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约基奇:当我们在聊篮球时,我们在谈什么
“我希望以优秀的团队球员被人记住”。——尼古拉·约基奇
一、他是谁
尼古拉·约基奇,塞尔维亚人,95年2月出生,身高2米21,2014年次轮11顺位被掘金选中。他在九年的职业生涯中,已经斩获2次常规赛MVP、4次最佳阵容和4次全明星。目前职业生涯常规赛数据是20.1分10.4板6.5助1.2断0.7帽,第九个年头的数据则是25.1分11板9.9助1.4断0.6帽。
当我们像数菜名一样把这一串并不震古烁今却足够光鲜的履历念完以后,还是希望能把目光从数据统计表移到球场上。如今的NBA论坛,讨论约基奇好像必谈论数据且是高阶数据,但这意义不大。就好像费曼在解释物理学时的比喻,“物理学就像性爱。没错,或许能得到一些实用的结果,但这并不是我们做它的原因。”我们谈论约基奇时亦是如此,他的表现的确可以产生非常华丽的高阶数据,但那些琳琅满目的字母缩写和阿拉伯数字与我们喜欢他其实并无关系。
我们不是因为他的高阶数据才喜欢他的,我们就是单纯地喜欢看他打球。
让我们回到篮球场上。一个2米21——姚明2米26——身材敦实的白人中锋单手抓下后场篮板,转身后便是一记纵观全场的单手挥传,掘金前锋在对方篮下接球迅速上篮,整个过程只需要3秒钟。下一个镜头,这个白人中锋拿下后场篮板后像一个后卫一样持球推进,突然扭头看向场边,随后一记迅捷的单手击地传球穿过两名防守队员直插三秒区,掘金前锋接球暴扣。下一个镜头,这个白人中锋在罚球线左侧接球,掘金后卫从底线兜出后绕他迅速向三秒区反跑,他用后脑勺敏锐观察到了空空如也的禁区和反跑的队友,两手高举护球,随即向后一抛,队友接球轻松完成上篮。
如果你能明白我在描述什么,那你一定会像我最初的反应一样,为他的表现手舞足蹈,然后问出这个问题:
“WHO IS THIS GUY?”
二、二轮秀
2013年,还不到18岁的约基奇来到亚得里亚海联赛的梅加队,开始接触职业篮球。据说当时正处青春期的约基奇每天都要干掉3升可乐,不仅肥头大耳而且体能奇差无比。彼时的梅加队教练米诺耶维奇指派了一位体能教练,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给他减肥健身,之后才给他进入青年队开绿灯。
这位教练为什么没有直接让一个胖子滚蛋回家,已经无从考证。或许,是约基奇在试训时的惊艳表现让教练心生恻隐。塞尔维亚属于前南斯拉夫地区,这儿的篮球训练方式与其他国家完全不同。他们没有“位置角色”的概念,所有的篮球运动员在少年时都需要精通篮球的每一个技术环节。包括运球、投篮、传球、突破、跑位等等,每一个环节。而约基奇的投篮、运球和传球全部都是青年队里无可争议的第一。
在进入青年队之后,约基奇只打了剩下的半个赛季就将MVP收入囊中。第二年,他进入成人队,随后斩获联赛的最佳新人与MVP。2014年他参加了耐克巅峰赛的训练,当被记者问到“你跑得不快跳得不高,表现却非常高效,你是怎么做到的”时,约基奇就开始了日后在NBA采访时常见的那种“小丑式回答”——“我不知道。我就是打球。我不需要跑跳。当我空位时我就投篮,当队友有机会时我就传球。就是这样。”
但是那届耐克巅峰赛的正式比赛中,约基奇只出场了15分钟得到了5分7板。作为对比,2012年耐克峰会中王哲林的数据是19分8板;2015年耐克峰会中贾马尔·穆雷命中9记远射砍下30分力压本·西蒙斯拿下MVP。在那场比赛中,约基奇速度慢、对抗差等弱点暴露无遗,NBA的球探或许是基于此,在当年的选秀报告中将他的弹跳、速度、横移甚至力量上的弱势娓娓道来,除了他的身高臂展,似乎只在球商和性格方面给予了肯定。而且措辞相当含糊敷衍,被猫三老师形容为“那种没房没车还跑过来相亲的好人专用词汇”。
约基奇在当年的选秀大会上除了掘金根本无人问津。事实上,掘金队肯用一个41顺位的签选他,完全得益于约基奇的经纪人而不是约基奇本人的巨大魅力。这位名叫拉兹纳托维奇的经纪人是塞尔维亚行业里的NO.1,因为2013年向掘金推荐了法国人若弗雷·洛韦尔涅,深得掘金总裁蒂姆·康纳利的赏识。在试训完约基奇后,康纳利认为他聪明的打球方式和无私的性格,“或许会成为努尔基奇的合格替补”。
就这样,2014年6月26日,或许是掘金队史最重要的一天,约基奇以一个二轮秀的身份正式进入NBA。当电视转播在一条卷饼广告中插播这条新闻时,约基奇正在塞尔维亚的床上鼾声四起。
三、替补
现如今不少球迷会感慨一个蝉联MVP的史诗级巨星竟然是一个二轮秀,甚至还有一些年轻朋友只从“二轮秀”这三个字就脑补了一场屌丝青年通过不懈努力最终逆袭人生的励志大戏。事实上,但凡看过一场约基奇比赛的人都不会把他跟“努力”“奋斗”“拼搏”这种跟“挣扎”沾亲带故的词儿放在一起。
不过抛开球场表现,约基奇初到掘金的那段时间,确实相当挣扎。彼时,掘金队的主教练是布莱恩·肖,他们的重点培养对象是努尔基奇。这位同样出身欧洲的巨型中锋,深得NBA主流价值观的认可。与“没房没车却跑来相亲”的约基奇不同,努尔基奇的选秀报告中充斥着对身体条件、技术风格的形容,从移动脚步到背身技术,从身材尺寸到好胜雄心,NBA球探们几乎穷尽一切篮球术语,试图还原这位波黑中锋的天赋和未来。
努尔基奇在不到18分钟的出场时间中拿到了7分6板的场均数据,并且进入了最佳新秀二阵。在休赛期,他选择手术并且休赛了大半个赛季。一个不太有人注意的事实是,2014年夏天被次轮选中的约基奇,并没有进入夏季联赛,而是听从经纪人的建议,来到加州圣芭芭拉的P3体育科学训练营,对运动能力进行了一次全面特训。随后,充电完毕回到亚得里亚海联赛的约基奇大杀四方,以完全凌驾于其他球员的表现拿下MVP。虽然新赛季还没有开始,但是总经理康纳利已经兴奋异常。他曾表示,如果约基奇2015年参加选秀他的顺位甚至有可能上升到首轮第五位,我们能提前一年用一个二轮签拿下他实在是太幸运了。
伴随着努尔基奇的伤停,作为他的替补,延迟一年进入NBA的约基奇获得了更多的出场时间。在迈克·马龙接替布莱恩·肖成为了新的主教练后,就为如何使用约基奇和努尔基奇伤透了脑筋。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迈克·马龙用了大半个赛季的时间通过控制变量反复调试阵容。在二人同时首发的8场比赛中,掘金胜率不到5场,而且二人同时在场时球队净负15.3分;而在努尔基奇单独首发的25场比赛中,掘金的胜率更是跌落4成;随后,约基奇重回首发,不仅打出了20+10+5的个人数据,还将球队胜率升至6成。于是,在努尔基奇放话“劳资是来这儿打球不是坐板凳的”之后,掘金队将努尔基奇送至开拓者,正式扶正约基奇。
四、挽歌
2017年12月4日,在对阵雄鹿队的比赛中,约基奇出场32分钟得到20分13板11助,用53%的命中率收获首个三双。而在之后的五个赛季中,这种表现将上演近百次。
在NBA三双似乎是全能的代词,一个球员打出的数据越接近三双似乎就意味着他的技术越全面,个人能力也就越强。在勒布朗这种持球大核横空出世之后,伴随着哈登、威少、东契奇等一众球星发扬光大,NBA也就正式进入了数据爆炸的时代。在现役球员中,只有威少和勒布朗比约基奇的三双次数更多。但约基奇的表现,远非三双这种浅薄的数据可以体现。
约基奇的价值在于他前无古人的风格。NBA历史上从未有任何一个中锋在进攻端像约基奇一样,扮演如此重要、高效且华丽的角色。在总结约基奇的独一无二之前,我们必须花点时间回顾一下近二十年NBA中锋的演变。
NBA中锋最后的荣光属于2002年的奥尼尔。由于他对内线旷古烁今的绝对统治力,从2001—02赛季,NBA出台了合法联防和防守三秒两条规则,开始了对传统中锋长达十二年的围猎。合法联防极大削弱了中锋在低位的进攻威胁,防守三秒则让中锋在防守端无所适从。正如深锐观察在《KG:一夜大肚》中所言,2003年的西部季后赛,韦伯、邓肯、拉希德、德克、加内特、马龙和小斯一并现身季后赛,奥尼尔被困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最强的7个PF当中,于是最后一个伟大中锋被追杀至死,此后再未只手遮天。而之后的霍华德、姚明乃至希伯特,都最终成为规则变动的牺牲品。2013—14赛季,NBA出台垂直起跳规则,彻底扼杀了传统中锋在禁区的威慑力,为传统中锋的棺材板楔上了最后一枚钉子。
至此,NBA全面进入小球时代。2012—13赛季还需与步行者鏖战七场的勒布朗从此在东部纵横捭阖,兵不血刃连续十年杀进总决赛。而这十年中,传统中锋低位单打的战术地位被一降再降,防守的功能性却被不断强化。伴随着金州勇士对外线投射的颠覆性变革,对外线挡拆的换防能力一度成为评价中锋球员最重要的指标,小乔丹之流也得益于此频繁被选入最佳阵容。
这就是规则演变下,NBA中锋的定位。进攻端,他们是最可靠的掩护者和最高效的终结者,防守端,他们需要不停地换防、移动、卡位和补防,是最强的屏障和最累的苦力。在小球时代,进攻空间由于外线投射的拉扯,堪称历史之最,而中锋的防守价值也被迫提升至历史最高点。
这是中锋的盛世吗?恰恰相反。这是中锋的挽歌。他们手中没有球。在锋线持球大核频生、全民挡拆远射的时代,中锋彻底沦为外线持球手的提线木偶和扑火飞蛾,甚至出现了如小加索尔、大洛佩兹这种功能性到极致的3D中锋。
五、盛世
2017-18赛季的掘金,虽然在上赛季就送走了努尔基奇,但是摸索约基奇的定位,依旧用了多半个赛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迈克·马龙坚持将约基奇放在四号位上,并将普拉姆利之流放在五号位,试图增加内线深度,弥补约基奇在防守上的问题。
并不能指责迈克·马龙后知后觉。如果约基奇出生在21世纪前,他仅靠低位的高效能力就足以成为球队基石。但在这样一个小球时代,如果不能在换防后卫时进行有效延阻,你就当不上首发中锋。因为这是当今中锋的头号功课、分内之事和应尽职责。
而在进攻端,如何充分发挥约基奇的天赋,从技术角度要比找人在防守端给他擦屁股,困难得多。
从某种程度上讲,2017—18赛季对于NBA的中锋们意义非凡。波尔津吉斯、唐斯、恩比德、戴维斯、阿德托昆博一众独角兽内线在这一年相继爆发,唐斯稳定打出20+12表现,恩比德伤停近四年后终于迎来一个相对完整的NBA赛季,场均贡献23+11,戴维斯继续贡献28+11的炸裂表现,刚刚拿到MIP的阿德托昆博更进一步,场均得分从23分暴涨至27分,波尔津吉斯迎来职业生涯最前途无量的赛季,场均得分22分封盖2.4次都是生涯最高。更重要的是,除了在赛季中期遭遇伤病的波尔津吉斯,另外四人全部打进了季后赛。
除了久违的华丽数据和体面战绩,他们影响比赛的方式更加意义非凡。他们无一例外拥有超过210公分的巨大身材,却驾驭着与身高格格不入的全面技巧与敏捷移动。在技术特点上他们虽然各有所长,但基本盘却惊人的相似:远至三分线的射程、锋卫摇摆人一般的持球进攻以及后卫一般的运球技术。在与后卫挡拆外切至外线,接球后点起补防球员,随后两步飞进禁区完成劈扣,这样的表现几乎在每场都会上演。
这大概就是规则演变下的另类产物。当中锋在低位的选项被蚕食干净后,外线投射能力逐渐成为必修课。能够担任战术核心的中锋们,只有将外线投射威胁提高到一定水平,才有资格将其他技能融会贯通。而在规则和后卫的围追堵截中存活下来的天才们,最终为了生存,围绕远射这一基本盘,将技术的全面性推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毫无疑问,这才是中锋的盛世。而约基奇,则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
六、独角
约基奇的全能与前面说的五位都不同。他拥有历史上所有内线球员中最卓越的传球能力,没有任何球员能与之相提并论。我们之前见过很多以篮球智商著称的内线球员,近代如大小加索尔,远古如萨博尼斯,他们在罚球线肘部的策应都是篮球史上的宝贵财富,代表着多样性和可能性。
约基奇在这一切之上。
他是NBA历史上唯一一个,可以像后卫一样,通过面框成为组织核心的中锋。从未有2米21的中锋像他一样在外线通过运球发动战术。他的视野遍布球场,巨大的手掌像握水球一样将篮球随意拿捏,能够送出精妙的单手挥传。他出球的时机妙到颠毫,各种背传、击地、盲传信手拈来,除此之外还有标志性的“点传”,兼具隐蔽和高效。不像白巧克力、马拉维奇那样的表演型人格,人们为他充满想象力和颠覆性的传球尖叫疯狂,而在反复回看后却不得不承认大多数选择真的相当合理。他不是为了表演而整活儿,他的表现本身就像演出。
客观评价约基奇,不得不提到他的传球,但最值得对手注意的,首先是他可怕的得分能力。“可怕”一次毫不夸张,约基奇的进攻效率在NBA历史上都称得上罕见。遍布半场的射程不谈,这个时代他在低位的进攻效率和产量无出其右,甚至高于恩比德。你很难想象一个面带羞涩、身材臃肿的白人中锋,在低位要位时会是那么的凶悍。得益于巨大的身材和杰出的力量,他不需要依靠明显的发力动作就能站住甜点位。当他屈膝下沉重心时,力量的角逐就已经开始。他会用肩、腰、胯等等一切部位挤占空间,甚至不惜利用肘部进行身体对抗,动作隐蔽且凶悍。他的背身步伐和终结能力都是历史顶级。他完全不惧身体对抗,稳健的控运技术则成倍放大了他的持球威胁。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他在完成那么多次凶狠的身体对抗后,还能保持那样柔和的手感,用勾手完成终结。可怕的终结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被他自己疯狂的组织能力所掩盖,这种堪称碾压的高效持球终结能力,亦是奥尼尔之后仅见。
此外还有他销魂的金鸡独立。完全是违反人体力学的动作。与德克的金鸡独立完全相反,支撑脚与投篮手同侧,让他的投射充斥着半身不遂的美感。这种被称为“松博尔鬼步”刀下亡魂无数,也帮助约基奇成为历史上关键球能力最出色的中锋之一。
得益于广阔的射程和凶残的攻坚能力,约基奇可以像后卫一样在弧顶持球,并且让对方中锋远离三秒区。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约基奇的魔术就这样开始了。因为对方中锋远离三秒区,掘金的锋线们往往可以从强侧频频杀入内线空切得分。而对方反应过来,有意识地通过补防试图防守空切球员时,弱侧底角的射手们往往就能获得充裕的出手空间。是直塞篮下还是纵线长传,完全依靠约基奇的临场判断。他总能像扫描仪一样,将全场动向尽收眼底,用出色的技术和绝佳的时机完成一次高效的进攻配合。
这才是我心目中篮球关于“空间”的终极答案。空间是否开阔,起手不应该是水花兄弟那般逆天的手感,向外线寻求答案,而是依靠空切这种最高效简洁的方式,从内线击穿防线,再通过调动防守为外线提供机会。这种由内而外的进攻逻辑不仅更加高效,而且更加具备普适性和推广价值。
除此之外,约基奇还可以与穆雷打挡拆和手递手,甚至可以跟戈登打内线的高低位,穆雷——约基奇——戈登的连线,甚至有几分当年库里——格林——伊戈达拉的影子。当有球在手时,约基奇的威胁可以被放大数倍;可当他无球时,他也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掩护和极为聪明的走位。他就是那种,无论手中有没有篮球,都可以在场上产生积极影响的跨时代天才。他再一次向世人证明,篮球不仅是一项关乎跑跳和投射的运动,时机与站位同样可以影响胜负。
七、团队
ESPN的数据分析师弗兰·弗拉斯齐纳曾声称,约基奇的篮球是“社会主义”的篮球,因为他骨子里对篮球的认识就是无私与团队至上。
这种带有明显意识形态色彩的评价绝非敷衍。约基奇拥有历史一流的高效得分能力和球权消化能力,但是他对于团队的信仰远在个人能力之上。哪怕他是掘金队里最强的球员,比最强的队友都有高两个档次,其他队友的带动始终都是他的第一选项。
他是一架堪称挂逼的三双和高阶数据制造机,但他对于数据真的是毫无兴趣。他曾经不止一次在篮板或助攻缺一两个就三双的时候选择下场休息,因为大局已定;曾经不止一次出手个位数只得十几分,哪怕命中率高达百分之百,因为队友状态更好。你可以明显感觉到,为队友创造更多机会,这种方式给他带来的成就感与喜悦感远远胜过自己砍下三四十分。这种基于团队认同感的篮球理念,让布鲁斯·布朗和KCP这样的新兵心醉神迷,让戈登这样的天赋扣将苦练三分和跑位,让重伤回归的穆雷和波特安心找回状态,让远离伤病的掘金一路高歌猛进。
哪一组数据最能反映约基奇的球风?是夸张的高阶数据,是胜率百分百的三双,是助攻王,还是似乎唾手可得的三连常规赛MVP?我想,是场均传球数、场均持球时间和平均每次触球的持球时间。截至1月8日,这三项数据分别是74.3(1th)、4.5(52th)和2.66(196th)。仅靠这三项数据,你就可以想象约基奇在场上是如何频繁地接球、传球、再接球,在无球与有球之间频繁切换,不知疲倦地为队友创造那转瞬即逝的空位。
在当谈到续约问题时,约基奇的坦率让人有些头皮发麻:“我当然希望和球队续约,但这不是我能决定的事情。我喜欢这支球队。我看到了联盟里有些尝试打造银河战舰的球队,坦白说,我觉得他们也没有取得任何成功。”当被问到有可能成为拉里·伯德后第一位三连常规赛MVP得主时,约基奇的回答令人折服。“如果它发生了,这当然是一件伟大的事情,能让我成为传奇,让我的名字永远被铭记。但如果我没有得到它,我也不会死。我来这儿打球不是为了MVP。我希望所有人能记住,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团队球员。”
内容来源:
①《NBA只有一个老师,那就是约老师》,微信公众号,猫三的大排档;
②《留守掘金将一生无冠军?那约老师也不会离开》,微信公众号,杨毅侃球;
③《他是五花肉约基奇,更是史上最励志MVP》,微信公众号,杨毅侃球;
④《约基奇,扮演什么角色我都会》,微信公众号,静易墨;
⑤《约基奇应该三连MVP吗?他真是常规赛之王!》,B站,业余球探刀先生;
⑥《持球大核?出球大核!约基奇在打一种很新的篮球》,B站,纳不防1996;
⑦《浅析约基奇选秀历程技术特点,以中锋之职行控卫之实,新时代下进攻影响力最强的内线球员》,B站,1-5老球痞。
史上最废老板克伦克
· 福建啥时候约基奇又长高了十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