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鞋日记】特步 LIN2 SE 实战测评——离顶级实战鞋就差一口气,但很致命!
这次测评的实战鞋是特步的LIN2 SE
(这是一篇我自己写得非常满意的长测贴,LIN2 SE整双鞋的优缺点在下面的内容里都会较为详细的描述到,字数较多,如果你对LIN2 SE感兴趣并且目前还在持观望态度,那么看完这篇长测贴我相信一定会有那么几个点能给到你参考建议,感谢大家的支持!!)
【外观部分】
满分5分的话,我能给这双LIN2 SE打3.5到4分
鞋型真的巨帅!比起LIN2修长了很多,更有速度感,几次穿去球场都被问这是啥鞋了,总之呢,这个鞋型和整体结构设计我是能给满分的(尤其是前掌外侧那个JL字母变形TPU,带点渐变色,质感相当好)
但有两点我略感遗憾
第一,书豪的JL7水滴状个人LOGO,我从始至终都认为是一个完美的个人标识和一个非常优雅的外观设计元素,但在LIN2 SE的鞋面上仅仅只在后跟屁股上比较隐约的出现了
反正我总觉得LIN2 SE上的书豪个人元素有点少(或者说不如LIN2给的那么直白)
第二,LIN2 SE前前后后只市售了7个配色然后就没了……并且你们不觉得市售的这几个配色吧,总感觉他们不像是签名鞋该有的配色,更像是类似钩子的那种TB团队配色,颜值还行,但有点配不上那么那么帅的一个鞋型
也有可能是我个人原因,同样的配色,豪哥穿在脚上就感觉像某个限定配色了哈哈哈
那么LIN2 SE的外观颜值,各位能给到几分呢?
【实战表现】
目前实战了10次,5次小区室内不算粗糙的贴皮瓷砖地,5次室外塑胶地
(因为LIN2 SE这双鞋在很多地方和驭帅14䨻非常像,无论是设计风格还是用料都是冲着“一个品牌的顶级实战鞋”去做的,所以这篇测评里会时不时的拿大家都很熟悉的14䨻来做比较)
【重量】
43码单只重量404克,较为标准常规的一个重量,上脚无任何累赘感
作为对比,43.5码的14䨻(奥兰多配色)单只重量433克
【外底表现】
耐磨:
开篇就先爆个LIN2 SE的最大缺点:耐磨比较堪忧……
LIN2 SE的外底橡胶材质偏软,用指甲轻轻扣就能扣的动,耐磨程度我个人认为弱于14䨻橡胶底,和库里7比较接近,仅仅比KD12、CE17那种纯纯橡皮擦稍微好一点点
全新外底打了一次室外塑胶地后的磨损程度如上图
而且因为那天晚上的半场局两组对手的平均身高体重都比我们差了不少,所以也没咋好意思冲击内线,基本都是绕挡拆跑空位接球投的打法,结果出现这样的磨损程度是我始料不及的…
(也许是强度不够但时长够了的原因吧,打了一晚上3个小时左右就下了一局嘿嘿)
而在之后的几次室外局里,LIN2 SE的外底也不断经历着磨出锯齿状然后再磨平再再磨出锯齿状再磨平的过程,十次实战之后内外侧边缘的纹路都比全新刚到手时浅了不少
抓地:
一般来说,耐磨差的、橡胶材质软的外底,抓地肯定是非常顶级的了
很可惜,LIN2 SE的外底抓地表现在大部分的实战场次中并没有达到“顶级”的“让人卧槽”的水准,仅仅只是一个常规或许再偏上一点点的“中上”水准
究其原因,在于LIN2 SE的外底是有一定的吸灰倾向的
在同时达成“鞋底干净”和“场地干净”两个条件时,LIN2 SE的抓地还是非常非常棒的!但要想同时达成上述两个条件,我个人认为起码对于一半以上的实战鞋用户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鞋底干净”我是容易做到的,只要勤刷鞋底就行,但是“场地干净”对于我来说就很不可控了,无论是室内场还是室外场,经常今天灰不多隔天灰巨多
而LIN2 SE的外底遇到那些灰多的场地,就会出现随着球局的进行,外底的灰逐渐积累抓地表现也逐渐下降的情况,打到后期就经常需要用手去抹鞋底
(和那些自带吸灰BUFF的球鞋还有点不一样,自带吸灰BUFF的鞋是打个二十多分钟就吸满灰完全抓不了地了,LIN2 SE外底的灰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3个小时的球局前2小时还比较稳后1小时就不行了)
总之LIN2 SE的外底我个人建议是少去打外场塑胶地,无论是针对它的耐磨还是抓地,在室内场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光芒
长期打外场的话,它外底的使用寿命必然是比打室内短非常多,并且打室内场遇到灰多的概率必然也是比室外场要小很多
(水泥地没试过也不敢试,有尝试穿着LIN2 SE打水泥地的兄弟吗,评论区晒出你们的磨损程度让我掉掉SAN值)
和橡胶底14䨻比起来,干净场地上LIN2 SE抓地更好,多灰场地上半斤八两(用手抹完后LIN2 SE更好),耐磨的话橡胶底14䨻更好
再提个缺点,也是最近才刚发现的
打了10场之后,前掌外侧已经这样了(外侧边缘那一段本来就没纹路覆盖,并且连接处的纹路也比较浅,打了八九场之后这一块就融合在一起成如图所示的光秃秃的了)
变成光秃秃之后,这一块的抓地在某些较为大力的横向移动时时不时会表现的不太灵光,一晚上会出现那么四五次横向蹬地时吃不上劲或者刹车时有轻微制动距离的情况
【中底表现】
LIN2 SE的中底配置为:
全掌X-TEP BOOOM特爆回弹科技
全侧边TPU包边
中足X型碳板
不难看出,是一个明晃晃赤裸裸的非常相似也是直接对标14䨻的中底配置
就我实际实战体验下来,“单独”把这个中底拿出来说的话,比14䨻的中底要强,具体强在哪里,下面详说
(为啥要说“单独拿出来”,咱先按下不表)
后掌:
单论穿着体验层面的话,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说是小到毫厘之间了,非常非常非常像!
重心高度几乎一致,都不是低的那种,但也没有高到离谱,大部分人都能接受啦
(写完这篇测评后去翻看了极客鞋谈的拆解视频,两者后掌离地高度出奇的一致!都是23mm)
脚感的话,也是极度的相似,两双鞋后掌的软弹程度都达到了我目前对超临界发泡材料实际脚感最高认知的程度!!(这绝对是我关于脚感这一性能点能给出的最高评价了!)
真要非常精细的说出两者之间的差别的话,14䨻的后掌踩下去比LIN2 SE的要更浑厚一丢丢,而LIN2 SE则更活跃一丢丢,当然啦,这一点点极其细微的差别在实战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LIN2 SE后掌有一点比14䨻更强,并且我觉得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后掌中底内侧的处理方式
14䨻的后掌内侧做了中底材料的外扩,是全裸露的
而LIN2 SE的后掌内侧同样做了中底材料的外扩,但不是全裸露的,在中底材料和鞋面的连接部位做了外侧TPU的向内延伸覆盖,延伸范围覆盖了几乎整个后掌材料的顶部
并且LIN2 SE后掌内侧中底材料的外扩幅度比14䨻更大,有多大呢?似乎是比自身外侧的外扩还要大一点
这就导致了LIN2 SE整个后掌内外侧要比14䨻更平衡,力线要正的多得多!
LIN2 SE后掌踩下去那个着力点是完完全全在正中间的,进而也能引导整个足部在鞋内的位置相比14䨻要更“端正”,几乎是没有内扣的倾向
说到14䨻“内扣”这一点,我也是后知后觉,也做个自我反省
我是非常非常喜欢14䨻这双鞋的,因此在之前看到装备区不少的帖子里有提到14䨻内扣的问题时,我的内心OS都是持一个嗤之以鼻的态度的:哼!自己脚不行腿没力还怪鞋!
时至今日,时至此时此刻,是在下错啦!!
因为我个人认为我的脚对于内扣的感知是不太敏感比较迟钝的,说人话就是:我的脚没那么金贵平时球局的强度也没那么大,虽说经常在写一些详细测评,但实际上上至好鞋下至烂鞋真要穿也都能穿着打一晚上
直到我遇见了LIN2 SE!
都不用穿着去实战对比好伐,在重心高度、脚感缓震这些其他因素几乎完全一致 不会造成干扰感知的情况下,我左脚14䨻右脚LIN2 SE在家来回踱几步,就能清楚的对比感知到14䨻确确实实有“内倾”!
对于那些曾经被我内心OS骂过的哥们,我表以诚挚的道歉:真的是在下错啦!并且祝你们身体健康,笑口常开,日进斗金!
咱言归正传哈~
前掌:
LIN2 SE和14䨻的前掌重心高度我个人的体验是差不多的
(极客鞋谈给的数据是LIN2 SE 14mm、14䨻 11mm)
脚感层面的话,拿掉鞋垫两者依旧是差别不大,带上鞋垫的话LIN2 SE略软一丢丢
(这里说的一丢丢就是来回踱步时能大概感知到,实战起来基本没差)
两者前掌的差异在于X型碳板带来的推进感
14䨻前掌那推进感是真的很明显,尤其是在人彻底热开之后,原本100%的跑动能力在穿上14䨻之后似乎都能提升到120%了呢
而LIN2 SE前掌的推进感说实话我感觉并不是很明显,并没有14䨻的那种穿上之后就像叠了BUFF一样的感觉,LIN2 SE就该是100%还是100%
这个差异具体是为啥导致的(明明两者碳板前叉的形状和幅度都高度相似是吧)我目前也没整明白(也许是碳板材质不同?)
其他:
LIN2 SE的抗扭不必多说,没毛病强的很
足弓支撑方面,两者在内侧足弓处的设计如出一辙,但我个人实战体验下来认为是LIN2 SE表现更好,原因的话,我个人猜测还是由于上面提到的LIN2 SE没有内扣而14䨻会内扣,整个足部的重心14䨻更靠内,足弓处受到的压力也更大
同样的碳板上翻带来同样的支撑强度,LIN2 SE给到的压力更小,自然而然导致了体感上有更好的表现
不知道是我过于幸运儿还是特爆材料真的具有很强的抗撕裂性,十场球局三十多小时的穿着使用时间,两只鞋子竟然完全没有出现一丁点的剐蹭掉渣!
嘿!到目前为止这可真是独一份啊!之前穿过的14䨻、禅3PRO、锋刺6PRO、KT7一众超临界发泡材料裸露的球鞋在这一点上或多或少的无一幸免(更别提我看了网图都不敢买的澎湃大三角了)
并且和上翻碳板的连接处也完全没有割材料的情况发生,连一点苗头都没有诶!
关于中底部分的小总结:
脚感缓震、重心高度、抗扭这仨中底基本要素两者几乎一致,实战起来基本没差
其他方面
LIN2 SE力线更正,没有明显内扣,足弓支撑表现更好,中底材料抗撕裂性抗撕裂性表现更好
14䨻前掌推进感更强烈,LIN2 SE不明显
前掌的推进感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性能点,而力线正、足弓支撑好对于我来说应该是两个能更好就必须更好的刚需性能点
因此对于我个人而言,单独把中底拿出来对比,LIN2 SE要比14䨻更强!
【鞋面部分】
先扯几个零零散散的点
我平时耐克44安踏44李宁43.5匹克43国乔43的脚,之前特步篮球鞋穿过游云4、林1、林2,都穿43合适,这次的LIN2 SE我买的也是43,也是正合适
LIN2 SE无论是去年的发售时间还是它那几个市售配色的选择,似乎都像是一双专供夏季的篮球鞋,鞋面外部看上去的透气孔以及MONO纱,似乎也宣示着它的透气性不会差
但实际上透气性只能用“一般”来形容,因为鞋内部的内衬用的是有一定厚度的类似棉布的材料,与之同时带来的则是非常柔和的内衬舒适度
包裹:
LIN2 SE前掌的楦形是偏瘦的,和闪击8非常相似
闪击8普通版被大家称为“宽脚直接劝退”的原因有俩,一是偏瘦的鞋楦,二是鞋面强度大很结实坚挺并且无任何延展性,你脚的宽度但凡有一点不适合闪击8普通版,那基本就是宣判死刑了
LIN2 SE的前掌鞋面材质相较于闪击8普通版是更软一些的,前掌包裹体验更接近于闪击8的夏季版
就是那种瘦脚正常脚型刚刚好 放心大胆穿,而轻微宽脚初上脚会觉得两边略微有一丢丢紧,但不会紧到产生明显不适感,甚至穿着多打几场会越磨合越觉得合适
简而言之,如果你是宽脚,但穿闪击8夏季版觉得没啥问题,那LIN2 SE也绝对没问题,如果你穿闪击8夏季版都觉得前掌太紧不舒服,那LIN2 SE也一样会不舒服
支撑:
14䨻没有做任何的传统防侧翻角,用的是比较现代的“中底材料做额外弧形上包”的处理方式
LIN2 SE则是做了外底向外延伸的传统防侧翻角,外加这个非常有辨识度且硬度足够的JL状TPU上包
两者前掌的侧向支撑处理方式截然不同,但最终达到的效果都还蛮不错的
真要比个高低的话,14䨻会略胜一筹,因为14䨻前掌鞋面那一圈热熔加固更硬更厚,强度会比LIN2 SE的热熔加固更大一些
!!!
!!!
接下来进入【鞋面部分】我想着重描述,确切的说是着重吐槽的点
也是CALL BACK上面【中底表现】里我有多次提到的“中底表现要单独拿出来说”的点
我要强烈吐槽LIN2 SE的就是它的鞋帮设计!!
首先呢,LIN2 SE中底刚性是不输14䨻的,很强很刚
和14䨻一样,前几场实战尤为明显,磨合几场后刚性会下降一些,但由于大块X型碳板的存在,再怎么下降都是始终处于“刚 强”的范畴内的
遇到这种“刚强”的中底需要的是啥?需要的是鞋面能带得动鞋底嘛是吧,上一个鞋面带不动鞋底的反面案例就是广为人知的马奎低帮
LIN2 SE的袜套鞋帮设计导致它同样存在后半部分鞋面带不动鞋底的情况
(当然哈,没马奎低帮那么夸张,毕竟LIN2 SE我还穿着打了十场球并且之后还会继续穿,而马奎低帮我甚至都没法坚持穿着打完一场完整的球局)
说道说道具体缘由
首先,如果把LIN2 SE的鞋带用全力完全系到严丝合缝的紧,是会勒脚背的,非常疼
其次,如果不用全力把鞋带拉到最紧,实战中就会有一定程度的掉后跟
而掉后跟的原因在于LIN2 SE后跟鞋帮锁定脚踝那一圈的前端是里层袜套和外层塑料鞋面完全分开的设计
要想那一块能锁定住就必须得把鞋带系到最最最紧来让外层塑料鞋面死死贴住里层袜套
但凡那周围的几组鞋带没系到最最最紧,这内外两片塑料鞋面就会往外撇(自然状态下就是有点往外撇的)
一旦那塑料鞋面往外撇了,就等于那里只剩一层袜套了,那这种弹性袜套在实战中能有个锤子锁定作用啊是吧
而外层塑料鞋面和里层袜套之间还会存在一根穿孔而过的鞋带,鞋带么又是有点圆的鞋带…
也就是说即使我给自己打了局部麻醉开了挂,把鞋带全力拉紧而不会感受到勒脚背的疼痛,在这根鞋带的作用下,随着实战的进行,外层塑料鞋面和里层袜套一样会被慢慢的搓开…
无解啊,里层袜套和外层塑料鞋面简直是现代版的牛郎织女好吗…
再者,在后跟鞋帮那一圈的前端已经城门失火已经无法改善的情况下,如果后端锁定能发挥一些强有力作用的话,也是能做出有效挽救的
然而LIN2 SE鞋帮锁定的后端没有任何的作为…没有小枕头…后跟正中间的凹陷弧度也做的比较平缓…
上述几点原因综合起来,就等于是两杯毒药里让我选一个嘛
要么选急性毒药,勒脚背从一开始就疼 疼到结束
要么选慢性毒药,后半部分鞋面带不动鞋底,能实战,但球鞋全程处于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
反正我是选择了慢性毒药…
选择了慢性毒药后的实战体验如下:
前两次实战,处于磨合期,非常不得劲,我会感觉我一整晚打下来似乎后脚掌就没踏踏实实感受过LIN2 SE的后掌,全程靠着个前掌在打球,后半部分的鞋脚一体性是蛮差的
从第三场开始,中底刚性开始下降了,鞋脚一体性逐渐开始提升,也能越来越体会到中底后掌的美妙之处
实战到第九场第十场时,也就是截止到目前,差不多就磨合到了一个最完美的状态,这个状态怎么说呢,如果按我400不到的入手价去看,在这个价位段是非常非常棒了,已经能发挥出这个强劲中底应有实力的80%了
但如果拿我原先对它的期待,也就是“数一数二的顶级实战鞋”去标榜它,总归是感觉还差口气,就差在这剩下的20%上
【总结】
优点
强于14䨻的超强劲的中底表现,无需多言,我能给出最高评价(还是那句话,单拿出来,哈哈哈)
优秀的前掌包裹和侧向支撑
在干净场地上有较为不错的抓地表现
缺点
耐磨不佳,更适合室内场
有一定的吸灰倾向,抓地表现很看场地
莫名其妙的袜套鞋帮设计让原本能达到S+水平的LIN2 SE最终只能发挥出A-的实力,也正是这一点,让LIN2 SE只能被叫做好鞋,而无法进入T0级别的顶级实战鞋行列!
(原本能拿MVP,结果只能进个全明星)
可惜!太可惜了!你就说你搞个带有炫技属性的袜套鞋帮做甚?!老老实实做个像14䨻那样的传统鞋帮,那超临界发泡材料篮球鞋届的话事人可不就是大SE你咯?
讲认真的哈,中底和鞋楦这俩最难调教好的实战鞋性能内核通过LIN2 SE我能看到特步是能做到一个非常牛的程度的,所以对于LIN3我目前是充满了期待的!毕竟调整一下鞋帮这件事对于所有运动品牌来说都不是啥难事
码字不易 各位兄弟麻烦点个推荐+关注再走啊~为你带来更多的精度实战测评报告以及各类球鞋开箱!
夏花未眠丶
· 福建我想起我之前有一句话是:在产品周期末期的时候写的文章才最真实~因为软文到那个时候已经“没有用”了
支持吕晓明
· 湖北这俩鞋按原价比 14䨻可以买两双JLIN2SE了 你把它俩拿一起比较 JLIN2 SE已经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