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约基奇——他们正在接吻耶!

avatar
关注

1.

那是一座塞尔维亚城市。没有太阳,云阴冷灰濛,瘦巴巴硬邦邦的街道笔直延展,各色平房如青春痘印般乱七八糟地挤在道路两侧。镜头缓缓向地面俯冲,切成马。马朝镜头眨眼。之后是鞍具、缰绳、防护头盔。

​影片主角姗姗来迟,戴一顶冷帽,穿戴既无美学价值又无品牌氛围。他骑上载具,驭马沿赛道前进。


这是个人纪录片,属于尼古拉-约基奇——两届MVP,世界篮球第一人的最有力竞争者,在2021-22赛季里斩获13.7的BPM,历史第一,高于09年的勒布朗和88年的乔丹; 以及32.8的PER,历史第一,高于62年的张伯伦。

​我想我们应当记得这些名字意味着什么,这些赛季发生了什么,然后就能知道约基奇在篮球领域做到了什么。以上就是他个人纪录片前三十五秒的全部内容。没有肌肉,没有荣耀,没有财富,没有叙事命题,甚至没有篮球。


​做个对比。


科比拍摄过《缪斯》。开场光影零乱,篮筐自模糊到清晰,科比的自白恍若梦呓,说他做过最恐怖的噩梦,就是在万众瞩目的体育馆中进攻投篮,被黏住,无法起跳。他不得不在梦里给自己鼓劲,还是一事无成。这映射了他跟腱撕裂的伤痛,关联了“克服困境”的曼巴精神,也是影片主旨。

​勒布朗有《天选之子》和《南海岸之王》。前者是蓦然停止的劳斯莱斯,摄像机、话筒。后者剪出了采访画面,记者说“你们都有问题要问他”,而勒布朗对镜头大方微笑,说“我准备好了”,接着是一段他季后赛连年失利的混剪。 财富、关注度、如何跨过质疑成为赢家的经典命题。


乔丹的《最后一舞》,开篇即用主角佝偻的背影强调了孤独、压力,王朝疑云密布。《寻找扬尼斯》,着重描述自己贫寒的家境和随时可能失去的赏识。

这就是叙事性,这就是竞技体育,从中尽可以发觉王子复仇记和斯巴达勇士的故事内核。纵使球星不擅长,导演也会出手,如器官贩子般精准地在吃喝拉撒中切出小说主轴。

但在约基奇这儿,只有马的眼眸。



2.

2023年1月16日,掘金对阵魔术,约基奇拿下17分10篮板14助攻的三双,并用一记三分绝杀终结了比赛。赛后采访,没有任何记者向约基奇提问。

“你们这帮不知感恩的混蛋。”掘金主教练迈克-马龙打趣道。

毫无疑问,我们受修正主义的话术支配。1988年的乔丹被看作篮球史上的最强单体,但支撑论点的并非数据分析,也不是得分王、最佳防守、MVP的三重大奖,而是和该赛季全无关联的六座冠军。假如1991年季后赛开始前乔丹遭遇枪击,那么一切皆成空谈。尽管乔丹还是乔丹。

这无可厚非。但想想世界对勒布朗第一座MVP和张伯伦百分赛季的反应,人们还是对约基奇太过平淡了。媒体很难拿他造出太多话题,也没有给他施加太多“你必须做到什么”的期待。


可同样有些声音渐渐变大,认为他确实持有了常规赛历史上最佳的个人表现,是历史最强进攻中锋。这不是完全基于数据的空穴来风。约基奇的技巧确实日臻完美。

在逻辑上,进攻端的他无懈可击。​

身为中锋的约基奇背身技巧精湛,可以不断逼近篮下,用无数小抛射拆解护筐屏障,这是他的效率与稳定性下限。 中距离、三分威胁和控运能力,又使他能够在任何位置接手进攻,无需像其他内线一样落位接球,这是他的产量上限。 再加上传球手法与身高视野,使他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自己有单挑空间

这是不公平的。内线本来就是用产量换效率的位置,外线则反之。

想想动辄要消耗三分之一进攻时间,全队跑动、牵扯,才能完成落位,接球后被夹击勉强出球,只给外线留下几秒钟强投的其他内线,一个不消耗任何进攻资源又能妥善处理夹击的中锋,已经近乎于神话了。

无球端的约基奇同样惊人。


射术(给队友提供空间)-切入(调动协防)-掩护-前场篮板,可谓无球贡献四边形。 所以我们要求投射欠佳的扬尼斯和追梦参与手递手和掩护,所以19年的火箭在有威少和塔克的情况下必须交易走卡佩拉,所以我们崇拜库里,他把全无才华的肉盾内线点石成金——兼具防守、体型与进攻的配角可能要1500万,但库里的球队只需要在这投入800万,购买前两者。


大多内线在无球端都是愚蠢的。不会投篮的只能堵塞突破路线,切入嗅觉好如卡佩拉,追梦也能在和哈登的心理博弈中玩一防二护框;会投篮的也很难像正经射手一样奔跑,站位静止,面对防守资源卓越的球队,一个机动力强的侧翼就能干扰到一片,比如19猛龙对雄鹿。

约基奇能够拼抢篮板,能提供顶级掩护和体型,全速切入时好像秋道丁次使用肉弹战车,同时又能将对方五号位拉到罚球线之上,并且可以做出“粘手即传”的伯德式接应,捉住任何轮转空当直塞内线,或大范围转给对角射手。


库里-汤普森-追梦-伊戈达拉,是我见过最棒的即兴篮球组合。而约基奇治下的掘金正在逼近这个荣誉。


假如你看过丹佛人的篮球,你会发现他们的比赛里充斥着“急救式组织”——一个我刚刚发明的新词。

穆雷、布朗、小波特们做一次突破、晃动,发现机会不好,立刻丢回给站在高位的约基奇,进行二次手递手、反跑空切、外弹。即便时间耗尽,约基奇也能进入得分模式,用一次上线单挑解决问题。观看完其他球队再看掘金,就像只复习了一晚上高数就去考场,只能对卷感慨:


这考点还能这么出?

没有人能像他这样做,没有。聪明如东契奇和勒布朗,他们出球的一刻即是皇帝下达进攻指令的一刻,接球人需要终结这次进攻,或将球转移到他们已经预知到的轮换漏洞。伯德没有频繁尝试这么做过。追梦、比尔沃顿和萨博尼斯都不能像他那样单挑。

高大身材(确保能在高位站住、方便队友给球)、顶级出球、掩护意愿、高位单挑能力,共同铸就了篮球史上仅此一份的超级怪胎。他像移动充一样,随时随地接入队友的线头,为本次进攻回合加满电量。


22赛季,掘金的四号进攻手巴顿,被交易去奇才后立马淡出轮换。球队的进攻资源差到无以复加,而他们在和勇士交手的系列赛进攻效率是114.7。

这个数据放常规赛是联盟第五,比起自己还略有提升。

勇士的其他对手里:灰熊是109.2,独行侠是114.6,凯尔特人是106.6。


换句话说,约基奇不但有那年面对冠军的最佳个人演出,还让一支这样的残阵球队没被防住。


简直匪夷所思。


观赏他的比赛会使人想起深海巨鲸,未必总浮于水面,但到处都是他用长尾搅动的洋流。


“拉里·伯德来到世间,就是给一切篮球技术制定标准。”——这是杰里韦斯特夸三连MVP的话。

​约基奇正奔驰在三连MVP的道路上。这话用来夸他也不为过。毕竟,除了约基奇,还有谁能驾驭丑陋非常的单腿顺拐投篮呢?(笑)


3.

约基奇能够夺冠吗?没人知道。但我们必须注意到,约基奇在这个话题上的立场渐渐从“尽力就行”变成了“做不到就是在犯罪”。

​他已经连续霸榜多周MVP榜单,而历史上三MVP俱乐部的会员,包括拉塞尔、张伯伦、贾巴尔、摩西马龙、勒布朗、伯德、乔丹、魔术师。就这么多。

​九个球员,八个历史前十,都有冠军,除摩西外都不止一座。

无论我们再怎么理智地寻找客观原因,能不能捧得金杯,取决于他被舆论看成是万神殿巨像,还是费拉不堪的常规赛骗子。

​伟大球员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体型、技巧、身体素质、攻防两端都没有显著缺陷的多面体建模,包括乔丹、科比、勒布朗、贾巴尔、邓肯;第二种是优点极强,劣势也明显的特化建模,比如伯德、鲨鱼、扬尼斯、库里等等。在团队合适的情况下,两者能触及的上限等同,但后者组建合适团队的建队成本更高,需要搜集同样特化的配角。运气好了出生地就有,运气不好则终生折磨。

约基奇享受了比前辈更宽阔的球场空间,也因此活在防守端最折磨内线的年代。纵使他能用聪明,脚踢球类动作,站位预判和篮板保护,让自己在大样本下成为一个中上水准的防守者,也总会在弱点针对的季后赛里度过被21保罗、21利拉德、22库里投爆的夜晚。 有时候他们能用对攻赢下,有时候则不行。

​球队选择让约基奇执行上线夹击和延误来保护这位天才,依靠轮转速度控制空位三分,拿侧翼球员担任实际护筐人。这是对机动性、活力、默契与年龄都有要求的防守策略。

​2023年的掘金走在了正确的引援轨道上,使他们交出了联盟中游的防守效率。但这是最佳配置吗?布朗、穆雷、波特都不够成为那个可以罩住持球人的领防者;小波特在进步,可尚难以回应对他协防任务的期待;阿隆·戈登很好,但不够高。而这套阵容已被证实有伤病隐患。

​约基奇立志于要成为蒂姆·邓肯,他不会变成杜兰特勒布朗那样的戒灵,甚至未必会主动对球队引援发表意见。那就要全盘接受球队的风险,尤其是在巨星频繁换队的今天。

​有一个利好,利拉德、保罗、库里、哈登......这些远射与出球俱佳的伟大挡拆手们正在死去。未来能和他相爱相杀的顶层球员,没准只有东契奇?



4.

​另一个可能阻碍他夺冠的指控或许同无私相关。

我们都知道22赛季的约基奇有多出色,在一支弱智球队里,他更好地规划出手分布,造到了更多罚球,并在季后赛大幅增加了面框一对一和背身单挑,于头两场比赛向冠军级防守支付代价后,场均34.7分15篮板6助攻,命中率高达65.6%,证明嗜血状态的自己不可能被防住。

​但约基奇讨厌如此。这种篮球不符合他的美学。

​“我不会像过去那样得分了。”这赛季的约基奇主动宣称,“穆雷能得到50分,戈登能得到20分、30分、40分,小波特一场就能命中七八个三分。我会向外界证明得分并非场上最重要的事,我有许多办法能影响比赛。”

​他当然能。

J博士在1977年提出过“顺流得分”的概念,用来描述顺着体系和战术走,观察比赛走势和防守漏洞,因地制宜地选取进攻方式的进攻手。喂养队友,寻找空位,面对收缩就远射惩罚,面对外扩就突破。

​这才是约基奇的美学。

​正如2020赛季,掘金0-2落后湖人,还没进化到完全体的约基奇首节即砍下11分。记者问他是否想早早打出侵略性,约基奇表示没有。

​“这只是碰巧发生了,只是见招拆招,对手给我什么我就做什么。”他说,“我只是自然而然地打比赛。”

我们都知道,半场无死角的得分手均有滥投的顽疾。科比、麦迪和安东尼,常常不管时间剩余、不管空位队友、不管是否还能再往里压两步地莫名出手一记长两分球。技术为他们带来了选择困难。但这种困境只属于得分手吗?

​我想起赛季初76人内部爆出的训练视频,里弗斯走到哈登耳边喋喋不休:“为什么传球呢?你得到了单挑机会,你却放弃了。”

​“因为恩比德在肘区要位了,我已经习惯于喂球。”哈登将双手摊开,“我要怎么既组织又得分呢?”

​这是决策者们常常需要面临的责备。它甚至“困扰”了勒布朗终生。

​即便他已经贵为常规赛季后赛双料得分王;即便他在季后赛的绝杀次数排名历史第一;即便他在16年总决赛抢七末节得到了全队18分里的11分;即便他在13年总决赛G6末节大逆转里11中7单节16分,并且投中了雷·阿伦之前的伟大三分。舆论仍在批评他,不把他纳入史上最佳得分手的讨论,认为他关键时刻没有杀手本能,认为是欧文和阿伦是他职业生涯的救主。这当然是鬼扯,可也是他咎由自取。

​“我不喜欢被标记为得分手。”勒布朗在即将受封历史得分王前夕说,“我总是为自己是传球为先的球员而骄傲,我能让全队都打得很舒服。”

传球至上,是勒布朗的本能。但我们普遍认为,他完全背弃本能,违逆比赛流向,面对凯尔特人砍下45分15篮板的“死亡之瞳”才是他生涯最重要的比赛_——上半场他只助攻两次,一回是在转移球时分给底角,一回是被夹击逼到边线后甩给查尔莫斯。

​勒布朗经历了这个基因改组的时刻,然后迈过去了。约基奇呢?

​他可以面对戴维斯和霍华德大杀特杀,也可以在2-3落后快船的首节里将舞台让给穆雷,去掩护、去手递手、去摘下篮板后推快攻,然后直到6分23秒,才在进攻时间仅余7秒时面对祖巴茨完成面框单挑。

​他总是情绪稳定(前提是不被侵犯),充满乐趣,自然而然,一场MVP争霸赛和一场出局边缘的生死战,或许在决策上和一月份面对黄蜂的无聊常规赛并无不同。

这绝对是个优点,但我们知道还有一个约基奇,穷凶极恶,面对鹈鹕末节和加时赛狂轰三十分。他像德克一样出手扭曲远射,像鲨鱼一样深入低位后小勾手,像大梦一样展现梦幻舞步,像自己一样使用肉弹战车运球一条龙。他有这些基因,他能做到。

​两个约基奇谁更强?

​你以为我要说后一个么?

​不,我不知道。

​我怎能知道?

​过去两个季后赛,掘金均毫无还手之力,没打过分区决赛,出局轮战绩1-7,连媒体意义里的关键时刻都没有。 相较于其他两连MVP,人们对他绝对算是宽容,一方面理解掘金的阵容,一方面基于他的低调。队友的伤病使他没有机会接受“高水平”、“关键战”的检验。

​这些比赛里,总有一些时刻他需要意识到这场比赛就是和其他比赛不一样,总有一些时刻他要认为穆雷与巴顿其实并无不同,总有一些时刻他需要变回2022年独木难支的约基奇——不管队友里有多少人有机会砍30分,今天我必须先拿40分。

​他总能切换开关吗?他会像哈登一样迷惑吗?他总能选对吗?

​他会不会在一场理应关键的比赛里,瞥见积极跑动的阿隆·戈登,就无法按捺冲动,疯狂地想要喂球呢?


5.

​勒布朗是个坏人,他隐瞒了自己的愤怒。在他当真缺席最佳得分手的辩论之后,他试图证明自己,斩获得分记录,然后告诉ESPN:

​“现在他们没有选择了吧。”

​这个说法十足NBA风味。

​在竞技体育里,任何觉得超级巨星“求胜欲”不足的说法都是谬论。没有人不想赢,没有人不兢兢业业,过度放大费城逆转掘金那场比赛的人,显然忘记了上赛季约基奇还在恩比德头上命中反超球。

​但绝大多数人对团队胜利的追求都混入了贪欲:

​“我才是最棒的。”

​“我比你们更强。”

​“我要证明我被你们低估了。”

​在竞技体育的历史里,这种贪欲被认为是一种健康。

​假如媒体认为约基奇不是得分手,配不上MVP,约基奇会说出那种“小心眼”台词吗?

​“我只想赶紧回塞尔维亚养马赶车。”约基奇在被淘汰后如是说。“

​约基奇兑现了我对他的所有期待。”巴顿在新闻发布会上侃侃而谈。

​还会有其他例子吗?一个两连MVP,无法动摇一个路人甲的更衣室地位?

​队友是否只是被他的球品感召团结在他周围,而他实际上履行老大的职责上有所缺位?

​“约基奇完全不关心社交媒体,他对这个没有兴趣。” 海兰德做客节目时谈到队友,“我只知道他喜欢马,他会在手机上看马看一整天。除此之外,大家不了解他的私人生活。”



6.

​2009年,比尔·西蒙斯出版了大名鼎鼎的《篮史通鉴》,书中讲到读者向他来信,认为可以用一个词来定义球员的生涯与执念。我喜欢这个文字游戏,并有自己的思考。

​乔丹是“征服”,勒布朗是“成就伟大”(以前我觉得是完美),拉塞尔是“胜利”,鲨鱼是“尊重”,那属于约基奇的词语将会是“fun”。

​只有Fun。

​“我最喜欢球队让世界大吃一惊。” 约基奇接受专访时说,“20年两次1:3逆转,让不相信掘金的人震惊,喜欢给世界带来噪声的感觉。”

​没有“他们都瞧不起我们”的受迫害妄想症,没有苦哈哈的攀登者叙事,乐子人,纯纯的乐子人。

​在所有万神殿和能够冲击万神殿的球员中,约基奇在踏入NBA时的起点最低,断层式的低。他没有”我生来就是为了成就什么”的压力(鲨鱼、贾巴尔、张伯伦、邓肯);展露顶级天赋的速度不快(乔丹);没有中二病(科比);家境不大富大贵,但也不是风餐露宿急需美国梦扬名(勒布朗、扬尼斯);也没有殴打美国队的经历(德克);篮球不是他的最爱(马才是)。来到NBA之后,身边人开玩笑说:

​“这下他不会放弃篮球了。因为娜塔莉娅在他身边”。

​那是他的妻子。约基奇曾因为要留下练球而和她分隔两地,意志消沉,一度想要“停下”。

​他本身球风就无私,又完完全全作为小弟长大。 名望、排名,开始和他并无干系。 我们能从故纸堆里翻出哈登留给妈妈的纸条,能找到扬尼斯先把工资寄回家结果没钱打车的酸涩,可我们能在约基奇身上看到什么?

​“我签约啦!”他向家人报喜,“现在我们可以买一匹自己的马了。”

​商业联盟是造神的联盟,我们习惯于给一件事,一场球,一个决策上价值,再从中造出最富戏剧性的故事线。 每个赢家一边在夜店扭屁股,在赌场撒钱,一边变成美德的化身,变成金光闪闪的神祇。​

​但少有人提到,约基奇身上天然就有种解构的气质。他有趣,却不像鲨鱼一样一边搞怪一边玩弄政治,他低调,却不像邓肯一样全然寡言。他只是无时无刻都在用冷幽默溶解着意义的大厦。

勒布朗在理发店里牛逼哄哄, 说:“11年不是我最大的失败,是我最大的成功。”那是他打算赋予自己“战胜心魔”的故事主轴。

​乔丹在沙发上眼圈泛红,大谈特谈自己如何为了提升队友变成恶魔,向冠军发起艰苦卓绝地冲刺,又如何不被世人理解。仿佛他享受的赞誉还不够多,他恶劣的性格不需要负担一半责任。

​约基奇人生中也有这个时刻。他在塞尔维亚打球,在一场巴萨球探亲自前来观看,能决定他职业生涯的比赛里变成了一坨粪便,教练声称这是“一个运动员最烂的表现。”

成为两连MVP的约基奇如何回顾这场比赛?

​——“那场比赛之后,教练想让我去死。但他不知道,我还打过更糟的比赛。”约基奇双手叉兜,“我不清楚,有时候就是特背,干啥都干不好。”

​他怎么谈训练?

​——“我讨厌训练,谁会喜欢训练啊?我不想成为职业球员,因为必须做出牺牲,与此同时我的朋友们都在聚会。” 太接地气,你连艾弗森式的争议都整不出来。

​他怎么谈饮食控制?

​——“已经在努力了,每天只喝两升可乐,我后来才知道减肥效果并不好。要是我早知道的话,我可能会喝得更多。”

​他怎么谈同为职业球员,影响自己的哥哥?

“他们走南闯北时总把我带在身边,他们糟糕的职业生涯对我极有教育意义。”

​我没办法拿约基奇讲故事,因为这个小说的主角不时打破第四面墙,向观众吐槽自己,全无维系传奇的自觉。


7.


​有关约基奇个人纪录片当中已有中文翻译的部分,似乎弥漫着一股怪异的氛围,那就是“正轨”。

​导演试图向我们展示,约基奇一路遇见的伯乐是如何让这位天才保持自律。 包括设计趣味3v3使他爱上训练,包括小心翼翼地控制体重又让他不要受伤,包括使他信任自己能在职业篮球中取得成功。

​但影片——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以极慢的节奏、零碎的叙事、不加修缮的镜头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约基奇的生活细节。而这些生活细节统统与篮球无关。前七分钟,约基奇和朋友闲聊;喂马;向我们谈蛋糕、意面、炖菜和传统鸡汤;告诉镜头第一匹马是他家人,而马儿喜欢吃西瓜、爆米花和特产零食。

​这种镜头语言反而构建出了绝佳的隐喻,使影片也游离在一种马上就要”脱轨”的氛围里。 它的艺术价值在第6分51秒达到了最高潮:

​在马圈前受访的约基奇听到了什么响动,或许是马儿在大便,或许是朋友说了什么,或许是有人踢响了一个盆子。约基奇迅速扭开头,无视镜头,观察出了什么事情。 而摄影师忠实地拍下了这个瞬间,并使它逃过了后期剪辑。


松弛、乐趣、一点点无厘头、篮球之外的丰富人生和“消解感”。

一切都兼容并包,所有可以用来描述约基奇的特质拉长、伸展,都在这个镜头里连接成一个绝对正圆。

​他热爱胜利,但被队友喜欢的执念,可能远胜过证明自己的欲望。 他并不痴狂于篮球,却也不像大卫·罗宾逊一样患得患失,总在思考“这样会对我的伟大生涯带来什么”。 他很纯粹,他打职业篮球,就是因为赛场能让他开心而已。

​观众是奇怪又刻薄的物种,包括我。我们埋怨影视剧里扁平的人物,喜欢因孙子出生而翩然起舞的唐太宗,偷窥清圣祖写给太子的碎碎念,对洪武帝与发妻的凡人互动充满好奇。只要有一点弧光,高度政治符号化的王侯将相都能充满魅力。

​我们热衷于将“神”变成“人”,但在“人”遭遇失败时,我们又开始责怪他为什么不是“神”。



8.

​这是社媒时代,是球员权力空前扩张的年代,老球迷们眼里的世界正在崩坏。

​无数血管横跨美利坚国土,从波士顿一路蔓延到洛杉矶海岸线。血管里循环着天赋细胞,无休无止地更新故事、交易和欲望。球员们快速合并、分离、重组,媒体结果论的咆哮如背景音般震动人间。无数人成为戒灵,无数人背弃誓言。奥布莱恩杯低空盘旋,如人造卫星般冷眼旁观。

​我们身为观众,也只能一边对某某报以不屑一顾的微笑,一边回头看着“自己孩子”,在论坛里发帖呼吁:

​“X哥!走吧!你不欠XX队什么了!”

​足见抱团非坏事,只恨肥水尽流外人田。

​约基奇需要冠军,在象征自己竞技水平的无数零前把“一”镶嵌,让球迷们对他抱以足以匹配实力的正眼。

约基奇需要会被电视台回放,能浓缩他生涯的伟大瞬间。比如在字母哥面前顺拐投篮,然后解说员声嘶力竭地喊出“约基奇对扬尼斯,一个投篮决定一个时代!”

​这赛季或许是历史最强掘金,所以杜兰特西奔凤凰城,掘金队记破防了。 假如约基奇无法做到,也不愿离开呢?假如丹佛人的蒂姆·邓肯,变成了丹佛人的卡尔·马龙呢?

​篮球依然美丽如初,比赛还能have fun。


一个思维游戏:假如用一个瞬间来概括球员的特质,你会怎么选?

​我会挑选背转身突破伊戈达拉然后跌倒,起来罚球的长镜头描述科比;用超远三分后的抖肩庆祝萃取库里;拿因为小乔丹不补篮而气急败坏的GIF拥抱保罗;再为勒布朗裱起一件丑得惊人的密恐格子红衬衫。(笑)

​​约基奇生涯才刚刚过半,谈论这个比较难,但我会选择下面这个。

​约基奇在场边接受采访,忽然打断记者。

“快看,快看他们,他们在接吻。”他看向大屏幕,“他们在享受生活。”

​你有其他想法?那我接受挑战。


欢迎关注公众号:安可的五维口袋


发布于甘肃阅读 78229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安可的五维口袋楼主

· 甘肃
memf_jc除了标题都棒极了
收起

原标题比较个人乐趣向,是“尼古拉-约基奇——他们正在接吻耶”,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发论坛用了踏实一点的Hhh

亮了(34)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