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多好臣” 在当时是否是极大的讽刺?

avatar
关注

《南齐书》十二月,司徒参军萧琛、范云聘于魏。魏主甚重齐人,亲与谈论。顾谓群臣曰:“江南多好臣。”侍臣李元凯对曰:“江南多好臣,岁一易主;江北无好臣,百年一易主。”魏主甚惭。

这是北魏拓跋宏与侍臣李元凯的对话。拓跋宏向来对中原的儒家传统文化非常向往,大力推崇北魏鲜卑势力进行汉化改革。

可论更换皇帝的速度,定都建康的南朝自公元420年刘裕建宋到589年隋军攻入建康灭陈的169年间一共出过24位皇帝,平均7年一个皇帝。如果除去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宋文帝刘义隆在位30年,梁武帝在位48年,剩余的91年间有22位皇帝,平均每4年换一个皇帝。

实际上,矛盾往往发生于政权内部,自从经济中心南移以后,南方势力并不缺乏统一全国的实力和良将。然而,自从西晋永嘉之乱以来,无论是王敦、庾亮、陶侃、桓温、刘裕,最终都未能实现北伐的完全胜利,还于旧都成为了幻影。总结原因,绝大多数人只是为了实现家族利益,以北伐作为跑马圈地扩张政治势力的跳板,南方各大家族之间尔虞我诈,一旦没有北方的军事压力,就陷入内斗。

到了梁武帝陈庆之北伐和南陈吴明彻北伐时期,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战果,然而相较于北方少数民族混战、人心思旧的东晋时代,北方人民已经在北魏几代明君的带领下获得了休养生息,民族矛盾得以缓和。客观上南方统一北方的窗口已经关闭。

真正由南向北统一全国,要等到朱元璋时代了。

发布于江苏阅读 9188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格伦1

· 江苏

朱元璋告诉我们巴蜀和荆州都是废地,对陈友谅这种不识时务、螳臂当车的要第一时间杀鸡儆猴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