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meslock:明朝此刻根深蒂固的嫡庶与正统理念。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庶子,天生法理缺陷,远不如朱祁镇这个嫡长子。归根结底,朱祁钰在土木堡之变前,既无威望,又无班底亲信,他能即位为帝,靠的完全不是自己的能力和谋划,仅仅就是在皇帝朱祁镇被俘虏,皇长子朱见深年幼,被于谦等大臣强扶上位,作为临时稳定人心的招牌。而指挥北京保卫战,打出盖世功勋和无上声望的,首先同样是于谦,不是朱祁钰!他也没有凭此战获得临阵军功,培养在军中的心腹班底,当然对帝位传嗣,朱祁钰就不可能如朱元璋、朱棣这样的马上天子那样威福自专,一言而决。而是必须尊重从孙太后到朱祁镇的法统。这就是他的致命弱点。参与夺门之变的主力,有英国公张辅的两个弟弟,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张輗,前军都督府右都督张軏,三征麓川战争的名将,以文臣进士之身,而凭战功封靖远伯的王骥。他们基本可以代表大多数公侯伯勋贵的立场。朱祁钰实际上是被文臣推举为帝,重用石亨等新晋将领,信用于谦执掌军务,推行巡抚制度镇守地方,加强内阁制度、提高内阁地位等等,都注定他严重触犯了勋贵集团的利益。朱祁钰对英国公府、成国公府这两家勋贵之首,如此削弱打压态度,不加掩饰,他最信任的新晋勋贵、武清伯石亨,偏偏又是个权欲滔天、心胸狭窄之人,最后惨遭饿狼反噬,很大程度上也是咎由自取。所以,虽然朱祁钰在位期间,信用贤臣,兢兢业业,勤奋理政,但是明朝当时极端注重嫡庶和正统的理念下,宗室藩王不支持他,公侯勋贵不支持他,文官大臣很大一部分,同样也不支持他。收起
你说的都是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朱祁钰没儿子,没人能继承皇位,勋贵又不傻,站队你朱祁钰,后面如果还是朱祁镇的儿子继位,等着被清算?
PekingOSC:他可以效仿朱温、李克用,收养十几个太保当打手,每天随他剑履上殿,敢有妄言者,立斩不赦收起
是我表述不清楚嘛?他没有儿子,勋贵跟着他没有未来,他活着是好,他死了皇位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