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日本女权主义是怎么衰落的?对我国有什么启示?
文章转载自:B站 卢诗翰 作者:卢诗翰卢诗涵
脱钩躺平的日本
很多人都听过日本性别对立和男性全体躺平女权崩盘的结局,但这个描述其实不太准确,更没有说清背后社会经济层面的原因。
日本的性别对立,要从三十年前的平成时代说起。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日本韩国女性地位那么低,却没有女权运动呢?
答案是“有过”
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在泡沫破裂前有一轮蓬勃发展期

伴随着经济收入,就业环境等的全方位提升,日本女权思潮也十分高涨。高涨到什么地步呢?当时的日本女性说法是,一个女性应该有四个男朋友,跑腿男,买单男,礼物男,以及,本命。当时请女性吃饭,都得是5万日元以上的高级餐厅,还要去高级酒店,送昂贵的珠宝首饰。
我是新时代独立优秀的女性,你要追我当然要拿出诚意来。甚至诞生了一个专有名词称呼这种现象— — 恋爱资本主义。
之后,伴随着经济发展,又进一步发展成“平成新女性”。
平成新女性,相比恋爱资本主义的区别是,连恋爱都不要了。
平成新女性的主张是,不结婚,不要理会男人。我们女性很美好,要互相帮助,男人则都是”臭男人“,我们女性要追求”自由“,鼓励女性结婚?那是男人的阴谋,要通过婚姻压榨我们女性。
简单来说,你可以把恋爱资本主义理解为要彩礼的那波女权。
平成新女性理解为反彩礼,强调社会层面职场权益的那波女权。
不过尽管有分歧,但大体还是一致的,共同谴责任何案件里的男犯罪者,共同反对性骚扰,反对职场歧视。
看起来,平成新女性这个发展不是很好吗?
但问题在于,慢慢的,日本女权开始出现了扩大化,或者说,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有了优越感后,往往会走向歧视和对立。
我是高贵的平成新女性,你是普通日本男人,你哪来的资格和我站在一起?
男的只要跟女性有一丝身体接触,那就是强奸猥亵各种罪名扣上, 在地铁上只要男的因为任何原因碰了下女的,都会被骂为痴汉,领导发邮件给女下属,那就是职场性骚扰。甚至办公室同事你看我一眼,我都可以理解为你对我心怀不轨。
无形中,日本女权开始拐到变着法子骂男性,所有男性都是QJ犯这个歪路子上来。或者说,相比之前学术化思辨化的女权思潮,这种直接破口大骂男性的声音,更容易传播也更容易被所有人理解。— — 谁的天国入场券便宜,谁就能拥有更多的信众。
各种扩大化,乃至污蔑案,也都是当时舆论日常。这也是为什么女性专用车厢这个发明居然不是先出现在中东等国家而首先出现在日本,当时认为直接物理的隔离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都物理隔绝开了,女性不用担心痴汉,男的也不用担心社死了,就问你是不是完美?
但问题在于,泡沫年代结束了,失去的20年来到了。很多文章介绍到这里就会给出结论,日本男性躺平,女权诉求失去了买单人后直接崩塌。
但其实社会思潮的变迁不是这么简单的,社会现象的背后,本质还是经济和行业的变迁。日本女权的发展,其实本质是日本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化红利,当时的日本公司愿意付出高溢价。男大学生直接毕业给高薪,女大学生毕业也给高薪。女性脱离过去的生产环境进入大都市,并且获得了经济上的完全自由后,自然会开始对过去传统中可能束缚女性的部分开火。我一个人靠着工资就能在东京生活,享受过了东京的现代化生活和各种丰富的娱乐,你让我回老家结婚?过过去那种生活,遵守过去的规则,怎么可能呢?凭什么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变更带动思潮变化。
事实上,不止女性,当时日本年轻男性也会向过去传统开火,御宅族等也是这个时期出现的。用现在的话来说,当时日本的年轻男性女性,一起痛斥传统,痛斥原生家庭,开贴怒骂“父母皆祸害”(是不是觉得过于相似?)
为什么女性话语权更强呢?因为男大学生刚好是恋爱结婚的年纪,有大量消费堆在女生身上,叠加下来就是,当时年轻女性的消费能力购买力高的可怕,这是四个钱包传说的来源。强大的购买力必然会带动话语权。时尚杂志的金主都是奢侈品,其主要购买群体又基本是年轻女性,时尚杂志自然是变着花样夸女性。
所以,很多人说女权性别对立等是国外势力推波助澜,怎么说呢?
只有清晰认识到问题本质才能找到答案。
外因当然有,但思潮的土壤也客观存在。女权在城市化大潮中,是新一代都市人群里喊的声音最响的那个,她一度是对抗传统束缚的急先锋。年轻女性年轻男性在反对上代催婚反对传统陋习等方面都是和女权有共同利益诉求的,这才是早年女权得到很多人支持的原因。
道德上的支持是很脆弱很表面的,建立在共同利益诉求上的联合才是最真实的。
理解了这个你才能彻底明白,为什么失去的20年会结束日本女权的思潮,因为经济大环境变化了。泡沫时代日本企业能给出海量的天价offer,可伴随着泡沫破裂,进入崩盘时代,各种企业自己都要担心破产生存的问题,哪里还敢放开招人?
1991年,日本企业求人数和最终录取数比例是2.86(日本的求人数可理解为我们的offer,发出的签约意向书)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一毕业,有2.86家公司岗位在等着。
而2000年,这个数据跌倒了0.99,也就是说,必然有1%的会失业找不到工作。
考虑到头部人才往往会一个人收获多家公司offer,实际失业人数,你大致就能感受到了。

同时,日本企业也迎来了末路。90年前后,当时世界500强榜单上有150家日本企业,而到了2015年,只有54家日企登上了该榜单。

经济停滞,企业倒闭,公司裁员,岗位减少,总结起来就是,蛋糕不够分了,蛋糕不够分,自然就会引发全员的内卷,此时什么吃相政治正确都失去了意义,职场变成了物竞天择的大逃杀。
在全员内卷的大逃杀中,日本女性是第一个出局的。
抛开政治正确,任何一个人都要明白,践踏环境下,没有规则约束,男性不结婚不恋爱不要命的卷起来,女性其实是很难卷过的。所以我不止一次说过,如果你真心要维护女性就业,那么要做的不是口上说说,而是必须要旗帜鲜明的反对996,因为如果一个公司把工作强度拉满,一个月一天假都不放,你要明白他实际上在驱逐哪个群体。
此外,很多人说日本女性就业率低是源自日本的大男子主义,逼迫女性回归家庭,这个认知也是是浅层的,核心本质是经济下行连带引发的内卷大战,大量女性被卷出局,这才让家庭主妇的传统抬头了。
有调查结果显示,「婚后希望妻子成为家庭主妇」的男性在各年龄段中都不超过16%,更多是不希望妻子成为家庭主妇,过半的人选择了「尊重妻子的决定」。简单来说,日子苦了,什么传统什么主义都是假的,双职工赚钱不香吗?你真觉得日本男性算不来这账?
传统在吃饭面前,是没有什么说服力的。

但当年泡沫的崩塌远超想象,女性出局后,蛋糕还是不够分。
于是,男性中不那么卷的部分也出局,这才是大家熟悉的躺平族群体。
总结就是,蛋糕急速缩小,除了一小部分卷王,剩下的全体出局。这个时代变化,才是日本女权总崩塌的原因。
年轻男性里躺平的那部分,心气崩盘,没有资源,也没有积极性去追求女性了。
“结婚是压榨女性?我太同意了,所以为了不压榨女性,我选择不结婚”
至于职场歧视?好,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我不上班不恋爱不结婚不上班,躺家里咸鱼,米娜桑,你说什么就是什么。
日本女权在极端化后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她们放弃了初始的提升女性自我这个主旨,转而开始向男性开炮,希望男性让渡利益,所以几乎所有的诉求都是建立在男性合作上的,我认为你应该尊重女性,我认为你要学会共情,我认为一个正常男人要提升自我要学会送礼物
(你没看错,当年日本女性提的要求就是这几个)
而躺平族给出的答案是“不不不,我不是正常男性,我就是废物,OK,骂完了我能回去躺着了吗?”面对一个彻彻底底摆烂,连自己人生都躺平的对手,你会发现什么说辞都失去效果了。
那么,卷赢的那部分男性呢?他们总不会也摆烂吧?
他们则表示,不不不,我也不是正常男性,我卷了十八年才终于坐在东京银座的楼顶喝咖啡,你给我提要求?麻烦认清一下状况呀,现在有资格提要求的是我啊,过,下一个。
2016年明治安田生活福祉研究所的调查问卷显示,希望结婚的男性只占38.7%,妇女则占59%。男性大量躺平,不躺的男性数量稀少,女性在职场上被一轮内卷后,发现在婚恋市场上供求关系也倒挂了。
最终,日本女性的结婚要求从当年高收入高学历高个子的三高,变成了今天大家看到的有工作不家暴就行。
这个现象其实在国内有高度类似的苗头,比如,北京。

但男性这边只是外因,更重要的是女性基本盘的崩塌。
之前说过,日本女权的基础是进入大都市,并拥有经济自由的新都市女性阶层,这曾经是一个有共同诉求的群体。
但经济下行后,这个群体在事实上被撕裂了。
一部分女性必须要和男方结成家庭对抗经济风险了,自然不可能再去支持女权的声音。
尤其是反对结婚的“平成新女性”这部分。
我不想回老家,我需要和丈夫一起省吃俭用对抗东京的高物价高房租了,你还在结婚就是不好,主义能当饭吃吗?
经济上行期,大家很难认识到阶级矛盾问题,此时当然是你好我好姐妹好,可一旦拐点出现,沉重的现实面前,大家立马意识到“姐妹们”并不是同一个阶级。

另一方面,一部分年轻女性开始更加极端化仇视男性,认为女权不够激进她们是学生时代经历了高速发展的一代人,从小接触到的认知都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高薪岗位随便挑选,在毕业时期突然遭遇拐点,原本的期望值瞬间崩塌,社会居然如此残酷,很多人就此把原因归结为男性社会的压迫,“不是我卷不过别人,而是男性社会的压迫”。
那么,经历残酷大逃杀,在职场上活下来的女性呢?作为中流砥柱她们总要扛起日本女权的旗帜吧?
答案是恰恰相反,她们更旗帜鲜明的反对女权。
为什么?因为她们发现,女权思潮,其实增高了自己的职场成本,之前的扩大化时代里,很多公司的态度是走了极端一刀切的
“是是是,我完全赞成大家说的,上司给女下属单独发邮件,就是性骚扰,以后各位都不要给女下属单独发邮件了”
扩大化时代,你不这么极端,就会被攻击,但这其实是增加了女性职员的沟通成本信任危机的。崩盘时代,这点差异可能就会成为被裁员的原因。
所以这时很多职场女性的诉求就是,反对女权,反对任何把自己和男性区分开,对自己特殊化的声音。我明明能正大光明赢下比赛,为什么要去节外生枝?
这一批女性的思潮,又回到了香奈儿时代的女性思路,从强调女性权益方向,变成了强调男女平等。男人能穿裤子干活,我也能穿裤子干活,我坚决反对设置什么女性专用车厢或者对我特殊对待的举措,这是把我当成弱者。
但此时踩刹车已经太晚,女性职场成本高的认知已经被建立,大量女性从职场被驱逐,或者只能担当最低端的临时工派遣工。
所以,一切社会思潮,本质还是经济的映射。任何主义,最后都得给出物质的答案。
日本男性脱钩的脱钩躺平的躺平,要么挣脱婚恋枷锁后变成究极精致利己主义者。
日本女性发现跟着女权热热闹闹折腾了半天,合着既没争取到实际生产力,也没提升就业竞争力,唯一就是带着大家骂男性,但骂了这么多年,对方不但没改,要么躺平要么对立,自己在职场和婚恋上却实实在在受损了,我为什么还跟着你啊?
曾经轰轰烈烈的日本女权至此消散。

有人是这么评价日本女权的,其实日本女权是成功的,只是笑到最后的不是女性,而是吸收了女权思路的那群男性。
女权的思潮打破了婚姻和传统的枷锁,一部分男性也大大收益,并很快学到了其思路精髓,不结婚不负责,所有时间精力金钱全部投资自己包装自己,成为了比女权还要女权的“独立女性”,但他又拥有男性的奋斗逼和耐操属性,堪称究极无敌精致利己主义者,成为了这场大逃杀中笑到最后的人。
钓鱼遛狗亲自然
· 四川女权思潮,其实增高了女性的职场成本,之前的扩大化时代里,很多公司的态度是走了极端一刀切的。。这一点太正确不过了,完全符合我的观点:女拳最终祸害的就是最普通的女性。所以张雨绮之流就是在给普通女性挖坑,准备把普通女性活埋了。而且这也符合我的行为逻辑,我看了太多所谓的公车骚扰事件,自己本人多次乘车也遇到了“没有骨头”、“主动往咱身上贴”的女人,我当然害怕被误解甚至被陷害,所以我极度厌恶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换个角度说,如果我在职场遇到类似的情况,我要么自己找个没女性参与的工作,要么自己掌握了权柄把女职员都给踢走。
归去来的少年
· 上海但是不能以为一切都可以坐等,郭楠有没有日楠的决心?这个等反噬的过程中会有多少郭楠成为炮灰, 多少男童要直面女拳屠刀?觉醒是需要很多人一起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