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入月敌可摧
· 江苏唐朝科举其实是骗人玩的。科举考中,再次考中,才取得做官资格。韩愈就第二次迟迟考不过。取得做官资格,好比当前考了教师资格证,想拿到编制,基本要靠拼爹。最初,五姓排斥科举,进士很难出头;后来五姓积极参与,与其说进士发展态势好,不如说门阀延续。唐末五代动乱,五姓等门阀失去对政治资源的控制。其实,宋代就有人发问,为什么宰相世家的杜家,在宋朝没了。(其实有一个宰相,那个宋朝人统计失误,漏掉了)宋朝的科举坑官n代。官n代需要参加别头试(非官n代不参加),别头试一生就一次机会。比如王珪,连续四代人做进士,太罕见了。后来王珪的儿辈 ,无一人是进士。四代积累的政治资源,只能便宜女婿。王珪的孙子倒是走狗屎运中了状元,可惜北宋灭亡了。不然,也许王珪家族能成为新的门阀。官二代也有办法,用先做官后考试的方式规避别头试,绝大多数官二代做了官,也就不考进士了。包青天比较有代表性,他父亲是进士,但官不大没法荫子,包青天只能老老实实参加别头试,后来包青天的官足够大,能荫二子,所以包青天的长子就没去考试,包青天的小儿子长大后直接授官。
秋水不染
· 安徽门阀政治的结束,根本上在于门阀对土地和知识的垄断被打破了。唐末黄巢起义和之后五代动乱,门阀们被杀了一轮又一轮,难以稳定的传承土地和知识财富。然后宋朝纸张书籍普及,使得中下层能迅速获取知识并借科举上位,此前门阀们高高在上的知识垄断权和解释权被极大动摇了,门阀存在的基础被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