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球鞋-从威少本赛季球鞋说起
本赛季的威少继续在生涯的低谷期艰难跋涉,很难想象三年前还能场均三双的少爷会下滑得如此之快,不得不说除了在球队的战术角色,教练的用人策略之外,自身身体条件的下滑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楼主从大学毕业直到开始工作都一直保持着每周至少两天,不少于6个小时篮球运动,期间也和朋友邻居参加了社区里的篮球联赛,作为身体素质普通甚至可以说较差的普通人逐渐也体会到了身体机能下降带来的不适应,而这种身体和大脑的逐渐不适配(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大脑觉得你可以加速突破但是你起步就已经重心不稳了,或者想做一个急停跳投但是脚下刹停之后核心已经没力气起跳了)最终导致了楼主在一年前经历了一次比较严重的脚踝伤病,两条韧带撕裂并带有轻微的骨裂,恢复期长达3个多月。即便是在恢复之后,脚踝功能也是很受限,一些大幅度的变相或者急停急起的速率都差的一塌糊涂,偏偏作为威少球迷,又有一种顽固的执念,看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随心所欲的打球方式很不服气,更是无形中增加了自己伤病的风险。
扯远了,毕竟是装备区的帖子,说回球鞋,受伤时穿的是淘宝海运买来的狂潮3,不得不说上脚感受其实很不错,包裹和缓震都差强人意,碳板的位置和面积也十分合理,外侧的防侧翻角延伸的十分夸张,看上去没有任何硬伤。而导致我崴脚的罪魁祸首却恰恰是这处设计,由于这处鞋底上翻的防侧翻角过于突出且与鞋底角度过于向内侧倾斜,并且tpu片直接包裹在这处结构里面,造成在实战中脚在鞋外侧的挤压和地面之间的磨损会直接把防侧翻角给“铲”掉,如果在室内木地板可能就会产生所谓的卷边现象,而踩开之后过软的后跟又会让足踝方向收到的力向各个方向释放,导致落地和启动都有失去平衡的风险。这些关键部分的设计和物料的耐久度恰恰是决定一双鞋是否适合自己打法和使用频率的关键,而对于狂潮3这双定位于外场实战,不挑脚型体重,适合绝大多数爱好者的平价篮球鞋来说,这两处问题使得它在我看来不是一双好鞋。
说回威少本赛季的球鞋选择(不好意思有点跳脱),whynot zero6 发布之前威少基本上是主线whynot zero5和支线one take3换着穿,两双鞋也大同小异。但是到了6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威少只在湖人对独行侠的圣诞大战上脚了6代而之后的所有比赛都穿着支线one take4,只在上周打雷霆的第一场穿回了致敬性质的雷霆配色whynot zero.1 chaos(aka无包皮版本),碰巧最近购入了威少6和one take4,并且都实战了两场共4小时左右,谈谈自己的理解。
不得不说两双鞋都在设计上充满了巧思和细节,6代在物料上显示了足够的诚意,无论是拉链和拉链挂钩的细节以及大底各个区域纹路的排布方向,中底泡棉的结构都能给实际穿着体验带来加成。支线4代也同样在减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表达同样的设计思路:追求轻质的鞋面,外侧中底结构形成的抗扭效果,非对称鞋舌和鞋头对于不同脚型的适配,这里推荐极客老牛的讲解视频,诠释的很好。两双鞋的缓震效果各有千秋,正代更加均衡,前掌的zoom体感不如支线明显但是胜在泡棉高低落差合适,启动不拖沓,落地不震脚。支线的zoom存在感超高,助跑起跳和启动加速的加成非常之明显,得益于低重心的设计,后跟的控制也不错。两双鞋共同的优点首先是中底外侧结构带来的动态稳定表现,用整体结构设计而不是刻意设计的防侧翻角来抑制脚的外翻,其次是鞋子中后段的包裹和锁定能让脚后跟,跟腱直到踝关节都能灵活运动但不失控。
但是两双鞋的缺点也同样明显,个人观点:whynot zero6 用料过猛但硬实力不足,鞋面试图在尽可能多的堆材质的同时保持轻量,于是在脚面区域用了网纱材质并且添加拉链提高绑缚感,这明显矛盾的设计导致了鞋面内部的动态锁定绑带和鞋面基本完全独立,鞋带的包裹和拉链的包裹粗暴的叠加在一起,而两者对于鞋头脚趾区域的锁定都偏弱,最终体现在穿着上的感觉就是鞋头处的包裹和中足的包裹感撕裂感很严重,很多博主吐槽6代的鞋楦过长或者尺码偏大,这点我不认同,原因是现在大多数的篮球鞋鞋头都是内收的,偏“尖”的设计,正常人的脚不可能塞满整个鞋仓。 这两双鞋我都是按照本人正常尺码买的,都比较合适,并且本人脚型正常,非高脚背,右脚因为歪伤轻微扁平足,平时都是44.5码。在这里建议没有条件试穿6代的友友买自己的正常尺码如果偏大就更换鞋垫,原装鞋垫着实很垃圾。
说到whynot zero6的中底表现我也是有一些微词,最大的问题是后跟到前掌的过渡奇差,在推进的时候没有办法让整个脚掌参与,往往迫使我踮着脚启动+用外侧靠后的位置和后跟来制动,20分钟全场下来就会有足弓的拉伸导致的酸胀感,在穿护踝的情况下更为明显,虽然6代在大底结构上可以说是分掌的设计,但在这方面却被假分掌或者半分掌的支线压制,支线款的过渡可以说是丝滑流畅,但是后跟没有任何缓震科技的先天不足导致落地或上篮连续踏步的时候略显生硬。综合来说我认为支线的实战属性要略胜一筹。
而支线鞋款最大的问题则是耐久度,鞋底的人字纹过于浅磨损速度太夸张,室外塑胶地2个小时中等强度就已经有肉眼可见的磨平,而对于后跟泡棉和鞋面的支撑我也觉得只是勉强及格的水平。
(此图也可以看出威少6的整体鞋型要比支线大出不少,但不代表选择尺码时一定要买小一码或半码,建议试穿或购买正常尺码)
综上所述,从威少从六代发布以来的球鞋选择,我认为威少在运动能力下降的前提下,依然选择保护性较弱,但运动表现更极端,更纯粹的支线鞋款,除了自身变态的身体素质以外,更是想让自己加速更快,脚步更灵活,继续突破自己的极限,即便是这个极限也在逐渐下降。
而对于喜欢威少,想要选购这两双鞋的朋友来说,威少在nba没有球鞋损耗带来的弊端,所以one take是他的选择,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打球习惯,场地限制和偏好选择,只在木地板,并且希望在比赛中发挥极致表现我会更推荐支线款,对于日常使用环境比较复杂,追求稳定均衡并且球风比较暴力的,甚至有出街需求的可以选择正代。
写在最后:
我知道现在的国产球鞋百花齐放,勾子阿迪aj也有很多鞋款可以选择,即便作为球星附加属性很高的签名鞋,威少的产品线也是属于弟中弟,但还是不知不觉写了很多真实的体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哪怕之有一位)jrs的选鞋过程。
最后附上手头的一些实战鞋,目前除了今年的威少系列我比较喜欢穿的还有gt cut和超轻2022,希望有机会可以出更多的球鞋测评。
发帖不易,感谢你们的阅读
麦蒂打棒球楼主
· 新泽西发帖不易 喜欢的看官可以手动支持一下
你我的球鞋记忆
· 辽宁好贴 每双尺码都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