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很懂历史,结果从开始就错了,关于明代皇帝姓名的那些事
一、关于明宪宗,朱见深,错了,但没全错。
《明史》记载宪宗原名叫“见濬”,后来改叫“见深”。
“初名见濬。英宗留瓦刺,皇太后命立为皇太子。景泰三年,废为沂王。天顺元年,复立为皇太子,改名见深”
但是这种说话完全不符合明代史籍。万历年间《明政统宗》和清修《明史》记载完全相反,说宪宗原名叫“见深”,后来改名“见濬”。有人会问,那《明实录》怎么说?结果实录更有另一套说法!实录说,宪宗原名“见深”,后来英宗夺门复辟之后,重新立宪宗为皇太子,改为名“见濡”。在看册立诏书,其中也是“见濡”,而后复看宪宗诸多资料,均为“见濡”。最终可以确定,《明史》等书皆误,宪宗应该叫朱见濡。
“讳见濬……初名见深………天顺元年三月初六日改今讳。”
“上初名见深,至是更名见濡”
二、关于明世宗,朱厚熜(cong),错了,大概率是错了。
“熜”,一般读作cong,意思为烟囱,其实古有另外一个读音为“zong”第三声,意思为火炬,两相对比,后者显然更符合皇家风范。此外,世宗“朱厚熜”常被写作“朱厚㷓”,包括《明政统宗》《皇明大政记》《山志·大明世系》等,“㷓”为“熜”的异体字,读作“zong”第三声。那么世宗大概率应该叫“朱厚熜(zong)”
三、关于明穆宗,朱载垕(hou),错了,完全错了。
《明史》记载穆宗名叫朱载垕,这样的说法也见诸《皇明大政记》《明政统宗》《国榷》等典籍中,流传甚广,几乎成为定论。
但是《明实录》记载明穆宗不叫朱载垕,而叫“朱载坖(ji)”,第四声。《皇明诏令》的册封中也称其为“载坖”。这个名字的记载见诸《名山藏》《两朝先章录》《国朝典汇》《万历大政类编》等。
朱载垕另有其人,为嘉靖朝的齐东王。同时,“垕”音同“厚”,有子犯父讳之嫌,明朝虽然避讳不严,朱厚熜给儿子取名不至于不考虑这点。最终可以确定,《明史》等书皆误,宪宗应该叫朱载坖。
“上命皇第三子名载坖”
“载坖为裕王。”
“衡府齐东王厚炳庶长子载垕为齐东王”
四、留几道题给大家做吧
霸道总裁刘强东
· 四川既然二选一 肯定有猫腻 肯定反着选🐶
穆帅要是执教过梅西就好了
这才是历史区,多科普一些小知识挺好,这些名字我确实好几个读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