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十胜十败论

avatar
关注

二战上岸,回头总结,22考研有十败,23考研有十胜,考研虽卷,无能为也。

一、22择校失误,23择校务实,此运胜一也。

事实上,一直有观点认为,“考的好不如选的好”。但是这个“选”的好不好,只有在出分之后才可以马后炮来判断的。因此,在这里我将择校归为运气。一战时,我目标学校的专业常年370左右的录取线,并且稳定招生10个以上,看起来稳定、好考。结果在当年9月份,该学院缩招到4个专业总共招5人,这直接打乱复习计划并导致了最后的失败。虽然在第二年的3月份该专业还是扩招到接近10人,但是,我们是有局限性的,不是算命先生,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大概方向上的预测。

23考研,我选择了学硕招生人数比某些学校专硕多、并且热衷扩招的吉大,虽然9月份吉大更改了一下专业课,但并没有影响最后的结果。

二、22策略激进而杂,23策略稳健却专,此策胜二也。

事实上,第一败必然会导致第二败的发生。一战时对历年录取名单的分析,该专业的十几人中在专业课、公共课压分情况下依然会出现三四位400+的神仙。因此在当时不得不做出“四科都要抓,四科都要硬,不封神就封神经病”的决定,具体表现为:数学专注偏难怪,忽视动笔具体算;专业背的杂,掌握都挺差;政治套卷全都要,遇到原题不知道。22年数学、政治我几乎买了市面上所有套卷,也确实低质量的刷完了。看起来厚厚的一堆很有成就感,实际上里面的内容几乎没被吸收,几乎是考场上见到原题都看不出来的水平。而这一无奈的方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进入二战,直接放弃了一些质量较低或者说用途不大的套卷和复习资料。数学套卷专注于如合工大、张宇、李林等高质量题目,政治则仅跟肖、腿、米、余四人的套卷。遇到一些肉眼可见的偏难怪题目,直接扔掉,毕竟没有这12分我还有138,照样考上(手动狗头)。主攻方向也从全都要变成减少非受迫性失误,争取做到学过的不忘,会做的少错。这个方略显著的保住了基本盘不崩,为上岸打下了基础。

三、22教条主义,不顾实际乱学,23具体分析,找到适合的路,此路胜三也。

许多人都会先看经验帖,却不考虑自身实际而教条化,拿着专业第一的经验贴照搬照抄,却忽视了对方本身所具有的雄厚的基础。例如22年我主要参考了前一年专业第一的经验和一位上岸北理工学长的政治经验。可惜,忽视了专业第一的智商远高于我(他一战人大初试第一被刷)、而那位北理工的学长政治基础不如我的实际。结果专业课的学习越学越慌,政治的提前学习大部分在浪费时间。

23考研,则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尽量克服本本主义,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优势科目减少学,薄弱科目加强学。例如,与22年的两本专业课从5月开始学比,23考研1本专业课从3月就开始复习;政治从9月才开始系统复习,这比去年同期晚了近四五个月;英语狠抓薄弱的主观题,使其复习时间近乎等于阅读的时间;数学加大计算练习,模拟套卷时用考场上大小一样的A3纸来练习草纸的使用。

我认为,一切不谈自身基础的经验贴,都是耍流氓。

四、22数学轻真题,23重真题,此题胜四也

常有人认为,真题做做就行了,考场上也见不到原题,不如相信李林等人神奇的押题,还能见到原题;也曾有人因为真题均分180,出分100吧,而鼓吹放弃真题。这里不能完全否认其合理性。毕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他们恨真题,是因为他们使用真题并未取得好效果,所以轻视真题;我爱真题,是因为我在真题中的确吸取了经验。

在二战中,我利用了充裕的时间,反复刷了数一到数三09-22的真题,使得对真题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一战的JR忽视这段,你们没有这么多时间)。这里务必要推荐一本神书,教育部考试中心出版的《考试分析》。里面包含近3年数一到数三的真题,而且每一题给的方法数量、质量高于李正元、李永乐等人出版的真题书。更重要的是,书中前一年分析中所提到的“该知识点考生掌握薄弱”、“该知识点失分较多”等题目,往往会在第二年数一到数三的任何一套卷中再次出现,值得注意。

五、22专业课特殊,23专业课普遍,此书胜五也。

22考研的专业课两本书,是目标院校老师自己写的,属于全宇宙就这么一个学校考。看起来很有针对性,可是遇到目标院校减招情况,则会造成极大的不便。即:无法换学校。因此即使当时发现减招,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考,这就陷入极大的被动。

与理工科专业课不同,文科或者说商科的专业课,对于同一个知识点,可能有无数不同的表述。这就需要重新开始背诵,用A学校的管理学去考B学校的管理学,就等于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显然等于死。

23年择校时,吉大的专业课书,是很多学校都考的罗宾斯和周三多,即使9月发现问题,也足以随时更换目标学校,这无疑减少了复习压力。因此在择校时,我建议选择许多学校都考的专业课参考书,以备不时之需。

六、22分心他事,23主攻考研,此专胜六也。

自高考失利的五年来,一直在研究如何通过考研改变自身,并在初试和复试两场考试中作两手准备,争取过了初试就能确保录取:没有科研经历?好,我跟老师做课题。没有竞赛?好,我竞赛拿个奖。四六级没过?好,我过去。成绩不行?好吧确实不行,专业太卷了,不过没关系我给你弄个奖学金。(当然事后证明除了联系导师方面有点用,上述的努力没啥用,因为扩招猛了导致一志愿过线就录了)

问题就出在这了,在22考研,我甚至还在忙于和编辑部的编辑对线、刷绩点、评奖学金,这就导致了时间严重错配和复习时间的零散化。而本人具有进入学习状态慢的缺点,导致有很多的时间都是在无效学习中度过,22考研很难不败。

到了23考研,复试有关的东西已经几乎凑全,专心学习就行。这既保证了学习时间的长度,也保证了连续性,有利于考研复习。

七、22时间混乱,23时间规律,此时胜七也。

毛主席曾经说过,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拒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显然,22考研的我就犯了这个蠢,妄图像高三一样延长时间来保证学习内容。事实上无论高三还是大三,这么做都是愚蠢的,建议一味晚睡,是老师无能的表现,他们只知道衡水中学起的早,却不知道他们睡得更早,题目的水平比那些东施效颦者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适当的晚睡确实可以增加效用,但是超过了一定限度,那只会适得其反。

22考研期间那种错误的学习方法,让我作息极不规律,六点半的铃可能八点半都醒不来。结果这种作息时间到了考场,脑子都是混沌的,怎能不败?

23考研期间,减少绝对时长,增加学习效率,使得每天学习都有精神,考场上自然可以发挥更高水平。

八、22自己病,23对手恙,此病胜八也。

第七败自然会导致第八败,长时间的熬夜和压力,使得我22考研的12月中旬喜提感冒,而我之前也提到的,我进入状态极慢,这也导致了最后一个月状态直接崩盘,肖四都没太背完(当然,没背的也没咋考)。

至于23的胜,就不必细说了,因为这一条不具备可复制性。只能说在全家的努力下,我至今未阳。

九、22阻力多,23动力大,此力胜九也。

个人的奋斗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行程。

22考研期间,似乎周围的一切都想弄死我。学院辅导员每周晚点名必让考研同学放弃考研找工作,还动辄只把考研学生抓到一起听长达几个小时的就业讲座,这一行为甚至持续到了毕业,其恶心程度可见一斑。口罩因素也是其中的一个。我大三暑假租了个房,室友是从高风险回来,某位伟大的导员就密谋着把我作为高风险的密接抓去集中隔离七天。此外,遇人不淑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在它保研的前期我容它的脾气,痛苦期间我安慰和陪伴(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我刚得知减招)。可惜,这是个极度自私、撒谎成性、脾气暴躁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它成功后,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我,毫不顾忌的吵架、打扰复习进程,使得大脑混乱,复习低效。

到了23考研,直接将负面阻力清除。当导员又来劝我放弃考研:“你要再考不上怎么办?”“我跳楼。”(我大四前你就恶心我,我都大四了你还恶心我,那我不TM白大四了吗),并让干扰情绪的死人滚蛋,回到了家,在全家的共同努力下(考研前半个月我全家都没出门),事怎能不成?

十、22辅导失策,23学会甄别,此课胜十也。

这里的辅导,包括批作文,答疑等。

22考研期间,我找了一位“高人”批作文,结果她大作文清一色给到了16以上,小作文就没有低于7的,并未给出有效的提升作文的建议,结果我当时不会也不敢反驳和质疑,在骄傲自满中发现22考研英语主观题没怎么得分。

到了23考研。总结前期教训,购买了数学答疑(李艳芳全程班含的,好像今年没了)、批作文、复试的简历修改等。也遇到了“高人”“高见”,但是此时我予以坚决的抵制。例如一位批作文的高人硬说英一某年“habit”的作文应该写“time management”,并认为我写habit的例证部分全是nonsense和模板。再比如修改简历的那位高人,她是英语翻译本科毕业,从未接触过项目、论文,把我正规的论文格式删掉,并表示“虽然你的论文是英文的,但是不该加书名号吗?”。对于这种恰烂钱的现象,在23考研我均予以坚决的“RNM退钱”,成功防止他们把我带上弯路

综上,23考研有此十胜,于以上岸无难矣。

考研区你的考研考公是怎样的经历考研经验分享
发布于黑龙江阅读 7970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arjen721楼主

· 黑龙江

亮了(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