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与中国足球的结构性矛盾!
陈戌源倒掉了,随之倒台的还有中国足协的秘书长和常务副秘书长。秘书长是什么角色?你只要知道在袁伟民长期担任足协主席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所谓的足协掌门人王俊生、闫世铎、南勇其实都是以足协副主席、足协秘书长的身份开展工作,就知道秘书长这个职位的分量就行了。这意味着,中国足协又一届班子彻底垮台了。一切仿佛又回到了足球改革的原点。回望改革三十年,中国足协终究是辜负了中国足球。
人们老爱问,为什么谁来都搞不好中国足球?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很简单,但是解决起来太困难!为什么谁都搞不好中国足球?因为足球的发展有自身规律,而中国足协从宏观的认知到中观的运行模式再到微观的实践操作,统统都跟足球发展规律背道而驰,中国足协和中国足球,存在系统性结构性的矛盾。
第一,足球本身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载体,但中国足协把足球简单的看成一项竞技运动。要成为社会文化,必须搞普及;而竞技运动首要的目的是出成绩。这就是本质矛盾。足协的各任掌门人和中层干部越是努力工作,中国足球就越遭殃,因为认知上完全错误,所以再怎么敬业都是白搭。
足球有别于其他一切体育项目,它是世界上开展最为广泛、受众人数最多、拥趸最多的项目。本质上,足球和唱歌就没什么区别。大家想一想,唱歌是不是谁都能唱几句?这种草根性、社区性就是唱歌的生命源泉。喜欢唱的人多、喜欢听的人多,懂创作、唱的好的人才会多。足球是一个道理,足协首要任务是让这个国家有更多的人喜欢上足球,没事都去踢几脚,哪怕是瞎踢,也要尽可能行成全社会爱足球的社会氛围,少男少女围在一起,谈论的是足球,大爷大妈聚在一起,谈论的是足球,同事聚会时,家庭茶余饭后,谈论的还是足球,这就叫氛围,这就是群众基础。有了基础,才能聚沙成塔,就好比喜欢唱歌的人多,优秀歌手、优秀创作人才能人才辈出。
中国足协从来没有认为让足球成为社会文化的载体是自己的主责主业。中国足协从来都认为足球只是竞技运动,竞技运动就是要出成绩。所有的工作都围绕“成绩”展开。殊不知,越想出成绩,越出不了成绩。
第二,职业化足球是足球运动发展的中流砥柱。但是中国足协不知道怎样搞职业化。职业化足球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大市场、小政府”。什么意思?就是必须由市场主导而不能由管理部门主导。但是,中国恰恰是一个“强政府”的社会机制,不光是足球,在任何社会领域,政府力量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中国足协上至主席,下至普通工作人员,统统都是在这种强政府的社会机制下成长、发展起来的,完全没有把职业足球的主导权交给市场的运作经验。这就决定了,谁来,都不可能好好中国足球。
第三,在具体操作模式上,中国足协和足球发展规律背道而驰。其一,足协几乎完全受制于国家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世界上任何一个把足球搞好的国家,没有这样的。这也是国际足联章程不允许的。其二,足协把一切工作的重心摆在国字号球队上,这是急功近利,效果已经反复证明欲速则不达。
综上,中国足协和中国足球八字不合,不改变观念,谁来都搞不好中国足球。
登录火星
· 河北“必须由市场主导而不能由管理部门主导”,那行呀,先收支平衡吧,也别想着让国企接手了。
追风小花猫
· 广东必须“法律和教育”融入中国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