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相关和不相关的想法。

avatar
关注

我的语言能力比较破碎,很多时候词不达意,权当是聊天,大家别太当真。

本文没什么主题,就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同时抒发一下自己对这款游戏内与外的看法。文章分三部分,漫谈,原神,和崩铁,不感兴趣的部分请直接跳过。

—————————————————————————————————

印象中自己最早接触游戏,应该是父亲花了100块组装的电脑里的红警和星际,是在同一个大院的姐姐家买的联想电脑自带的正版仙剑98和大富翁四光碟,楼下哥哥喜欢输秘籍的英雄无敌3,以及同龄人手中的GBA和sp,火红叶绿红蓝宝石。小时候家里没钱,我很庆幸周围的玩伴让我接触到这么多游戏。

这个时期塑造了我的游戏观念:好玩才是硬道理。

上了初中,玩了人生唯一一款avg游戏秋之回忆五,注册了Kid Fans Club,甚至为了玩续作买了ps2,准备查日文辞典。也玩了仙剑三,里面的配乐实在是印象深刻(如紫陌桑田,步云登仙,望海潮),我到现在都时不时吹奏两下。同时,和一个富哥同学做了朋友,体验了各种主机,索尼的,任天堂的。我对wii印象深刻,明星大乱斗,还有时不时几个小伙伴在他家过夜,半夜他拿着手柄玩《零:月蚀的假面》,我们在一旁评头论足,给他壮胆。他向我安利了音游Osu!(他则是从押忍应援团了解到的),我音游水平不错,玩了下去,自然而然的,因为osu接触到了vocaloid和东方。

这段时期拓展了我对游戏的认知,让我意识到自己喜欢两件事:一是看别人玩大作比自己上手有趣的多(于是总看谷歌的视频),放到现在应该被嘲讽云游戏玩家了;二是音乐对我来说之于游戏十分重要,音乐是游戏灵魂的一部分。

到了高中,玩游戏少了,看漫画多了,那也许是我最“二次元”的时候。初中的富哥同学给我推荐了psv+女神异闻录4(他到现在说起时都说买psv就算只玩这一款游戏都值,我认为他说的太对了,后来也体验了3和5)。不过周围的同学都开始玩英雄联盟,我一开始听别人说是抄袭dota,自己这么“资深”的魔兽三玩家怎么会玩这种垃圾?但是一来二去还是被人生中第一次拉入网吧,然后玩到了现在。之后是大学到现在,由于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我开始接触p社游戏和文明。

这段时间让我明白:一,具有社交属性的游戏有其火的道理;二,人沉迷游戏有时仅仅是逃避现实,而不是因为从中可以获取快乐,沉迷游戏也可以是痛苦的。三,游戏是拿来玩的,不是用来歧视他人的,我不应该给自己和别人贴标签。

以上是我的游戏历程(脑中突然蹦出一句话:记录游戏历程,录制游戏人生,大家好我是陆夫人)。

—————————————————————-

说回到现在。这两年,我从原神开始接触米家游戏,同时也明白了什么是“圈子”。

原神可算是我人生中第一款“二游”。

二零年开服前我自然接收到了四面八方的负面信息,各大媒体把它渲染成无良的抄袭者(我没玩过旷野之息),再和当时被寄予厚望的黑神话悟空一比,俨然就是国产游戏工业孱弱的罪魁祸首,万恶之源。米哈游是一个强盗公司,丢尽中国人的脸面。这是舆论给我的第一印象,我默认了这个印象,但同时也被勾起了兴趣。我想到:“这游戏看着怪精致的,先玩玩看罢。”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每天都要给两个60级号刷圣遗物坐牢。

从现在开始,我要锐评游戏内外。经历使然,人与人审美重点差异巨大,我只代表自己。我的经历让我相当看重音乐。(突然想起来,玩法剧情音乐都是80分的游戏,和玩法剧情10分但是音乐100分的游戏,哪个更神作的问题。这台词好像是来源于《神知》的桂木桂马,神知本身的音乐也可圈可点, love is such a sweet illusion~)

先说游戏本身。最突出的是游戏的美术和音乐。一款游戏是不是用心打磨,制作组到底是在糊弄还是真的怀着把游戏做成第九艺术的心,在这两个地方是能见微知著的。

璃月城,庆云顶,层岩巨渊,渊下宫的场景无不深刻在我的脑海里。美术之于游戏是外貌之于人,区别在人的皮囊是天生的,而游戏的皮囊是可以打磨的。美术是构建游戏世界的地基,它最直接地向玩家传达这个幻想世界的模样。原神虽然在美术细节上不算尽善尽美(这是贴图质量问题),但是其美术氛围独成一体,在我看来比之任何一款大作都不落下风(尬吹)。刺客信条起源是一款旅游模拟器,原神也可以是一款旅游模拟器,虽然是不同的风格,但我个人可以感觉到类似的快乐。

然后是音乐。在客观上,游戏音乐最重要的是符合氛围,其次才是旋律。一款恐怖电影的bgm旋律再美,可是既欢快又活泼,就是喧宾夺主。原神音乐的优秀在于,它不仅完美符合美术氛围,还做到了旋律优美动人,在我贫瘠的脑海中,能同时做到两者的少之又少。由于我偏向古典管弦乐和民族乐器(轻视流行风格),综合看来原神音乐给我的观感比起女神异闻录4涩谷系+jpop还要高上一些(后者烘托氛围没那么强);至于单说旋律,原神音乐对我的洗脑程度相当于东方project,登录bgm,轻策庄,庆云顶,神里角色bgm,须弥弹琴的do sol sol la xi ♭,这些旋律,真可谓脍炙人口。

虽说是学院派的作曲风格,却能做到雅俗共赏。随便搜一首古典音乐,很少有人听得下去,那是因为没找对曲子,让大众去听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布兰诗歌,卡农,民族乐听金蛇狂舞,瑶族舞曲,听王洛宾,怎么可能听不下去?我的爆论是,原神音乐做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同时,其音乐内核带有明显的中国人文精神,端庄大气,包容并蓄。尤其是璃月和层岩地表(作为内蒙人听到马头琴脑中是有画面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往大了说,这也算人民艺术。

我最喜欢的部分吹完了,下面谈游戏机制和剧情。

不同于美术和音乐,原神的玩法在我看来不是最棒的那一档,它独特的优秀之处只在于元素反应这个创新。有人说这玩意也算创新?首先,这玩意可和什么水克火草可水不一样(什么口袋妖怪);其次,有说法官方说过元素反应借鉴了神界原罪?我没玩过但是云了一下,神界原罪是crpg,我玩过永恒之柱2应该差不多,这最多只能说制作组从中汲取了灵感。有哪个游戏有类似元素附着的机制吗?我玩的游戏不够多,实在找不出哪个游戏的机制和元素反应有明显继承关系的。退一万步就算有,也只是非原创而已,只要不构成抄袭就没理由去批评。这个机制上手简单,内容丰富,同时有足够深度,和大世界探索是绝配。玩法的其他的方面我不觉得有独特的优秀之处,但是不差。

剧情。我很喜欢原神基于各地神话打造的世界观,这个框架是相当优秀的,这个世界的走向是我玩下去的动力之一。

但是文案发挥不稳定,对话质感一般,不如新近的星铁自然,比起这些没营养的对话,我宁愿去读小学生的作文,反正我小学的时候比这强。文字语言不是说话,老三国的台词是新三国能比的吗?口头语也是要有文学性的。这样的对话,我不能入戏,没有沉浸感。

书籍和物品描述等对世界观设定的细节补充做的不错。也有一定的文学性。

支线及格,主线不及格。当然,这是按照高标准。比起其他抽卡手游,原神剧情虽然是有为了卖卡着想,但整体没有屈从于卖卡,在手游中或许算优秀?我没玩过太多手游,不知道什么样的水平算是优秀。

以上是我对原神游戏本身的评价。下面讨论游戏外的问题。

从玩原神之后,我才真正见识到了圈子,认识到了人可以有多不讲理。它们以激怒他人,贬低他人为乐,似乎从这样的贬低中可以体现出自己优越于他人。

这种行为的根源来自于嫉妒与不自信,为什么别人痛苦你就高兴呢?因为你怕别人过的比你好,这就是嫉妒。为什么你认为别人过的比你好呢?是因为你自认过得不好,对自己的处境不乐观,找不到自己比别人强的地方,这就是不自信。主机天龙人,镍币人,炫耀氪金的,内核大抵如此。

游戏不是人生,潜意识里对现实里的自己不自信,或者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不够牢固(炫耀自己多金的必是惧怕贫穷的),要对抗负面的情绪,就选择在网络上已攻击他人的形式缓解内心的焦虑和压力。抛开对这些人主观情感上的鄙视,我对这种行为的客观评价是饮鸩止渴,它不会改变你在现实生活中的现状。这些人来自于一些贴吧等平台的用户,以及其他手游的玩家。

同时,在原神玩家中同样的人,构成了无脑维护游戏的群体。这里指出,无脑维护和支持游戏本身是两码事。我认为出于感性维护原神没有错,这和冠军粉一个道理,当一个游戏(一个战队)做出成绩后,期待它维持下去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是合理的。对一切批评持否认态度,无逻辑吹的人才是有问题的。所以我说这两者是一类人,本质都是嫉妒和不自信。

以上是我对玩家群体的评价。面对他们的正确做法就是客观地认识他们,保持理性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具体的做法是:

我对群体标签化,因为标签本质上是这个群体统计学上的特征。遇到群体中的个体时,我会默认这个标签,但不会表现出来,听其言,观其行,如果它不符合这个标签,我就抛弃内心的成见,以符合其言行的方式说话。

这和种族歧视问题有点像。普世价值说不要歧视黑人群体,性少数群体等。而我说可以歧视群体,内心中给他们贴标签,但不要首先发表针对群体的言论,不首先对群体造成伤害。同时观察个体,以客观的方式对待他,在这里,标签就只是内心中的一个辅助工具。比如说,我对方舟群体有偏见,但我不说,这时一个陌生的方舟玩家和我说话,如果他是一个单纯的玩家,和我有相同的观念,那我很能理解他不喜欢原神,因为个人喜好不同再正常不过;如果他的言行明显不是正常玩家,上来先叫一句元匹,那自然应当aoe回去。省流一句话就是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而原神玩家内部,比如散兵问题。如果讲理,你就要承认散兵不是什么好东西,你自可以喜欢他,但是这种喜欢应该属于“这只是个虚拟人物,游戏不是现实”的程度,这种心态要求发现其他不喜欢散兵的人对角色批评甚至辱骂时,一笑置之,这只是个游戏而已。而如果你把散兵当成什么人生白月光,对任何批评都像疯狗一样咬回去,对一个虚拟角色发癫,那就是你符合了别人给你贴的标签。

你可能会想,那些对神里发癫的呢?这里不一样之处在于,神里放到现实里是没有罪的,而散兵放到现实里是有问题的。玩家把虚拟角色代入现实不值得推崇但是可以理解,可是现实里崇拜散兵的,是三观的问题,所以你要么只是把他当游戏人物喜欢,带入现实就得明白他是战犯。

我认为面对圈子,以上的逻辑是事实求是,值得提倡的。

——————————————————————————————————————

下面谈星穹铁道。开服不久,我的体会还没有原神那么多。

与原神纯粹的幻想风格不同,作为崩坏IP的续作,星铁带有明显的科幻的色彩。身为物理专业,我很难从科幻小说,游戏中获取乐趣和代入感,载体问题使它们很难严谨地表达物理概念。我因为原神在大鸭卡池入坑蹦三,在听到量子之海时还好,但是听到虚数之树时很难崩得住(当然你说虚数和量子两个概念有关系,反映到游戏里相克,也行吧)。崩坏自然属于软科幻,借用物理概念,然后就可以自由发挥了。当然这些是吹毛求疵,真整硬科幻那编剧不如去搞科研。软科幻怎么了,群星不是软科幻?

就开服这几天,我认为星铁的优点是美术,音乐以及相比原神更强的文案。

美术不必说,之前夸原神的那一套基本可以照搬。美术细节更强些,氛围营造样本不足,还不能断定。

文案可以大夸特夸。写口语化的剧情,就得这么写,写得贴近生活。平时大家都会说话,但是真搬到文化作品里,写的好就很难。就像话剧的台本,要精雕细琢,才能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我个人对垃圾桶文学这样的噱头不甚感冒,但是剧情中人物对话和各种文本,读起来流畅自然,配音也十分贴合。想想玩口袋妖怪看对话不觉得很违和,是因为文本不够多。这么大的文本量还能基本做到不违和以及配音在线,我认为是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作为回合制rpg,文本不出戏是能让人带入的重中之重。就目前的城市探索和对话来说,星铁的文案给我的代入感类似于p5,虽然风格不同。

最后就是音乐和演出。

首先,登录页面的bgm如此动人,太空的浪漫不过如此,比起群星想要营造的宏大太空歌剧,星铁的vibe更偏人文,是科幻与浪漫的糅合。我想最近主播Marco的赏析很不错。

另一个例子是在踏上列车前后的整体演出,take the journey是神曲自不必说,演唱者在油管没几个视频,估计不是很出名。我昨天还发现他跑到网友上传的录屏下面表示自己要和hoyoverse商量看能不能在自己账号上传这首歌。

随着主角的目光从空间站外的星球移向列车,前面的三月七蹦蹦哒哒,再到视角一转黑塔等人略带敷衍的告别(也不能说敷衍,就是一种知道你会再回来串门那样的送行),唱到最后一句正好镜头落在帕姆身上,是歌曲的结束,也是旅行的开始。自此,主角摇身而成无名客,伙伴是刚认识的两个活宝,即将和她一起进行星间的冒险,比起经典的日式rpg展开更多了一份开阔的韵味。这样的氛围塑造是全方位的,不可能不经过精心的编排。有人说星铁像公路片,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它们都在突出旅途的意义。

最后,不像原神,星铁是一个我不想了解节奏凑热闹,或者去讨论流水的游戏。我自然希望它流水高,但是“流水”这两个字会将人拉入现实,破坏我很久没有过的游戏的代入感。我只希望制作组怀着把游戏做成艺术的决心,把这段故事写好,呈现一个纯粹的,浪漫的旅程。

崩坏:星穹铁道多位博主发声质疑黑神话悟空抄袭若黑神话悟空抄袭属实最高判赔50万
发布于诺丁汉阅读 2764

这些回复亮了

discusser-avatar

佳佳佳句

· 江西

分享很棒呀,长文不易,认真难得。零零散散也能看出来对游戏有喜欢和思考。给你顶顶。

亮了(22)
回复
discusser-avatar

用户1074253455楼主

· 诺丁汉

每个人都带有立场,但是有立场也可以客观分析问题。这就像中外官媒。国内官媒带有立场,有时候报喜不报忧,但是至少还在理性分析。而国外媒体有时纯粹输出情绪,编造谎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很精辟。只要讲道理,就能接受别人立场不同。而拉帮结派的小人,就会不经分析反对与自己群体相悖的言论。互联网太发达,交流成本太低,搞得玩家间的交流甚至比游戏本身还重要了。

亮了(13)
回复