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剧情哲学氵(希望是)]鸟为什么会飞
开始前还是叠个甲吧,个人太懒,这里只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懒得去翻书查阅资料,毕竟由于太懒原著也没读过几本,大概是自称哲学爱好者都亏欠的地步。要不是如各位所见,这段很短也比较容易理解,大概也不会发帖,个人最感动的33章都看完后懒得分析了,就当随便瞎聊聊吧。
鸟为什么能够飞翔——因为它能飞所以全文到此结束。鸟儿为什么能够飞翔这个问题其实从字面上是无解的,因为这本身只是对于事实的描述,我们可以用很多种角度来描述这个既定事实,比如剧情里这位哲人就用神明的天赐,说明一开始他的看法。可以说在这时,鸟儿为什么能够飞行,这句疑问本身是不成立的,此时,只有一句呈述——鸟能飞翔,此刻,问题尚未诞生。
鸟为什么能够飞翔?所以我们需要探清这个问题是如何诞生的,当然,这里谈的不是生物学意义上的问题,这要等几百年后人们认识到鸟骨空心开始,显然凯文也不是在问这种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哲人给出了明确的开端:人有能力去做,但是放弃者很多。
那么这个问题中的鸟,也不止是一只鸟了。倒不如说是一种规律从它作为一种能力到成为一种行迹,或者说这种规律从隐藏到显现,以下为了少打一个字,简称其为道。那么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哲人非要讨论鸟为什么能够飞翔了,因为不飞翔的鸟作为一种隐藏的道,就像一个不发芽的种子,对于人已经失去意义了,就像房间里的大象一样,如果什么手段都找不到这头大象,我们只能遗憾地宣布房间里有大象这条可能的道被彻底埋没了。所以我们需要讨论鸟为什么会飞,就是帮这条道从荒草中开辟出来,有如种子的萌发。
人意识到自己不同于动物,是因为否认。否认性在一些哲学家那里是人的自我中最强的力量,正是由于可以对动物本能否认和压抑,才使文明得以可能。但单纯的否定什么也带来不了,不过文明也不能靠简单的放弃否定,彻底回归动物本能实现。所以我们需要重新确立从“能够”到“想要”的关系,让“想要”得以替代“能够”重新发挥作用。所以说哲人描述里的第一支鸟儿,是没有翅膀的,正如刚刚否定了自己动物本能的人。对于已经看到了文明盛景的哲人,他当然知道,第一只鸟儿拥有的,是一颗“想要触摸天顶的,高贵如月的心”,这颗“心”代替了本能,成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道。
很明显,不同的人人有不同的“心”,他们的想法不同,习惯不同。甚至对于个人也是,心中不知多少念头思虑,甚至可做多心看。所以,一个人的长期做事中反映出来的稳定的东西,也就被称为性格了。这样的性格,常常和头脑中的想法思考无关甚至相悖,却能在社会中决定一个人的长期的发展,应为对于性格的定义和判断,本就是通过社会长期表现和评判形成的,所以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但这也是哲人分类中的凡人的”心“。
对于英雄的”心,哲人的定义是“践踏别人的理想”。如果把握了上一节中对于本能——“想要”的否定(亦同“想要即否定”)——“想要”的“心”这个过程,应该能看出来这里发生的同样的循环,“性格即命运”是一种生硬的,机械性的道,是完全失去活力的。至于“践踏他人的理想”,则是“想要”的否定这一环节的再生,它通过否认机械的道,再一次地将人作为一种自由的,自为的,也就是常说的自我,哲学意义上所谓“主体”,彰显出来。所以“践踏他人的理想”被称为唯一的理想,因为凡人所拥有的,只是一种秩序而非理想。
不过毫无疑问,正如单纯的对动物本能的否定是没法建设文明的。否定性之所以被一些哲学家认为是人的自我中最强硬的部分,因为它能打破被认为理所应当的事物,创造出带有可能性的局面。但否定本身只能带来可能和机遇,之后的道,只有沿着走下去,才能真正来到世上。否定本身不足以带来新的道,它带来的,只是带来新的道的可能,好比只带来了选择题本身。
但这中相似之中有个不同,真正生硬的机械的,只有动物本能,虽然我们也能看到动物做出超乎其本能的事,但我们这时候往往以待人的方式称颂,比如乌鸦反哺,动物护崽等。但以目前的认识而言,仍然能用动物本能概括。但这节中对应的“性格确定命运”所发生的社会,却已经是被人的“心”所建构出来的东西了。这里好比一个正常运转的好学校,出了一些不满的学生,但这种对于学校的抗拒并不是学校本身死板僵硬,而是学生调皮捣蛋罢了。这些捣蛋鬼学生也是“践踏他人理想”的英雄中的一种,但显然,这种英雄多了,世界会变得多么糟糕。
凯文说自己(我有一个朋友系列)的理想只是跟随别人的,借用了别人卓越的头脑,和值得跟随的心。这乍看上去只是一种对现状全盘接受的凡人,但为了理想,它必须成为另一种英雄,也就是守护目前某种秩序的英雄,为了防止捣蛋鬼的破坏,正如哲人所言,世界运转的规则,就是他们维系的。但哲人在这里直接给出了这类英雄的理想,“希望自己的理想遭到践踏”,虽然没有给出论述,却已经像“42”一样先给出了答案。
但如果维系本身成为绝对正确,前进就不再发生,文明也就无从发展。这种维系最后等待的必然是超越,也就是“希望自己的理想被践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件容易的事,仍然以上面的学校为例,维持学校秩序的老师希望的反对声音,是能够指出不足的,而不是捣蛋鬼的,但他必需要坚持当前学校规章所代表的理念,只有在将这种理念,或者说,道,走到极致或者说尽头时,指出不足的声音才是真正宝贵的,因为这种“践踏”才能打开更好的秩序局面。
当然,凯文这里的回答是必须,面对白垩纪的终焉——陨石时,只有会飞的鸟才能生存下去。哲人评价这种想法只看重结局,结局是一切的试金石,胜利即是公理。但正如结局二字所展示的那样,不过是一局了结罢了,其中的胜利只是暂时的,只要人还在局中,有些事情就早已被规定好了,道本身就会有局限。而能突破这种局限的,只有真正的超越。
这种超越需要“践踏他人的理想”,将一种道否认,告诉道上的行人,此处已是这条道的尽头,想再往前,就要越过这条道的尽头,进入下一条道。当然,并不是所有超越都能成功,正如坠落的伊卡洛斯,但是这种坠落,已经揭示了某种超越性自身的存在,向我们揭开了目前我们能触及的极限,也是目前所不能做到的事,但正因有人尝试过了,才知道我们可以去做,只是尚且不能。他给后人指出了方向。
啊。。。。。第一次写这种东西,大概10点多开始,本以为很快就能写好,结果拖到了晚上2点多才写好,才知道脑子里以为成熟的东西写出来要花多大的功夫,全文尽量想写的通俗点,由新剧情文本出发,讲明白一些事,少直接运被其他哲学家思考后给出的结论,因为具体得出结论的论述我也不熟。但感觉写下来也可能不太好理解,从专业角度看也有不足之处。。但懒得改了,所以如果您看完了这玩意,无论感受如何糟糕,个人(一种自称)都真的很荣幸,就是这样。
盛榕里
· 广东半夜看到大佬插个眼等着看大家讨论
乱舞霜天
· 新泽西写的真好,这么长我竟然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