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赛事体系是不是已经不适合LOL的现状了,甚至有点影响到LOL电竞的发展了
lol目前的赛事体系并没有很好的激发出lol的商业价值,全年赛历,大部分时间都是低关注度的常规赛,后排队伍一年只能打不到20周比赛。
lol目前的联赛体系,将小赛区战队困在鱼塘菜鸡互啄,只会越来越菜。
和同门的 valorant 相比,valorant 规划的赛制,一年三次国际赛事,两个大师赛+冠军赛,而且 valorant 的洲际联赛其实也是国际赛事,向联赛下属的数个国际联赛开放了四个升降级席位。
和 CSGO 相比,去年 CSGO 全年有11个 S 级赛事,其中包括两个 major。
个人认为目前的国际赛事体系有如下问题:
1、定位重叠,MSI在官方赛事体系中,面对S赛,简直一无是处,要奖金没奖金,要皮肤没皮肤;拳头还不能给MSI安排皮肤,不然会影响S赛的定位和影响力。
2、赛区交流少,所有联赛大部分时间都在联赛内闭门造车,强度低的联赛不仅没啥商业价值,还把战队困在联赛内菜鸡互啄。
3、LOL 联赛没有地域情感,国际赛事带来的地区、国际方面的情感联系能更大的激发赛事观众的热情。
联赛失去吸引力
LOL各大联赛没有地域、城市的情感联系,常规赛吸引力低,卖不出去票。
一年两次联赛,特别是冗长的常规赛,让观众疲惫。
还有各个联赛自己的问题:
1:LCS和其他外卡赛区,赛区内强度低,只能在赛区内菜鸡互啄,一般都是越啄越菜。赛区观众也知道是菜鸡互啄,观看兴趣也会下降。
2:LPL这种,赛区内战队太多,摆烂战队也太多,常规赛打的大部分比赛都是没什么质量,也容易变菜。
3:LEC,和欧洲地区联赛冲突了,一直在柏林打,战队差不多都失去地区属性了。(题外话:LEC其实可以效仿 valorant 的联赛,向 EMEA 大师赛开放几个升降级席位)
拳头抠门
1、比赛奖金确实太低了,不太够看。
2、联赛举办规格太低了,全球所有联赛,除了LPL,全都窝在一个演播室里,今晚的LEC冬季赛决赛还在LEC演播室,LEC收视峰值和欧洲CSGO是一个体量啊,真的是抠门到离谱。收视和LCS差不多的使命召唤联赛一年能在5个城市办巡回小型体育馆锦标赛。
说实话,拳头实在抠门的话,不如只举办各大联赛的夏季赛和S赛,把其他时间授权给第三方赛事,按LOL的收视体量,让这些赛事方,办点百万美金的大赛应该没啥问题。
LOL 欧洲去年 LEC 收视峰值73万
LOL 美洲去年 LCS 38 + CBLOL 33 + LLA 9.4 = 80万
LOL 亚洲去年 LJL 7.6 + LCO 2.1 + PCS 6.7 + VCS 17.7 = 34.4万
LPL 海外28万,LCK 137万
上面的数据都只是联赛的峰值,不算LPL的28万,加起来才324万,去年总决赛收视峰值514万呢,也摸不到前年的400万,而且因为LOL三大地区收视体量都很大,受时差影响比较严重,总决赛收视也不太能反应LOL的上限。
作为对比,CSGO去年部分第三方 S 级赛事收视峰值数据为:
IEM 卡托 22年是112万,今年是72w
Blast Premier 春季赛72万,夏季赛42万,总决赛38万
IEM科隆 22年124万,21年84万
ESL pro league 春季赛41万,夏季赛50万。
可以说LOL的EMEA、亚太、美洲三个大地区其实都能碰一下CSGO除了major之外的其他比赛。
我只是路过的一个
· 中国台湾国际赛事少,外赛区各种解说选手都说过欧美那边实力本来就不够,中韩赛区还一直约训练赛+韩服
Ignoranceissin
· 湖南其实确实可以多增加几门国际赛事,有些赛区那赛程安排也没那么赶,合理划分一下的话,一年增加两三个国际赛事。但如果真这么挤时间多办比赛的话,最难顶的还是LPL,LPL的队伍数量高达十七只,其他联赛或许能挤时间,LPL挺难挤的,庞大的赛事结构能调整的空间相比起来也有限,到时候LPL说不定还会缺席多办的那几项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