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指着吴晗怒道:我林氏满门忠烈,你又算什么东西

avatar
关注

林徽因与丈夫一生致力于保护和研究古建筑,可是她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古建筑逃避了战火,却没有逃避和平年代的城市改造。

而且一生保护古建筑的她最后却也因为保护古建筑而与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产生巨大分歧,甚至剑拔弩张。

1953年,北京市开始进行解放后第一次大规模城建。时任北京副市长吴晗,组织召开古建筑保护座谈会。在会上,他提议将北京的所有牌楼全部拆除。


理由有三:其一,四大牌楼都存在,影响城市交通;


其二,牌楼过去是作为路标使用的,现在有了明确的路标就不需要牌楼了;


其三,牌楼是古代的刑场,那个地方杀过人。


吴晗提议:采用欧洲风格的铜像、喷泉等物件,去取代那些牌楼。


林徽因当时抱病与丈夫梁思成一道参加会议,他们二人认为:牌楼是否会影响交通,要看城市的规划。


对于因为杀过人就要拆除的说法,林徽因表示强烈的反对,林徽因表示:要说死过人,那故宫里面死过多少人?死过人的地方全都要拆了,那么整个故宫都得铲平!


梁思成还举了苏联斯大林反对拆教堂的例子来说明,“我们现在创造新的,但是我们不拒绝传统”。但是,吴晗完全不听他们的意见。


最后,双方大吵一架,不欢而散。林徽因临走的时候对吴晗说:


“你们把真古董拆了,将来是要后悔的!到时候就算恢复起来,也只能算是假古董!”

因为林徽因的反对,所以在吴晗眼中,林徽因就是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士,在反驳林徽因夫妇”北京城墙不可拆“的观点时,吴晗竟然对身边的人评价林徽因:


“出身低微,思想因循守旧”。


这句评价直接惹怒了林徽因,当时林徽因已经罹患肺结核,病的很厉害。


听到吴晗如此评价自己后,林徽因不顾病情,从床上爬起来直接去质问吴晗。


林徽因直接对吴晗回击道:


“我侯官林氏满门忠烈,你又算什么东西。”


林徽因言辞虽然有些犀利,但是吴晗自知理亏,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解释。


接着林徽因又谈到古城楼问题,说:“要拆就拆,你们早晚会后悔的。”说完便转身离开。


在谈到出身问题时,林徽因确实有资格回击吴晗,这也是吴晗面对林徽因时不敢狡辩的原因。

林徽因祖籍福建省侯官县(大致为现今的福建省福州市区西部和闽侯县的西北部地区)。福建侯官林氏,是当地的望族,而林徽因的家族更是满门忠烈。

首先,在清朝时,林徽因的爷爷林孝恂、二爷爷林孝宽,都参加过公车上书,资助过“戊戌六君子”,在当时都属于开明人士,并且身怀家国情怀、民族大义。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在民国初期参与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清末民初著名政治家、外交家。

林徽因的叔叔林尹民、堂叔林觉民、族叔林文,均是革命烈士,在“黄花岗起义”中牺牲,并称为“黄花岗三林”。

尤其是林觉民在起义前写的《与妻书》,直到今天读来都让人泪目。

林徽因的三弟林恒,他本来考取了清华大学,在看到日军的惨无人道后毅然投笔从戎,他考取了航空学校,最后在抗日战争时期成都空战中壮烈牺牲。

还有林徽因,抗战时期她也时刻准备以身殉国。


当时林徽因的幼子梁从诫,曾问过母亲一个问题:


“母亲,如果日本人打过来了怎么办?”


林徽因面无表情的说:


“中国的读书人,总归是有一条后路的,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嘛。”


宁可跳江,也绝不受日寇的欺凌,这就是林徽因的骨气。


如此的满门忠烈,如此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献出了宝贵生命的家族,怎么能是出身低微呢。

发布于天津阅读 86641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要货又不想给钱

· 福建

赞一个

亮了(23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老虎和老虎

· 河南

人开始当奴才贴合上级的时候,遇见波动的时候,却总是被最先抛弃的。

亮了(9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