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得发紫”到“无戏可拍”,这些老艺术家到底惹怒了谁?

avatar
关注

娱乐明眼君2023-03-10 16:11山东娱乐领域创作者

«——【·前言·】——»

你还记得,上次看到全员飙演技的电视剧是在什么时候吗?

如今,在资本掌控娱乐圈的环境下,影视剧早已是不堪入目。明星们顶着被滤镜“打磨”的溜光水滑的惨白面孔,宛如鬼魅一般出现在荧幕上,倍感渗人。


演技则是一言难尽,瞪眼皱眉似乎是他们唯一拿得出手的法宝,至于是否能够领会角色精神,展现复杂情绪,不用想都知道纯属天方夜谭。

想想以前的老戏骨们,他们总是能轻描淡写的把握角色内在,低眉抬手间便将角色作为人的矛盾与深刻,刻画的淋漓尽致,时而让观众“感动落泪”,时而让大家对“他”恨之入骨。

遗憾的是,老戏骨们无力阻拦资本的洪流,被冲的四散零落。曾经“霸屏”的他们,如今被排挤、被封杀,甚至沦落到无戏可拍的境地,这算不算是时代的悲哀呢?


«——【·王志文·】——»

不久前,某论坛中曾出现的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看电视剧,不看字幕根本不知道在说什么?


评论区的高赞回答可谓是一语中的:“因为这帮演员的台词水平不行。”事实确实如此,如今许多明星连演员的声台行表四项表演基本功都做不好,其中不乏一些科班出身的演员。

说到台词,王志文素来有“台词天花板”的美誉。王劲松老师曾不吝夸赞道:王志文老师的演技是可以听出来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极为高深的表演境界,曾有好事者将王志文的演技排进在在世演员的前五名,可见对其表演功底的高度认可。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位演技精湛、获奖无数的优秀演员,也不得不面临“无戏可拍”的尴尬境地。他之所以没有受到资本的青睐,只因为他有着桀骜不驯的个性以及不俗媚的职业道德,就像老师曾经给予他的评价:他身上有一种逆向生长的力量。

这种力量恐怕媒体理解的最为深刻。2000年,拍摄间隙的王志文正在休息,等在一旁的记者趁机递上名片,想要约个采访。不巧的是,导演开拍在即,王志文着急跑回片场,摸遍口袋没有找到纸巾,便将口香糖粘在名片上,随手扔进垃圾桶。


恰好看到这一幕的记者脸色瞬间变得铁青。王志文的行为确有不对,后来还特意向记者道歉并解释了原委,然而对方却坚决不肯接受。几番解释后对方依旧咄咄逼人,王志文也怒火攻心,索性撂下一句“你不能理解就算了”,转身便走了。

事情被爆出后,在那名记者添油加醋的描绘下,王志文引起媒体的不满,他“耍大牌”的消息迅速登上不少纸媒的头版头条。

并且在不久后金鹰奖颁奖典礼上,30家媒体联手向王志文发难,甚至有人出言威胁:再狂就封杀你。对于演员来说,低头认错是最好的选择,不过是丢点面子而已否则可以预见未来负面新闻将会满天飞。

不过,桀骜的王志文却没想那么多,毫不客气地回怼诸多媒体道:你们不要自视甚高。

号称“无冕之王”的媒体哪受过这种气,典礼结束后,30家媒体便联手发文,称要彻底封杀王志文。王志文看到报道后,不过是冷笑一声:“我不在乎。”

王志文对待媒体的口诛笔伐毫不在意,不过他的演戏态度却是极为认真负责的。2003年,王志文主演的《芬妮的微笑》上映,在新闻发布会上,他毫不留情的指出电影存在的种种缺点,令导演以及剧组人员相当尴尬。

原来在拍摄时,王志文始终觉得剧本的逻辑不合理,完全是虚无的空想,于是便找到导演,希望能再打磨一下剧本,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结果遭到拒绝。

由于已经签订合同,王志文只能硬着头皮拍下去,电影杀青时,他的忍耐度已经达到极限,甚至对这部剧产生了深深的厌恶,于是便有了“炮轰”自己主演电影的经典场面

由于王志文的指责,这部电影的票房最终惨淡收场。制片人因此非常恼怒,一气之下将王志文告上了法庭。最终经过法院判定,投资方起诉的罪名并不成立,判定王志文无罪。


不过王志文虽然胜诉,但却落下个职业道德缺失的恶名。只不过,他对此不甚在意而已。戏剧性的是,王志文虽然厌恶这部电影,但却凭借在剧中的精彩演绎,获得了莫斯科电影的影帝荣誉,虽说他最终选择了拒绝领奖。

起诉事件后,许多人认为王志文恐怕在演艺圈不会再有前途了。可仅仅没过多久,他便携《天道》强势归来。在《天道》中,王志文贡献出超越天际的绝佳演技,将商界奇才丁元英的静气、贵气、杀气、痞气演绎的淋漓尽致,令人大呼过瘾。

尤其是无数人津津乐道的五台山论道一段,台词涉及到佛家、道家诸多哲学思想,一般人读来会显得矫情做作,从王志文口中讲出却显得十分自然。

演戏极具韵味,做人王志文则淡泊宁静。捞钱最快的综艺和广告他从参加,他不是不喜欢钱,他只是觉得挣这钱让他不舒服,让他觉得没劲。

资本极不待见这种有能力、有个性的演员,他们需要的是容易控制的牵线木偶。因此,王志文在演艺圈越来越边缘化,如今在荧幕上极少能看到他的身影,实在是令人惋惜。

«——【·魏宗万·】——»

提问一下大家,你们知道《三国演义》中扮演鹰视狼顾司马懿以及在《水浒传》中扮演阴险狡诈高太尉的演员,他在现实中叫什么名字吗?

相信90%的观众现在脑海中都是一片空白,实际上他的名字叫做魏宗万。说实话,大家不知道也很正常,甚至于不少业内人士同样不清楚这个名字。

例如在筹拍投名状时,陈可辛一直在为选角发愁,当时便有人向他举荐了魏宗万。然而,陈可辛听到这个名字后,疑惑万分,在脑海中思索几个来回也没想起来到底是谁。

直到推荐人搜出魏宗万的照片后,陈可辛这才认出来,当时陈可辛喜出望外,立即决定邀请魏宗万在剧中饰演陈公,据说为了能够请到魏宗万,陈可辛三次修改剧本,可见其对魏宗万的认可。

那么陈可辛为何会如此重视呢?一切皆有缘由。在演艺界,有着一个江湖韵味十足的称号:“北赵南魏”,北指赵本山,南便是魏宗万,可见其在演艺界的崇高地位。

魏宗万小时候展露出惊人的戏剧天赋,九岁便能登台唱戏,只不过长大后虽然进入话剧团,但由于形象不佳一直不被重视。魏宗万不甘如此,便铆足了劲以满分的成绩考入上戏。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魏宗万的天赋完全激发,在学校组织的多部大戏中挑大梁,只可惜还是由于形象问题毕业后一直不受待见,在上海人艺跑了整整十年龙套,那些年中,魏宗万有戏便拍戏,没戏的时候便找份别的工作,维持生计。

曾经有朋友出主意,让他跟领导套套近乎,拉拉关系,却被他的言辞拒绝,朋友恼火却又无可奈何。魏宗万有自己的艺术追求,虽然在人艺只是可有可无的角色,但他对自己依旧要求严格,努力钻研演技,学习前辈的表演方式。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他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1987年,魏宗万接到了自己的第一步话剧——《想入非非》。整场话剧表演长达两个小时,演员却只有他1人,然而在舞台上他却毫不紧张,宛如龙归大海,整场表演酣畅淋漓,一气呵成。

这场话剧大获成功后不久,魏宗万便被拿到了国家一级演员的殊荣。此后,他趁热打铁,又拿下了全国小品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1990年,他在官媒的支持下举办了专场晚会,在全程没有人配合的情况下,单人表演一个半小时,节目效果拉满,当时这场晚会一度轰动整个上海滩。

此时魏宗万可谓是荣誉满身,不过他没有停下追“艺”的脚步,他希望能有更大的突破,塑造更多的形象。于是1992年他参演了《三毛流浪记》,在其中饰演“老兵油子”。而他塑造的幽默怪诞的老兵形象不仅令导演折服,更是一举拿下金鸡奖最佳男配。

拍摄《三毛》时还发生过一件趣事,当时导演亲自登门拜访希望魏宗万能够参演,但魏宗万看过剧本后却一口回绝。因为魏宗万当时已经年过半百,剧本中却设计有许多上蹿下跳的动作,他怕自己做不好,便回绝了

没想到导演却扑通一声,单膝跪地,再度邀请魏宗万答应。导演突兀的举动令魏宗万老伴被吓了一跳,她一度以为是导演请演员时,下跪是规矩。面对导演的诚恳邀请,魏宗万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并且贡献了绝佳的演技。

《三毛流浪记》成功后,魏宗万一发不可收拾,参演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举起手来》、《天龙八部》等八十余部影视剧,塑造了无数经典形象。

然而,这样一位的德艺双馨的老戏骨,生活水平却相当普通,至今依旧是租房住。捞钱快的广告他一直不肯接,怕有假货让观众上当。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娱乐圈大环境的变化,魏宗万已经极少演戏,资本明显更青睐那些花里胡哨的小鲜肉。

对此,魏宗万倒是很淡然,面对记者时他曾表示:靠着国家一级演员每月4000元的津贴,已经足够他生活了,赚那么钱干什么?豁达的境界令人敬仰。

«——【·李保田·】——»

2020年10月的金鹰奖颁奖典礼上,李保田获得终身成就奖,这本该是开心的事情,然而在李保田的讲话却令观众唏嘘不已。

如果未来有合适的机会,会继续为观众们服务。

这句话没有问题,但联想到如今的娱乐圈环境,却让人颇为心酸。这些年几乎很少在荧幕上见到李保田的作品,不是他的演技不行,而是没有“合适”的机会。

李保田属于资本绝不喜欢的那类演员,为什么这么说呢?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从1991年起,李保田几乎成为老谋子的御用演员,由老谋子执导的《菊豆》、《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以及《有话好好说》,男主角全部是李保田,为了适配李保田的年龄,张艺谋甚至主动改剧本。

不得不说,当时的老谋子相当有眼光,在多部剧中,李保田都有惊人的发挥,演技灵活多变,能演憋屈的老实汉,也能演狡诈的黑帮大佬。

凭借着在几部剧中的精彩演绎,李保田知名度飞涨,收到的邀约越来越多。1995年,李保田拍摄了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宰相刘罗锅》,剧中智慧幽默的刘罗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视剧大获成功后,导演便起了拍摄续集的心思,于是联络原班人马准备趁热打铁。主角三人团中的张国立和王刚对此都没有意见,但李宝田却直接回绝了导演的邀约。

导演最初以为是李保田想要提高片酬,结果将新的薪酬合同递到李保田面前时,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原来,李保田认为一部剧已经将刘罗锅“榨干”,再拍一部重新诠释属于画蛇添足。

而且导演明显准备不足,剧本虎头蛇尾,处处都是漏洞,有糊弄的嫌疑,因此他坚定的回绝了。

三人主角团少一个,续集自然无从拍起,不用想导演肯定心怀不满,白白浪费一个挣钱的机会。你说这样的演员,以捞钱为原则的资本能喜欢吗?

另一件事则发生在《钦差大臣》的拍摄期间。李保田在演艺界是出了名的“吹毛求疵”,在拍摄影片时,哪怕仅仅是一丝小小的错误,他都会要求重新拍摄,有时甚至能重复几十遍,甚至连导演都有些吃不消,更不要说演员了。

这里也可以看出他对作品质量的重视,然而在拍摄《钦差大臣》时,合同上签订是30集,但资方为了能多卖钱,在剪辑时故意注水,最终剪成了33集。

李保田对此种糊弄观众的行为十分失望,愤怒之下便将剧组告上了法庭,最终李保田胜诉,但他也因此被十余家资方联手封杀。

即便付出如此代价,李保田也从来没有后悔过,对他来说,不糊弄观众,是演职人员最基本的底线。


想一下如今的影视剧,男男女女之间分分合合的那点破事,资本恨不得拍成100集,怎么可能会接受李保田呢?

«——【·结论·】——»

在如今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在如今的影视圈大环境下,在资本的挤压之下,早已经没有了老戏骨们生存的土壤。

唇红齿白,搔首弄姿的小鲜肉才是资本的最爱,又臭又长的注水剧才是资本追求的目标,至于作品质量,从来不再资本的考虑范围内。

在这种畸形的环境下,一个个身怀绝技的老戏骨,沦落到无戏可拍的境地,实在是让人感到悲哀...

发布于山东阅读 4247

全部回复

discusser-avatar

名剑走天涯

· 北京

年龄大了其实自然就会这样,更别说有些人还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导致不能多拍

亮了(0)
回复
discusser-avatar

Hypersomniaer

· 上海

开年的电影《流浪地球2》,电视剧《狂飙》《三体》都很好啊,今年简直梦幻开局

亮了(0)
回复

暂无更多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