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放弃2026年进入F1,对比本田2015年回归F1

avatar
关注

保时捷这一波操作成笑话了,看到新规MGU-H取消,难度大大降低了,就立刻把F1作为品牌营销的射程范围内,还屡次施压FIA要求把现行PU规格的钢活塞换成铝活塞进一步降低难度。再加上一上来就要冠军队伍50%的股权+话事权,还没证明自己就想摘桃子,红牛谈崩了又放不下身段和中游车队合作,那就这样了。




对比保时捷,本田这次回归简直是反向操作:

1.毅然决然选择了F1有史以来最复杂、难度最高的引擎规则周期回归,晚了梅奔三年开发,晚了法拉利雷诺两年,花最多的钱、挨最毒的打和最多的嘲笑(甚至离开了迈凯伦都还没完,迈凯伦还专门出个纪录片来讽刺本田)

2.选择的队伍又是当时内部动荡的迈凯伦这个大奇葩,2015年迈凯伦单方面提前和梅奔解约,要求本田比原计划早一年回归,本田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匆匆忙忙进来,对迈凯伦提的要求又最大程度进行满足,为了满足0-size的概念,本田走了两年的弯路,17年才走到版本答案分体涡轮的架构,还不能和fia直接沟通,迈凯伦要审查了本田提出的问题,才能由迈凯伦转达,可以说是“迈凯伦教本田造引擎了”。

3.处处提防。15-17年,迈凯伦跟本田的有效沟通几乎为零,经历过被梅奔挖人后的ptsd,迈凯伦对本田处处提防,提防到pu运过来发现和变速箱的螺栓无法连接,处在困境中的本田几次向迈凯伦提议pu能不能提供多一支车队好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迈凯伦直接拒绝,15赛季末红牛想16赛季用本田pu,当时本田还很高兴出新闻稿说多支车队有利于数据采集帮助研发,结果迈凯伦立刻进行的阻止,后来本田还专门因为和红牛合作告吹出了新闻稿:“迈凯伦是伟大的车队,目前专注于与迈凯伦的合作符合我们的追求”。但是这怪谁呢,从本田和迈凯伦合作三年来看,本田像个远嫁他乡的樱花妹,受尽家人打骂也只能自己默默抹泪的状态看,只能怪本田把自己放得太低,人家都蹭鼻子上脸了你连还嘴都不敢,像长谷川裕介是典型埋头苦干逆来顺受的人,也只有17年末才忍不住说“pu固然重要,但迈凯伦底盘也要进步”,15年新井康久虽然喜欢画饼对媒体吹牛,但当时对迈凯伦提出的条件回头是要求樱花厂的本田工程师照单全收的。





4.莫名其妙的token。2014年混动元年梅奔pu输出冠绝全场,结果2015年莫名其妙来了个token制,每个引擎供应商全年总共32个token,对于pu各个部件的改进都有对应token消耗,这直接限制了其他三家追赶梅奔的步伐,特别是对于本田这初来乍到,连kers都没玩过,迟到的插班生更是极大的限制,外有token,内有迈凯伦,开局即是孙哥难度。


所以我为什么喜欢本田,因为这次回归让我看到:曾经的强大现在也未必强大的现实故事和历经磨难,砥砺前行最终重返巅峰的童话故事(虽然本田有个出名的广告:努力就有回报只存在于故事里,往往正义都不会获胜,付出也不会得到回报,但那又怎么样,开发新技术肯定会摔跟头,来,超越昨日的本田吧”而这次保时捷的回归,有了本田的对比,对不起我没有任何感觉,甚至还想笑。

发布于广东阅读 3141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RA621H楼主

· 广东
大象和世嘉我一直想不明白,本田既能做飞机,也能制作出F1最顶级引擎。为什么在民用车和丰田比差那么远?我看日本国内的车主们,当本田日产设计出了好的新车,底下回复总是这车很棒,但卖不过雅力士,卡罗拉和普锐斯。他们认为丰田技术储备非常深厚,但理论上最顶尖技术应该是本田才对啊收起

丰田在日本对我们侵略的时候都赚了多少钱了,属于已经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那一波,战后本田成立的时候对比丰田就是进城务工的上进少年对城里的一等一富哥的状态,马太效应强者恒强,所以现在的体量十个本田也赶不上一个丰田,再加上丰田会营销宣传呗,跑wec不也是为了加强“耐用”的洗脑宣传效果,论有追求、热血,丰田和这些完全不沾边。另外本田是有使命感或者说使命包袱的,本田汽车是因为当初参加F1才有今天,本田摩托车也是刚起步就去参加各种赛事如曼岛tt,这即是本田宗一郎的追求,也是本田给自己上了个使命的枷锁,本田的根在f1,正因为这样的历史因素,即便是多年来进进出出也没放弃F1,民用车也偏运动化调教,即好开,动力够。而丰田则没有这样的包袱,也没追求,无聊的品牌调性造造纯工具车代步车就可以了。另外各个档次的车,本田就是比丰田好开

亮了(104)
查看回复(5)
回复
discusser-avatar

GNTe0000

· 陕西
ABSB15我也不懂,保时捷想趁机入伙最后没谈妥放弃了,这怎么就成了笑话了,保时捷又不是没混过F1,别的赛事也拿了一堆冠军
收起

在四轮赛车领域,有两种比赛,f1和其他。

亮了(6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