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胜巴黎!纳帅的假三中卫终于踢出代表作?这要从摒弃“卧龙凤雏”说起
荡气回肠的90分钟,拜仁在主场稳稳地掌控比赛,最终凭借2-0的胜利淘汰老对手巴黎圣日耳曼后昂首晋级本季欧冠八强——赛前顶着巨大压力的主帅纳格尔斯曼,不仅通过这场代表性的关键胜利证明了自己,更证明了自己精心打造的“假三中卫”体系。
【首回合收到奇效,纳帅重新打造“假三中卫”】
回顾拜仁在首回合拿下巴黎,得益于纳格尔斯曼在中场休息时的关键调整。其中,左后卫戴维斯换下右后卫坎塞洛,科曼则借势回到右路后完成进球。这个变阵,不仅让拜仁彻底盘活了全队,更让尝到“甜头”的纳格尔斯曼找到了心中最强阵。于是此后三场联赛,拜仁再度回到了纳格尔斯曼精心打造、最为倚重的这套“假三中卫”体系。
其实,关于拜仁在近几场联赛的布局,拜仁球迷内部有不少争论。有的认定四后卫阵型,有的则理解为三中卫体系。严格来讲,都有道理,就像拜仁在本场欧冠的临场站位,阵地防守时有四名后卫落位防线,进攻时却有三名后卫拖在后面。诚如权威媒体“踢球者”所解析的拜仁阵型:防守时落位4231,进攻时调整为3241体系。
早在上赛季伊始,纳格尔斯曼刚刚接手拜仁时便设计了这套不均衡的体系,并在2021年9月开始“上线”。其中,该体系的主要变量在于只设左路的戴维斯一名边翼卫,而右路的帕瓦尔(斯坦尼西奇)则身兼右中卫和右后卫双重职责。进攻时,戴维斯升至进攻四链,剩余三名后卫整体左移后形成三中卫站位;防守时,戴维斯回撤防线,拜仁又回到四后卫站位。
对此,权威媒体“踢球者”当时便详解了纳格尔斯曼的这套新阵,甚至命名为“假三中卫”体系。只是针对该设计的评价,见仁见智。其中,后场始终增加一名防守力量确实提升了防线保护,但是进攻中却出现了左重右轻等问题,特别是右边锋在缺少边卫助攻的局面下孤立无援,故而这套体系为拜仁带来了巨大争议,也有不少失败教训。
正源于此,纳格尔斯曼对该体系的使用并不坚定,唯独多年来对“三中卫”的依赖从未改变。再到对阵巴黎的首回合,纳格尔斯曼依然在调试和实验,例如坎塞洛首发担任右边翼卫——直至半场过后的果断调整,犹如打通了拜仁的任督二脉。除了换位的科曼收获进球,右中卫(右边卫)帕瓦尔也发挥了关键作用,终于让“假三中卫”体系展现出期待中的效果。
接下来的三场联赛,成为了纳格尔斯曼的重要彩排。哪怕对阵老冤家门兴时再度败下阵(乌帕染红是主要败因),此后连胜柏林联和斯图加特的比赛确实坚定了纳格尔斯曼对这套体系的信心。因此,包括“踢球者”“图片报”“队报”等各路媒体均在赛前准确预测到拜仁此役对阵巴黎的首发阵容和布局。
【摒弃“卧龙凤雏”,纳帅优化用人完善体系】
同样的“假三中卫”体系,为何此前表现乏力、充满争议,却在近期突然爆发出极强的战力?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球员的选择和位置的分工;最直接的因素或在于,纳格尔斯曼在首发阵容中摒弃了状态极度不稳的萨内和格纳布里——这两位德国国脚本季以来被球迷戏称为拜仁的“卧龙凤雏”。
再看纳格尔斯曼如今在“假三中卫”体系下的实际首发布局。其中,速度奇快的戴维斯依然是左翼卫的最佳选择,而他身前的左边锋则改由穆夏拉担任。对此,可左可中的穆夏拉活动范围大、进攻方式多,进而同擅长前插助攻的戴维斯配合默契,渐渐形成了深受拜仁球迷喜爱的左路“1942组合”。
另一侧,个人能力极强的科曼在诸多边路球员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拜仁右边锋的首选。同时,同样可中可右的穆勒则适时来到右路协助科曼,双后腰之一的格雷茨卡也偏重右路,进而弥补了右路进攻没有边后卫参与助攻的不足,由此形成了更为合理、更具立体化的进攻体系。
回到本场比赛,球员平均站位图不仅清晰展现出拜仁的“假三中卫”体系,更可以看出穆夏拉、穆勒、格雷茨卡等前场球员整体右移,由此弥补了单边翼卫的不平衡问题——拜仁在本场比赛的进攻比例为左路38%、右路35%,而本季上半程的两翼进攻比例差距经常在10个百分点以上。
鉴于此,也就不难理解“卧龙凤雏”乃至马内在该体系下为何沦为替补,甚至刚刚入选FIFA年度最佳阵容的坎塞洛也难寻机会。纳格尔斯曼的解释非常清楚:“坎塞洛踢不了我们体系下的右中卫,他在适应方面还有些事情要做。”那么,在帕瓦尔本场停赛的情况下,谁来接替?正是去年6月在欧国联赛场成功遏制姆巴佩的斯坦尼西奇。
对比坎塞洛的重攻轻守,中卫出身的斯坦尼西奇更具防守能力,近两场联赛便连续首发加以磨炼和适应。此役面对巴黎,特别是巴黎左路姆巴佩+门德斯的左路组合,斯坦尼西奇果然在右中卫和右后卫位置的连续转换下交出完美答卷,贡献了全场最高的6次抢断5次成功,此外还有1次拦截、1次解围和2次封堵的全面数据。
【细节决定胜败,穆勒再度展现大智慧】
本场比赛,是拜仁和巴黎的历史第13次对决,也是6年来的第7次碰面。两队实力相当、知己知彼,更让比赛充满了悬念,就连巴黎球星梅西也在赛前坦诚“细节将是决定性的”。来到比赛中,纳格尔斯曼在“假三中卫”体系下的细节化设计显然棋高一着,在主帅斗法中可谓完胜巴黎主帅加尔蒂埃。
不同于首回合,拜仁在上半场明显降低了高位压迫的力度,并主动让出了中场和球权,故而让巴黎的半场控球率达到52.8%。但是,如此设计有效压缩了姆巴佩和梅西的突破空间,全队更是极力切断他们彼此以及和其他队友的连线,进而把梅西的半场传球成功率控制在73%,姆巴佩全场4次突破过人居然全部失败。
如此“苟”的踢法,拜仁牺牲了自身的进攻火力,甚至在对方的高压下被半场抢断14次,但是比赛节奏却被自身掌控,两队半场过后各完成4次射门,均无法形成有威胁进攻,成功耗掉了45分钟。再到下半场,当外界认为落后的巴黎势必掀起更强攻势时,却不想拜仁彻底压出来,扭转控球率后反而让巴黎的进攻势头遭到痛击。
在此必须要提本场最佳球员穆勒,果然是球盲过滤器。外界或许看到的是穆勒身处越位位置参与进攻,导致舒波莫廷的首粒进球无效,但是拜仁此后打破僵局的有效进球完全来自穆勒的球商和抉择——此时,穆勒对准了巴黎替补登场的17岁中卫比夏布坚决上抢,并招呼多名队友压至对方禁区围抢,通过突然的高位压迫果然换来了对方的失误。
过往,用不好穆勒的拜仁主帅难逃失败结局,而纳格尔斯曼的新设计不仅用活了穆勒,也迎来了进球。接下来,全场4次抢断1次拦截的穆勒组织全队在阵地战中回到4231体系,转而专注于稳守反击。形成对比的是,加尔蒂埃对核心球员的使用堪称灾难,全场仅33次触球的姆巴佩完全脱节,梅西不得不频频回撤,全场74次触球中只有2次在拜仁禁区内。
核心球员几乎被遏制,同为三中卫体系的巴黎只能看着维蒂尼亚、维拉蒂等球员在中场无效控球,偶尔尝试的边路进攻也在拜仁的双层防守下束手无措。特别是同斯坦尼西奇直接对位的门德斯全场传球成功率仅65%,下半场直接被换下场,而全队少有的破门机会居然来自老将拉莫斯的角球争顶。
【结语:拜仁的胜利,也离不开对手的衬托】
纵观全场,拜仁除了牢牢掌控比赛,众志成城的整体防守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其中,德里赫特在上半场的极限救险无疑振奋了全队,领先后的阵地防线则完全展现了身价。于是在稳住防守后,几名速度型攻击手相继替补出场,并由格纳布里通过反击提前锁定了胜局。
其实,若不是越位等惯有问题,拜仁本有机会在比赛最后时刻持续收获进球,不过两回合的3-0比分已经足够证明纳格尔斯曼在本轮淘汰赛中的成功,也让拜仁球迷有理由对未来期待更多。只是在此不要忽略同行的衬托,毕竟加尔蒂埃也充分证明了自己显然无法胜任巴黎的主帅职务。
天小怂
· 上海穆勒的阵眼效果至今找不到替代者~
狗易我要出货我要鲁美
· 广东穆勒是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