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定陵后,明史专家吴晗想挖明长陵
明史专家吴晗提出首先发掘定陵的建议,主要理由是定陵已经“显露在外”,虽然规模不大,但也能够为以后开发长陵取得一些经验。这一提议很快就得到了批准。
后来,周恩来陪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参观万历皇陵,陪同的有吴晗等人。从陵墓地宫走出来之后,巴基斯坦总统向周恩来竖起大拇指说:“这座地下宫殿有着如此辉煌雄伟的气势,中国实在是太伟大了!”周恩来的脸上也流露出兴奋之情:“我们北京有十三座陵墓,每一座都长这个样子。”
这时,吴晗接过了周恩来的话题补充道:“明长陵比这里的规模还要雄伟,如果能够发掘的话,肯定比现在这里的规模更宏大,研究价值也要高于定陵。”
但吴晗并不清楚周恩来总理对发掘长陵的态度。根据有关信件考证,当初中央政府曾经拨付给定陵发掘工程先后共计约39万余元,这对于当时的新中国来说可谓是一笔不小的负担。由于周恩来总理要从国家全局方面来考虑考古经费的核算,因此后来尽管吴晗得寸进尺还想发掘长陵,周恩来每次都没有给出明确答复。
有一次,吴晗追问:“我们发掘定陵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总理您看什么时候能够发掘长陵呢?”
周恩来听到之后,耐心地询问道:“你们对发掘长陵的预估资金是多少钱?”
吴晗掐手细算,片刻后汇报了一个大概的数字:“根据我的初步估算,大约要花40万元。”
这个数字让周恩来顿时陷入了沉默之中,良久之后,周恩来向着附近的轿车走去。
“总理,您看这发掘长陵的事情?”吴晗还是缺乏理解能力,总理刚刚的沉默很明显是在告诉他,这件事行不通。
周恩来打开了黑色轿车的车门,看着站在一旁等待指示的吴晗,良久之后,才缓缓吐出一句批示:“我对死人不感兴趣。”正因为周恩来的这一批示,明成祖朱棣所在的长陵才得以免遭劫难。
唐改宗李2楼主
· 天津吴晗是明史专家,对明史情有独钟,吴晗主张挖掘的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要找到下落不明的《永乐大典》。发掘十三陵也是吴晗多年的愿望,早在30年代在清华求学时,好友夏鼐就问过吴晗:“如果由你来选择,你打算挖掘什么古迹?”吴晗毫不犹豫地回答:“挖十三陵。”没想到二十年后,吴晗梦想成真。当时夏鼐就对他说:你不能以自己研究的需要来挖掘十三陵!只是作为考古学家的夏鼎阻挡不了官方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