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母上学的女研究生,在宿舍自缢身亡:没人愿意被脐带栓一辈子
“杀人凶手”正是其生母
1998年,杨元元顺利考上武汉大学。
2002年,考取了北京大学的研究生,但因没钱,放弃就读。
西北大学抛向橄榄枝,担心受骗,放弃就读。
2009年,考上上海海事大学的研究生。
事情也在这一年发生的,就是这么一个天生学霸级别的人物,在大家都认为:她的苦日子快要熬出头了!
杨元元选择了残忍的半蹲式自缢身亡。
两个毛巾紧紧系在了一起,一端套在了水龙头上,另一端死死的卡在了自己脖子上,下跪的姿势悬空着身体。
也就是说,但凡杨元元有一丝的求生欲望,她都可以随时站起身来自救。
可是她没有,直到无法呼吸脸色苍白,直到因缺氧而瞪大双眼,她都没有站起身来。
因为她身上的包袱太重了!她身上的脐带式枷锁太紧了!她从小到大所学到的各种知识,并没有改变她的命运,而是让她感受到了窒息。
我们看一下杨元元的遗言:
“没人愿意被脐带栓一辈子,我终于做回我自己了”。
也就说,将她一步步逼向绝境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母亲——望瑞玲。
贫困的家庭,三人相依为命
六岁的时候,杨元元的爸爸因为肝病离世,顶梁柱倒下,这让本来家境还不错的小康之家,瞬间跌入了地狱。
“贫困”,这两个字从这里开始,将伴随着她命运的一生。
母亲望瑞玲生活更是艰苦,她把所有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自己的一儿杨平平,一女杨元元身上。
自己在一家工厂上班,每天干着粗活,就算自己天天啃着馒头,也没有耽误姐弟两人的学习,盼望着“寒门出贵子”。
可能是遗传到了爸爸高材生的优质基因,姐弟两个人的成绩一个比一个好。
日子虽然艰难,但还算简简单单,平平淡淡。
时间过得很快,很快杨元元高考完,到了上大学的时候。
“梦起武汉,梦落武汉”
第一重悲剧开始。
“我为什么不能学习法律,大连海事大学一直都是我的梦想!”
“不能去就是不能去,大连离家那么远,路费都给你掏不起”
“我想当一名法官,维护社会正义”
“你就应该去学习经济学,听着就很好,以后肯定有花不完的钱,我看武汉大学的经济学就不错”
杨元元默认了,“百善孝为先”,她选择了顺从自己母亲。
1998年以高出分数线几十分的成绩,怀揣着梦想,“顺利”进入武汉大学。
当时整个家庭的收入全靠着母亲每个月的200块钱。
好在杨元元非常懂事,每天都好好完成学业,额外的时间在餐厅打工,通过各种勤工俭学的方式赚取零花钱,再加上自己有助学贷款。
因此从来没有问家里要过一分钱,甚至还时常补贴家用,供弟弟读书。
可就是在大三的时候,母亲所在的工地突然要拆迁,作为补贴每个工人,只需要3W元就可以住上新楼房。
可是杨母哪能一下子拿出这3w块钱啊,再说啊,姐弟俩也都去上大学了,自己一个人住在新楼房也没意思。
“万一元元和平平飞黄腾达了,在上海北京买了房子,我就可以过去一起住了,哪需要在这破地方买房啊”
望瑞玲从一开始就把所有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了自己的儿女身上,也是这种可怕的念头,让她有了做一只“寄生虫”的想法。
于是二话不说,背着行李,大包小包的从老家出发,直奔到女儿的大学寝室。
在寝室里面见到妈妈的杨元元非常的诧异:
“妈,你怎么来这里了?”
“家里的房子被拆迁了,我想着过来和你一起住,不然自己连个着落都没有。”
第二重悲剧开始。
起初的杨元元也是非常的尴尬,每天晚上都是和母亲挤在1.2米宽的床铺上,母女两个像母婴一样侧着睡觉。
面对室友的各种白眼和争论,她总是各种陪笑,感觉特别不好意思。
身边的朋友们,甚至室友都开始逐渐的“嫌弃”她,疏远她。
杨元元也开始变得孤僻了起来,她没有任何的隐私和自由生活可言,每天都是和自己的母亲待在一起。
而杨母却觉得十分的畅快,一点都不顾及女儿的感受。
反而觉得每天和女儿在一起享受着“大学生活”,也不用花什么住宿费,何乐而不为?
之后学校了解到了杨元元的家庭情况,便腾出来了一个值班室供杨母使用。
望瑞玲正好再做一些小生意,卤鸡蛋卤豆干了赚一些小钱。
但是这也让元元成为了学校里面的风云人物,“寒门弟子”,“带母上学”......等各种标签伴随着她的整个的大学生活。
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终于熬到大学毕业了!
可是杨元元的母亲却打算把所有的积蓄,留给儿子杨平平上大学使用。
第三重悲剧开始。
因为拿不起杨元元那3000多元的入学贷款,导致杨元元的毕业证,学位证一直被扣压着。
没有毕业证的杨元元找工作的艰辛程度可知,多次面试被拒绝。
一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也为她人生的凄凉添上了浓重一笔。
其实当时毕业后的杨元元还有好多个选择,她考上了北京大学的法学院。
法学——这可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啊,可惜当时这个学校需要自费3万元,现实狠狠地扇了她一巴掌。
同样的,西北大学也邀请她前去面试就读。
“这次有机会了,学费也不贵,我要先买票再告诉妈妈”
第一次,这是第一次杨元元为自己的行为做决定,她不想再受母亲的压迫和限制。
可电话那头却传来了母亲的痛骂:
“谁让你擅做主张的,那个学校有什么好的,万一是骗子怎么办?赶紧退票!”
眼见威逼不成,杨母痛哭流涕起来,为了安抚自己的母亲,杨元元只好答应了母亲,之后的公务员工作也是一样。
“没有前途”,“小县城有什么好的”,“我好不容易来到了大城市如今你又要让我陪着你回去!”......
望瑞玲切断了女儿一条又一条的梦想希望,就好像切断了元元一条有一条的生路。
迫不得已,杨元元像很多大学生一样,在武汉开始了找工作之旅。
可是没有毕业证的她,又能找到什么好的工作,又能有什么底气找好工作呢?
“都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如今我考上了好的大学,却依旧找不到工作”
碰壁的每个夜晚,杨元元都偷偷的掉着眼泪。
工作之路多艰
不过好在自己的实力够硬,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家教育机构当上了英语老师,这一干就是两年的时间。
可是单凭老师这一个月几百块钱的工作,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攒够了钱还了入学贷款,拿到毕业证后,杨元元辞去了工作。
第四重悲剧开始。
因为她当时听到自己的朋友说,有人从事了保险的行业,一个月赚了好几万,很是眼红。
“我行吗?保险真的赚钱吗?”
“当然赚钱了,每个人都行的,只要熬过一段时候,就会有越来越赚钱了”
听了朋友的“规劝”之后,杨元元加入了武汉的泰康人寿保险,成为了其中一名的客户代表。
可所有的事情都不是想象中那样,保险不仅辛苦,而且做不好的话,根本就没有什么收益。
自己本来性格就内向,也就打不开市场,苦苦挣扎了一年之后。
2005年的她选择辞职,自己创业也做生意!
于是她想到开一个情感报社,可惜因为资金不足,加上自己并没有什么经商的头脑。
最终杨元元的首次创业以惨烈失败告终,还白白砸进去了自己之前攒下来的几千块钱积蓄。
“全部都没有了,我该怎么办呢?是我自己的经验不足,或许妈妈说的是对的,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在经历过认真的斟酌之后,杨元元决定走一条安安稳稳的理想大道:继续读书!继续考研!实现自己的法学梦想!
这一次倒是得到了母亲的大力支持,因为望瑞玲曾经在上海学习过技术,因此对上海也有着“特有的情结”。
缘灭上海,最后的稻草
2009年9月,杨元元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上海海事大学。
同一个愿望,不同的梦想,带着母亲望瑞玲两人共赴上海。
望瑞玲为了省下住宾馆的费用,和女儿一起搬进了宿舍里。
她以为会像往常一样,岁月静好;她以为天下所有的大学,都应该照顾穷人。
如果“倚老卖老”没有罪的话,那我“倚穷卖穷”为什么不可以呢?,于是望瑞玲直接“摆烂”,你撵我走,我偏偏不走。
第五重悲剧开始。
于是本来一个好好的大学生女生寝室,很多室友忍受不了和老年人住在一起,搬离了出去,只剩下杨元元和望瑞玲住着。
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哪成想惊动了学校,杨元元也为此写下了一份申请,向学校说明自己的家庭情况:
学校并不是不通情达理,只是这样子下来,实在不合规矩,于是在学校附近给杨元元母女两个安排了房子,并且给了一定的住房补贴,一个月400来块钱就可以。
只是杨母享受过了之前的“老赖生活”,400元也嫌贵,不肯搬出去。
无奈学校只好下达通知:再不搬出去,只能扣除杨元元的学位证。
杨母勉强答应下来,但是交房要等到11月23号,24号了。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该怎么度过呢?
第六重悲剧开始。
第一天晚上,元元陪自己的母亲住了一晚上的宾馆,这也是娘俩有生以来,第一次住宾馆。
“太贵了,130元一晚上,真的太贵了”
两个人心疼的晚上睡觉的时候,心口都隐隐作痛。
第二天一早就离开了宾馆,可是这一天晚上该怎么度过呢?
杨母告诉元元:“你就放心回寝室睡觉吧,我已经找好住宿的地方了,不贵,一晚上也就50块钱”。
可是杨元元知道母亲的性格,她是不会愿意花钱的,于是整夜未眠,担心着母亲的安危。
第三天一早就去寻找到母亲,果然在操场边看到了母亲的身影,娘俩抱着痛哭流涕。
不过好在今天就是交房的日子了,晚上两个拿了钥匙,去租好的房屋一看,什么东西都没有,连个床都没有。
为了取暖,两个人回到学校取来被褥铺在地上,抱着一起睡觉。
这一晚或许真的是最后一根稻草了。
自缢身亡,责任究竟在谁?
在这几天的夜晚,杨元元时常问母亲:
“为什么自己这么没有出息,不是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吗?”
“我已经三十岁了,你们还没有享到我的福”
“妈妈,你知道吗?我之前有个朋友她自杀了,那么有钱为什么要自杀呢?为什么呢?明明那么有钱......”
时间过去不久,2009年11月26日,杨元元也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就像开头讲的一样。
半蹲自缢,没有一点点求生的欲望。
究竟是谁的责任呢?学校的逼迫吗?生活中舆论的压力吗?杨元元要强又脆弱的内心吗?
我想都不是,以上总结的重重悲剧可以看出:
是望瑞玲“杀害了”自己的女儿,她对杨元元像寄生虫一般的捆绑,就像周围人做出的评价一样:
她把自己和杨元元,像脐带一样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榨干了女儿所有的生活和尊严。
在这三十年里,望瑞玲牢牢地锁在女儿的身边,她完全可以自己找一份工作自力更生,可是她没有。
元元在这三十年里,几乎没有做过自己,她没有自由,没有隐私,没有权利。
或许对于她来讲,只有彻底的离开,才是真正的自由。
小骗子729
· 安徽这个母亲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确是孩子用生命结束了这一切父母和孩子关系中,孩子自杀是最后也是最强烈的反抗
星星泡饭z
· 黑龙江:我都是为了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