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文章,关于原神与互联网生态
为什么各大论坛里支持《原神》的很多都是老游戏玩家?提问者:据我观察,原神玩家各个年龄层都有,而以知乎NGA虎扑为首的支持原神为主的论坛可以看出能正常交流的成年人居多,甚至还有很多已经成家生子的老玩家,而各大论坛里反原神的群体则呈现出整体年龄偏低的现象。在大家以往的印象中,新事物的出现往往都是年轻人的接受度比较快,原神这种舆论上出现的年龄倒挂现象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作者:OBSERVER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4631993/answer/2334334912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何止是原神——先不说传统印象,题主能注意到这个现象就已经是很少见的切近本质了,这描述的表象背后其实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好到笔者的水平大概并不足以一时半会儿就能答好了它。故此笔者只放个简短暴论,当看个乐呵就好。
这个现象的根源实际本质上是一个时代差异问题,是老一代互联网——甚至其实可以把这个限定词去掉,直接换成国内社会——草莽时代的野蛮生长与百花齐放一路看过来的(用户)群体(或者最起码对草莽时代有所了解体会,赶了个末茬的用户群体)(笔者个人也是处于交界之间,好在早先还有混迹于各种互联网服务平台之间的经历,各种论坛软件啥的不算少看与用,尚还能勉强地归于此类)和新生代在互联网经济与资本已然成熟精巧(sophisticated)后的结构化环境下经历与成长出来的群体之间的(因为短短十来年的时间中周围的事物刚好从一般的发展变到了有质变的不同而导致的经历的不同进而又导致的)看法的差异(甚至一部分达到了观念的差异)。
由于先前这些相对可以称作互联网老一代的经历中见过蓬勃发展与乱象丛生的那个互联网生长时代,所以其中的大多数其实看得相当开,并且可以以一个经验非常老练的手法抓住什么是一个互联网产品的实的那部分,辨认出其斤两——按前一阵子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所谓“祛魅”,而且是一种非常高效的祛魅,甚至也许可能都具备了一些经验直觉;
而新一代互联网用户所面对的情景则是在他们入网时,这些互联网相关的产业也好、服务也好、产品也好,都已经是一个成熟的、高度结构化与模式化的东西了。新一代并不具有老一代那样的经历与观念形成的条件,一如中国的互联网老一代也较难想象他们的父母辈或祖一辈所经历的事物那样——不过这两者之间出现了介质层面的变化,而互联网老一代和新一代之间虽然在形式上看起来还都一样是互联网用户群体,但是在客观的环境经历与对互联网的产品、服务等等的看法上却已经有了质上的不同了;也无法抵挡——甚至实际上是较难认识到——已经变的如此充满了精巧的商业意图的互联网环境,反而更易变成一种只得方方面面都被牵着走的、实际上是一种广义上的被控制方面延伸的结果。(当然,其实面向老一代的东西里也有类似思路的东西,比如苹果全家桶hhhh当然这个国内情况就只有苹果值得讨论了,优势不普及而劣势很明显,成了个好例子。且确实也是市场情况不同,橘生淮南尔)
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反而新一代最终出现的倾向是趋于保守的。并且由于从有接触互联网开始就是受到各类事物与精巧设计的结构化冲刷,其在一些态度倾向上也是易于趋于盲从、混乱、或极端的,这很可能也多多少少是近几年能感受到的互联网环境变化的一小部分原因。
QQQ要减重
· 辽宁比如o[]这个词,经历过三年前节奏风暴的人,大多数至今也不会喜欢看到这个词)但很多新玩家,在入坑游戏前就已经被这些个玩意浸润完毕了,随口就是一句,只会当做有意思。一个模因浪潮和一个互联网商业包装盒,在这方面是类似的
道公子
· 广东像我们这种老东西,不喜欢只会默默离开罢了,没有必要,也没有兴趣去按这别人和自己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