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游开放后,邮轮产品成为热门选项

avatar
关注

试点恢复沪深港口

邮轮市场再迎政策春风。3月30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国际邮轮运输有序试点复航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针对试点水路口岸、试点范围以及试点条件等进行明确。其中指出,先暂定试点恢复上海、深圳邮轮港口,后续视情况增加。利好政策的发布,也让各国际邮轮企业闻风而动,重新谋划布局中国市场。不过新船调入以及航线调整都需要时间,业内预计整体邮轮市场恢复仍需6个月到1年左右时间。

暂定试点6个月至1年

《方案》对于试点范围明确,上海、深圳至周边国家、地区港口间邮轮运输。

在试点时间方面,《方案》提出,暂定试点6个月至1年,根据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出入境旅游政策和市场情况等适时优化调整。

在试点条件方面,《方案》还明确,试点所在城市及腹地客源市场规模较大,境外挂靠港所在地区疫情较平稳、所开航线有市场需求。同时,参与试点复航的国内外邮轮企业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健全,试点邮轮具有相应防疫设施装备、防疫物资和药品储备等,具备必要的医疗条件,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急处置预案。邮轮港口企业建立了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满足相关防疫要求等。

一家国际大型邮轮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方案》的发布对中国邮轮市场来说可谓重磅利好。同时也让国际邮轮企业信心倍增,接下来,邮轮市场将有望进一步有序、健康、稳定地发展。

多家巨头计划重启中国航线

利好政策的发布,也让停航了三年的国际邮轮公司看到了在中国市场重启出境游航线的商机。

对于接下来的准备工作,皇家加勒比方面表示,希望与政府有关部门、港口、旅行社及其他商业合作伙伴密切合作,争取让皇家加勒比的旗舰邮轮早日返回中国市场,开启前往周边国家的国际航线。

MSC地中海邮轮方面则表示,MSC地中海邮轮将于合适的时机宣布未来在中国市场的部署计划。

一直运营沿海邮轮航线的招商维京游轮也嗅到了商机。据了解,《方案》发布后,招商维京游轮宣布推出以深圳或上海为母港、深度探游出境航线,而该航线也是招商维京游轮的首条出境游航线,计划于今年6月或7月启航,船票将于4月中旬正式开售。

资深旅游专家王兴斌表示,现在各邮轮公司可以开始做复航准备。我国邮轮产业仍处在起步阶段,港口和邮轮的磨合需要积累更多经验,出发港和目的地港口的整个衔接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预计2024年全面复苏

中国邮轮市场的复苏并不会一蹴而就。

一家国际邮轮公司相关负责人谈到,《方案》中明确的试点水路口岸尚未包含天津、三亚等邮轮港口,邮轮市场想要恢复到2019年的状态,还需要看接下来的相关政策。

“邮轮市场的全面恢复仍需要一段时间。”皇家加勒比集团亚洲区主席刘淄楠表示,在政策到位之后,才能开始进行复航准备,包括招聘人才、部署航线、调动船舶、市场营销等一系列的准备,需要花费短则至少6个月、长则达12个月以上的时间。

“今年是中国出境邮轮旅游恢复的起步阶段,由于邮轮的调动周期比较长,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复航准备,预计明年邮轮市场能够得以全面恢复。”王兴斌谈道。

海外市场

近日,随着出境游放开,海外航线邮轮产品重回大众视线,多家旅行社和邮轮公司传来航线开售即售罄的捷报。其中,南北极航线、超长环球航线、东南亚航线都是游客预定的大热门产品。

在疫情之前,中国是全球第二大邮轮市场,已初步形成了辐射北亚、东南亚等区域的五大邮轮港口群。据上海社科院发布的《邮轮对中国的经济贡献》报告,2019年国际邮轮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为358亿元人民币。根据2018年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到2035年中国邮轮市场将达到每年1400万人次的规模,成为全球第一大邮轮市场。

虽然疫情让邮轮市场按下暂停键,但随着全球疫情退潮,邮轮市场也迎来了复苏。截至2022年11月,全球共有85个邮轮品牌的375艘邮轮恢复运营,复航邮轮占比达86%,为全球市场共计投入了61万个床位,整体运力恢复94%。

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向界面新闻表示,2021年邮轮复航后,整体市场表现超出了各大游轮公司的预期,之后稳步攀升。以皇家加勒比去年整体市场表现,载客达600万人次,总营收88亿美元,第四季度的总体载客率为95%。

目前,中国母港出发的国际邮轮航线还没真正复航,但是随着出境游放开,中国游客已经可以前往海外出发港乘坐邮轮,邮轮产品成为游客海外游的热门选项。

南北极、环球航线成预定黑马

MSC地中海邮轮中国区总裁黄瑞玲接受界面新闻的采访表示,MSC地中海邮轮的地中海航线、红海航线以及环球航线等都是中国消费市场的热门航线。

她举例,公司在飞猪平台上线的2023年国庆假期北欧航线通兑券产品,2月27日单日销售业绩便远超100万元人民币。2024年环球航线也销量喜人,之前为中国市场预留的舱位均已售罄,目前仍有十几间舱的客人在候补等位。

由于国际航班班次以及签证速度等受限,目前出行需求主要集中在今年下半年,今年国庆假期和明年春节假期是预订比较集中的时段。

黄瑞玲还表示,较之前相比,客人更加倾向于高舱位的产品,如阳台房等。消费者也更乐于超前规划行程,比如现在已经有客人预订2024年春节假期的航线。

“今年海外邮轮销售情况确实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中青旅遨游国际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刘江向界面新闻表示,年初中青旅推出的极地航线比起以往有明显的销量提升,价格在6-7万一人的北极航线已经有几十位客人预定。

刘江表示,目前,游客预定的日期集中在暑假,地区集中在地中海、加勒比海和阿拉斯加等地。从预定情况可以看出,一方面,游客积压三年的需求有释放;另一方面,旅客的年龄层也有所提前,以往极地旅行这类特殊长航线的报名人群以五十岁以上的客人为主,现在客人集中的年龄段有所下降,以亲子客群为主。面对这种小众需求,中青旅目前也在计划推出环球航线,从美洲出发,经过大洋洲、亚洲、非洲、欧洲,再回到美洲。

众信旅游2023年出发的南北极产品、2024年出发的环游世界121天邮轮产品也已在新春期间上线,其中超长线路环游世界121天产品成为长线产品的黑马,首批环球邮轮产品已经全部售罄,追加舱位也即将收满。

性价比,依然是关键

除了南北极和环球旅行,更为大众化的航线也受到了游客的欢迎。价格和性价比是吸引这部分游客的因素之一。

黄瑞玲表示,全球邮轮市场回暖,在供应增加的情况下,邮轮产品的价格也回到了2019年甚至是更高的水平,部分区域航线的价格比2019年要高出5%到10%。

但是比起涨幅更为夸张的机票和酒店价格,邮轮产品在性价比方面依然有一定竞争力。皇家加勒比邮轮向界面新闻介绍,近期皇家邮轮中国游客报名热度较高的是由新加坡出发,前往东南亚周边目的地的航线,行程以4-7天不等的中短航线为主。中国游客对于这些目的地的认可度和熟悉度都比较高,前往新加坡的机票价格较欧美也更易被接受。

维京游轮在一月宣布了面向中国市场的2023航季欧洲内河游轮航线。目前,在面向2023航季11天莱茵河航线推出的“0元锁票”活动中,超过70%的船票都已被锁定。招商维京游轮旗下国内海轮产品的乘客数量也正稳步增长。以2023年春节2个航次为例,平均乘客数量对比2022年第四季度增长了超过70%。

不过皇家加勒比邮轮方面也表示,目前中国邮轮出境游市场还在恢复过程中。一方面有些目的地还没在文旅部公布的首批出境“白名单”,旅行社难以组团售卖,另一方面国际航班数量和价格也是个挑战。

维京游轮表示,中国消费者现在更加注重旅行体验的舒适度和独特性。因此,游轮业者的侧重点也需要从体量变为品质,从减价改为增值,创造差异化、精准吸引目标客群。

中国市场

中国邮轮潜在市场规模占全球三成,目前仅5-8%

“按照人口基数和收入,中国应该占全世界邮轮市场30%的份额,而现在的市场份额仅有5-8%。所以,中国邮轮市场有很大的增长潜力,皇家加勒比对中国邮轮市场的信心没有改变。但是,目前束缚邮轮行业快速复苏及发展的条条框框比较多,相关部门对邮轮行业的监管政策需要优化调整,不能用监管国内旅行社的办法监管国际邮轮。”

皇家加勒比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亚太区主席刘淄楠近日在杭州召开的世界旅游联盟大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

疫情三年,邮轮、航空为代表的大交通行业受到致命打击。疫情爆发不久,全球邮轮航线停止运营,世界三大邮轮企业市值蒸发超500亿美元,嘉年华和皇家加勒比过去三个财年亏损接近400亿美元。

随着全球大多数国家解除国际旅行限制措施,邮轮行业也迎来复苏。从2021年夏天开始,全球多个邮轮品牌已经开始恢复航线,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国家或地区开放国际邮轮航线。皇家加勒比去年6月全部船只复航,嘉年华预计2023年运力超2019年,两大巨头最近的一个财季亏损大幅收窄,2023年预订量强势增长,发布新船增加运力,国际邮轮行业在2023年的复苏或将再上新台阶。

《中国邮轮游船游艇行业发展报告(2021-2022)》中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全球共有85个邮轮品牌的375艘邮轮恢复运营,复航邮轮占比达86%,为全球市场共计投入了61万个床位,整体运力恢复94%。

刘淄楠表示,经过一年半的稳步推进,世界邮轮行业市场基本上在走向全面复苏。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恢复至2019年疫情前的水平,但是已经非常接近。

据刘淄楠介绍,从时间线上看,国际邮轮行业的复航基本上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底到去年夏天,欧盟和美国卫生监管机构CDC在一定条件下才同意邮轮复航,是有限制条件的复航规程。第二个阶段是从去年夏天至今,这一阶段是去规程化的过程。随着全国各国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公众对新冠疫情病毒与邮轮之间的关系有了新认识,与病毒共存成为普遍的共识。

邮轮行业的快速复苏为皇家加勒比的业务带来显著的变化。第一、邮轮载客率不断提高;第二、运营现金流转正,公司开始实现盈利,股价也因需求大增应声大涨。

皇家加勒比于2020年底开启邮轮复航之路,去年6月全部船队实现复航,一些邮轮航线的载客率超过100%,每个季度的业绩也不断提升。

财报显示,公司第四季度的总体载客率达90%,加勒比航线载客率达100%,假日航线的载客率超过110%。第三季度,皇家加勒比实现扭亏为盈,并通过持续增收和成本管理,实现调整后的EBITDA和运营现金流转正,2023年有望整体实现盈利。

刘淄楠表示,皇家加勒比目前的船只数量位居第二,但市值却以超180亿美元名列邮轮行业第一,说明皇家加勒比的资产更具价值,经营能力得到投资者和消费者的认可。

邮轮是重资产行业,船只的维护和运营成本巨大。疫情期间,全球邮轮停摆给公司现金流带来了很大压力,财务状况曾一度十分困难,每年的财务成本高达10亿美元,相当于一条邮轮的价格。过去的一年,皇家加勒比稳步落实每个季度的运营目标,业绩逐步提升,第三季度已实现了盈利,第四季度载客率接近100%。皇家加勒比很多方面的举措在国际邮轮行业中都是走得比较前沿的。

整个疫情改变了皇家加勒比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发展轨迹。疫情期间,皇家加勒比坚持为中国定制新船,并计划在中国首航,但因为疫情原因不得已多次放弃既有计划。

2021年4月,皇家加勒比在上海宣布“海洋奇迹号” 2022年中国启航计划,但一直等到9月,因国内母港未能复航而不得不放弃该部署,最终建成的“海洋奇迹号”在佛罗里达的罗德岱堡下水首航。

“从2009年我第一次去迈阿密看到世界最大的绿洲系列第一艘游轮‘海洋绿洲号’下水至今, 绿洲系列有三次部署中国的机会都因各种原因未能成行。虽然未能如愿,但足以显示皇家加勒比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疫情打乱了我们在中国市场的战略部署计划,但我们仍然看好中国市场长期的发展潜力。” 刘淄楠总结说。

中国邮轮市场潜力巨大,监管办法亟需做出改变

2018年,交通部、文旅部等十部门联合制定印发的《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35年,邮轮旅客年运输量将达到1400万人次。

刘淄楠认为,中国2035年的市场规模大致相当于2019年北美市场规模,届时邮轮行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有望达到5000亿元。相关的预测数据显示,按照人口基数和收入比,中国应该占全世界邮轮市场30%的份额,而现在的市场份额仅有占5-8%,中国邮轮市场尚有很大的挖掘潜力。

与欧美成熟的国际邮轮市场相比,国内邮轮市场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在邮轮设计及建造、港口开发管理、乘客服务、物资供应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不过,基于其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强大的消费能力,国际邮轮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布局业务,甚至为中国市场定制新船,从产品到服务升级体验,利用各种营销办法赢得中国消费者的信任和喜爱。

数据显示,2006-2019年,国际邮轮企业在中国部署23艘豪华邮轮,计划打造12艘全新的世界级邮轮,这些新船的造价合计高达790亿元。甚至在疫情期间,皇家加勒比的“海洋光谱号”是唯一在亚洲水域坚守的国际邮轮。

不过,与出境游政策放开后跟团游团队已开始外出旅行不同,目前,尚未有国际邮轮公司正式宣布恢复中国航线。表面上看,出境游政策放开了,海关检疫、移民安全等方面的“框框”问题解决了,联防联控机制也宣布开放中国的水路和陆路,提出国际游轮试点复航逐步推行。但国际邮轮航线的恢复还受限于政策的进一步松绑。东北亚作为国内母港出发的国际游轮航线主要目的地,目前尚未在恢复出境团队游业务的名单中,这意味着旅行社等渠道无法组织售卖有关旅游产品。

国际邮轮业的复航复苏过程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少则六个月,多则一年,甚至更长。

刘淄楠指出,邮轮企业通常至少提前一年部署船只和航线,市场营销和销售也需要提前一年时间启动,而疫情冲击过后,合作的旅行社渠道需要时间恢复,整个产业链其他相关的企业也需要时间重建,传播信息及传递信心都需要时间,其实不必过于担心放开后一哄而起的情况,行业复苏需要时间一步步进行。

以国际航司为例,香港去年宣布放开国际旅行后至今,国泰航空公司的运力据报道仅恢复了30%左右。国泰航空总裁表示,现在国泰航空及香港快运航空的航班运力是疫情前的三分之一,目标是在今年年底进一步增至7成,并在明年年底前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复航只是第一步,中国的国际邮轮市场要重回健康发展轨道还面对一些严峻的挑战,例如地缘关系影响和行业监管方式等。

与国际邮轮的运营不同,同为大交通的国际航班虽然也会受到地缘关系或疫情严重影响面临运力下调,需求下降的挑战,但不会像国际邮轮航线一样需要被完全取消。有些情况下,国际邮轮航线的取消是受到出境游有关政策的影响的,例如当旅行社不能组织赴韩团队旅游产品时,赴韩国际邮轮航线也不得不全部取消。要想促进国内邮轮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从理念上进行转变,减少和降低不确定因素对行业和市场发展的影响,疏通束缚邮轮行业发展的条条框框,增强政策稳定性和投资信心。

邮轮被称为“和平母舰”,与航空母舰的功能截然不同,它能够促进国与国之间的人文交流和民意往来。它同时也有巨大的经济贡献,能够带动整个邮轮产业链的发展,形成庞大的邮轮经济圈。

不过,在中国发展邮轮有优势也有挑战,中国邮轮市场潜力大,发展快,政府支持投资基础设施,吸引全球邮轮品牌布局,仅用了10多年的发展赶上日本40年的邮轮发展,且是日本的10倍规模;教育消费者普及邮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除了提升市场渗透率,开发新市场、找到盈利模式都面临不小的挑战。

新冠疫情期间,国际邮轮公司对重构中国市场的商业模式和营商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的灵魂拷问。中国邮轮市场的潜力毋容置疑,他们对新冠疫情以后中国经济的再次起飞也不怀疑,但国内邮轮行业的壁垒比较多,监管模式及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与调整对促进本地和国际邮轮的发展至关重要。刘淄楠表示,皇家加勒比对中国邮轮市场的信心没有改变,他还提出中国邮轮市场应开发长航线目的地、增加多港挂靠航线等建议。

过去的几年,皇家加勒比先后将梦幻系列、航行者系列、量子系列和超量子系列的六艘邮轮送入中国市场,且多为中国市场定制,世界最大的绿洲系列虽然多次错失布局中国市场的机会,但随着国内邮轮市场的复苏浪潮的来临,让中国消费者在新一代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上享受高品质的度假体验不再是遥远的梦想,这一时刻的到来值得期待。

END

信息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所疑问,请添加后台联系,我们会尽快处理删除,感谢!

重磅预告

2023年第八届深圳国际旅游产业博览(SITE)

将于2023年6月2日-4日

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开幕

发布于广东阅读 1630

全部回复

no-replies

评论区开荒,我辈义不容辞

来抢第一个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