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在二战中为何如此神勇?简直是吊打日军!

avatar
关注

战损比太悬殊了。

发布于陕西阅读 326446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点灯照亮我的家门

· 福建

日军用三万多的兵力在东南亚的战场上,对抗英澳联军十三万左右的兵力。不过,这场看似是日本军方落了下风的决战,却因为英军主力部队同时在欧洲对抗德国的现实因素,导致留守殖民地的英军武器装备有限,人员士气低落。所以,经过长时间的兵力对抗后,兵力优势明显的英澳联军却最终败给了兵力薄弱但士气高涨的日方军队。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让日方内部变得更加猖狂,他们不但攻占了东南亚领地、俘虏了英澳万余名战俘,还对其领地上的石油等战略物资展开了肆无忌惮的掠夺。在此期间,狂狷骄纵的日方军官对战败的一万五千名英澳战俘随意糟践、打骂和侮辱,甚至不允许给战俘基本的食物和水,战俘们被迫只能喝污水;这还算好的,若对此有些许违抗者,日方军官便用军官武士刀将其斩首,全然不顾对方已经投降的实际情况。所以,当后来的日方指挥官看着一万多名战俘黑压压地站在自己面前时,他命令士兵将这些人全部处死。就这样,在日军机关枪的疯狂扫射下,手无寸铁的澳大利亚战俘全部倒在了血泊中。此后,为了防止战俘中还有幸存者,日方指挥官下令士兵,用刺刀向所有倒地的战俘进行“补刀”。最后,将所有的尸体聚集起来,用汽油焚尸灭迹。这种惨无人道的行为,很快便被澳大利亚政府和人民获知,在强烈的愤慨中,澳大利亚选择调派军队,协同美军展开反攻。就在澳大利亚打算对日方展开反攻的同时,日本海军也开始对澳大利亚本土展开空袭。据统计,在日方的一百多次空袭中,澳大利亚很多军事基地大量损毁,尤其是达尔文市的伤亡最为惨重,造成了大约七千多名军人和平民丧生,这次事件让澳大利亚民众群情激愤,或许这次空袭正是他们真正感知到战争逼近自己的时刻。在此之后,澳政府在民愤中迅速征兵,大量中青年男性踊跃报名参加,使得澳政府军队扩充到了史无前例的一百多万,这个数字占据全国青壮年数量的80%。然而,此时的日方已经被长久以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无视国际条约,不光朝着英美军事基地狂轰滥炸,甚至还开始袭击正常来往的平民船只。某天,一艘澳大利亚平民医疗船在正常行驶途中,突然遭到日军猛烈袭击,大多人因此丧生大海,只有52名女护士作为俘虏活了下来。然而,在战俘死亡率高达40%的日方手里,即便是俘虏也很难活着走出去,这52名护士的命运就更不用说了。她们被关押到收容所沦为了日方慰安妇,直到战争结束后人们才知道,这52名女护士早已经全部遇难。就这样,在日方长期以来的袭击下,大量的澳大利亚军民和受降战俘因此死亡。然而,日方对澳方战俘和平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虽然惨无人道,但是只要他们自己不说,世界人民永远不会知道;而向来讲究“毁尸灭迹”和销毁证据的日方将士更是抵死不肯承认的。不过,凡事总有例外。1942年,一个叫薇薇安的女护士在日方枪杀和刺刀中逃生,被美军救起后,向全世界公布了日方的暴行。这等惨无人伦的行径一经曝光,便让澳大利亚军民心中的仇恨之火熊熊燃烧,军民上下一致,强烈呼吁对日方将士展开猛烈报复。只不过,此时的日方军队已经在美澳联军的强力攻势下,战力受损严重,很快就因为难以支撑,逐渐开始了一边撤退一边继续的负隅顽抗。与此同时,另一头的美国则为了尽快迫使日本赶在苏联参战前投降,时任总统杜鲁门下令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在摧毁了日本两座城市的同时也让全世界了解到了传说中的原子弹的真实威力。不过,澳大利亚的仇恨可不仅仅止步于此。战后,在针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庭上,澳政府不仅提出了一个无比庞大的赔偿数字,还强烈要求处决日本天皇。不过,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日本天皇最终没能被处决。但是,澳大利亚对于日本军方的不满依旧可谓是咬牙切齿,以至于战后,澳大利亚为了纪念在与日方交战过程中死难的军民,还在首都堪培拉修建了一座战争纪念馆。然而,最令人诧异却又能表示理解的是:澳方将一面硕大的“日本旭日旗”放在了纪念馆门口,让每一个想要进入参观的人,都要在日本国旗上踩一脚。这种明显带有“报复”意味的行为被日本政府得知后,也曾向澳大利亚政府表示抗议。但是,由于澳方未加理会,所以直到现在堪培拉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门口处依然留存着一面日本国旗。正像当年的一名参战军人叫尼尔森的人说的那样:“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的,我希望在那一天,经过这座桥的人会想起,这桥是怎样建成的呢?谁建造的它?”澳方或许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与日本军国主义之间的仇恨

亮了(882)
查看回复(2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用户1769751698

· 浙江
点灯照亮我的家门 日军用三万多的兵力在东南亚的战场上,对抗英澳联军十三万左右的兵力。不过,这场看似是日本军方落了下风的决战,却因为英军主力部队同时在欧洲对抗德国的现实因素,导致留守殖民地的英军武器装备有限,人员士气低落。所以,经过长时间的兵力对抗后,兵力优势明显的英澳联军却最终败给了兵力薄弱但士气高涨的日方军队。这个出乎意料的结果让日方内部变得更加猖狂,他们不但攻占了东南亚领地、俘虏了英澳万余名战俘,还对其领地上的石油等战略物资展开了肆无忌惮的掠夺。在此期间,狂狷骄纵的日方军官对战败的一万五千名英澳战俘随意糟践、打骂和侮辱,甚至不允许给战俘基本的食物和水,战俘们被迫只能喝污水;这还算好的,若对此有些许违抗者,日方军官便用军官武士刀将其斩首,全然不顾对方已经投降的实际情况。所以,当后来的日方指挥官看着一万多名战俘黑压压地站在自己面前时,他命令士兵将这些人全部处死。就这样,在日军机关枪的疯狂扫射下,手无寸铁的澳大利亚战俘全部倒在了血泊中。此后,为了防止战俘中还有幸存者,日方指挥官下令士兵,用刺刀向所有倒地的战俘进行“补刀”。最后,将所有的尸体聚集起来,用汽油焚尸灭迹。这种惨无人道的行为,很快便被澳大利亚政府和人民获知,在强烈的愤慨中,澳大利亚选择调派军队,协同美军展开反攻。就在澳大利亚打算对日方展开反攻的同时,日本海军也开始对澳大利亚本土展开空袭。据统计,在日方的一百多次空袭中,澳大利亚很多军事基地大量损毁,尤其是达尔文市的伤亡最为惨重,造成了大约七千多名军人和平民丧生,这次事件让澳大利亚民众群情激愤,或许这次空袭正是他们真正感知到战争逼近自己的时刻。在此之后,澳政府在民愤中迅速征兵,大量中青年男性踊跃报名参加,使得澳政府军队扩充到了史无前例的一百多万,这个数字占据全国青壮年数量的80%。然而,此时的日方已经被长久以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开始无视国际条约,不光朝着英美军事基地狂轰滥炸,甚至还开始袭击正常来往的平民船只。某天,一艘澳大利亚平民医疗船在正常行驶途中,突然遭到日军猛烈袭击,大多人因此丧生大海,只有52名女护士作为俘虏活了下来。然而,在战俘死亡率高达40%的日方手里,即便是俘虏也很难活着走出去,这52名护士的命运就更不用说了。她们被关押到收容所沦为了日方慰安妇,直到战争结束后人们才知道,这52名女护士早已经全部遇难。就这样,在日方长期以来的袭击下,大量的澳大利亚军民和受降战俘因此死亡。然而,日方对澳方战俘和平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虽然惨无人道,但是只要他们自己不说,世界人民永远不会知道;而向来讲究“毁尸灭迹”和销毁证据的日方将士更是抵死不肯承认的。不过,凡事总有例外。1942年,一个叫薇薇安的女护士在日方枪杀和刺刀中逃生,被美军救起后,向全世界公布了日方的暴行。这等惨无人伦的行径一经曝光,便让澳大利亚军民心中的仇恨之火熊熊燃烧,军民上下一致,强烈呼吁对日方将士展开猛烈报复。只不过,此时的日方军队已经在美澳联军的强力攻势下,战力受损严重,很快就因为难以支撑,逐渐开始了一边撤退一边继续的负隅顽抗。与此同时,另一头的美国则为了尽快迫使日本赶在苏联参战前投降,时任总统杜鲁门下令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枚原子弹,在摧毁了日本两座城市的同时也让全世界了解到了传说中的原子弹的真实威力。不过,澳大利亚的仇恨可不仅仅止步于此。战后,在针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庭上,澳政府不仅提出了一个无比庞大的赔偿数字,还强烈要求处决日本天皇。不过,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日本天皇最终没能被处决。但是,澳大利亚对于日本军方的不满依旧可谓是咬牙切齿,以至于战后,澳大利亚为了纪念在与日方交战过程中死难的军民,还在首都堪培拉修建了一座战争纪念馆。然而,最令人诧异却又能表示理解的是:澳方将一面硕大的“日本旭日旗”放在了纪念馆门口,让每一个想要进入参观的人,都要在日本国旗上踩一脚。这种明显带有“报复”意味的行为被日本政府得知后,也曾向澳大利亚政府表示抗议。但是,由于澳方未加理会,所以直到现在堪培拉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门口处依然留存着一面日本国旗。正像当年的一名参战军人叫尼尔森的人说的那样:“战争总有一天会结束的,我希望在那一天,经过这座桥的人会想起,这桥是怎样建成的呢?谁建造的它?”澳方或许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与日本军国主义之间的仇恨
收起

日本满世界作孽 国内还有这么多日杂也是离谱

亮了(172)
查看回复(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