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人有趣事,看东林党人是如何维护大地主大商人利益的。

avatar
关注

晚明党争,东林误国,东林党代言维护江南士绅利益,反对收商税,反对触犯江南士绅地主利益,明亡于东林。这大概是现在互联网历史很主流的观点。

但是观点归观点,看历史不能只有观点,观点应该建立在靠谱的历史细节之上。那么,东林党人怎么维护江南商人和大地主的利益,怎么将明朝拖入死亡漩涡,我希望能用精致的显微镜,而不是聚焦不准的放大镜去看。

于是,我发现了这么几个有趣的东林党人,有趣人,和有趣事。


1,均田均役朱国祯

朱国祯(1558--1632) ,明乌程南浔人。字文宇,号平涵,又号叫庵居士、守愚子。明万历十六年举人,十七年进士,累官国子监祭酒,右春坊等职,谢病不出。天启元年提升礼部右侍郎,中途请告归,未上任。天启三年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改文渊阁大学士,累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四年(1624)春晋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总裁《国史实录》,不久加少傅兼太子太保。时魏忠贤窃权,朱国祯为叶向高首辅助手,向高去职,由韩爌继之;韩爌又罢官,朱国祯任首辅。旋为魏党李蕃所劾,朱国祯连上三疏,引疾归里。崇祯五年卒,终年76岁。

朱国祯算是明朝天启年间最后一个东林内阁首辅,湖州朱国祯被昆山顾秉谦替代,算是完成了阉党替代东林一党独大的分界线。虽然作为东林人,他在朝时算是温和派,而不像邹元标赵南星那么壮怀激烈。他的去职,魏忠贤这么评价了一句话:“此老亦邪人,但不作恶,可令善去。”

朱国祯留下最重要的著作,是个人文集《涌幢小品》,共三十二卷,始撰於万历三十七年(1609)春。天启元年(1621)冬完稿。

《涌幢小品》记载明朝掌故﹐大而朝章典制﹑政治经济﹑徭役﹑仓储备荒﹑清军勾补﹑遵化冶炼技术﹐小至社会风俗﹑人物传记。其中有关明代中叶戴冠﹑王守仁﹑沈周﹑吴昂等人的琐闻逸事﹐叙述相当生动﹔对于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隆庆﹑万历以来的农民起义﹑兵变及王朝佐﹑葛贤等领导市民抗税(见城市民变)等史事﹐叙述颇具条理。作者熟悉明代之事﹐所记多质实可信。


然而他的个人履历,最吸引人的,不是在天启党争年代当尚书当内阁首辅的经历。而是从国子监祭酒任上谢病不出,到天启初年复出升侍郎,中间乡居南浔的经历。十七世纪初期这段时间,朱国祯做了极其重要的一件事,值得现代历史学者认真研究。

明末社会沉疴,一大弊病就是税赋不均,尤其是士绅优免。优免本是制度,一切有规则定例。但是到了晚明被极度滥用,官宦士绅凭借财富权势,不断扩展自己的优免,逃避税赋。手段如逋赋花分诡寄投献,五花八门。士绅极度优免的后果,就是朝廷收入锐减,而税赋都重压在没有权势的草根平民身上。

本身作为南浔的大地主,朱国祯很清楚这一社会沉疴毒瘤。于是,在他乡居南浔期间,主导了一场声势不小的均田均赋运动。


《涌幢小品》记叙了他在嘉兴、湖州推行的改革,以及所遭到的强烈抵制。朱国祯因撰写提倡“均田”的揭帖,得罪当地大族。据说,当苏松巡按巡视秀水县时,当地百姓都聚集于官河两岸,贴出“均田便民”的字样,苏松巡按遂要求当地士绅在学宫聚集讨论,致使人多拥挤到要从泮水桥上坠落的程度,

朱国祯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均田,进而均派士绅与平民的徭役。“当此势穷理极之时,大奋便民除害之断,力主均田,为民造命,参酌优免以重儒绅,均派余田以恤编户,直下宪牌责以如式,弗以批发了事,弗以异议动揺,弗以已成惮改。”另一方面,则是在里甲制的框架内尽可能固定化每一个里甲的徭役负担。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固定每一里甲所登记的田地数量。

朱国祯向浙江巡抚刘元震、按察使马从聘具呈了“均田均役以救民命”的揭帖,提出“参酌优免,以重儒绅,均派余田,以恤编 户”,朱国祯的建议得到马从聘的赞同,更受到当地中小地主和贫困下户的拥护。当马从聘自嘉兴至湖州时,百姓欢迎,大刻“均田便民”四字粘于道旁,百余里内遍贴此四字。(马从聘河北真定人,致仕后,率家人协助知县抵抗入关清军而殉国)。

他的主张也得到了一些地方官员的积极支持和积极尝试,朱国祯先后获得乌程县令曾绍芳、曾国祯的采纳,实施的结果,“单赤者尽除,负重者减等,缙绅优而不漏,阛阓摘而不惊”,“大小并安,公私倶妥”。均田均役法后来推广到湖州全府和嘉兴、苏州、松江、常州等地。天启《海盐县图经》所记载的乔拱璧改革就是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当时海盐县设立了贴银贴役、品搭徭役、编制官图官甲、市户派役、税粮官解、自封投柜等制度。

同时期的常州知府欧阳东凤、天启元年的嘉兴知县蒋允仪,都曾响应朱国祯的倡议,在辖境内实行役法改革,也均得到了百姓的拥护。欧阳东凤主导了东林在常州的主阵地龙城书院,算得上东林元老,蒋允仪也名列东林点将录。


朱国祯的均田均税政策主张,理所当然被豪门官宦士绅坚决反对大力攻击。当地大族子弟则纠集起来要去焚烧朱国祯在南浔的家。

从嘉靖后期到万历初期,江南一些极有影响力的士绅反对均田或均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徐阶反对松江推行均田,其理由是: 一县之内各地的农业条件不同,不能划一科则。此外,何良浚、徐宗鲁等人也都持类似的议论。(徐阶、何良浚、徐宗鲁都是松江府的大官宦)。


朱国祯不畏强悍,“不以人之汹汹也而易其节”,20年间一直坚持均田主张,并请求亲身服役,以作表率,以纾百姓偏累之苦。“

另外一位东林大佬丁元荐,为了支持朱国祯的均田均税政策,从自己的田地资产开始尝试表率。“先自计田占役与编户等,哗者口塞”。东林元老高攀龙致信赞扬道:年丈以地方役事,冒群讥众讪,毅然为小民造命,此大丈夫所为。……居庙堂之

上无事不为,吾君处江湖之远随事必为吾民,此士大夫实事也。”


但是,朱国祯的均田均役,以及江南地方官员的主动尝试,并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视和支持。随着东林垮台,阉党掌权,随着魏忠贤阉党不断的讨好士绅官宦豪族,也就渐渐无疾而终了。继续这项有价值尝试的,是康熙。


参考:赵思渊|土地市场与赋役制度的协同演化: 清初江南均田均役再讨论


2,商税送命何士晋

何士晋,字武莪,宜兴人。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天启二年(1622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广西,四年升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兼巡抚广东。次年(1623年)四月,宦官魏忠贤专断国政,大兴党狱,陷害忠良,何士晋遭诬陷被革职,不久愤郁而卒。

宜兴人何士晋具有明确的东林立场,在万历党争年代,他作为科道言官给事中,在争国本过程中,无论是三王并封、梃击案、反郑贵妃,都以东林立场一贯与万历作对。明史记载“帝大怒,欲罪之,念事已有迹,恐益致人言。而吏部先以士晋为东林党,拟出为浙江佥事,候命三年未下。至是,帝急简部疏,命如前拟。吏部言阙官已补,请改命。帝不许,命调前补者。吏部又以士晋积资已深,秩当参议。帝怒,切责尚书,夺郎中以下俸。士晋之官四年,移广西参议”。

被万历深恶痛绝,远远的赶去了广西。


但是,在天启年间,广西巡抚两广总督任上,他干了一件大事,触犯了九千岁,因此而送了命。

都说明亡于三饷,那个时候还没有练饷剿饷,只有征辽而产生的辽饷,属于田亩加排。灾害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辽饷成为压垮农民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面对沉重的辽饷加派,何士晋在两广怎么办?何士晋说,朝廷不就要这份银子吗?我不向农民收,我有另外的办法。他的方案“一曰查捐公费俸赎,一曰裁革冗役工食,一曰议榷墟场杂税、增设关厂额税。”也就是说,节约开支,以及增加商税。


天启四年十二月,何士晋题为“粤东加派难堪,查处各项银二十三万一千一百七十八两,足抵天启五年加派,续于天启五年五月题为遵旨议抵粤东辽饷等事,据各道府州县详册报到,按册覆查,逐项推敲,可着留,不可者削,多者衰,寡者益,通计正抵、借抵堪足五、六两年之额,而七年以后只有正抵银一十三万余两,岁可为常。”

“近抚臣何士晋又搜括各项,以抵通省加派者,五年至七年方议派徵,但穷积疲之地,川黔震邻之时,而又加以饥馑荐臻之岁銖两委难措办,士晋原疏有所谓正抵,有所谓借抵。正抵可岁以为甞,借抵恐后来难继,宜令良有司率繇正抵之旧章,而又加意于借抵之新法,是在该抚按申饬而力行之者也,上是之。”

广西辽饷每年60900余两,,何士晋抵兑了天启3、4、5、6、7,总计五年的辽饷,共计银30余万,被毕自严称为“民间竟不知有加派之苦”。

因为何士晋的腾挪,农民竟然根本就不知道有辽饷加派这回事。


于是,何士晋的所作所为,因为了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极大愤慨,纷纷群起弹劾攻击。

天启五年四月十七

工科给事中虞廷陛言:两广总督何士晋轻请榷税以抵加派,合属骚然,况党护王之宷,挑衅宫闱,躐跻崇膴,若何处分,统乞敕下施行。

得旨:枢辅已出视事,战守机宜自能料理。黔事责成督抚,须合力协捣,以收荡平。何士晋挑衅宫闱,增税扰民,著革职为民,追夺诰命。

因为收商税不收农民辽饷,何士晋丢官罢职。但是,这还没完,九千岁是不会放过他的。罢官一年多以后,继续弹劾攻击。

天启六年十月,阉党梁梦环再次弹劾何士晋:

殿工告竣,繇厂臣操贞勤而无二,虑竭股肱以事一,一人能任人而功倍樽节而用舒,遂使卜宅之烈重光,子来之謨丕著。又逆奴狡獪百出,每用间谍细作以窥我,如武长春辈实繁有徒向,幸厂臣也,见机未萌,严行缉捕,奴始不获售其诈,数年以来不敢南牧,意怏怏以死,皆厂臣发奸禁乱之力,并劾原任两广总督何士晋、太常寺少卿程注、吏科给事中沉惟柄为门户渠魁,日图翻局。注与赵南星密好,凡官员升迁皆其居间,赃私狼籍,可以万计。惟炳党邪害正,卖友沽名,人人切齿。士晋在粤东时适有折澚城之议,吓受揽头澚夷,计赃不下三、四十万。又虚张免加派之羙名,实借抽税以媒利。至神棍纵横,民不聊生,汹汹之状,几成大变。

得旨:据奏,厂臣忠贞劳瘁,克襄大典,沉几先虑,潜消乱萌,功绩茂著,朕所鉴知。何士晋久依门户,居官贪黷,程注附权居间,赃私狼籍,俱著彼处抚按照厚参数目提问追赃,解助大工。沉惟炳党邪害正,卖友沽名,著削了籍为民,追夺诰命。程良筹系程注之子,著吏部除名,永不叙用。

罢官还有退休官员身份,而这次是削籍为民永不叙用,追夺诰命,追夺财产解助大工(修三大殿)。

于是,何士晋终于郁郁而终。但是抄家却抄不出几个钱,才几百两银子就倾家荡产了。

“士晋愤郁而卒。有司征赃急,家人但输数百金,产已罄。会庄烈帝立,获免,复官赐恤。”


而他实施的商税政策,天启七年二月,朝廷最终判决:

“得旨据奏,粤中摉括抵饷,其实摊派杂税,抽扣兵饷,那移赋额,种种累害。及太平厂税额外加派,商人困苦情毙,昭然甚悉着,即与改归田亩,照地徵输,以抵辽饷,俟辽事平日另议。”

彻底废除了何士晋的商税政策。何士晋死了,这就是在九千岁眼皮之下,敢收商税的下场。


何士晋还有一件趣事,在他两广任上,他威胁租界澳门的葡萄牙人,通过谈判,将每年的租金从一万多两提高道两万多两,威逼利诱,葡萄牙人不敢不从。但是谈判虽然谈妥了,因为何士晋被罢职,这事也就无人再提,租金也就维持原样。

威胁葡萄牙人,这也触怒的九千岁的阉党,敢冒犯洋人老朋友,照样被弹劾。

天启六年十月,阉党梁梦环弹劾何士晋“士晋在粤东时,适有折澳城之议,吓受揽头澳夷,计赃不下三四十万(折澳城指何士晋要求澳门葡人拆除兴建城堡,并提高澳门地租),又虚张免加派之羙名,实借抽税以媒利,至神棍纵横,民不聊生,汹汹之状几成大变”


写帖子挺累,东林党这种趣人趣事很多,等我有空,再整理汪应蛟,何乔元,还有屯田的左光斗,在北方推广水利的郑三俊,等等等等。

发布于海南阅读 20065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Rotk都知道ban猛犸

· 陕西

目前我见过的所有无脑贬低东林党称赞魏忠贤的键盘侠,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拿出来任何一条明史学家的论著支撑自己的观点,全靠地摊文和自我意淫。

亮了(183)
查看回复(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唐古拉07楼主

· 海南
ELLESCLUB又来黑东林了。晓不晓得那时候我们江南的地大部分让明朝朱皇帝家占了。江南人大部分成了长工。这才是大地主大商人。朱家皇帝占了江南的地,自己享用,还不忘记把成都山东的分给亲戚。这才是大地主大商人。朱家交税了?收起

大哥,我哪儿黑了?您看帖子了吗?

亮了(64)
查看回复(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