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与《人民的名义》
(略长)
感谢《狂飙》,让近一两年剧荒的我,找回了追剧的快感。
大家对《狂飙》的高度评价,似乎已经直逼《人民》、甚至凌驾其上了。
众所周知,《人民》有一个致命缺陷——郑快进,还有若干水准之下的短板(出于尊重不细说,大家有数)。
而《狂飙》除了屈指可数的次要角色拉胯,以及做了些“顾全大局”的妥协,让故事收尾略显潦草以外,其他的给到大家都是惊喜。
此消彼长,让两者有了做比较的资格。
我先摆明自己的观点吧:
我更喜欢《人民的名义》。
有这么几个原因:
1.人物层次
“《人民》不就是级别(官职)比较高嘛!级别高就一定代表好看吗?”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想过没,(剧中角色)级别不同,是不是意味着,不同的能力,不同的人格,以及不同的手段。
《人民》若选几个名场面,肯定包括开会。无论抓汤姆时的小会,还是后面的祁厅批斗会,以及老易表彰会等等,饱含各位省委常委毕生的政治智慧。
除了会议,还有一些工作的汇报交流(如老季),都是语言艺术,字字珠玑。
《狂飙》里面,也有很多艺术性强的台词,暗喻,双关等都有涉猎,但是,我相信作为认真追剧且文化水平正常的观众,话外音是可以把握的。
而《人民》不同,细节多到每次看都有新认知(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人会做《人民》的解读视频)。
这回到了我开始的观点:级别不同意味着,不同的能力,不同的人格,以及不同的手段。
我好奇,那些说《人民》看不下去的,你真得看懂了吗?
2.题材性质
扫黑除恶与反腐倡廉这两种题材,都是人民众望所归,因此不分高低。《狂飙》侧重于刑事犯罪,而《人民》是职务犯罪。
观众各有所好,有些人喜欢左青龙右白虎、刀口舔血快意恩仇的社交霸道型人才,也有人喜欢一身正装,居庙堂之高侃侃而谈笑里藏刀的老干部。
如果非要我选一个能接受的,我倾向于所谓的权力游戏,而不是屠刀挥向弱势群体的血腥游戏。
3.叙事方式
《狂飙》是插叙手法,三条时间线也好,六条也罢,时间线多了,难免分不清主次,但瑕不掩瑜,因为剧里每条线都挺不错。
而《人民》,叙事方面最大的亮点在于多场景切换,比如说,两三伙人,两三个场景,在同一时刻、不同地点交流着同一件事。
以某一场景句末的一个关键词为纽带,无缝切换到另一个场景。这样,既可以把事情交代得更全面,对于群像剧的人物刻画也大有裨益。因为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的不同的思考角度,能直接体现性格。
这种叙事方式很高级,《狂飙》显然是不具备的。当然,这不算它的减分项,因为能做到这点的剧凤毛麟角。
此外,《人民》里有大量的旁白,除了叙事衔接、心理陈述外,有时候也能为观众做出解惑,免得有些细节没有领会到。(旁白据说来头不小)
4.插曲配乐
永远不要忽视音乐对于影视剧的加成。
一如,《灌篮高手》应该都看过,经典因素很多,其中便包含剧中的配乐及插曲,搞笑处、热血处、催泪处,面面俱到。
再如,《仙剑》系列大伙应该也不陌生吧,麦振鸿的古装剧配乐有口皆碑,将《仙剑》推上一个新高度。
而《人民》里面的配乐,再辅以上面提到的旁白,牵引着观众的情绪,《狂飙》的配乐,记忆点不算多。
5.预告剪辑
这点有些偏门,私以为《人民》的下集预告都是现象级的,无论是选取片段还是配乐,抑或是制造悬念,无出其右。这点不多说了,见仁见智。
6.造梗数量
《人民》的人物梗有多少不赘述了,每个重要人物至少都有几句经典台词(群像剧的特点)。《狂飙》也有,但没《人民》多。
7.搞笑风格
《狂飙》加入了不少搞笑情节,典型的如演习和什么档次,《人民》不多,是偏严肃讽刺地搞笑(除郑的部分)。
其实,论谑而不虐的高级幽默感,我想没人比得过舌绽莲花的官场老油条们。这点也不多说了,各有所好吧。
8.感情支线
《狂飙》的男主爱情戏在同类型片子中不算少,为了突出男主“舍得一身剐,才敢干政法”的决绝。但篇幅略长,有些拖沓。
说这么多,绝不是黑《狂飙》。我看得很开心,眼镜兰YYDS🐶
《人民》真的是一部有深度的好片子,至于里面的那些问题,咋说呢,辩证否定观里有一个词,“扬弃”。咱们抓大放小吧。
最后希望国产剧蒸蒸日上,有一部能全面超越《人民》的巨作!
留下心目中最美的两位眼镜娘🐶
石原里镁
· 辽宁兰姐蹂躏我
鲍尔终是金州人
人民的名义,我跟你一个体会,看了三遍每一遍都有新认知新体会。很多没看懂或者忽视掉的细节,重复看会豁然开朗。狂飙更多情感戏,以反派为主角,比安欣还要有血有肉的反派一号,让追剧者爱恨交织。抒情比较多,看演员的表演细节很过瘾,信息量没有人民那么密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