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还原历史真相,谁才是真正的“持球大核”?谁无法兼容其他持球点?

avatar
关注

写在前面:希望理性球迷看完本帖后,能发发评论、点点推荐,让更多人了解真相,谢谢!还原真相,人人有责。


适合人群:如果“詹姆斯生涯都是持球大核打法”、“詹姆斯的荣誉和数据都是靠持球大核地位刷的”、“詹姆斯只会打持球大核所以废队友”、“詹姆斯不会无球”。这些言论是你口中常说、心中所想,或者你对这类无脑言论抱有疑虑,那么你可以阅读本文。如果你清晰地明白上述言论为无脑黑,则无需阅读本文,将浪费你生命中宝贵的3分钟,甚至让你平添烦恼


“持球大核”是一个被污名化的词,甚至成为了一些数据差的球员的挡箭牌。这个词有些问题,因为没有人提出标准,基本都是靠印象流,谁的得分和助攻都很多、谁在场上的存在感强,那么就可以被叫做持球大核。大量持球者,只要不传球就不是持球大核,这对吗?显然不对,这样的球员根本还不如持球大核。


本文对持球大核的定义:一、大量持球;二、进攻依赖持球;而不是把场上影响力强、得分与助攻双高的球员直接扣上持球大核的帽子。其中,进攻对持球的依赖性问题更重要,因为球员大量持球的原因可能是暂时队友不强,之后可以调整,但如果进攻方式过于依赖持球,则可能存在兼容性差的问题。


申明:我不同意“持球大核”是所谓零号位的概念。在中文互联网的实际运用中,“持球大核”已近乎成为贬义词,无端指责球员持球进攻多、无球比例少,从而达到否定其生涯数据、荣誉的目的。你不能理解这段话,就请不要继续阅读本文,一定会让你失望。


下面,本文用数据揭开“持球大核”的真面目。


Synergy Sports所统计的Tracking和Playtype数据能非常有效的回答这一问题。数据需付费而笔者没有access,所以只能用NBA Stats引用的残缺数据和从网上找来的零散数据,拼凑出一个图景。


(一)持球、触球数据

Synergy的Tracking数据从04-05赛季开始,但NBA Stats收录的公开版本仅从13-14赛季开始。

以詹姆斯为例。从持球时间、触球次数、前场触球次数看,詹姆斯根本不是联盟里最粘球的人。2017年以来,他触球次数较多,但大量触球来自后场,而持球时间反而较短,这说明其处理球较快。2017年之前,詹姆斯与粘球更加无关,2014年目测是他在热火最集权的一年,但三项数据的排名都靠后。

再看各赛季的Top10。可以看到,哈登、保罗、威少、东契奇这些目测中的持球大核确实有很长的持球时间,詹姆斯与他们有差距(詹姆斯出场时间更长,考虑单位时间则排名会更低)。而约基奇则在打一种很新的“触球大核”打法。

注:扎维尔·辛普森,生涯只在雷霆打了4场球。


冷知识:看场均持球时间,詹姆斯和欧文合作的3年里,欧文持球时间均超过詹姆斯(常规赛)。

更有趣的是詹姆斯和科比的对比。

13-14赛季,科比因伤只打6场比赛,场均持球5.9分钟,超过詹姆斯场均持球5.5分钟的数据。换算成每36分钟数据,科比持球7.1分钟,詹姆斯持球5.2分钟,科比触球89.3次,詹姆斯触球73.6次。科比持球更多。

14-15赛季,每36分钟,科比持球5.7分钟,詹姆斯持球6.5分钟,科比触球70.0次,詹姆斯触球81.7次。科比生涯末期的持球强度仍然可与詹姆斯相比。

所以,科比真的只占出手权不占球权吗?他的比赛内容中真的有很多无球吗?他不兼容外线核心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他是否是一个比詹姆斯更粘球的,真正意义上的持球大核(黑洞)。

很遗憾,笔者没有找到13-14赛季以前的数据,如果有好心人能够提供,不胜感激。但我们还可以看别的证据,更重要的证据。


(二)进攻类型

Synergy的Playtype数据从04-05赛季开始,但NBA Stats收录的公开版本仅从15-16赛季开始。

Synergy划分了10种进攻类型。

  • 挡拆持球人出手P&R Ball Handler

  • 面框单打出手Isolation

  • 转换进攻出手Transition

  • 定点投篮(上篮)出手Spot Up

  • 无球掩护出手Off Screen

  • 手递手出手Handoff

  • 空切出手Cut

  • 补篮出手Putbacks

  • 低位背打出手Post Up

  • 挡拆掩护人出手P&R Roll Man

10种类型中,挡拆持球人、面框单打、低位背打属于持球进攻,其余则属于无球/转换进攻。持球进攻的比例越高,证明进攻越依赖持球。


通过对NBA Stats上数据的整理,以及网上找到的数字(by大菠萝盖),笔者汇总04-05赛季至今每年的得分王,和15-16以来其他一些具代表性的个人赛季的Playtype数据。

这张图传达了很多信息,可以自行查看。比如科比、哈登的单打,保罗、利拉德、东契奇的挡拆,字母哥、詹姆斯、威少的转换,安东尼的背打,杜兰特、库里的掩护出手,约基奇的空切,马刺伦纳德的定点投篮,等等。

出于本文目的,基于上图数据,以及网上找到的数字(by安可),提炼出持球进攻比例,见下榜。


从持球进攻比例看,结果是哈登>科比>詹姆斯>杜兰特>库里

这里面,大部分符合印象,但科比和詹姆斯的比较则与很多网友所宣称的情况严重不符。科比持球进攻比例常年60%+,而詹姆斯却只有50%+(除了18年季后赛)。


看杜兰特的持球进攻比例和细分的Playtype构成,很容易明白为什么他是一个兼容性强的球员,他有球无球都行,所有Playtype都会。库里无球比例更高,但他明显偏低的Iso比例招致了体系球员的质疑,当然这种质疑是没道理的。科比进攻对持球的依赖相比詹姆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这两个球员也有无球的比赛内容。而哈登是纯粹的持球核心,不持球很少干活,导致了极高的持球比例。


(三)队友的Playmaking能力

大量持球的一个动机在于,队友持球水平较差,导致当家球星必须自己持球。可以根据球星在场和不在场时的球队助攻数量比较,间接地反映到底是队友Playmaking能力差导致球星持球多,还是球星持球破坏了球队的整体性。

首先看詹姆斯。詹姆斯在骑士生涯队友里基本没有合格的第二Playmaker,同时他自己是顶尖的Playmaker,因此他在场时球队助攻数更多是可以预见的。

而库里、杜兰特,他们对球队助攻数的一大贡献在于通过无球找到机会出手命中,这是记助攻的。同时,库里虽然助攻数不爆炸,但也是顶尖的Playmaker,而且能为队友拉开空间,所以库里这项差距才是最夸张的(达到4个之多)。

然而,科比的数据则呈现另一种画风。当他下场时,他的球队经常打的更整体,助攻更多——然而一个顶尖的无球球员,应当提升球队助攻数才对。科比的队友Playmaking能力明明不差,为什么科比在场时助攻数字反而下降,令人深思。

球队得分对比:


总结:

综上,以上分析表明,杜兰特、库里很显然属于强兼容性球员,与目测相符。但没有数据能够支持科比的兼容性比詹姆斯好。到底谁才是“持球大核”?当年的“球霸”为什么突然成为了“百搭”?科比和哪个外线核心兼容过?

目测来看,乔丹绝对不是科比的持球打法,乔丹一点也不粘球,兼容性极强。


小调查:约基奇的打法能算“持球大核”吗?


附录:

科比在场和不在场时,奥尼尔百回合得分

00-01,在场35.9,不在场44.2,提升8.3。

01-02,在场37.0,不在场47.2,提升10.2。

02-03,在场36.3,不在场44.7,提升8.4。

03-04,在场27.6,不在场36.7,提升9.1。

韦德在场和不在场时,奥尼尔百回合得分

04-05,在场33.4,不在场40.6,提升7.2。

05-06,在场33.5,不在场36.8,提升3.3。


附图:


(完)

湿乎乎的话题篮球数据帝詹姆斯理发店东契奇乐园篮球之家只关于字母哥詹姆斯朋友圈
发布于北京阅读 982028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铁铸罗汉楼主

· 北京
公公会武功阿伦一枝独秀啊收起

把样本放到2分、3分钟、5分钟他的数据立刻就不行了,但他牛逼的地方就在于最关键的球全给你干进去了了,甭管是不是运气,成王败寇

亮了(7429)
查看回复(21)
回复
discusser-avatar

世人都不懂你詹姆斯

· 江苏
gnlove384首先定义就错了,持球大核的定义是需要队友消耗战术资源去支持你,而你对队友的支持极少。简单点说就是队友都围绕着你打,但是为队友挡拆、卡位、延误、补防这些事却极少做的人。这里我举一个例子,约基奇,他是典型的控球中锋,但是他为队友做了大量进攻中的墙和手递手,而队友也不停的空切来回应他的轴地位,所以约基奇只是定义为一个控球中锋,却不是持球大核收起

无需过度解读,持球大核本意是:优秀的playmaker。核就突出一个核心的意思,大核就是球队的大核心,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是核心?。“持球大核”才是你想表达的意思。为什么加个引号,就是因为这是某些群体创造出来的另一个概念,想以此来达到抹黑某个人的目的。另外约基奇是绝对的playmaker,掘金的持球大核。

亮了(2307)
查看回复(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