,天津国企近两年招聘的职业经理人,有主动离职的,也有被解聘的,这都是正常现象,希望我接受现实。我知道,再多说也无用了。

随后,我和书记进行了沟通,表示接受解聘的结果,并决定第二天离开公司。书记说得开个中层会,让我跟大家道个别,我表示没问题。对于我提出的补偿半个月基本工资的要求,书记也同意了。当天晚上,我依然按约和几位同事去滨海新区洽谈业务,最后一次履行工作职责。

6月10日上午,公司召开中层会,由书记主持。我先讲话,表示来到公司3个多月,感谢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与大家共事很愉快,自己也非常努力工作,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但集团认为试用期不合格,虽然自己尽力挽回,甚至提出不拿薪酬,只求多给时间继续工作,但终究无法改变结果。我最后对自己的总结是——真心付出,坦坦荡荡,有憾无悔。

同事们逐一发言,都谈了这段时间跟我共事的感受,并纷纷送上祝福,不少人还给我挺高的评价。说实话,我内心还是非常感动的,最后也再次向大家表示感谢。三个多月时间虽短,但我和公司及同事们已经有了感情,离开并非我本意,而是不得已为之啊。

会后,有几位同事主动找我聊天,纷纷为我鸣不平。有同事说,您想开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也好;还有同事说,他隔总来集团这么长时间又干了什么?让他来公司当总经理试试看……面对同事们的劝慰,我也只能无奈地苦笑。

办公室的同事细心地帮我办理了离职手续后,当天下午我就回家了,已经不是总经理,再待在公司也尴尬。晚上,等公司下班后,我来到办公室收拾东西,离开时把钥匙交给值班的同事,为我这段时间的工作正式画上句号。

八、写在最后

从2021年2月18日到6月10日,在天津市管国企下属二级公司担任总经理113天的难忘经历,对我来说就像一场梦。不到4个月的时间虽短,但其中经历的大起大落,个中滋味只有我自己最明白。之后的一年多时间,我又多次求职,但这段失败的职业经历显然带来了不利影响,不少单位认为我担任总经理的工作时间太短,又是被解聘,不信任我的能力,面试后都没有结果。不过工作和生活还是要继续,我也只能通过不断努力继续证明自己。即使已经超过45岁,但我仍然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可是我心里一直不服气。虽然这份工作合同里有三个月试用期的规定,但我始终认为没有具体的考核依据就将我解聘是非常不合理的,然而自己尽力了也依然改变不了结果,除了无奈接受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和我一起入职的另外两位职业经理人也陆续离开集团,具体原因我不清楚,也没有问,但我在职时和他们都交流过,也知道他们各有各的难处。

隔总也是经过公开选聘的职业经理人,他之前在同行业的外地国企和民企都做过高管,2019年年底开始担任天津这家市管企业集团的总经理,至今已有3年。但从公开可查的资料来看,隔总也没做出什么显著的成绩,虽然集团主业这三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大,但其他几个业务板块也都没有什么起色。

我认为,隔总作为集团总经理,这3年的表现非常平庸,乏善可陈。这不仅可以从各种渠道的公开资料了解,他本身也确实没有做出什么值得骄傲的成绩。天津近几年的国企改革不乏成功案例,整体表现可圈可点,比如天津港集团、天津轨道交通集团、天津食品集团等国企,也都从集团层面招聘职业经理人,并取得了成功。与这些市管国企的职业经理人相比,隔总的表现显然逊色太多,三年都没有显著工作亮点,还好意思觉得我三个月不行吗?

(公开资料显示,在隔总开始担任总经理的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集团主要财务指标与2018年和2019年相比明显恶化,不知2021年年中至今的相关数据是否有改善?)

当然,仅从职位来看,我和隔总不在一个层级,但从把企业做好的态度和决心而言,我认为自己绝不亚于他。因为我至少敢公开说“完不成任务指标就不拿薪酬”,敢立“军令状”,只是没有得到进一步证明自己的机会,换作隔总,他敢吗?

评价一个企业的总经理是否称职,最终要看工作指标和结果。相信天津市国资委对集团也有考核,对隔总每年应当承担的任务指标也会有具体要求。如果隔总在考核期内每年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指标,那我无话可说,只有佩服。但如果没有完成,希望他不要再找借口,“宽于待己、严于律人”地一直赖在这个重要位置上。

2022年刚刚过去,正是企业做年度总结和规划的时候,隔总的三年任期也已到头,给他施展和表现的时间足够长了。恳请天津市国资委也严格考核一下隔总,并多向集团干部职工了解相关真实情况,看看这位总经理的水平究竟如何。

如果真合格,请继续聘用;如果不合格,请尽快解聘换人,别再让他耽误天津国资国企高质发展。

发布于天津阅读 228932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虎扑JR1686003317

· 湖南

[狗头]目前大部分国企的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就搭不上边,都是在公司内部升迁的才靠谱点

亮了(242)
查看回复(4)
回复
discusser-avatar

护瓜使者闰土

· 广东
airwiner你这个心态,就别在体制内待了。通篇都是你觉得,你认为,就算你那个书记,人家都不想留你,讲些表面话而已,就是你的三级领导,都不想留你,你还觉得他们有问题,不如你来集团董事长啦收起

就说一个细节,公司20多个闲散人员的裁员事宜,楼主来之前这么久都不干,国企书记一般是主管人事的,结果非要等楼主来当总经理了才推,真是啥得罪人的活全让楼主干了。只能说这个书记上面还有隔总压不住的人,隔总作为职业经理人,招人进来是要培养自己的羽翼的,结果楼主跟书记打得火热,把火都发在嗝总身上,隔总估计心里恨铁不成钢啊,我们看起来真是哭笑不得。

亮了(120)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